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冠心病缺血心肌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检测39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前壁、下壁、间壁、侧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运动,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并与34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其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表现为波形的改变。结论:TVI技术能准确测定心肌局部运动速度,评价心肌缺血,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检测提供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脉冲组织多普勒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比较心肌梗死(心梗)与非心梗患者室壁运动变化的异同,评价收缩速度和时间指标检测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冠心病非心梗组16例、前壁心梗组21例,对照组16例。记录左室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运动频谱。DTI检测指标心肌收缩峰值速度(s)、局部射血前时间(PEP)、心肌收缩峰值时间(Ts)、局部射血时间(ET)、PEP/ET。结果前壁心梗组所有节段、非心梗组侧壁和前壁节段s均显著降低;前壁心梗组较非心梗组、梗死节段较非梗死节段s也显著降低。冠心病两组PEP、Ts显著延长。结论DTI所测s、PEP和Ts可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s还可反映心肌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助于确定心梗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的特点 ,并了解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心肌运动改变情况。方法  16例健康人及 18例冠心病患者均行DTI检测 ,冠心病患者再灌注后再行DTI ,比较手术前后DTI变化情况。结果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相比 ,收缩期峰值速度 (VS)明显降低 (室间隔心尖段除外 )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VE)也明显减低 (间壁心尖段及下壁心尖段除外 )。再灌注前后比较 ,运动恢复节段VS、VE 均明显提高。结论 DTI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室壁运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正常健康者左心室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了解正常中、老年人心肌运动速度有无差异,确定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的正常值范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各30人进行左室壁速度检测,把两组进行显著性检验,对已确诊的45例(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健康人组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TVI可定量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心肌缺血。长轴方向心底平均收缩速度<5cm/秒,乳头肌水平平均收缩速度<5cm/秒。可做为判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参考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观察正常心脏右心室壁各壁段运动速度,以了解其运动特征,同时观察以右冠脉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壁段运动速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后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段为取样点,对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冠心病组每个心动周期右室壁的运动频谱均包括收缩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三个主要运动波、运动速度右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同一室壁由基底段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冠心病组不论是游离壁还是后间隔,其基底段及中段S,E均小于正常组相对应壁段,S减小更为明显,而A在心尖段则无差异。结论 正常心脏右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相类似,存在不均一性,PW-DTI可以定量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确定其运动方向,并可用于评价冠心病右室壁的运动异常,为右心室心肌缺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比较正常室壁心肌和梗死心肌的运动速度,评估多普勒组织成像(DTI)速度图对冠心病梗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22例,其中前间壁梗死组14例和下后壁梗死组8例,健康人48例作对照,分别行二维超声检查,在6个切面[ap4cv、ap2cv、alax、pslax、pssax(CT)、pssax(PM)]上按左室壁16节段分段法观测局部室壁心肌运动并记录运动异常节段,在alax上测量室壁节段厚度;在每一切面上切换为DTI速度图,测算各室壁节段心肌运动频谱曲线的速度指标(Sm、Em、MVGs、MVGe)。对PW-DTI与二维超声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 PW-DTI速度图对心梗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总的检出率较之二维超声显著高(前间壁梗死组:43%、25%;下后壁梗死组:38%、23%,P均<0.01),其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二维超声(52.1%、43.8%;51.8%、30.3%),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特异性低于二维超声,差异有显著性(52.5%、62.5%,P<0.05)。结论 DTI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诊断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W DTI技术对 5 4例临床确诊 (其中 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冠心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 2DE显示运动异常的室壁节段 ,PW DTI所测峰值运动速度除后壁三个水平短轴方向A波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无明显差异外 ,余各速度均明显减低。左室壁节段短轴与长轴方向S波及E波峰值速度的分布比例在冠脉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 ,在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 ,92 .4%的室壁节段S≤ 6 .0cm/s ,94.2 %的节段E≤ 7.0cm/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 ,96 .7%的节段S≤ 7.0cm /s ,96 .1%的节段E≤ 8.5cm/s。而正常组相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6 %、6 .3 %和 3 .0 %、1.9%。结论 PW DTI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长轴与短轴方向运动异常。短轴方向峰值速度S≤ 6 .0cm/s、E≤ 7.0cm /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S≤ 7.0cm /s、E≤ 8.5cm /s ,可作为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观察冠心病的室壁运动情况。方法 用DTI检测经临床确诊的31例冠心病患者(26例冠状动脉狭窄和5例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室间隔、左室侧壁及后壁的E峰显著降低,A峰增高,E/A值降低,二尖瓣口的多普勒频谱E峰和E/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E峰减速时间(DT)和E峰时间(E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 组织多普勒技术可较客观地反映冠心病左室壁舒张运动,结合二尖瓣频谱特点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观察(附91例分析)汪太平,陈恩赐,方书法,李芹,史学功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是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是检测室壁运动异常发现心肌缺血最敏感的工具[1].本文对91例冠心病(CHD)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心脏的组织多普勒表现。方法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opplertissueimaging ,DTI)速度模式的方法 ,观察甲亢患者和正常人室壁运动的区别。结果 甲亢组室壁运动色彩较正常组明亮 ,频谱多普勒曲线上 ,甲亢组在收缩期、舒张期室壁运动各峰值均大于正常组 ,两组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甲亢患者心肌运动功能增强 ,说明DTI是一种新的较敏感的检测心肌室壁运动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IT)定量分析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过程中缺血心肌室壁运动的特征。