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称为沙门氏菌感染。近十余年来,沙门氏菌感染明显增加,并多见于婴幼儿^[1,2]。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是非伤寒沙门菌的一种,有关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所致临床疾病的报道鲜见。我们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间断性高热,经血培养证实为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并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性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人类乙类传染病的病原菌,临床上以消化道受累感染为主,常引起食物中毒、伤寒热、急慢性胃肠炎,而其局灶化脓性感染报道不多。下面我们报道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颈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性脓肿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特别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易患机会菌感染并影响生存率。猪霍乱沙门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成人感染该菌比较少见。迄今为止,我国报道的人类感染猪霍乱沙门菌者不足100例,引起败血症者罕见。本文报告1例成人SLE合并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山夫登堡沙门菌之间的传播关系,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分离的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技术进行山夫登堡沙门菌的聚类分析。结果 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对于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较低,但是对于磺胺异噁唑,耐药和中介耐药的菌株达到了60%以上。同时还出现了3株对头孢噻呋耐药的菌株。PFGE结果分析显示7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可分为42个不同的PFGE带型。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的部分菌株,有人、食品和环境3种不同来源,表现出完全相同的PFGE带型,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结论山夫登堡沙门菌具有遗传多态性,可能在环境、食品和人之间相互传播,应该加强监测,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属是属于肠杆菌科的一类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和DNA同源性等相关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人源感染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从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目前沙门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1]。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沙门菌血清型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本市沙门菌数据库,初步了解本地区部分沙门菌血清型的流行特征。方法以1999-2007年于从业人员体检、食品、腹泻病人质控(QC)和沙门菌监测对象分离的1078株沙门菌的血清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和2007年按照全球沙门菌监测(GSS)方案进行连续性腹泻病例监测。结果血清型谱显示本市不同来源的沙门菌型在分布上存在优势交叉,GSS分离菌株中有7个型为国内首次报告;通过分子分型证明本市2006年的山夫登堡和2007年的汤卜逊病例分别属于2个和1个克隆型。结论肠炎、鼠伤寒仍是本市优势致泻性血清型,山夫登堡和汤卜逊病例符合沙门菌性相对散发和集中暴发的分子流行特征。加强对沙门菌综合监测和准确及时的血清、分子分型能力有助于检索和追溯流行菌型。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目前全球已分离出2600多个血清型,其中200多个血清型对人体有致病性。沙门菌属根据临床表型分为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及水源感染而致病。感染沙门菌的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程大多自限。少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外播散性感染,表现为菌血症与继发的迁徙病灶(如骨髓、关节、心瓣膜、动脉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欠佳,疾病总体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沙门菌菌血症及其播散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和DNA同源性等相关的革兰阴性菌,根据Kauffman-White标准可以分为2500多个血清型^[1]。沙门菌属广泛存在于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中,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禽肉和蛋类,因此极易引起人类感染。全球每年约有1600万例沙门菌感染病例,其中有60万例死亡^[2],  相似文献   

10.
<正>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感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其发病率降低。在HIV感染者中,SE感染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且易进展为肠出血、肠穿孔或败血症等。文献报道HIV感染者合并SE感染较少,尤其是医院内感染更为罕见。为引起对SE的重视和预防SE相关院内感染,现报道艾滋病患者院内感染SE1例。  相似文献   

