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D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112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超重肥胖影响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617例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19.77%,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4.38%,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13.61%,混合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2.43%,低HDL-C血症检出率为5.51%。血脂水平处于边缘升高状态的人群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升高人数。男性、BMI≥24 kg/m2、吸烟、饮酒、空腹血糖升高以及血压升高者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结论 该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和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仍然以较高比例与血脂异常合并出现,代谢性疾病应系统、全面、综合防治。血脂水平处于边缘升高状态的人群数量明显高于血脂升高人数,应增加对此类人群的关注,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4.
卢燕  张贤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56-159
[目的]了解上海市湖南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高尿酸、代谢综合征等患病情况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干预。[方法]对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询问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结果]639名资料齐全的老人平均BMI为24.15±3.38,其中男性为24.11±3.15,女性为24.18±3.53。超重、肥胖比例达51.64%,高于体重正常组,男性60~69岁组肥胖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高达83.40%和87.01%,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血脂紊乱检出率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高达67.98%和75.33%,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女性血脂紊乱检出率高达66.86%,高于同组男性的50.42%。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在超重、肥胖人群中分别为35.97%、61.04%,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高尿酸血症在肥胖组中达36.36%,高于另3组。高血糖检出率以超重和肥胖组为高。[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前控制体重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利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11 715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探讨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酸、血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张家港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导出2016年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库,对其中具有完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数据的211 715名中老年人体检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不同变量需求确定样本量,分析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血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11 715名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检出率为33.55%,男性检出率为31.14%,女性检出率为34.95%。以总体检人群作为标准人口,对年龄进行标化,男女血脂异常标化检出率分别为32.11%、35.34%,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P0.001)。(2)临床分型方面,高TC、高TG、混合型、低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8.87%、16.11%、2.93%、10.61%,不同临床分型中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01)。(3)BMI过低及正常人群中,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01);BMI超重人群男女检出率无差别;BMI肥胖人群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01);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P0.001)。(4)年龄、男性、高尿酸(HUA)、超重及肥胖、血压偏高、高空腹血糖(FBG)对血脂异常的风险度OR值(95%CI)分别为0.989(0.988~0.990)、0.811(0.795~0.828)、1.665(1.628~1.704)、1.549(1.517~1.581)、1.269(1.238~1.300)、1.438(1.406~1.471)。结论张家港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普遍流行,尤以高TG和女性群体为主;HUA、超重及肥胖、血压偏高、高FBG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男性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198例,根据空腹血糖状态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DM)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并针对IFG组在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NGT组比较,IFG人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减低;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超重患病率、存在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比率明显增高.与DM组比较,IFG组SBP、DBP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IFG组随着年龄增高SBP、LDL-C明显增高;老年人群较青年人群血脂紊乱及高血压患病率增高.IFG组男性在DBP、TC及肥胖/超重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IFG时期已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肥胖/超重、血压升高趋势:IFG人群在年龄和性别上临床代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 840人进行血糖、血脂及相关因素调查;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3%和27.1%,其中男性超重率(40.2%)和肥胖率(29.3%)明显高于女性超重率(36.8%)和肥胖率(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群平均BMI及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和肥胖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随BMI的增高呈增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顺义区人群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且超重、肥胖与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开展群体超重、肥胖干预行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粤西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粤西2所高校1 260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腹部B超、心电图及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测。对不同性别间分组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临床指标的比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粤西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6.4%,其中男性为27.7%,女性为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99.0,P<0.01)。与尿酸正常组相比,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尿酸、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值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女性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肌酐值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或P<0.05)。男、女高尿酸血症组的超重与肥胖、代谢综合症、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肌酐升高和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值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肌酐升高是影响男性血尿酸水平的主要相关因素,而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超重与肥胖和血脂异常。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危害粤西高校教职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心脑血管病和代谢病的多种危险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相关,超重与肥胖和血脂异常是男、女血尿酸升高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主要是男性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霞  杨屿卉 《现代保健》2014,(25):81-83
目的:对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教师异常患病情况,以便更早地进行健康干预。方法:常规测定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身高、体重、血压、B超、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观察指标。结果:按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重和肥胖(40.52%)、血脂异常(38.07%)、脂肪肝(32.86%)、心电图改变(24.17%)、胆囊息肉(9.29%)、ALT异常(7.21%)。检出率较高的几种疾病,除胆囊息肉外,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病症检出率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增高,其中超重肥胖、血脂、脂肪肝等方面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教师们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患病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尽早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现患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某疗养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收集和整理,统计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体检者5456人,平均年龄(40.15±9.31)岁;其中血脂异常者共2096例,异常率为38.42%。各项血脂异常的指标中,仅1项异常者占20.38%,2项及以上异常者占18.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765)、男性(OR=1.811)、BMI≥24.0 kg/m^(2)(OR=2.546)、吸烟(OR=1.928)、血脂异常家族史(OR=1.755)、高血压(OR=2.748)是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447)是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率较高,男性、高龄、吸烟、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建议开展针对性的血脂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源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0):1594-1596
