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灰散止血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箭 《江苏中医药》2004,25(2):46-48
目的:探讨十灰散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十灰散及方中诸药炮制前后鞣质、钙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其成分变化。结果:十灰散经炒炭后,其鞣质含量增多,钙离子含量升高,多数药物微量元素含量增多。结论:十灰散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与炮制后鞣质、钙离子含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寒水石炮制前后的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四种寒水石生品进行性状鉴别和矿物鉴定,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炮制前后主成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滴定法测定其中钙离子含量,二米光栅摄谱仪进行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As、Sb、Bi、Hg。结果:寒水石炮制后主成分钙离子百分含量增加,炮制前后所含微量元素含量发生改变。结论:炮制使寒水石钙离子含量增加,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确定,没有显著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磁石最佳炮制条件的实验研究及其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石最佳炮制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矿物药磁石在不同炮制条件下其有效成分Fe2+离子的溶出率进行测定,并测定了磁石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结果:660℃,煅烧20min,醋淬1次为磁石最佳炮制条件。炮制品中微量元素溶出较生品有明显升高。结论:对研究磁石炮制机理及制订最佳炮制工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磁石最佳炮制条件的实验研究及其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磁石最佳炮制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矿物药磁石在不同炮制条件下其有效成分Fe2+离子的溶出率进行测定,并测定了磁石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结果:660℃,煅烧20min,醋淬1次为磁石最佳炮制条件。炮制品中微量元素溶出较生品有明显升高。结论:对研究磁石炮制机理及制订最佳炮制工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蒙古族白酒传统炮制法对蒙药塔日奴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白酒炮制品的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白酒炮制品中钠、钾、铜元素的含量高于炮制前,炮制品中铁、钙、锰元素含量比炮制前降低。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酒炮制品的镉、铅元素含量均降低。结论:实验证明塔日奴白酒炮制方法对其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炮制对王不留行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和王不留行黄酮苷H的含量及水煎溶出率,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3%A;12~18 min,17%A;18~30 min,20%A),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炮制前,这5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70%,0.018%,0.051%,0.11%,炮制后则分别为0.12%,0.52%,0.016%,0.098%,0.091%;5个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分别升高了7.7%,10.2%,10.8%,11.4%,17.8%。结论:炮制后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而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有较大下降,其余成分含量有少量下降。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炮制后这些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炮制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北五味子果和北五味子种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北五味子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并没有新成分的生成,只是蜜炙和酒炙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和溶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醋五味子只有五味子乙素含量增加,其余木脂素含量均减少.结论:蜜炙和酒炙五味子能增加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炮制前后宏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茱萸中宏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成分及炮制对两大类成分的影响,探讨山茱萸补肝肾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OPA-FMOC-C1联用柱前衍生化-RP-HPLC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及依据JY/T015-199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测定溶出液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生品溶出液中检出十八种无机元素,溶出液富含K,Ca,Mg等元素。炮制后除Cu明显下降、Ba,Ni基本不变外,其他各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稀土元素La,Ce等元素含量增大明显。山茱萸药材检出十六种氨基酸,富含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山茱萸酒制后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降低,但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增大,炮制后除蛋氨酸、组氨酸遭到破坏,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余各总氨基酸含量均增大。结论:山茱萸富含天冬氨酸和K,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炮制使元素的溶出明显增大,多种氨基酸含量发生改变,赖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等肝肾有关的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大,这些可能是山茱萸炮制后补肝肾作用增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各产地藏药南寒水石不同炮制品钙溶出率,揭示炮制对南寒水石钙溶出率的影响。方法:运用EDTA滴定法测定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四省区产地藏药南寒水石生品、水淬品、酒淬品、酸酪淬品水煎液钙溶出率。结果:各种炮制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藏药南寒水石水煎液钙溶出率,除黄南浪加和甘南合作美其乡的样品外,其余各产地南寒水石炮制品水煎液钙溶出率大小顺序均为酸酪淬品>酒淬品>水淬品。结论:通过测定和比较各产地藏药南寒水石不同炮制品的钙溶出率,为评价各产地南寒水石的品质、阐明南寒水石炮制机理和规范其炮制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浙贝母鲜切饮片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应用微波消解技术,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C),测定浙贝母鲜切饮片中镉(Cd)、铜(Cu)、汞(Hg)、铅(Pb)、砷(As)的含量。结果:5种元素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7~0.9999之间,加样回收率在95.0%~113.2%之间,RSD为1.8%~6.6%。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很好地测定浙贝母鲜切饮片5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为制定浙贝母鲜切饮片中重金属限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炮制对王不留行中王不留行环肽A,B,E含量的影响,探索王不留行的炮制机制。