方法:分别对14例正常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标准的DSE方案(0-40μg.kg^-1.min^-1),使用DIT技术于静息状态,小剂量(10μg.kg^-1.min^-1)及峰值剂量(40μg.kg^-1.min^-1)负荷时观察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记录各室壁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综合计算平均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和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结果:随着多巴酚丁胺药物剂量的增加,正常组平均峰值速度均逐渐增加,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逐渐缩短;冠心病组平均峰值速度小剂量负荷时增加,大剂量时则下降,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DTI技术与DSE结合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缺血心肌的无创性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2DE)在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54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在左室长轴等切面对室壁节段性运动进行观察。结果:154例冠心病的室壁运动中有97.4%出现节段性运动异常。其中在108例心肌缺血患者中有104例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96.3%;46例心肌梗塞全部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100%;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室壁运动异常。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所提示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比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症状更为敏感的指标,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评价心室壁运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判断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及DTI速度模式观察 8条犬冠脉结扎前后的局部室壁运动 ,所用仪器为AcusonSequoiaC 2 5 6彩色超声成像系统。 结果 缺血导致局部心室壁运动明显减弱 ,脉冲频谱DTI技术于冠脉闭塞后5s可检出这种异常 ,而传统超声指标在闭塞 1min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血流再灌注 1min时 ,局部室壁运动明显增强。结论 DTI技术可定量评价急性缺血早期和再灌注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方法较传统二维超声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前、后左心室壁及二尖瓣环运动 ,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 (2 - DE)及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检查。冠心病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 ,择期行 PTCA或 PTCA 支架术。采用 PW- DTI分析 PTCA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 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 Vs、射血期时间 PEP、射血期时间 PEP与局部射血时间 ET之比 PEP/ ET及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室壁运动异常节段 Vs显著降低 (P<0 .0 1) ,PEP延长 (P<0 .0 5 ) ,PEP/ET值增大 (P<0 .0 1) ;冠心病患者 PTCA术前后比较 ,室壁运动恢复节段 Vs显著增高 (P<0 .0 1) ,PEP缩短 (P<0 .0 5 )、PEP/ ET值减小 (P<0 .0 1) ,室壁运动未恢复节段 Vs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EP、PEP/ ET无明显变化 ;PTCA术后二尖瓣环平均峰值收缩速度 Vmva增高 ,且左室射血分数 EF与 Vmva呈显著正相关 (r=0 .81,P<0 .0 1)。结论 :PW- DTI可定量检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 ,监测 PTCA术前后左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为心脏病介入治疗疗效判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观测正常人及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心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特征 ,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者相对应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的差异性 ,探讨这种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 2 7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2 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异常组 )进行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检测 ,记录其 3个运动速度波形 ,即收缩期S波和舒张期E波、A波 ,同时测定其相应点的时间速度积分 (S TVI)即位移的大小 ,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S波、E波和A波峰值速度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 ,其相应点的S TVI也逐渐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 ,其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峰值速度及S T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节段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A波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QTVI能定量测定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异常节段心肌的运动速度 ,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及S TVI是评价左心室壁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 ,QTVI对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运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所有患者均行静息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常节段,运动减弱节段108个,运动消失节段58个。(2)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77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A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静息超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0例冠心病患者用^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85个病变节段,其中97个为存活心肌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DT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达83%,特异性达86%,结论: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是评心肌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其结果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良好的一致性,应用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对高血压病检查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患及30例正常人心室壁进行DTI及相关技术的检测,并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比较。结果:被检大多数可得到清晰DTI图像及频谱。高血压组与正常组室壁运动方向及时限大致相同;高血压代偿期左室壁收缩运动速度加快,舒张运动速度的舒张早期速度与舒张晚期速度比值则明显降低,与相应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明显相关。结论:DTI成像可实时、直观地观察室壁运动方向、速度及时限等情况,DTI-PW可量化测定心肌运动速度等参数,对了解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检查指标之一,对相应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是近年来用于检测室壁运动的新技术。它能测量室壁低速运动信号,直观地反映室壁运动的状态和速度变化,并能通过多昔勒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为无创检测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心  相似文献   

1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tissuevelocityimaging,QTVI),是基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opplertissueimaging,DTI)而发展的一种评价心肌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重要的l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并配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判断心肌活性。结果显示: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收缩期,舒张期速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100个异常节段中,35个节段运动改善(心肌存活组,A组),65个节段无明显变化(坏死心肌组,B组);DTI检测A组的收缩期速度Vs与速度增长率VR均明显高于B组。表明DTI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心肌活性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