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0例PPL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病理类型以及预后。结果病例中,男性占46.7%,中位年龄为46岁。PPL患者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甚至20%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中位发病至诊断时间为8个月,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经CT引导下肺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33.3%和50%,而胸腔镜下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的诊断率为100%。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占56.7%。在中位随诊39个月后,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23.3%)死亡。MALT组患者较非MALT组患者有着更低的IPI评分及更好的预后。结论 PP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其诊断较为困难,非MALT类型的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42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在胸部CT扫描定位下,应用BioPinceTM18G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 结果 42例患者共行穿刺43 次,阳性39例(92.8%),阴性3例(7.2%),其恶性病变诊断率96.3%(26/27),良性病变诊断率86.7%(13/15).术后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1例.结论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LAVA和DWI技术联合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共158个病灶)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磁共振肝脏增强(LAVA)技术(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联合磁共振散加权成像和弥量成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组和DWI组,每组各53例,LAVA联合DWI组患者采取磁共振LAVA扫描联合DWI扫描,DWI组患者采取磁共振DWI扫描。观察比较两组影像扫描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LAVA联合DWI组患者定性率(88.68%)高于DWI组(71.7%),LAVA联合DWI组患者病变定性准确率(91.49%)明显高于DWI组(73.68%)(P0.05);(2)当b=500mm2·s-1时,LAVA联合DWI组肝囊肿ADC值(2.637±0.314)×10-3 mm2·s-1明显高于肝血管瘤(2.291±0.433)×10-3 mm2·s-1、肝癌(2.018±0.196)×10-3 mm·s-1(F=29.88,P0.001)。DWI组肝囊肿ADC值(2.242±0.313)×10-3 mm2·s-1明显高于肝血管瘤(2.232±0.412)×10-3 mm2·s-1、肝癌(1.964±0.178)×10-3 mm2·s-1(F=26.33,P0.001)。LAVA联合DWI组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的ADC值均高于DWI组(P0.05);(3)肝细胞癌病灶43个,在DWI单独扫描中呈高信号,LAVA联合DWI扫描中35个(81.4%)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转移瘤病灶37个,在DWI单独扫描中病灶呈高信号。LAVA联合DWI扫描中17个病灶动脉期无强化,10个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均强化。血管瘤病灶38个,在DWI单独扫描中病灶呈高信号。LAVA联合DWI扫描中20个(52.63%)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后边缘强化。肝囊肿病灶40个,在DWI单独扫描中病灶呈高信号。LAVA联合DWI扫描中19个(47.5%)病灶强化扫描后均未见强化。结论:磁共振LAVA联合DWI扫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检查中可清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供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提高确诊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42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在胸部CT扫描定位下,应用BioPince^TM 18G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42例患者共行穿刺43次,阳性39例(92.8%),阴性3例(7.2%),其恶性病变诊断率96.3%(26/27),良性病变诊断率86.7%(13/15).术后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1例.结论: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不张的原因及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经胸部X线或胸部CT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经纤支镜检查肺不张162例,其中肺癌106例(65.4%)、慢性炎症35例(21.6%)、结核19例(11.7%),其他病变2例,纤支镜检查诊断率依次为89.7%、91.3%、87.8%.纤支镜下主要表现为肿块型病变、浸润型病变、外压性改变等.结论肺不张的常见原因仍为肺癌、慢性炎症、结核.为提高诊断率,应重视活检技术,采取活检、刷检等多方法取材及必要时纤支镜复查.对原因不明的肺不张均应予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对如下那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临床上没有触及病变,但在X射线中发现有乳腺微小病变的患者进行影像资料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核芯针的穿刺活检,观察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定位的成功率为100%,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定位成功率为87.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的诊断,可使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得到提高,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有精确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那些无明确包块但 X线可探到乳腺病变的患者实施活检大大增加了乳腺恶性疾病的检出人数。