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儿,男,5个月11 d,因“发现肛旁肿块10余天”入院。该患儿的病情如下:患儿母亲诉约10多天前始,给患儿换尿布时发现患儿肛旁有一肿块,发红,约鸽蛋大小,质地较硬,触碰肿块患儿哭闹。当时无破溃流脓,无便血,无排便困难,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遂至我院门诊诊治,拟“肛周脓肿”收住院。入院以来,患儿精神好,喂养正常,睡眠正常,小便通畅,大便每日1-2次,质软。入院后肛门专科检查:肛门右侧见一肿块,色红,约1.5 cm×1.0 cm大小,质软,肿块中心有波动感,触之患儿哭闹,挤压肿块有脓液至肛内溢出,未行镜检。入院诊断:肛周脓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失禁、狭窄、回缩、污粪)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1例肛门再次成形术患儿治疗过程。结果:11例患儿均经一次或二次以上手术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Kelly评分4分以上。结论: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发生肛门功能不良。若发现肛门肌肉合体破坏不严重,或者肛门不在正常肛穴位置,完全可以再次行肛门成形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肛门护理干预,提高小儿结、直肠、肛门疾病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对249例肛门直肠手术后的患儿给予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及扩肛的指导、对红臀及导尿管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54例术后肛门皮肤正常;176例患儿术后3天出现肛周皮肤发红;19例术后出现皮肤破溃。随访233例患儿1个月~5年,手术1月后肛门周围皮肤一直保持正常。其中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阴道瘘患儿有污裤,术后8个月消失。余病例无肛门失禁及污裤发生。结论对小儿肛肠手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粪汁或尿液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减轻或消除肛门部的充血、炎症、水肿和疼痛,保持患儿肛周清洁舒适,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肛门成形术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婴先天性无肛舟状窝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23例患儿,均采用瘘管原位游离后移肛门重建治疗无肛舟状窝瘘的手术方法。此术式维持和修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与排便功能相关的肌肉和神经,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男,20岁。因肛门部肿物疼痛不适1周入院就诊。经过检查以内痔、肛乳头瘤收入院。查体肛门闭合好,周缘肤色正常,无破溃,指诊3、5、7、11点齿线可触及半圆形质软肿物,且3、5、7可触及乳头状肿物。窥镜检查:后侧肛窦发红,余所见同上,术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诊断:内痔、肛乳头瘤。遂行痔疮缝扎术,肛乳头切除术后,术后切除组织未做病理切片检查,患者康复出院。患者出院后3月,因肛门部不适、便血在外院就诊,确诊为直肠癌。最终患者家属来院调取病历,指出医院病历中无手术切除相关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认为医院误诊,提出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肛内磁共振成像检查肛门外括约肌萎缩的方法已经建立,但应用三维肛门超声内镜对这方面尚无明确研究。该研究目的是前瞻性比较三维肛门超声内镜与肛内磁共振成像对大便失禁患的肛门外括约肌萎缩和缺损进行检查的结果。此外,作还对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和长度的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材料与方法:大便失禁患接受三维肛门超声内镜与肛内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肛门外括约肌的萎缩和缺损的肛内成像技术进行评估。三维肛门超声内镜对肛门外括约肌萎缩的评分依赖于肛门外括约肌与其反射系数的差别,而肛内磁共振成像对肛门外括约肌萎缩的评分则依赖于肌肉的数量和脂肪替代性萎缩的存在。萎缩评分分为无、中度和重度。三维肛门超声内镜通过高回波区定义缺损,肛内磁共振成像则通过括约肌环的不连续性和(或)瘢痕组织定义缺损。计算三维肛门超声内镜和肛内磁共振成像检查肛门外括约肌的萎缩和缺损的差异。此外,还比较了三维肛门超声内镜和肛内磁共振成像所测定的肛门外括约肌的厚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7.
韦桂源 《右江医学》2007,35(4):427-428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除了少数肛门狭窄患儿外,均需手术重建肛门位置和功能。由于患儿年龄小,加之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皮肤薄嫩等,导致术后发生并症较多,如感染、肛门狭窄、肛周皮炎、肛门失禁等,不但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对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活动能力均有很大的损害。为了减少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并发症,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对2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进行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d。出生后无胎便排出,腹胀、呕吐1d,且渐加重。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胀,可见肠型,腹壁紧张,肝脾未触及,扣诊呈鼓音,肠鸣音弱,偶闻气过水音,肛门位置及形态正常,肛诊直肠略狭窄,肛诊后无胎便及气体排出。化验检查:血电解质正常...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是适用于膜性肛门闭锁者的一种手术方式,大多数患儿直肠、肛管、括约肌发育正常,在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可有一肛膜覆盖,手术切口采用"十"字形切口.自1999-05~2003-06,我院行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24例,现将有关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向量测压评估无肛术后患儿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便失禁的效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41例无肛术后远期患儿进行随访,并对其中存在排便功能障碍的20例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结果:根据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患儿各组的肛管最大压力值与向量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劣组最为明显.经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无肛术后患儿各组肛管最大压力值与向量容积下降,压力分布不对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经生物反馈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增加,最大限度的恢复了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位无肛伴结肠缺如1例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刘爱雅,王振华,王计辰,徐晓青关键词肛门缺如;结肠缺如;婴儿患儿男,1天,因出生后无肛门、腹胀1天,于1987年7月6日入院。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未见异常,腹中度膨胀,无肠型,腹软,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肛门区可...  相似文献   

