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与牙周基础治疗和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作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复查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菌斑指数(PLI)、牙周探针深度(PD)、附着水平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PD、AL、T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护理对糖尿病并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体质护理,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四环素凝胶剂,记录牙周同一点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及附着丧失(AL)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PD、BOP、PLI和AL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其中PD、BOP、PLI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体质护理对糖尿病及其牙周炎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性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志忠  杨斌  李丽 《中国医药》2013,8(9):1320-1322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替硝唑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替硝唑胶囊1.0 g/次,1次/d,疗程6d;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后第2、8周复查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牙龈指数、BI、PD、附着丧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0.3)分比(1.6±0.4)分、(0.9±0.3)分比(1.3±0.5)分、(2.5±0.5)mm比(3.0±0.5)mm、(1.6±0.4)mm比(2.2±0.6) mm,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HbA1c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30/30)高于对照组8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替硝唑胶囊治疗能加速局部炎症消退,增加牙周附着水平,有效改善患牙周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经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由(6.75±0.92)%降至(4.61±0.42)%、龈沟出血指数由(3.47±0.54)降至(1.73±0.79)、菌斑指数由(2.71±0.38)降至(1.86±0.43)(P均〈0.01),空腹血糖由(8.92±1.19)mmol/L降至(7.84±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7.85±1.51)%降至(6.82±1.47)%(P〈0.05)。结论对患有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其牙周状况,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55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TC,T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TC,T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ALT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血脂,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实验组(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35例,对照组(缬沙坦)30例,观察一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血肌酐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具有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的作用,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云  徐建中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63-24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合并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卡托普利为1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替米沙坦80mg/次,辛伐他汀20mg/次,均1次/d。两组疗程均为16周。连续治疗16周后测血压、微量白蛋白尿(MAU)、TC、HDL-c及LDL-C。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尿MA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肾功能、空腹血糖水平、HbA1c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较传统单用ACEI抑制剂治疗更有利于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摘     
《药品评价》2014,(1):6-6
牙周非手术治疗或不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为了确定牙周非手术治疗是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中至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6月的单盲、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受试者患有2型糖尿病,正在服用稳定剂量的药物,HbA1c水平在7%至9%之间,而且合并未经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治疗组受试者在基线接受洁刮治和根面平整联合洗必泰口腔冲洗治疗,而且在3个月和6个月接受支持性牙周治疗。对照组受试者6月内未接受任何牙周治疗。在第6个月,牙周治疗组平均HbA1c水平增加0.17%,而对照组平均HbA1c水平增加0.11%,根据校正就诊地点的线性回归模型,两组间HbA1c水平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在第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牙周治疗组的牙周临床指标有所改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以及牙龈指数的校正后组间差异分别为0.28mm、0.25mm、13.1%和0.2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1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h尿蛋白(24hU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hU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BP、DBP、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有效逆转DN患者的UP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满英  付云  刘瑜 《安徽医药》2015,(2):337-339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水平,并与治疗后及健康人群对照,以期明确β-G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为牙周炎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18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全唾液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检测全唾液中β-G(比色法)水平,并分析与牙周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参数改善明显(P<0.05);(2)治疗前实验组唾液β-G活性水平(2.845±0.72,10-3U· mL-1)与健康对照组(2.24±0.31,10-3 U· 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平均牙周袋深度(r =0.485)、深袋数(r =0.540)、深袋构成比(r=0.598)之间明显相关(P<0.05);治疗后β-G酶活性水平(2.18±0.71,10-3 U· mL-1)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唾液β-G活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牙周炎状态及控制程度,该指标可为牙周炎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例慢性牙周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成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加康复新液的观察组,观测治疗前后的探针出血(BOP)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两组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新液局部辅助用药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牙周炎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龈上洁治术 抗生素组(A组),单纯龈上洁治术组(B组)和单纯抗生素组(C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PD)、探诊附着水平(P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治疗1周和2周后各指标显著减轻(P<0.05),2周比1周减轻更明显(P<0.05),4周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各指标减轻比B组显著(P<0.05);B组比C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A组作用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畸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龈沟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5和白介素-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和临床附着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治疗能改善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促进其功能的改善,加快牙周炎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1年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根据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测量观察疗效,最终以总有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出血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周袋深度显著减少(P<0.05),而停药两周后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评价定期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有高血压的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高血压且口服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的老年牙周炎患者,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初次治疗后6、12个月分别再进行一次性洁治和刮治,检查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基础治疗后1、6个月和12个月的各临床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牙龈增生指数(gingival thickness index,GT)。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1、6个月和12个月,21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PLI、SBI和P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为2级以上的位点恢复至1级以下的百分比分别为:治疗后1个月为52.3%,6个月为76.1%,12个月为92.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及每6个月的维护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牙周组织炎症,并能使与口服降压药有关的牙龈增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徐蕾  李红玉  王惟 《中国药房》2012,(36):3403-3404
目的:观察复方茶多酚膜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复方茶多酚膜剂辅助治疗,观察用药前,用药第4、8周时的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结果:用药后第4、8周2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牙周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茶多酚膜剂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强度纤维系统固定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某门诊重度牙周炎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n=43,松动牙94颗)、对照组(n=42,松动牙90颗)。对照组采用常规结扎丝牙周夹板行松动牙固定,研究组采用高强度纤维牙周夹板行松动牙固定,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固定前、固定后6个月各松动牙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78.57%(33/42)(P<0.05);固定后6个月研究组PLI较固定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PLI较固定前明显升高,两组AL较固定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强度纤维系统在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牙周组织状态,且不影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