从 1992 .0 6~1996 .0 9月 433例患者共做了 438次活检 ,患者平均年龄5 5 .7岁 (30岁~ 82岁 ) ,15 0例患者小于 5 0岁 ,乳腺 X线照影图像被分类 :微小钙化灶 (C) ,包块 (M) ,包块合并微小钙化灶 (MC) ,错构性 (A) ,星状病灶 (S) ,30例妇女是用 2个针放置于同侧而为病灶定位的 ,而 5例则是放在对侧面定位的 ,其中对 M型的患者共活检了 182 (41.6 % )例次 ,C型的患者共活检了 144 (32 .9% )例次 ,A型的患者共活检了 78(17.8% )例次 ,MC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提示泥沙样钙化病灶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5例乳腺临床触诊阴性钼靶X线提示乳腺阳性病灶行定位切除活检,并对其中53例泥沙样钙化病灶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合相应钼靶片结果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 105例中原位癌及浸润癌23例,非典型增生病变22例,良性病变60例;其中钼靶X线有泥沙样钙化53例,包括原位癌及浸润癌17例(32%)、非典型增生8例(15%)、良性病变28例(53%).泥沙样钙化病例占总病例数50.5%,其中原位癌及浸润癌占总原位癌及浸润癌73.9%.结论 泥沙样钙化在原位癌、浸润癌及良性病变中各有特点,表明钙化灶的不同特点与病变的不同性质有关.对那些钼靶--病理对照表现具原位癌、浸润癌倾向的泥沙样钙化病例应及时做定位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臂X光机下经椎弓根脊柱椎体病变穿刺的取材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形臂X光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脊柱椎体病变穿刺术,对27例患者进行椎体活检,其中胸椎病变18例,腰椎病变9例.术中使用PKP穿刺通道系统,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灶取材率为100%.其中25例为阳性结果,2例为坏死组织无法诊断,椎体活检阳性率为92.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X光机下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活检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阳性率高,是取得病理诊断较为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随访复查的意义。方法对5 748例胃镜活检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3 28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复查。结果 5 748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急性胃炎复查125例,其中治愈/好转112例(89.6%);变化不明显10例(8.0%);加重3例(2.4%)。慢性萎缩性胃炎复查2 430例,治愈/好转1 521例(62.6%);变化不明显737例(30.3%);加重172例(7.1%)。特殊类型胃炎复查71例,治愈/好转23例(32.3%);变化不明显42例(59.2%);加重6例(8.5%)。药物性胃炎/胃病复查94例,治愈/好转57例(60.6%);变化不明显34例(36.3%);加重2例(3.2%)。胃息肉复查183例,治愈/好转165例(90.2%);变化不明显13例(7.1%);加重5例(2.7%)。无瘤变/无异型增生复查205例,治愈/好转196例(95.6%);变化不明显6例(2.9%);加重3例(1.5%)。不确定瘤变/异型增生复查24例,治愈/好转2例(8.3%);变化不明显13例(54.2%);加重9例(37.5%)。上皮内瘤变复查156例,治愈/好转138例(88.5%);变化不明显4例(2.6%);加重13例(8.3%)。结论胃黏膜活检病理学诊断的11种病变及伴随病变建立不同时间随访复查,对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已成为诊断呼吸道恶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在可视范围内对支气管段或亚段气道病变进行小样本活检.对于末梢支气管或外周肺病灶纤支镜难以观察窥视,常借助医学影像学技术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纤支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在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肺周围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外周局灶性病变患者65例共66个病灶,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8.46岁。依据病灶穿刺前是否进行CEUS分为2组,CEUS组31例,对照组35例。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病理诊断确诊率,平均穿刺针数、肿块平均最大直径及坏死区显示率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6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57个(腺癌27个,鳞癌13个,腺鳞癌5个,其他类型肺癌8个,肺转移癌3个,胸膜恶性间皮瘤1个),良性病灶9个(结核瘤2个,炎性病变7个)。CEUS组与对照组病灶良恶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CEUS组首次穿刺病理诊断确诊率96.7%(30/31),对照组80.0%(28/35),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633,P=0.010)。CEUS组与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15.40) mm vs(61.30±19.52) mm;t=0.406,P=0.686]。CEUS组患者穿刺针数1~3针,平均穿刺针数1.93针;对照组1~4针,平均穿刺针数2.44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1,P=0.000)。CEUS组显示坏死区54.8%(17/31),对照组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89,P=0.001)。两组共5例见针道少量出血,2例轻微气胸,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CEUS引导对肺周围局灶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可以减少穿刺针数,提高病理诊断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胸膜下肺部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胸膜下肺部疾病患者178 例,其中男120例、女58例,年龄22~69(57.3±7.8)岁。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均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56例)和恶性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变超声声像表现的差异。观察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胸膜下肺部疾病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声像表现在形态、是否有空气支气管征、血流信号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病灶侧别、边界、内部回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一次穿刺取材成功率96.07%(171/178),并发症发生率3.31%(6/178);诊断准确率93.82%(95% CI 89.21%~96.88%)、灵敏度90.98%(95% CI 84.44%~95.41%)、特异度100%(95% CI 92.32%~100%)、阳性预测值100%(95% CI 95.98%~100%)及阴性预测值83.58%(95% CI 72.77%~90.75%)。