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9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7例)和联合治疗组(52例,阿托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TRAIL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血清TNF-α和TRAI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排血量[(4.1±0.8)L/min比(4.9±0.6)L/min]、心脏指数[(3.9±0.6) L·min~(-1)·m~(-2)比(4.2±0.7) L·min~(-1)·m~(-2)]、左室射血分数[(52.4±1.6)%比(59.6±1.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0.4) mmol/L比(1.9±0.5) mmol/L]水平及生活质量[(6.2±0.8)分比(7.1±1.1)分]均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0.6)cm比(5.0±0.7)cm]、血清总胆固醇[(4.1±0.7) mmol/L比(3.7±0.9) mmol/L]、甘油三酯[(1.4±0.6) mmol/L比(1.1±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0.8) mmol/L比(2.4±0.8) mmol/L]、TNF-α[(52.1±12.6)ng/L比(41.3±14.2)ng/L]和TRAIL [(44.7±24.1) pg/ml比(34.1±26.6) pg/m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120例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对应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年时的出血/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PT、APTT、TT、Fg水平和IN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华法林组比较,达比加群酯组治疗后PT[(31.8±4.0)s比(35.2±3.2)s]、APTT[(41.7±4.2)s比(43.4±4.6)s]和INR[(2.3±0.3)比(2.7±0.5)]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达比加群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0%比8.33%)以及随访1年内的出血/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35.00%比15.00%)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能显著改善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且用药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控制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压、血脂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4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联合治疗组(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控制进行治疗),饮食调节组(仅使用饮食调节进行干预治疗)。八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八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饮食调节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139.7±13.2)/(89.1±8.7)mmHg比(123.2±10.4)/(71.6±8.5)mmHg]、LDL-C[(4.7±0.4)mmol/L比(3.8±0.5)mmol/L]、TC[(4.9±1.2)mmol/L比(4.2±1.1)mmol/L]、TG[(2.0±0.5)mmol/L比(1.2±0.5)mmol/L]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1.2±0.3)mmol/L比(1.5±0.4)mmol/L]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与饮食调节比较,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控制可显著降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丽娜  冯明  马佳  周英智  黄萍 《心脏杂志》2010,22(3):373-37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成2组,NAFLD组40例,非NAFLD组50例,比较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和空腹血糖(FPG)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AFLD组与非NAFLD组在BMI(26.8±2.3与22.6±2.4,P0.01)、WHR(0.96±0.03与0.91±0.04,P0.01)、TG[(2.6±0.4)mmol/L与(2.0±0.5)mmol/L,P0.01]、HDL-C[(1.5±0.3)mmol/L与(1.7±0.4)mmol/L,P0.01]、ALT[(31±8)mmol/L与(26±7)mmol/L,P0.05]、AST[(28±7)mmol/L与(24±7)mmol/L,P0.05]、FPG[(5.2±0.8)mmol/L与(4.8±0.7)mmol/L,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P0.01)、WHR(P0.01)和TG(P0.01)是高血压病并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MI、WHR和TG是高血压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30例)和华法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达比加群酯组及华法林组均无血栓栓塞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而少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两组在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组比较,达比加群酯组的D-二聚体水平减低[(0.25±0.16)mg/L vs(0.45±0.25)mg/L,P0.05],术后住院时间减少[(3.05±0.32)d vs(7.27±0.25)d,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令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325例于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抗凝治疗方案,患者被分为达比加群组(187例)和华法令组(13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凝血时间(ACT)、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华法令组比较,达比加群组糖尿病(20.3%比11.8%)、慢性心力衰竭比例(19.6%比10.2%)和左房内径[(47±10)mm比(44±9)mm]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达比加群组INR显著低于华法令组[(1.3±0.3)比(2.4±0.4),P=0.001],而两组ACT、PVI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达比加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令组(0.5%比5.1%,P=0.025)。结论: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中,与华法令相比,达比加群治疗的INR显著降低,且主要并发症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降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水平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干预组(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及随访2年期间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干预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80±0.32)mmol/L比(5.30±0.27)mmol/L]、收缩压[(136.3±9.3)mmHg比(126.7±5.5)mmHg]、舒张压[(80.2±6.9)mmHg比(73.5±5.2)mmHg]、甘油三酯[(2.03±0.39)mmol/L比(1.43±0.25)mmol/L]、总胆固醇[(5.03±0.90)mmol/L比(4.03±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0±0.13)mmol/L比(2.40±0.19)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9±0.14)mmol/L比(1.37±0.13)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常规干预组比较,运动康复组随访2年期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30.76%比17.95%)显著降低,P=0.02。