了解大连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其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大连市某高校2 002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其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腹围、体质量指数、血尿酸、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7.88%,男性为24.14%,女性为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01,P<0.01);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检出率(73.54%,52.09%,35.09%,65.46%)明显高于正常组(52.10%,28.06%,25.26%,4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脂肪肝、谷丙转氨酶增高、γ-转肽酶增高及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04,1.430,1.365,1.812,1.576,2.202,P值均<0.01).结论 该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航天系统某单位在职职工血脂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该单位在职职工血脂异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078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371人,平均(35.34±2.78)岁。检出血脂异常682例,检出率为63.27%;血脂异常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59.09%)为主,其次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升高(10.76%)、三酰甘油(TG)升高(10.11%)、总胆固醇(TC)升高(7.5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61,95%CI:1.042~1.081)、男性(OR=2.233,95%CI:1.630~3.059)、超重/肥胖(OR=2.868,95%CI:2.147~3.832)、血尿酸增高(OR=3.736,95%CI:2.496~5.591)和吸烟(OR=1.600,95%CI:1.064~2.405)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航天系统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高龄、男性、超重/肥胖、血尿酸增高和吸烟是血脂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体检者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关系,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2013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的济南铁路局男性机车乘务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高、体重及血脂、脂肪肝进行检测,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将BMI划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调查1 745人,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8%和17.8%;血脂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均随BMI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检出率高于BM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和肥胖是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7和10.16)。结论机车乘务员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体质指数偏高是机车乘务员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性改善机车乘务员膳食营养结构和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对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机关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HUA患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市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4 735名机关干部和公务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UA患病率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总体HUA患病率为8.91﹪,其中男性为9.86%,女性为5.87%,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1);女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5)。结论 HUA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联强度较为明显,需建立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宜兴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年度查体的1652例健康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BM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BMI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本组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为45.34%和12.95%,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30%;男件BMI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肥胖/超重组BMI和TG均显著高于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女性肥胖/超重组BMI和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超重组TG明显高于正常组;肥胖、超重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结论近年来宜兴地区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超重肥胖者易伴随着脂质代谢异常,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身体健康状况,为今后健康管理精细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某大型公交集团1 032名在岗男性公交司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不从事专职驾驶的其他职业在职男性1 031名为对照组。
结果 两组人群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32名男性公交司机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0.70%、15.79%,对照组超重、肥胖者检出率分别为37.83%、6.98%。两组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肥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葡萄糖、血脂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触组超重、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均高于成都市成年男性。
结论 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健康体检结果不容乐观,其身体健康状况甚至差于一般男性职业人群。应尽早对男性公交司机开展健康干预服务,改善男性公交司机健康状况,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conduction velocity,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10至2018-09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检测空腹血尿酸、血糖、血脂和ba-PWV。对比高、中、低和正常ba-PWV各组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以及各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将血尿酸水平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健康体检者1806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1296例)、轻度增快组(261例)、中度增快组(135例)和重度增快组(114例)。男性血尿酸平均水平为(370.63±91.19)μmol/L,高于女性的(271.93±65.29)μmol/L(t=25.180,P<0.001);4组同组间男性血尿酸水平均较女性高(P<0.05)。4组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7,P=0.004);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同组间男性检出率均较女性高(P<0.05);4组间男性、女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4,P=0.288;χ^2=7.770,P=0.05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BMI、体质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ba-PWV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高、舒张压、三酰甘油对ba-PWV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血尿酸水平增高与ba-PWV增快相关,对存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成人应重视血尿酸和ba-PW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部地区职业人群血压正常高值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所有企事业单位(41家)职工2089人,实际研究对象2019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心率、血糖及血脂等,并进行个人既往血压史、生活饮食及饮酒等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职业人群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为30.3%。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4.3%,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为22.5%,在60岁前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男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血压正常高值有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23,95%CI:1.010~1.035),男性(OR=2.992,95%CI:2.223~4.027),心率(OR=1.044,95%CI:1.030~1.057),超重及肥胖(OR=2.523,95%CI:1.867~3.408)。结论安徽中部地区职业人群血压正常高值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师群体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在参加某高校职工体检的34个院系中选取3个院系的在职专业教师22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收集研究对象职工体检资料来获取其生活方式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因素及主要健康问题,并对研究对象主要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9.74%的研究对象能正确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内涵,分别有91.63%、87.67%和69.16%的研究对象对睡眠、吸烟和饮酒有正确认识。而仅有近半数或不足一半的研究对象知晓膳食、运动等方面的相关健康知识。研究对象主要检出的健康问题包括:血脂异常(37.00%),血尿酸升高(33.63%),超质量/肥胖(32.13%),血压升高(13.12%),空腹血糖升高(9.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酒情况、日均能量摄入合理性和运动情况是血压升高及空腹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日均能量摄入合理性和运动情况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年龄、日均能量摄入合理性和运动情况是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是超质量/肥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5.19)、年龄50岁(OR=9.21)、日均能量摄入不合理(OR=3.40)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35~50岁(OR=3.21)及年龄50岁(OR=3.28)和日均能量摄入不合理(OR=2.82)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饮酒(OR=3.38)和日均能量摄入不合理(OR=3.04)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50岁(OR=3.72)、日均能量摄入不合理(OR=5.61)和严重缺乏运动(OR=2.55)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OR=5.31)是超质量/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高校教师人群在健康生活方式理论层面上认知较好,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知行分离的问题。此外,除年龄、性别为不可抗因素外,高校教师人群应着重从膳食结构和运动情况方面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防治慢性疾病,改善高校教师人群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