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半野联合处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在乳腺癌和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单一等中心半野联合放疗技术,并对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半野联合处剂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上下半野技术照射体模,用胶片剂量仪分析半野衔接处剂量分布情况,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乳腺癌和鼻咽癌病人的放射治疗.结果:受加速器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的影响,半野衔接处可能存在最大不超过2mm的过剂量区或欠剂量区.如果消除该系统误差的影响,则半野衔接处可得到均匀的剂量分布.结论:单一等中心半野联合照射,半野衔接处处于照射靶区,必须重视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衔接处剂量的影响,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2.
全中枢照射技术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一种普遍适合于全中枢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使用precise plan三维适形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在计划设计过程中综合利用了非共面射野衔接技术、相邻两野相切技术和正向子野添加技术,最后利用detla4三维剂量验证模体对射野衔接处进行剂量测量验证。结果:计划显示在射野衔接处没有明显的剂量冷点或者热点出现,衔接位置两侧各条等剂量线实现了无缝衔接,靶区得到了理想的剂量分布;并且在剂量验证的过程中发现,当模拟的移床精度控制在±1 mm时,detla4测量衔接处没有明显的剂量偏差,结果符合临床治疗需要。结论:与以往及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提到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绝大多数全中枢放射治疗病例,并且可以在射野衔接处获得更为理想的剂量分布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共面射野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在降低双肺受照剂量、提高靶区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1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建立5野调强计划和在5野基础上加一个非共面射野的6野调强计划。比较90%和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以及双肺V5、V1O、V20、V30。结果:应用非共面射野的调强计划对提高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有统计学意义,对提高90%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无统计学意义。对降低全肺V5、VIO、V20、V3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的应用于对提高靶区剂量,降低双肺剂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明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29(5):3617-3619,3627
目的:对于鼻咽癌放疗病人进行三维适形、非共面多野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三种方式比较,分析其各自优缺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病人资料,经CT定位后通过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计划设计给于病人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后缩小范围避开脊髓对穿照射同时加照电子线野,达到预防量后再次缩小照射范围并对原发灶区域放疗至根治量;非共面多野适形计划设计在三维适形面颈联合野基础上加照鼻前野和颅顶野,避免使用X线与电子线衔接照射,达到预防量后缩小范围对原发灶加量;调强计划设计使用逆向治疗计划设计,给于目标组织一定的剂量与体积后计算,通过调整使各靶区或正常组织精确受量,提供优于传统放疗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正常组织保护。结果:分析计划数据可见,三维适形计划中靶区剂量均匀性欠佳,对于腮腺无法起到保护作用;非共面多野适形计划靶区均匀性优于前者且对于腮腺有较好保护,但对于脑组织和视觉系统存在一定损伤,由于入射路径较长引发随机性放射损伤概率增加;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量可控性方面均优于前二者。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使用广泛而操作简便,但不存在剂量学优势,非共面多野适形照射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但剂量学优于三维适形计划,调强放疗计划对于剂量的全面精确性控制,证明其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倪千喜  张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6):2218-2223,2243
目的: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对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进行射野衔接,观察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方法:选择一例鼻咽癌患者,通过CT模拟定位,利用TPS进行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间的射野衔接。使得射野衔接处剂量均匀,同时模拟计算鼻咽癌常规定位时相邻射野重叠或留空1 mm,2 mm,3 mm,4 mm,5 mm时衔接处的剂量。均给予第一阶段处方剂量36 Gy/18次,分析射野衔接处感兴趣区域(ROI)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相邻射野重叠1 mm~5 mm,ROI接受120%处方剂量的体积≥10%,135%处方剂量的体积≥5%,Dmax为处方剂量的143%~148%。脊髓的最大剂量几乎没有影响,其变化幅度≤0.5%。脊髓的V36增加约3%;相邻射野留空1 mm~5 mm,ROI的D95从36Gy降到24.1 Gy,降幅为33%。结论:利用TPS进行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的衔接,可以保证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均匀性,避免出现严重的剂量冷点及热点,确保靶区内剂量,较好地保护部分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转床、半野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技术。方法:模拟定位时首先设颈胸脊髓野:机架角O°,小机头0°,床角0°,SSD=100cm,野长40cm,野宽4cm~5cm,同时在体膜上标记射野上界(B点)和下界(C点),然后设全脑野:使用半束左右两野对穿照射,机架角90°或270°,小机头11.3°或348.7°,床角0°,SAD=100cm,Y1=0,X和Y2取包括颅骨外1cm,使射野X方向中心线在透视下与B点重合,最后设腰骶脊髓野:以C点为中心使用半束照射,机架角11.3°,小机头O°,床角90°,SSD=100cm,X2=0,Y和X1取包括腰骶直至S4。同时使用Kodak-Ec-film胶片、固体水模体以及MatriXX系统在加速器治疗机上模拟射野进行射野衔接点的几何和剂量验证,并观察12例使用该技术投照期间患者的放疗反应。结果:颈胸段脊髓野与全脑野衔接点以及颈胸段脊髓野与下位脊髓野衔接点处射野边界清晰锐利,未见射野间分离和重合现象,等剂量线基本平滑,未见明显的凹陷和凸出现象,12例患者都完成全脑全脊髓的照射计划,未见明显严重的放疗反应。结论:全脑全脊髓转床半野照射技术做到了射野间的无缝衔接,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三种照射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控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最佳放疗模式。