结论:运动康复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水平,降低冠脉急性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17年~2018年的92例T2DM+EH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胰岛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和联合治疗组(在胰岛素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胰岛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7.34±1.25)mmol/L比(6.52±1.01)mmol/L]、餐后2h血糖[(10.83±2.83)mmol/L比(9.61±1.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2±2.03)%比(6.85±1.73)%]水平、血糖达标时间[(12.56±5.31)d比(7.12±4.02)d]、总胆固醇[TC,(4.43±1.24)mmol/L比(3.45±1.03)mmol/L]、甘油三酯[TG,(1.21±0.71)mmol/L比(0.91±0.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9±0.81)mmol/L比(1.12±0.73)mmol/L]、24h平均收缩压[(138.69±11.25)mmHg比(125.28±10.62)mmHg]、24h平均舒张压[(90.38±8.92)mmHg比(86.11±8.18)mmHg]、收缩压负荷[(26.51±6.98)%比(20.38±6.02)%]、舒张压负荷[(25.07±6.41)%比(21.19±5.92)%]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4±0.25) mmol/L比(1.93±0.27)m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胰岛素组(13.04%比32.61%),P=0.025。结论: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起效更快,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被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组(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62.5%比96.4%)显著提高(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8.5%比3.5%)显著降低(P=0.003);血压[(147.5±10.1)/(90.7±8.2) mmHg比(133.2±9.4)/(86.9±8.2) mmHg]、血总胆固醇[(5.7±1.3) mmol/L比(5.2±0.8) mmol/L]、甘油三酯[(2.5±1.2) mmol/L比(1.9±0.5)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0.7) mmol/L比(3.1±0.6) mmol/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抗栓治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50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INR 1.5~2.5)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月和12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内皮素(ET-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前后比较分析.对可能影响ET-1、vWF和6-k-PGF1α水平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合并用药、血小板数、肌酐、尿酸、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内皮功能指标治疗前水平和抗栓药物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访中观察有无脑血管和外周血管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 (1)治疗后阿司匹林降低ET-1[(111.2±79.3)比(56.7±14.6)ng/L],华法林也有同样降低ET-1作用[(128.2±78.8)比(65.4±30.8)ng/L](P均<0.05),并保持到12月.治疗后两组的vW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阿司匹林降低6-k-PGF1α[(193.0±106.2)VS(144.6±101.1)ng/L](P<0.05),华法林对6-k-PGF1α水平无影响.(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后ET-1和vWF的变化幅度均与各自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ET-1水平(P=0.001)和vWF 水平(P=0.004)是影响治疗后该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3)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阿司匹林15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INR 1.5~2.5)抗栓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房颤(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AF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患者被分为华法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组(49例),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观察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组失访1例。终点事件:华法林组:脑梗死2例;阿司匹林组:脑梗死7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死亡1例。华法林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3.92%比20.83%,P=0.010)。不良反应:华法林组:皮肤瘀斑3例、牙龈出血1例;阿司匹林组:黑便3例,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934)。结论:华法林能显著降低老年AF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华法林、阿司匹林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抗栓治疗提供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门诊及内科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A组:阿司匹林治疗。B组:华法林抗凝治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1.6。C组:华法林抗凝治疗,INR值1.7~2.5。比较3组血栓栓塞(TIA、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左房附壁血栓等)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鼻、牙龈、胃肠、泌尿道出血,以及皮肤淤点或淤斑等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血栓栓塞等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21.8%和9.0%,A、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组、B组、C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9.0%和10.3%,A、B、C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华法林临床疗效与阿司匹林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的华法林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氨氯地平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2例,在氨氯地平组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内皮素(ET)及血脂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143.57±3.14)mmHg比(131.73±3.42)mmHg]、舒张压[(82.17±3.26)mmHg比(76.51±3.27)mmHg]、CRP[(7.32±0.71)mg/L比(5.57±0.76)mg/L]、IL-6[(133.42±27.31)ng/L比(123.73±22.81)ng/L]、ET[(50.74±4.96)pg/L比(45.71±5.78)pg/L]、总胆固醇[(5.32±0.66)mmol/L比(4.12±0.52)mmol/L]、甘油三酯[(1.56±0.42)mmol/L比(1.21±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0.48)mmol/L比(2.43±0.43)mmol/L]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1±0.12)mmol/L比(1.55±0.17)mmol/L]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7.4%比91.9%)显著升高,P=0.02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包括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6.0%比68.0%,P=0.032)。