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景重演警示教育应用于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安全护理培训小组,筛选本院临床上曾经发生的典型不良护理事件,组织参加培训的护士开展正、反两方面实景重演,从而深入分析、讨论不良护理事件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完善细化护理流程、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对比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实际操作成绩,统计护士对不良护理事件重演的赞成率;统计培训前一年、培训后一年,本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笔试成绩、演示操作成绩均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对于不良事件处理方案赞同率为99.26%,培训前为48.89%,培训后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本院培训前护理病例总数为21 296例,不良护理事件119例;培训后护理病例总数为29 617例,不良护理事件98例;培训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前培训后不良事件发生级别整体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5.99%,培训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73.99%;培训后总满意率与整体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景重演警示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赞同率,从而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最终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习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以往实习护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实习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需加强,以及医院的管理有待改进。结论:提高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和综合能力,医院应当加强对实习护士护理工作的管理和培训,是减少实习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对我院26名参加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综合考核成绩和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采用核心能力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施学芝  臧谋红 《安徽医学》2019,40(3):322-325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安全文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工作年限≤5年的1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培训形式,观察组进行相同课程内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后分析两组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学业情绪、安全文化感知水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种不同培训形式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5.72±10.08)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为(78.51±7.13)分、学业情绪积极活动得分为(71.73±5.32)分、积极结果得分为(30.11±2.10)分、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水平得分为(4.65±0.41)分,均高于对照组,学业情绪消极活动得分(18.42±2.86)分、消极结果得分(29.12±6.0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6个月内,观察组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6)。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低年资护士安全文化培训综合考核成绩和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水平,改善学业情绪,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车金山 《黑龙江医学》2019,43(6):669-67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方法以新乡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作为研究对象,组建FMEA小组,运用FMEA法分析手术室护理流程,讨论潜在失效模式的原因,拟定改进模式和整改措施,并制定改进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对整改前后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与FMEA整改前相比,FMEA整改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明显下降(P<0.05),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的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FMEA法在规范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效可行,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更佳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在护士长组织下,通过对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进行相关考核成绩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低年资护士在风险管理相关考核成绩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4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2年的规范化培训,对比规范化培训前后其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病人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以及病人的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多元化护理规范化培训既能保证医疗安全又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提高了本院护士的整体素质并持续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与2015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护士综合考评、考核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内科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由2014年的13例增加至2015年的28例,漏报率减少了35%。护士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在内科病区充分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安全意识,能及时、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54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同时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床旁教学协同情景模拟法在护士给药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第三季度起,在全院各层级护士给药安全培训中,采用床旁培训结合情景模拟的方法,对比第三、四季度与第一、二季度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与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 应用新的培训方法后,第三、四季度给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数为11例,较第一、二季度下降了12例.护士给药操作考核成绩第三、四季度合格率高于第一、二季度.结论 床旁培训协同情景模拟在护士给药安全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及其培训效果。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护理培训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培  易利华 《中国医院》2009,13(12):64-66
结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检查活动中对照标准,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努力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重点做好三级查房和死亡病例讨论;加强急诊管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坚持手术室、麻醉科全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切实减少医疗损害;加强环节管理,切实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严格病理质量管理制度,避免差错发生等八方面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1189例,其中2011年1~12月治疗的56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治疗的6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满意率,并分析不安全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1.28%、1.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7%、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占90.83%,为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结论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尝试运用安全训练观察程序进行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通过选拔优秀带教人员,实施带教准入;强化培训内容及考核流程;实施现场观察管理;重点把正在实施的操作行为、操作状态客观记录,针对操作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修正和改进。结果表明,实习护生对行为安全训练观察持肯定态度。实施后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及技术操作规范率明显提高。说明将安全训练观察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既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规范操作及识险避险能力,可以促进临床教学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有利于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00-10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100例手术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在围术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干预前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d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防范不良事件发生,使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并探讨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预见性风险管理原理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科学设计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并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本月的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按回顾性管理模式根本原因分析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意见。结果: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全院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护理安全事件上报率由0.98%提高到2%;不良事件上报率由0.22%提高到0.47%;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73.8%上升至90.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的应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武朝辉 《河北医学》2014,(4):675-67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以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112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1056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护理缺陷的情况、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及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机制后,观察组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仅为0.36%,明显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机制的对照组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因护理不当发生医疗事故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4%( 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减少护理缺陷情况发生,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医疗事故,有效保证患者生存机会,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蜀岚  陈先云 《西部医学》2008,20(4):883-884
目的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全院填报的医务人员121例针刺伤报告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96.36%。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病的71例,无血源性传播疾病50例。暴露地点依次为病房50例,手术室39例,治疗室、检查室12例,检验科9例,废物处理室6例,产房5例。暴露发生主要环节:手术中40例,抽血25例,拔出输液针头15例,各种穿刺及注射14例,各种检查11例,处理废弃物6例。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注重高发科室和高发人群的风险管理,并在职业暴露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