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佳  潘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54-2455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指导妇科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妇科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类型。体质的偏颇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妇女体质是归纳妇女体质共性的基础,研究妇女体质共性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妇女体质的整体概貌,以便有效地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其形成过程与先天和后天密切相关,是人体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这种人体的固有特质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由于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因此体质类型有其特有的发病倾向性。对疾病易感性和发病倾向性的体质特征存在于疾病状态,对疾病状态的治疗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未病"状态更应重视体  相似文献   

3.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所决定,它影响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易感性和倾向性。为了解青海地区土族人群的体质状况,使居民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不连、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骨科常见疾病或并发症,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治疗中除了对因对症治疗,还需要个性化的调理干预。中医体质以阴阳、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研究人体整体的身体状况,分析疾病性质与发展趋势,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体质中的偏颇体质常与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不同的偏颇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病痛;基于“治未病”理念,对于疾病好发体质的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可以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我们分析了骨科疾病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中医体质理论在骨科疾病及加速康复外科中的研究现状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质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及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所发生的疾病类型的倾向性。体质本身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研究人个体在年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及劳动等影响下所形成的体质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机制、意义等。形成体质的要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社会条件等。人体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预后,了解疾病应先了解机体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症候类型。它影响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杜艳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808-1808,F003
体质是指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的水平 ,具有个体差异性。这里的体指形体、身体 ,亦可理解为躯体和生理 ;质指特质、性质 ,即特性[1] 。机体的生命过程伴随着体质的差异而延续或衰亡 ,不同的个体有脏腑、气血等相同的形质和功能活动 ,但又存在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 ,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的影响。正确认识体质与疾病的相互关系 ,对临床诊疗、养生保健十分重要。现就两者的关系探讨如下。1 古代医家对体质与疾病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 …  相似文献   

8.
正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因不同体质其生理特性不同,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产生病变的类型不同,疾病转变或转归中的倾向性也不同[1]。随着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的深入,小儿体质的分类及其科学评价对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小儿体质的分型不仅对小儿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中医体质分型现状  相似文献   

9.
现代研究证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将基因研究引入朝医体质研究,必将把朝医体质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着重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的形成、体质治疗学以及体质量表等方面论述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为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的精髓“辨证论治”,其实质即是辨“体质”论治,体质既是人体个体的综合性特质,又作为疾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于每个疾病的始终。临床各种体质均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病,而其中多以某种体质为偏颇,多种体质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11.
<正>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是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个体体质的不同,不只表现在生理状态下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和适应性上的一些差异性,还表现在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不同的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倾向。中医体质学深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  相似文献   

12.
体质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治未病方面的研究成果。1 针对体质防未病。临床研究表明,疾病与个人体质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体质学调研证实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病理性体质及相关因子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饮食五味对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五味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人类繁衍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独特的重要角色.对饮食五味滋养补益之功,特别是其作用特点和利弊,以及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等,进行深人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饮食五味与体质关系的客观认识,有利于对影响体质因素的分析和养生与疾病的防治,对于中医体质的研究亦有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就<黄帝内经>的有关论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广仁 《天津中医药》2008,25(4):304-306
讨论了中医学的精气生命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对中医学体质理论构建的影响,指出人体之精是人类个体体质形成的根本和基础,而人体之气在个体体质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思想基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类个体或人群体质的形成和改造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2009年4月9  相似文献   

16.
l、人体脏腑、经络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组成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协调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中医认为人的发病与体质相关。体质是先天察赋(遗传性)和后天调养(获得性)的体现,是中医学对人体素质的认识。 3、先天察赋强盛,后天调养得法,体质就强盛;先天察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体质多虚弱,抗病能力差,容易生病。 4、体质不同,其易患的疾病各异。肥胖的人多为痰湿体质,易患中风等心、脑血管病;消瘦的人多为内火体质,易患劳伤、咳嗽等疾病。 5、饮食偏嗜,使体内某些物质缺乏或某些物质过多,也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生…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体质的人们对于不同疾病的反应性不同.体质在人体的发病及辨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中,匡调元[1]提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强壮与否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并认为,由于体质不同,对病邪作用于人体的反应状态和转化规律也不同。这些都是由其自身矛盾运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要掌握发病规律,首先要对机体内部的矛盾运动和机体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规律有所认识,才能正确认识发病,也就是说,探求发病原因必须从病人的机体内部找依据。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人体内部阴阳矛盾的倾向性,亦即体质的特殊性为主要依据的。体质强弱决  相似文献   

19.
崔远武 《天津中医药》2019,36(3):266-268
通过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寒热错杂体质多寐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判别与分析,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针对多寐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体质辨证是临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对于人体体质的认识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不能局限于目前所颁布常见体质相关内容,而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和丰富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更加精准解决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奚兴  张雪芳 《河北中医》2011,33(10):1578-1581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体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易罹性,而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