方法:2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患者采用瓦里安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3种照射技术即: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Con—RT)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规定处方剂量54Gy,95%等剂量线涵盖95%PTV(计划靶体积)。Con—RT利用3D.TPS模拟X线模拟机定位设计,等中心照射,前后T形野36Gy,双侧水平野18Gy,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PTV靶区各项参数和肺及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PTV靶区等剂量线、剂量不均匀指数(Ⅲ)和适形指数(CI)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3D—CRT。3D—CRT优于Con-RT(P=0.000)(2)肺和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Con—RT和3D—CRT虽然某些参数Con—RT稍优于3D—CRT,但大部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调强技术野数的参数比较.PTV、肺和脊髓的各项参数中,5野,7野和9野大部分参数优于3野.7野与9野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244~0.947)。结论:IMRT技术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最佳选择,它与其他照射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以7野和9野IMRT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放疗(Con-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3种放疗计划模式的剂量分布,探讨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理想计划模式。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行3野Con-RT、3野三维适形(3DCRT3)、5野三维适形(3DCRT5)、5野调强放疗(IMRT5)和7野调强放疗(IMRT7)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5种照射技术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分布,处方剂量为50 Gy。结果:Con-RT计划中肿瘤靶区(GTV)的最小剂量为(4991.5±69.1)c Gy,靶区内有冷点。计划靶区(PTV)的适形指数(CI):IMRT7IMRT53DCRTCon-RT;PTV的剂量不均匀指数(HI):Con-RT3DCRT33DCRT5IMRT5IMRT7。相比3DCRT计划,IMRT计划减少了小肠、膀胱、股骨头的V40、V50体积(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Con-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不均,适形度差;相比于3DCRT计划,IMRT计划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优,危及器官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少;在剂量分布和适形度方面,IMRT7计划优于IMRT5计划。  相似文献   

9.
全脑全脊髓照射是针对多种癌症的治疗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最佳的肿瘤控制,需要在靶区体积的确定、重要正常组织的保护、剂量均匀度、射野交接区域以及剂量测定方面都特别注意。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多数治疗情况的优化了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技术,以一名因生殖细胞瘤需接受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的17岁男性患者为例,通过综合使用半野衔接技术、扩展半影的射野衔接技术和多叶光拦子野技术,制定临床可实行的治疗计划,大大改善了脊髓靶区内的剂量均匀度,将剂量最大点由处方剂量的124%降低到处方剂量的108%。对仿真人体模进行的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较表明,测量值和计算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中,采用传统切线野、适形和调整等中心三种照射技术对改善靶区剂量均匀性和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以改进放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位行全乳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为每位患者各设计上述的三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给予90%PTV靶体积45Gy的处方剂量,分别比较它们的靶区平均剂量、剂量均匀性指数、重要器官平均剂量.以及剂量分布图和DVH图。结果:三种技术靶区剂量均匀性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等中心技术的靶区均匀性最好,而传统的切线照射技术最差。三种技术在保护重要器官上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等中心技术对肺组织保护得最好。结论:通过调整靶区等中心能够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有效降低重要器官的受量,提高乳腺癌的控制率,而且此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同的瘤床同期加量(SimuR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技术剂量学特点,探讨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接受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三种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计划:适形野中野x射线瘤床加量计划(FIFx)、适形野中野电子线瘤床加量计划(FIFE)以及适形野加调强野的混合调强(HybridIMRT)计划,靶区PTV1、P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Gy和60Gy。比较各计划中靶区剂量特点和患侧肺、对侧乳腺及心脏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当瘤床深度大于4.5cm时,FIFE计划中PTV:的最小剂量显著降低,剂量均匀性明显变差;Hybrid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P〈O.05),患侧肺及心脏受到的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受照体积在各计划中并无统计学差异;HybridIMRT的机器跳数较FIF_X和FIF_E分别减少43.8%(P〈0.05)和21.8%(P〈O.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当瘤床深度大于4.5cm时采用电子线进行加量容易造成瘤床深部的剂量不足。采用混合调强的瘤床同期加量技术能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并能在不增加患侧肺和心脏低剂量受照体积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其高剂量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乳腺癌术后放疗计划设计方案,用于乳腺区与锁骨上区同时照射时,改善接野处剂量分布不均匀的 情况。方法:选取10例已完成治疗的乳腺癌病例,均需进行锁骨上区和乳腺区照射。常规设计方案包括锁骨上区设计3 野调强放疗计划和胸壁乳腺区设计混合调强计划。本研究保持常规计划设计方案不变,在乳腺区与锁骨上区的接野处采 用野中野设计方案,通过调节子野的叶片位置,形成剂量跌落梯度。