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梁渝 《西南军医》2010,12(4):656-657
目的探讨远位皮瓣转移在手指较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固定方法的改良。方法 27例手指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共31指)接受远位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终止皮瓣转移改为游离植皮修复缺损外,其余病例均皮瓣转移成功,缺损得到早期修复;随访6月~1年,手指的形态和功能良好。结论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应用改良后的远位皮瓣转移和固定方法,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应用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受伤时间2周以上的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12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56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电锯伤5例,重物压伤4例,撕脱伤2例,冻伤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多个手指(2个手指以上,拇指除外)的指尖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为0.5cm×1.3cm~1.4cm×2.3cm。术前所有患者X线检查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多个手指指尖软组织或骨质的缺损,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在大鱼际处及邻指指背部设计并切取皮瓣,靠近大鱼际的受伤手指行鱼际皮瓣修复。术后定期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皮瓣的外观、功能、感觉及存活情况。结果 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对12例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随访的方式,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4年。12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覆盖缺损,未见坏死、磨损及破溃发生,未出现切口瘢痕挛缩,感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对于移植的皮瓣感到满意。结论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外形美观,保留了手指的长度,无需显微外科技术、存活率高及功能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2010-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取位于近节手指侧方设计皮瓣应比创面略大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线。自皮瓣近侧切口,寻找到位于手指侧方中线偏掌侧的同有血管神经束,辨清走行后,在指伸屈肌腱鞘浅面切取皮瓣,分离出指固有神经,切取皮瓣近侧,结扎近端指动脉,向远端游离皮瓣至需要的血管蒂长度,形成以远侧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与受区无张力缝合,供区取前臂中厚皮片植皮。术后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2例,除1例中间发生血管痉挛,经换药静推罂粟碱及保暖后缓解外,其余均I期愈合。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指外伤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效果。方法手指外伤55例58指,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选择邻指皮瓣、腹部皮瓣修复术,术后比较两组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颜色、形状、局部浅感觉、两点位置觉。结果 55例皮瓣均成活,邻指皮瓣颜色、形状与周围皮肤相似,局部浅感觉、位置觉较好,但修复面积小;腹部皮瓣颜色深褐,形状臃肿,局部浅感觉、位置觉较差,但修复面积大。结论邻指皮瓣较腹部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更好。用其他部位皮瓣取代腹部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大面积创伤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移植同期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12例(27指)多手指皮肤合并伸、屈肌腱缺损患者。根据伤指创面大小、形状设计以足背血管为主干的跗内侧、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或以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切取皮瓣同时携带趾伸肌腱,一次性修复2~3指的皮肤合并1指或2指的屈、伸肌腱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经静脉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后皮瓣成活,1例经血管探查,切除血栓段血管,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12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18指屈伸功能正常,5指屈曲轻度受限,伸直正常,4指屈曲有较明显受限,伸直轻微受限。供皮瓣和肌腱足无明显瘢痕挛缩,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游离移植方法,一次手术能修复多个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缺损,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手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腱肌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治疗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手指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与静脉吻合的游离踇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供血、回流及修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均血运良好,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或移植皮片成活,皮瓣色泽、质地、形态等方面均满意。患者指间关节活动能力在主动、被动功能锻炼3个月以上后恢复正常,踇趾活动及功能正常。结论 对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保证患者手指皮瓣的颜色、性状及质地恢复效果,经过功能锻炼,正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8.
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36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侧方及侧方偏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3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外形和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第2趾胫侧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显微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为皮瓣修复,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传统皮瓣修复,需要二次手术断蒂,且皮瓣欠饱满。皮肤感觉恢复差,而手背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我科白2007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支掌背逆行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56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全部成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指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手指外伤患者的手指末节组织缺损采用指背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6~18个月,其手指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指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愈后手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手指末节指端皮肤缺损常有指骨等组织的外露,以往常采用鱼际皮瓣或邻指皮瓣修复,但需二期断蒂,病人住院时间长,且费用较高。作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手指掌侧皮瓣(推进)修复末节指端皮肤缺损,除5例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防治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手指指腹缺损患者360例,男性258例,女性102例;年龄19~65岁,平均32. 2岁。均为单一手指、单一部位缺损,均行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术。根据是否修复成功分为成功组(294例)和失败组(66例),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因素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给出针对性防治建议。结果本组中共66例患者手指修复失败,修复失败率为18. 33%。成功组和失败组年龄、性别、指腹缺损原因、缺损面积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包扎加压不当、未选用抑菌敷料包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并发创面感染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成功组(P 0. 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证实均是影响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6. 633、6. 411、5. 165、5. 783、5. 536、3. 673、7. 207,P 0. 05);失败组游离移植供区是趾腹腓侧皮瓣者构成比低于成功组(P 0. 05),且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修复失败的保护因素(OR=0. 537,P 0. 05)。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等均是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保护因素,临床中应充分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提高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9 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患者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 t = 0. 862、0. 129、 0. 464,P = 0. 394、0. 901、0. 64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 0%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χ2 = 0. 229,P = 0. 633)? 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 13 例、良 6 例、可 1 例, 与对照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 11 例、良 7 例、可 2 例无明显差异 (Z = - 0. 703,P = 0. 547),但观察组患者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2. 727,P = 0. 010)、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t = 3. 045,P = 0. 004)。结论 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 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对外观及感觉恢复更有优势,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和指伸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7例手背软组织和指伸肌腱缺损患者行急诊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7~10天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将缺损指伸肌腱近、远端分别与阔筋膜编织缝合.Ⅱ期将阔筋膜修成肌腱形状并行手指功能锻炼.结果 17例皮瓣移植术后完全成活,Ⅱ期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42例42指,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1.5cm^2,均采用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检测患者指腹外观、关节活动范围、出汗情况、两点分辨觉。结果 42例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40例,感染1例,坏死1例。术后6个月随访,42指中39指指腹形态自然饱满,外形满意,3指因皮瓣远端瘢痕愈合,外形欠佳;42指中40指指腹皮温无明显下降,1指因皮瓣坏死而明显减退,1指因感染而皮温明显增加;42例患指中39例(93%)功能恢复到正常范围;所有患指两点分辨觉均在8mm以内。结论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手术操作简单,外观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末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96-05-2004-05,我科采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末端缺损17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4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1例45指,其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41例患者45指均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8cm×1.5cm~3.0cm×2.5cm。皮瓣切取范围2.0cm×1.8cm~3.2cm×2.8cm。皮瓣旋转点于远指间关节以近,逆行旋转覆盖指端缺损区。结果 45指皮瓣均成活。39指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伤及指间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皮瓣蒂携带皮条,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手指末端外伤性缺损门诊最为常见,我科2008-05-2012-06应用V-Y推进皮瓣门诊修复手指末端完全缺损23例(23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Ⅰ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 mm×32 mm,最小为10 mm×8 mm.神经缺损长度9~22 mm....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2006年2月,笔者应用于背掌指关节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指蹼、手指皮肤缺损5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