11.
鼠伤寒沙门氏菌(下称鼠伤寒菌)是常见的人兽共患性病原菌,常引起食物中毒,医院感染及散发性肠炎,在外环境也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为查明福建省鼠伤寒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为防治鼠伤寒菌病提供科学资料,我们对福建省鼠伤寒菌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调查方法组织全省地(市)、县(区)卫生防疫站和各级医疗单位,以点面结合形式,对腹泻病患者、食物中毒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并组织有代表性的县(市)对动物、食品、外环境污水等进行沙门氏菌的监测,筛选出的沙门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利用伤寒及肠炎沙门菌菌体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建立了能检测沙门菌属感染所产生的血清特异性 IgM、IgG 及 IgA 的酶免疫测定(EIA)方法。实验检测的130例均为大便培养阳性病例。年龄1~76岁,儿童13例,成人117例。其中为鼠伤寒杆菌88例,肠炎沙门菌20例,其它沙门菌22例。除63例鼠伤寒杆菌感染病人标本,在起病后2.5个月采取外,其余标本均在感染后1~3周采集。对照组分两组:一组为来自同一地区100名健康献血员,另一组为非沙门菌引起的其它急性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在美国东北部由血清型肠炎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巳显著增加。本文就美国发生的最大医院性血清型肠炎进行研究宿主的危险因素。病人和方法 1987年7~8月纽约一所医院内,病人因进食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肠炎沙门菌感染的爆发。965例病人中27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鼠巨噬细胞RAW264.7在感染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ATCC 10248)后细菌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分别采用鼠伤寒沙门菌活菌和灭活菌(细菌:细胞比例为20∶1)感染鼠巨噬细胞,于感染1、4、8、12、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iNOS mRNA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计数感染细胞内细菌数量;采用0.1%Triton X-100 PBS裂解活菌,计数感染细胞活菌数量。结果活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在前12 h细菌细胞内持续增殖;活菌和灭活菌感染均能引起感染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增加(P均〈0.05),尤以灭活菌感染者为著;细菌感染后细胞内NO生成增加(P均〈0.05)。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能有效促进鼠巨噬细胞iNOS表达,细胞内活的鼠伤寒沙门菌可抑制细胞iNOS表达及NO生成。  相似文献   

15.
王红旗  李波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04,17(2):65-65,67
亚特兰大莫拉菌属于莫拉亚属.莫拉亚属是人和温血动物上呼吸道黏膜及皮肤表面常见菌群,偶发人类机会性感染引起医界关注,本文报道1例AIDS患者院内感染亚特兰大莫拉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经口服感染和空气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的传播情况。某番鸭及樱桃谷鸭养殖场的鸭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分别从病死鸭内脏分离到 2株细菌 ,经分离鉴定为肠炎沙门氏杆菌。方法 研究经饲料、饮水口服和空气传播引起感染的情况。结果 肠炎沙门氏菌在鸭群中可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或经空气传播从呼吸道进入而引起发病。结论 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要从饲料、饮水和空气传播等方面防止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鸭群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福建省首次报道自临床疑似脓毒血症患者血液检出特勒凯比尔沙门菌的生物表型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纯化菌株的系统生化、飞行质谱和标准化血清识别程序进行表型鉴定和耐药性测试,并对患者临床病史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本次临床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符合特勒凯比尔沙门菌定义,经沙门菌血清型数据库比对为国内首次发现的沙门菌血清型,对所有测试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福建省沙门菌血清型比较复杂,应引起临床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许旺菌属细菌一般寄居在海洋和水生环境中,是人类的机会致病菌,偶可引起中耳炎、创面感染和败血症等,引起肺部感染的极少见[1].为提高对腐败许旺菌肺炎的认识,现将我院8例肺部感染该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库尔勒市夏季肠道传染病三种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方法每年5~9月对城乡所有腹泻病门诊和住院患者粪便进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的分离培养检定。结果四年检测粪便标本4 740份,检出三种肠道致病菌372株,平均检出率7.9%。菌型分布:霍乱弧菌1.3%,志贺氏菌属93.3%,沙门氏菌属5.4%,志贺氏菌属中福氏志贺氏菌占86.7%。结论2003年1例和2004年4例散发和局部爆发霍乱病是小川型霍乱弧菌非流行株感染所致,三种致病菌感染所致的腹泻病以痢疾为主(93.3%),其中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占痢疾病例数的86.7%。四年中细菌性痢疾和伤寒呈散发状态。  相似文献   

20.
沙门菌是人兽共患菌,有2500多个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感染最常见。在我国,沙门菌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也是食物中毒暴发最常见的病原[1]。沙门菌在含盐高达10%~15%的肉类中能生存达数月,故进食受污染的腌制肉类可获得感染。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本研究对2016年11月至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中34例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