比较两种方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靶区的剂量学参数 包括计划靶区(PTV)和PTV_J的Dmax、Dmin、均匀性指数(CI)和适形度指数(HI),PTV_J为接野处沿头脚方向2 cm勾画的 PTV的体积。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患侧肺的V5、V20、V30和Dmean,心脏的Dmean,健侧乳腺的V20和Dmean以及脊髓的 Dmax。结果:和常规设计方案相比,改良后设计方案接野处的CI和HI得到明显改善(P<0.05),整体靶区的CI和HI比较无 明显差别(P>0.05),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设计方案能在不影响其他结构的剂量分 布情况下明显改善接野处剂量分布,可用于临床乳腺癌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采用野中野调强放疗(FIF-IMRT)进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以来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予胸壁及锁骨区放疗的77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胸壁及锁骨区 行整体化IMRT,胸壁行FIF-IMRT及锁骨区行IMRT这两种治疗方案,采集并比较靶区相关剂量参数、适形度指数、均匀性 指数,肺、心脏及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达到放疗计划剂量学要求。两种治疗方案的靶区 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PTV-Dmax、PTV-Dmean、PTV-V105%,左肺V5、V10、V20、V30、Dmean,右肺V30,全肺V30以及心脏Dmean相比 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V-Dmin、PTV-V95%、PTV-V110%、右肺Dmean、V5、V10、V20,全肺Dmean、V5、V20,心脏V5、V30、V40, 右侧乳腺Dmean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采取FIF-IMRT结合锁骨区IMRT的治疗方案 在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照射和受照体积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鼻咽癌逆向调强(IMRT)中两组鼻咽癌患者,用均匀9野、7野及7野非共面调强在相同条件下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8例鼻咽癌病例,分成两组,其中9野调强14例,7野调强14例,对其分别采用各自组中相同的物理调强参数,在TPS上计算需对比的设野方案计划,然后试图探讨相同计划下不同设野对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影响。结果:两组病患调强结果显示,非共面7野的靶区的最高剂量要稍大于9野,最小剂量要低于9野,7野的适形度要略差于9野,但两者差异几乎不明显,对于危及器官,9野与7野没有明显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肿瘤病人,9野和7野调强在各自的条件约束下都能完成较好的计划,靶区适形度和靶区覆盖率也相差不大,综合考虑物理及生物效应,对于靶区较大的病患建议使用9野调强,对于需要特别保护晶体,7野非共面计划比较合理,对于较小肿瘤用7野照射计划相对效益更高,但总的来说照射野角度的不同对计划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物理优化条件的好坏几乎决定了计划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活动挡铅形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的剂量分布,讨论其所形成的照射野对临床照射的影响。方法:一体式挡铅组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由一块规则的、对称的10cmx8cm空心挡铅形成,照射野大小:10cmx8cm;活动式挡铅组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由一块长方形的14cmx4cm实心挡铅和一块规则、对称、一体式10cm~10cm空心挡铅组成,形成的照射野大小:10cmx8cm。使用IBA的I’mRTMatrixx分别测量一体式挡铅的电子束照射野和活动式挡铅形成的形状、面积一样的电子束照射野。用OmniProI’mRT软件得出两种方法形成的照射野在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结果:活动挡铅形成的照射野与一体式挡铅照射野的面积大小一样。但是,一体式挡铅照射野的对称轴与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的对称轴相一致,即剂量分布曲线以照射野x=0处的y轴对称分布。活动挡铅照射野的对称轴是x=0处的l,轴,与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的对称轴x=-1处的纵轴不一致,即剂量曲线不以照射野的对称轴对称分布,剂量分布不均。结论:技师在使用高能电子束对患者进行照射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计划和医嘱,使用与计划相匹配的一体式挡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和适形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旋转容积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射治疗的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进行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扫描。将得到的CT图像分别制定旋转容积调强(VMAT)计划与适形调强计划(IMRT),由计算机系统列出两套计划结果进行计量学比较。比较参数有:PTV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can)、最小剂量(Dmi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患侧肺500cGy、1000cGy、2000cGy、3000cGy剂量体积(V5,V10,V20,V30),心脏的500cGy剂量体积(V5),以及左侧乳腺的300cGy剂量体积(V3)。结果:在靶区剂量方面:VMA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的PTV的Dmax、Dmin C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机器官:患侧肺的V5、V1- V30 心脏V5以及左侧乳腺的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在使用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采用VMAT计划组的调强计划在提高靶区适形度、均匀性的同时危机器官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Halcyon平台的快速简洁的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方法,旨在降低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难度。方法:回顾性选择10例包含锁骨上靶区的乳腺癌病例,在Halcyon上进行固定模式12野IMRT计划设计,勾画特定的辅助结构,使用基本固定的优化条件得到乳腺癌IMRT计划(HAL_IMRT)。并将该计划同TrueBeam临床使用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TrueBeam_VMAT)计划进行比较。结果:HAL_IMRT计划患侧肺[V5]、[V10]、[V20]、[Dmean],健侧肺[V5],健侧乳腺[V5]及[Dmean]显著低于TrueBeam_VMAT计划(P<0.05);靶区方面CI、HI、[D2]、[D98]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HAL_IMRT计划靶区最大点剂量[Dmax]高于TrueBeam_VMAT计划(P<0.05)。结论:使用Halcyon固定模式的IMRT计划方法在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下,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