12.
高位无肛伴结肠缺如1例承德卫生学校于利民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刘爱雅关键词肛门闭锁;结肠疾病,功能性;新生儿患儿,男,1天,因出生后无肛门腹胀1天入院。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未闻异常,腹中度膨胀,无肠型,腹软无包块,肠鸣音正常。肛门区可见凹陷痕迹及色素沉着,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肛管内超声(EUS)和肛直肠测压检查对肛门闭锁术后肛门功能做客观评价,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对34例肛门闭锁术后患儿分别采用 EUS、肛直肠测压测量肛管中位肛门水平内括约肌(IAS)厚度、肛门外括约肌(EAS)厚度、肛周肌肉血供及弹性、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情况,并结合临床评分评价术后肛门功能。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Pea 组)及经会阴肛门成形术(经会阴组),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高位组、中间位组、低位组,4例无肛门直肠疾病及手术史儿童为对照组,对Pea 组、经会阴组及对照组肛管中位水平IAS、FAS 厚度行组间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1)EUS 测得肛门闭锁术后患儿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厚度优良率为100%,肛直肠测压括约肌松弛反射引出的优良率为91.2%,均高于肛门功能临床评分优组的70.6%,客观指标的恢复先于主观指标,可以通过参照客观指标,对主观指标恢复不满意的患儿有针对性的行个体化功能锻炼。(2)Pea 组测得肛门闭锁术后患儿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分别为:(1.42±0.22)mm 及(3.21±0.25)mm,经会阴组为(1.33±0.22)mm 及(3.10±0.33)mm,对照组肛管中位水平IAS、EAS 分别为(1.21±0.17)mm 及(3.00±0.18)m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20例Pea 术后行EUS 检查,6例检测到骶尾部肛周肌肉缺损。结论 EUS 可客观评价肛门闭锁术后括约肌重建的解剖机构,EUS 结合肛直肠测压可以作为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8岁。因肛门内灼热疼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6d来诊。肛门检查:肛周皮肤轻度糜烂,触痛明显。分开肛管有大量分泌物溢出,黄白色,有臭味。直肠镜检:直肠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局部糜烂,有较多黄白色分泌物,涂片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经追问病史,得知其夫有淋病史,近2月来,多次与其肛门性交,确诊为淋病性直肠炎。急性期卧床休息,肛内注入九华膏;口服氟哌酸400mg,每日3次;生理盐水40ml加青霉素400万u保留灌肠,每日2次,连续7d。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讨论:淋病性直肠…  相似文献   

15.
1982年6—9月间,我室进行了919例全年令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的细菌学检查,在收集附属儿童医院患儿标本的过程中,实验人员均亲自前往采集肛拭标本,有些患儿由于受肛拭的刺激,水样粪便可喷射而污染实验人员的手、衣服和鞋袜。虽每次采集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的疗效。方法:采用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患儿88例,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大便控制、瘘复发、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88例患儿,无瘘复发、大便失禁;肛门狭窄4例,继续扩肛半年治愈;便秘1例。结论: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直肠外阴疾是指患儿有发育正常的肛门直肠,生后由于肛周感染造成的后天性直肠外阴瘦。本病为我院小儿外科常见病,1982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该病患儿215例,其中手术治疗该病患儿196例。通过多种术式治疗的比较,现将我们近年未采用改良手术治疗9例患儿,取得良好疗效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儿,全部为女性,l例6个月以下,6例6个月至2岁,2例3至4岁,其中全部病例均具明确肛周感染史,且无明显发病原因。全部患儿均采用改良手术治疗并获得治愈,获随访6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患儿排便功能及整形效果均良好。2手术方法2…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肛周感染治疗体会(附82例报告)何珊1潘永康2肛门周围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的外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均与成人不同。本院自1990年至1996年共治疗肛周感染患儿8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肛隐窝炎18...  相似文献   

19.
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经前会阴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患儿采用饮食护理、肠道准备、体位、伤口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8例患儿会阴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后随访半年,患儿会阴外观均满意,采用李正评分法评估患儿排便功能总评分为优。结论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精细和无菌操作以及术后肛门、会阴部清洁护理是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护理的关键,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  张轶男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99-99,101
目的探讨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经前会阴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患儿采用饮食护理、肠道准备、体位、伤口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8例患儿会阴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后随访半年,患儿会阴外观均满意,采用李正评分法评估患儿排便功能总评分为优。结论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精细和无菌操作以及术后肛门、会阴部清洁护理是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护理的关键,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