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王不留行中王不留行环肽A,B,E含量的方法,采用Acclaim~(TM)120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8 min,32%A;8~13 min,32%~60%A;13~20 min,60%~70%A),流速1 m L·min~(- 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分析炮制前后王不留行环肽A,B,E含量及溶出率的变化。结果:炮制前后,王不留行环肽A,B,E在王不留行中含量差异较小,炮制前分别为0.035%,0.009%,0.017%,炮制后分别为0.033%,0.009%,0.015%;但3个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分别升高了13.2%,5.3%,17.4%。结论:炮制对王不留行环肽A,B,E含量的影响较小,但炮制后3个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用酒方法物汤中阿魏酸,芍药甙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用酒方法对四物汤成分的影响。方法: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5种四物汤中阿魏酸、芍药甙及乙醚溶出物的含量。结果:四物汤酒煎方,所测成分含量最高。酒制当归、熟地黄后水煎方含量最低。结论:四物汤用酒或兑酒较用酒炮制当归、熟地黄更有利于成分溶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附片生物碱含量和水煎液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探究砂烫法炮制附片前后的质量属性变化。方法采用HPLC分别建立附片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附片水煎液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采用砂烫法炮制附片,以生物碱含量、特征图谱、出膏率来表征质量属性,分别对生附片和砂烫附片进行考察,并结合统计学分析其炮制前后的量值变化。结果建立了附片中含量和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根据统计学结果,附片炮制前后质量属性稳定,三个产地附片炮制前后的三种单酯型生物碱明显增加、三种双酯型生物碱明显降低;特征图谱无显著性差异;出膏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HPLC所建立的附片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附片水煎液特征图谱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靠,能够测定附片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含量及特征图谱;炮制后附片质量属性稳定,砂烫法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成分溶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中药煎药机制备汤剂经成分的溶出情况。方法:以黄芩、金银花、黄柏、苦参、山楂等药材中的标志性成分和定量指标。结果:(1)使用经机煎药怀传统砂锅煎药在相同时间内,中药煎药机的中药成分溶出率明显优于传统砂锅。(2)煎经时间的长短影响中药成分的溶出率。(3)不同煎药次数中药成分的溶明显不同。结论:采用中药煎药机煎药2次,每次20min,中药成分的溶出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饮片质量均一性是中药稳定临床疗效的基础。本文基于成分分析与DNA分子鉴定手段,考察金银花精准准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质量差异,探索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金银花饮片进行鉴定;对比金银花市售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干膏收率;采用HPLC-DAD法进行3批次饮片混合粉碎前后指标成分含量、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结果:金银花煮散饮片出膏率及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均略高于市售饮片;市售饮片绿原酸的批间溶出量有明显的差异性,RSD为11.93%;混合制成煮散饮片后差异降低,RSD为8.29%。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显示,混合粉碎后指纹图谱相似度提高,标定共有峰7个,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金银花精准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基本属性相一致,但煮散饮片的出膏率、成分溶出及质量均一性均有明显提高,表明煮散饮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寒水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水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凝水右”,具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的功用。现今市售品有两种,即红石膏和方解石。北方地区多用红石膏,生制品主含二水合硫酸钙,煅制品主含无水硫酸钙;南方地区多用方解石,方解石的生制品和煅制品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本文对炮制前后寒水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测定常量钙,常用EDTA容量法。在pH ≈13的样品溶液中,以钙指示剂和钙黄绿素做指示剂,用EDTA直接进行滴定。采用钙指示剂测定方解石中的钙时,需加三乙醇胺和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白芍及酒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评价白芍炮制前后的质量属性。方法:采用HPLC,以InertSustainSwift~(TM)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进样量为15μL,分别建立白芍药材及炮制品酒白芍的指纹图谱;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结合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白芍和酒白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白芍及酒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0批次样品的8个共有峰。15批白芍及15批酒白芍与各自的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分别为0.988~0.999和0.991~0.999,生品与炮制品比较相似度达0.999。炮制前后出膏率平均变化幅度为2.4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前后芍药苷质量分数变化为–2.13%~0.4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白芍及酒白芍的质量属性进行有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自然铜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以探讨自然铜炮制机理。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定生、煅自然铜水煎液中镁、钙、铬、锰、铁、钴、镍、铜、锌、铅10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铜炮制后铅元素的含量降低,其他9种被测元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自然铜经煅淬后,10种相关元素的煎出量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9.
石决明炮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文凯  彭小平 《中成药》2004,26(5):377-37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条件对石决明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质地、得率、总钙含量和煎出量、成分煎出率、微量元素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条件对石决明质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石决明煅制品质量优于生品.煅制品中明煅制品以900℃1h为佳.煅淬品优于明煅品,本实验条件下淬液醋优于盐水.不同煅制品中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中药炮制前后18种微量元素的总量及溶出特性的改变进行考察。方法 应用ICP-MS技术建立中药中18种元素的同时测定方法,并用该方法对黄芪、大黄、黄芩、何首乌、地黄等5种中药材炮制前后元素总量和水煎过程中溶出特性的改变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测定方法中所有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都大于0.999 0,检出限在0.000 1~0.068 9 μg·L-1之间,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小于10%,药材的加标回收率在70.89%~122.4%之间,水煎液的加标回收率在74.65%~130.0%之间,标准物质茶叶(GBW 07605)的测定值和其标定值之间有良好的吻合性。测定结果显示,炮制后,微量元素总量的变化因中药品种和炮制方法而异,但各元素的溶出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 中药炮制可改变微量元素的总量和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