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期补钙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期补充钙剂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孕20-28周的孕妇随机分为补钙组(50例,服用乐力氨基酸鳌合钙)和对照组(50例,不服药物)。两组均于进入实验时查血钙、尿蛋白。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血钙和尿蛋白,每周检测1次血压、宫高、腹围,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降低FGR的发生率,对母婴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孕期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例孕20—26周初孕妇,随机分为补钙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补钙组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对照组不服药物。两组均在进入实验时检测血清钙,于孕38—39周再复测1次,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FG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期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降低FGR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补充钙剂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周在20~24周,年龄在21~35岁的正常孕产妇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分为A、B两个分组各80例,分别补充钙剂1 g、2 g治疗。对照组80例为C组,不予钙剂治疗,此后每4周检测1次血钙( Ca)、血磷( P)含量,并每周行血压及尿常规检测,筛查妊娠期高血压,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重、血Ca及血P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中,A组、B组、C组分别有2例、3例、5例(共10人)入组孕妇因个人原因失访,至36~40周,检测得A组孕妇平均血 Ca为(2.25±0.54) mmol·L-1,血P平均为(1.23±0.24) mmol·L-1;B组Ca、P值分别为2.39±0.69、1.31±0.33;C组分别为2.03±0.47、1.05±0.19;A、B两组血清Ca、P值较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P<0.01),B组血清Ca较A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最终各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例数比较,A组较C组发生比例减少(P<0.05),B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1),A组与B组比较,B组亦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补充钙剂可提高孕妇血清Ca含量,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孕期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英妤 《医学综述》2012,(18):3124-3125
目的探讨孕期补钙(复合氨基酸螯合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进行产前体检的妊娠期妇女200例,以上孕妇孕周为17~24周。将上述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服用复合氨基酸螯合钙,每天1000 mg,连续服用至分娩前;对照组孕妇不服用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在内的钙剂。观察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孕期缺钙症状和孕37~40周时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腰腿痛、肢体麻木、腓肠肌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到孕37~40周时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补充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能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补钙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82-128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补充不同剂量的钙剂与妊高征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2005年1月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每天服用“乐力”氨基酸螯和钙胶囊1粒)40例、B组(每天服用“乐力”胶囊2粒)40例、C组(不补充钙剂)40例,A、B两组自孕20~24周开始补钙直至分娩,观察各组孕妇临床缺钙症状发生情况、妊高征及FGR发生情况、孕妇孕晚期血钙浓度变化情况。结果A、B、C3组缺钙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0.0%、12.5%、5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孕晚期血钙浓度分别为(2.36±0.21)mmol/L、(2.44±0.17)mmol/L、(2.07±0.11)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妊高征发生率分别为7.5%、2.5%、1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FGR发生率分别为2.5%、2.5%、12.5%,A、B两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在服用乐力胶囊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妊娠中晚期补充钙剂可以增加血钙浓度,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降低妊高征及FGR发生率,每天补充钙剂2g效果明显优于每天补充钙剂1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及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100例为研究组,分为研究A组(GDM+HBsAg阳性)和研究B组(GDM+HBsAg阴性),随机选取孕周匹配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探讨GDM与HBsAg携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A、B组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PIH、ICP、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B组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死胎、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巨大儿发生率较研究A组及对照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携带为GDM的高危因素,两者叠加会加重妊娠并发症及影响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7.
关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7-27,29
目的:通过对门诊1750例孕妇孕期补铁情况的分析,探讨补铁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作用。方法:让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孕妇自愿选择是否在孕20周左右服用铁剂预防量进行分组,并追踪复查血常规;对贫血孕妇自愿选择是否服用铁剂治疗量,待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后改用铁剂预防量进行分组,并追踪复查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孕妇服用铁剂预防量和未服用铁剂预防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贫血孕妇服用铁剂治疗量和未服用铁剂治疗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孕期补充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应作好孕期补铁必要性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终止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住院治疗的足月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09例.分为3组,A组为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B组为36例子痫前期轻度孕妇,C组为30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自然分娩、血压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D组).分别于孕(38.3±2.3)、(37.2±2.3)、(37.3±2.4)和(38.3±2.4)周,Bishop评分<6分时于阴道后穹窿放置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引产.对剖宫产率、围产儿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和B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3%(10/43)和19%(7/36),与D组的27%(8/30)相似(均P>0.05),C组剖宫产率为40%(12/30),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2,P<0.05).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A、B与D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产后出血高于D组(x2=5.10,P<0.05),胎盘早剥的发生均高于D组(x2值分别为5.02、6.20和6.63,均P<0.01).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中疗效可靠,但在引产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压及胎心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参照OLSON等介绍的方法复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A组)孕鼠从妊娠14d起每日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实验组(B组)孕鼠从妊娠14d起每日皮下注射L-NAME 50mg;假手术组(C组)孕鼠从妊娠14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但不给药:治疗组(D组)孕鼠从妊娠14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每日注入0,125%Bupivacaine 25μl。双抗体夹心法观察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胎盘、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IL-10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降低(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NF—α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增高(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TNF-α的含量,增加IL-10的含量,可能是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杜仲颗粒为主的中药加减的妊高征1号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妊高征1号组(A组)32例,常规治疗组(B组)30例,观察保守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含量、血清中尿酸含量、保守治疗时间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①A组从尿蛋白(一)发展到尿蛋白(+++)平均需要(14.3±3.5)d,而B组需要(6.5±1.8)d。终止妊娠时A组尿蛋白以轻中度为主,孕周已达到(35.6±3.4)周,继续妊娠会增加孕妇肾脏功能损害;B组以重度为主,孕周为(33.7±2.8)周,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保守治疗的时间平均为(26±4)d,B组保守治疗平均时间(14±3)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相比,新生儿的存活率增加。