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控管理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外科的14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肛肠外科护理人员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血液传播疾病防护认知及行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接触情况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结果:肛肠外科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在防护行为上明显欠缺。结论:应加强对肛肠外科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关管理及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产房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在待产和接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职业危险因素1.1接触病人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呕吐物、大小便等:目前相当一部分孕产妇不重视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而不愿做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4.
正2002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法》,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1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和病毒,即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手术室广泛存在着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主要的污染源,手术室护士因职业性损伤感染的疾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乙肝、丙肝及艾滋病均由此引起。化学性因素。(1)常用消毒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可刺激皮肤、眼和呼吸道,经常接触还会引  相似文献   

5.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中,经常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助产士在从事临床护理、助产接生时存在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其中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它还有传染病、性病、消毒剂的损害、物理损害和心理损害等,消除和减低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采供血过程中,采血护士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由于人群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感染率的升高,加之3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窗口期问题,防护意识淡漠,防护行为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采血护士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环境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许多是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可因职业暴露,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受到感染。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其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谈民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10-711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易导致交叉感染.而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危的环境下长时间地工作,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我院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39例护士职业暴露进行登记,及时处理每一例职业暴露的情况,暂未发现有护士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39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内镜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就占有三项: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内镜已成为常规诊疗工具。由于内镜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含有大量病原体的污染物以及物理、化学等危险因素,因此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本文就感染性、物理性、化学性三部分进行慨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传染病不断发生,医院不仅是传染病病原体较为集中的地方,又是传染病感染暴发的疫原地。医务人员工作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在对各种传染病人进行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的传染病病原核心接触。特别是易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造成职业暴露感染传染病。为避免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染病。现将我院近十年来20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员与各种患者接触 ,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发生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特殊职业损伤的几率非常多 ,这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职业因素[1] 。在医院 ,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但这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因此加强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防护就更为迫切。1 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个人的认知、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2 ] 。有 2 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其中包括针刺伤后可能发生感染的HBV、HCV、H…  相似文献   

1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迅速增多,职业防护受到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尤其是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更为重视.护士是接触和处置病人的重要一关,在临床工作中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因此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然而,在一些基层医疗门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部分护士对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暴露缺乏足够的认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时刻受着威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暴露导致医护人员自身感染的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工作中,所以护士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了解职业暴露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自身健康。1.1生物性因素:主要是细菌、病毒的危害。护士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较多,如吸痰、采血、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导尿、灌肠等操作时均有可能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医护人员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对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广英 《中医正骨》2007,19(11):76-77
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锐器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手术室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因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所以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防护知识学习,提高防护意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自2005年3月~9月,我们对本院手术室16名护士进行健康促进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经验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6人,均为女性。年龄19~49…  相似文献   

16.
职业暴露危害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病泺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源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厦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源体感染的情况。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来源于长期接触污染的器械、各种消毒因子等有害物质,厦各种仪器设备产生的高温、噪音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因此,如何避免职业危害,做好日常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是供应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常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常见的乙肝、丙肝、爱滋病还有梅毒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来传播.因此,我国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特别是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工作上与血液接触机会多.再加上工作节奏紧张,造成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大,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所以加强防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风险之一,是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威胁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医疗护理质量~*([1-2])。职业暴露中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病毒~([3])。为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预防医务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笔者对89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1]。该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1-3]。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事卫生服务事业的医疗工作者的职业暴露问题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由于其科室的特殊性,有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作者就其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包括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与人力资源不足两个方面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认知;健全体制,细化流程;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改善医护工作环境;并且,探讨了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