结论 胸膜下肺部病变的超声表现可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信息,且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具有实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低、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胸膜下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对肺部病变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2例住院患者肺部病变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的临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在642例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者533例(83.0%),描述性病理诊断98例(15.3%),无临床意义的病理诊断11例(1.7%).诊断原发于肺的肿瘤及瘤样病变共280例(52.5%),其中恶性上皮性肿瘤239例(85.4%),诊断肺腺癌者129例(54.0%);肺间叶源性肿瘤11例(3.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7.3%);淋巴瘤14例(5.0%).胸腺瘤4例(1.4%);转移性肿瘤18例(3.4%).非肿瘤性病变者共235例(44.1%),其中肉芽肿性炎性病变61例(26.0%)(含肺结核29例),真菌感染7例(肺隐球菌病2例),Wegner肉芽肿2例;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者共174例(74.0%).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是诊断肺部病变尤其是确定外周性肿瘤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运用对于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项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914例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评估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用于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 914例中诊断淋巴瘤352例(39%),且352例淋巴瘤标本中有346例(98.3%)诊断出淋巴瘤具体亚型,其余6例(1.7%)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具有较高的淋巴瘤诊断率,可用于淋巴瘤具体亚型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但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在声像图上仍缺乏独有的特征性.以结节的常规超声征象为基础,应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结节进行正确分级,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CEUS)技术能显示病灶的微血管状态,通过观察不同的增强模式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则通过评价不同组织间的硬度差异,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了补充方法;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能准确定位,并为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提供病理依据.对于部分难以明确诊断的穿刺标本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则有助于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就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分子标记物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采用Cook公司生产的REF型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病理诊断正确率9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结论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内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具有定位准确、定性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昆明市延安医院肺部疾病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49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53.0岁。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取材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1例病灶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确诊病灶158例,确诊率98%。肺结核43例;肺癌及转移性肺癌91例,其中腺癌34例,鳞癌42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大细胞肺癌4例,小细胞肺癌3例,淋巴瘤3例,间皮瘤3例;肺炎性病变24例,其中培养出耐酶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隐球菌2例,绿脓杆菌9例,曲霉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3例培养无阳性结果。并发气胸1例(0.6%),咳血35例(21.7%)。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病理组织阳性率高,取材满意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确诊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不张的原因及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2例经胸部X线或胸部CT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经纤支镜检查不张162例,其中肺癌106例(65.4%)、慢性炎症35例(21.6%)、结核19例(11.7%),其它病变2例,纤支镜检查诊断率依次为89.7%、91.3%、87.8%。纤支镜下主要表现为肿块型病变、浸润型病变、外压性改变等。结论 肺不张的常见原因仍为肺癌、慢性炎症、结核。 为提高诊断率,应重视活检技术,采取活检、刷检等多方法取材及必要时纤支镜复查,对原因不明的肺不张均应予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对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阴性的肺外周型病变及不能经受纤支镜检查的肺部阴影共15例病人进行经皮肺活检,结果有13例获明确诊断;穿刺后9例出现轻微咯血.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经皮肺活检安全,诊断率高、并发症轻微,重病人亦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