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2000~200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419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从2000年的26.19%上升到2005年的36.88%,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指征者逐渐上升,而头盆不称、胎位异常逐渐下降。结论:2000~2005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主要是由胎儿窘迫、无指征剖宫产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扶沟县2007~2013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扶沟县妇幼保健院5 606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且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以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孙亚莲  黄赛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29-5330
目的:分析近6年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14 510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剖宫产率为41.37%,2008~2010年剖宫产率为4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前3位指征构成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因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明显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下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源头做起,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宣教,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本院10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评价指征的合理性。结果表明,2004年剖宫产869例,占全年分娩40.9%,前四位的指征排列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再次剖宫产。1995年时此四项指征排列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位居第六,认为:随着医疗险指数的增高,剖宫率上升是必然的结局。控制剖宫产率必须要先控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  相似文献   

7.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0~2009年共15 177例剖宫产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及同期产科质量。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33.70%上升至2009年的53.22%(P<0.001);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则呈下降趋势。②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首位,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呈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控制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医生、医院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5年来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求依据.方法 对6 465例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的构成及主要顺位变化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7.36%,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和胎位异常等.结论 如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随时代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