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研制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糖衣锅包衣法制得的布洛芬(1)微囊,其释放速率与芬必得(2)相仿。8名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600mg1微囊及2胶囊,两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布洛芬巴布剂在兔体内药动学。方法:用HPLC法测定兔分别给予布洛芬巴布剂和混悬液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单、双侧t检验。结果:布洛芬混悬液和自制巴布剂贴后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房室一级吸收模型,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Ket、1/2(Ka)t、1/2(Ke)t、pea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巴布剂具有缓释作用,当巴布剂给药量为口服液的2倍时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峰浓度与口服液的峰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自制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1±6.0)%。结论:与参比混悬剂相比,自主开发的巴布剂药动学参数发生了明显改变,且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国产尼莫地平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A、B、C3种国产尼莫地平片剂120mg,以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研究了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尼莫地平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符合开放两室模型,片剂B与A相比,Cmax有显著差异,B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76%,片剂C与A相比,Cmax差异极显著,AUC有显著差异,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61.67%。  相似文献   

4.
解爱莉  曹林 《黑龙江医药》2009,22(5):658-659
目的:通过考察布洛芬口服液的稳定性,确定其有效期。方法: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下,取样检测其性状、pH值、含量的变化。结论:通过检测结果确定布洛芬口服液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贮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布洛芬不同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揭示血管外给药制剂的体内溶出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以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法,对文献报道的布洛芬不同剂型(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缓释胶囊等)在中国人中的血药浓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剂型的体内释放特征.结果以布洛芬口服液为标准速释制剂,布洛芬混悬剂的体内平均溶出时间(MDT)约为0.065~0.151 h,体内溶出较快;片剂的MDT约0.146~1.255 h,差异较大,各产品内在质量不一;缓释胶囊的MDT约3.492 h.结论同一活性成分的不同固体制剂的体内释放特征差异较大,应加强此类药物的体内释放动力学研究,以保证药物制剂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润玲等[1]报道了HPLC法测定布洛芬糖浆剂的含量,但布洛芬片含量的HPLC法测定未见报道。笔者参照有关资料[2],用HPLC法测定布洛芬片的含量,结果较满意。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LC-10AD泵;SPD-10A检测器(190~600nm);C-R6A数据处理机。 布洛芬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按下面介绍的色谱条件检查,主峰与杂质峰能很好地分离,含量为99.24%;样品布洛芬片为市售品;无水甲醇与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重蒸水。2 色谱条件 CLC-ODS色谱柱;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布洛芬口服液体制剂中布洛芬、苯甲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XTerraMS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十二烷基磺酸钠-磷酸(V/V/V)=520:480:1,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布洛芬和苯甲酸钠检测浓度分别在154.7~1829.0mg.L-1(r=0.9998)、41.24~288.6mg.L-1(r=0.9996)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0%、100.01%、100.54%,98.97%、99.03%、100.61%,RSD分别为0.10%、0.28%、0.12%,0.17%、0.12%、0.18%(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布洛芬口服液体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三氮唑核苷泡腾颗粒剂600mg和等剂量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Tmax,Cmax,Ttag,ka,AUC均无显著差异(p>0.1),两者是生物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制布洛芬壳-聚糖微囊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市售布洛芬普通片剂为参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模型动物家兔药时曲线。结果相对于普通片剂,兔口服布洛芬-壳聚糖微囊后,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降低(P〈0.05);同时药物在兔体内平均驻留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P〈0.05);但两制剂的AUC无差异(P〉0.05)。结论研制的布洛芬-壳聚糖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布洛芬片剂等效。  相似文献   

10.
布洛芬缓释微球的释放性能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布洛芬缓释微球。方法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布洛芬缓释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与普通片剂相比,体内药代动力学中布洛芬缓释微球的达峰时间及半衰期延长,达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结论所制布洛芬缓释微球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并且布洛芬缓释微球的体内外参数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The natur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atriuretic fraction (NF)-induced contractions in the rat smooth muscle anococcygeus and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NF on sodium transport and its natriuretic potency was investigated. NF and noradrenaline-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parti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concentration. Ouabain and potassium (K) free solution (KoPSS)-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tot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and were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calcium antagonists than those of NF and noradrenaline suggesting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s the mod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F. Like other agonists which contract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NF stimulated sodium transport (86rubidium uptake) in dog saphenous vein. Such stimulati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r = 0.495, n = 17, P less than 0.05) with the natriuretic potency of NF. NF, like noradrenaline, contracts smooth muscle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nd NF-induced natriuresis is associated with stimulation of the sodium pump.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电渗作用对甲硝唑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g/AgCl电极的双室扩散池中测定不同电场对模型药物甲硝唑(1)通过离体大鼠皮肤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理盐水饱和液阳极导入时的透皮速率是被动扩散的2.3倍,阴极导入时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其被动扩散的45%,说明电渗作用明显促进了分子型药物1的经皮渗透;与药物渗透方向相反的电渗流则明显阻碍其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总甙微丸溶出度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包衣造粒工艺制成绞股蓝总甙微丸,并将此微丸装入硬胶囊制成胶囊剂。用不同的溶出介质对其体外溶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每12h口服自制磷酸丙吡胺缓释片和对照胶囊各200mg后的稳态血药浓度及波动系数(FI%)。测求稳态时Cmax:CminT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结果显示两制剂Tmax、FI%有极显著差异,Cmin有显著差异而Cmax、AUC0-12并无显著差异。缓释片具明显的缓释效果,然而生物利用度与胶囊剂相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合浦珠母贝珍珠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将珍珠粉的浸提液加L_(929)细胞培养瓶中,通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及细胞形态观察表明,合浦珠母贝珍珠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对L_(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但细胞相对增殖率略低于羟基磷灰石陶瓷。  相似文献   

17.
卡马西平多晶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吸收图谱与中国药典图谱不符合的卡马西平(A晶),可通过用较高浓度乙醇使其转为B晶而符合规定,经 ̄(13)CNMR、MS、X线衍射分拆,证实该两种晶体为同质异晶。  相似文献   

18.
鹤草酚(Agrimophol)(Ⅰ)是从植物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驱绦虫有效成分,王根法等发现它有抗血吸虫作用,但减虫率不高,胃肠道反应也较重。鹤草酚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分子中有角甲基,人工合成较复杂。我们企图改变其化学结构,使成为结构简单而又易于制备并有抗血吸虫活性而毒性低于鹤草酚的类似物。文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鲎试剂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自制的200批注射剂进行热原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鲎试验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故应用鲎试验法检测注射剂热原是非常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贝母辛的结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鹏  张榕  唐心曜 《药学学报》1992,27(4):273-278
从川产家种华西贝母(Fritillaria siechuanica)鳞茎中分出贝母辛(peimisine)(碱Ⅲ)。应用光谱法(1H—1H,13C—1H COSY,2D—NOE),对文献报告的贝母辛的结构作了修正,并证明FR—5与贝母辛系同一化合物。指出湖贝辛结构的某些错误以及对松贝辛的结构提出怀疑,认为其可能为贝母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