结论妊高征1号能延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蛋白加重的病程,减轻肾脏功能损害,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轻、重度子痫前期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根据《妇产科学》妊娠高血压严重程度诊断分为三组,53例娠期高血压为A组,31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为B组,1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C组,对妊娠结局进行观察。结果:A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B组、C组,分娩时平均孕周长于B组、C组,B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C组,分娩时平均孕周长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B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发生率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B组、C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12.9%、50.00%,而且随着病情的严重,器官受累的病例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高征对母婴危害严重,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干预,阻止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俏苗  郑海玲 《海南医学》2014,(21):3188-319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85例,其中妊娠高血压34例(轻度组),轻度先兆子痫25例(中度组),重度先兆子痫26例(重度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重度组最高,中度组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程度存在线性关系,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生血宁片预防孕妇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探讨孕期预防性补铁的最佳治疗方案,为孕期预防补铁提供临床研究基础。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绵阳、泸州、南充、宜宾等地共25家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院产科接受产检的482例正常健康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给药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n=200)给予口服生血宁片,B组(n=197)给予生血宁片联合60 mg元素铁维生素口服,C组(n=38)给予60 mg元素铁维生素口服,D组(n=47)未给予任何铁剂。分别检测孕妇孕初期(孕12 ~16周)、孕中期(孕24~28周)、孕晚期(孕30~34周)及分娩前(孕36~40周)4个阶段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水平和贫血发病率。结果A组、B组、C组孕妇血清Hb、MCV、SF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孕早~中期呈下降趋势、孕中~晚期呈上升趋势。A组、B组和C组孕妇整个孕期SF水平均呈进行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8.0%、9.8%、10.8%,B组为9.6%、6.2%、8.4%,C组为55.3%、35.3%、36.4%,D组为70.2%、42.9%、62.5%。四组贫血发生率对比,A组、B组、C组不同时期均较D组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0.05)。结论妊娠期服用生血宁片进行预防补铁能够有效地预防贫血,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检测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8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及20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血清OPG和RANKL的水平。结果(1)血清OPG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9.23±3.55pmol/L)与正常妊娠组(7.07±2.36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6.01±0.9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2)血清RANKL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0.40±0.18pmol/L)与正常妊娠组(0.72±0.48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0.78±0.31p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孕妇血清中OPG的高表达和RANKL的低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崔雪芳  黄蓉华 《海南医学》2013,24(15):2221-222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孕妇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诊断为GDM并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的母婴结局,根据不同分娩时期分成两组,A组孕391/7~41周70例,B组孕38~39周60例,以B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指数、孕次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选择于孕38~39周终止妊娠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进而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病情不同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的165例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初次诊断孕周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孕妇24h动态血压、血常规、24h尿蛋白、凝血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血脂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在不同转归孕妇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和B组转归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0.6%(40/66)和18.2%(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孕妇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的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峰值平均动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均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钙的均值则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转归不良孕妇的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高于转归良好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火O.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起病时间越早,转归不良可能性越大;血清IgA、尿素氮、血尿酸、转氨酶、24h蛋白尿和24h动态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升高可提示预后不良,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适时进行干预,避免母胎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杨腊枝  胡美霞  陈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50-151,1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筛查和治疗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筛查、诊断和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时机分为A、B、C三组,A组孕周≤16周;B组16周〈孕周≤28周;C组孕周〉28周,比较分析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的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34例未治疗的妊娠期梅毒孕妇的资料,与治疗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筛查孕妇11679例,诊断妊娠期梅毒70例,其中Ⅰ期梅毒1例(1.43%),Ⅱ期梅毒2例(2.86%),余均为潜伏期梅毒67例(95.71%)。A、B、C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分别是0例、3例和6例,感染率分别为0、11.11%和25.00%,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早产、新生儿梅毒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梅毒儿、围生儿死亡等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孕期及时筛查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较好控制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妊娠期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从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中随机抽取434例纳入研究。根据孕妇TG异常发生孕周分为A组(妊娠中期开始TG异常持续至分娩,n=224)、B组(妊娠晚期开始TG异常持续至分娩,n=110)和C组(TG正常组,n=100);同时根据TG水平将A、B组分为A1、B1组(5.64 mmol/L≤TG<8.00 mmol/L)及A2、B2组(TG≥8 mmol/L),进行组间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A1、A2、B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及巨大儿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出生体重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剖宫产率也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TG水平可用于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TG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妊娠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科处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处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儿并发症及产科处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率为69.38%(383/552),剖宫产组在年龄、初产、孕周、病情程度、新生儿室息、死胎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与自然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35周前终止妊娠组在年龄、初产、病情程度、分娩方式、双胎、胎儿窘迫、死胎、IUGR、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等方面与孕35周后终止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35周后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在年龄、初产、病情程度、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妊娠35周前、后分娩具有不同的妊娠结局,产科处理影响其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10例,孕38~41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卡孕栓配合催产素和单用催产素。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稍有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孕栓配合催产素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