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4.38±0.50)mmol/L比(4.09±0.47)mmol/L]、甘油三酯[(2.23±0.35)mmol/L比(1.79±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5±0.29)mmol/L比(2.23±0.28)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1±0.12)mmol/L比(1.37±0.25)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6.0%,与常规治疗组的4.0%无显著性差异(P=0.436)。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间,短期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51例在阜外医院单中心行射频或冷冻导管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入院前抗凝情况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术前不间断口服华法林4周以上,并维持国际正常化比率(INR)在2.0~3.0之间(n=56);利伐沙班组:术前3天启动利伐沙班口服抗凝(n=95)。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为血管穿刺后至术后48h发生的血栓及栓塞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和/或小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的年龄[(56.2±9.8)和(60.1±7.8)岁,P=0.011]、CHA2DS2-VASc评分(1.6±1.3和2.2±1.6,P=0.015)和HAS-BLED评分(1.42±1.23和2.02±1.24,P=0.005)存在差异,但左房前后径、体重指数、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活化凝血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42.7±42.8)s和(235.9±58.0)s,P=0.414]。观察终点: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组在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事件(1.1%和0,P=1.000)、大出血事件(1.1%和1.8%,P=1.000)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2.1%和5.4%,P=0.36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患者于导管消融术前短期启动利伐沙班抗凝的方案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炎性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起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HD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3个月。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结果: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2.11±0.73)mmol/L比(1.83±0.77)mmol/L]、总胆固醇[(5.14±0.96)mmol/L比(4.35±0.7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5±0.68)mmol/L比(1.90±0.34)mmol/L]、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296.61±28.96)pg/ml比(187.53±32.63)pg/ml]、纤维蛋白原[(4.44±0.34)g/L比(3.63±0.54)g/L]、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41±0.96)mg/L比(1.96±0.82)mg/L]、左室舒张末内径[(59.25±6.17)mm比(48.43±4.28)mm]和左室后壁厚度[(11.01±1.08)mm比(9.05±1.04)mm]降低更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32±0.25)mmol/L比(1.47±0.38)mmol/L]和左室射血分数[(41.28±7.04)%比(48.66±7.54)%]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后,其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心脏结构均显著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缝管理理念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98例C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均分为常规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常规随访管理)和无缝管理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缝管理干预),两组均干预一年。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随访1年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干预组比较,干预后,无缝管理组TC [(3.39±0.54)mmol/L比(2.95±0.59)mmol/L]、LDL-C [(2.02±0.54)mmol/L比(1.74±0.53)mmol/L]、Hcy水平[(15.69±5.09)mmol/L比(13.41±4.96) mmol/L]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1.33±0.40)mmol/L比(1.57±0.27)mmol/L]显著升高(P<0.05或<0.01)。无缝管理组随访1年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8.16%比26.53%,P=0.014)。结论:无缝管理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浆血小板微粒(PM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16例高龄NVA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利伐沙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华法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MP、D-D、CRP、NT-proBNP水平,治疗期间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华法林组比较,治疗后利伐沙班组血浆PMP[(3.07±0.32)×10~5/ml比(2.75±0.29)×10~5/ml]、D-D[(269.15±28.33)μg/L比(206.84±22.17)μg/L]、CRP[(6.48±0.63)mg/L比(4.37±0.47)mg/L]、NT-proBNP[(142.96±15.68)pg/ml比(108.95±11.27)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01);利伐沙班组栓塞事件发生率(39.66%比12.07%)、出血事件发生率(20.69%比6.9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4.83%比24.14%)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利伐沙班可显著改善高龄NVAF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出血率,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联合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两组均治疗6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IMT以及治疗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G[(1.43±0.14)mmol/L比(1.35±0.12)mmol/L]、TC[(5.29±0.51)mmol/L比(5.03±0.54)mmol/L]、LDL-C [(2.93±0.34)mmol/L比(2.71±0.27) mmol/L]水平、LVEDd [(55.77±5.81)mm比(53.45±5.59)mm]、LVESd [(40.52±4.33)mm比(38.91±4.13)mm]、IMT [(0.96±0.10)mm比(0.91±0.08)mm]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1.12±0.11) mmol/L比(1.22±0.12) mmol/L]、LVEF [(46.30±4.25)%比(50.63±5.30)%]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13%比14.06%,P=0.028)。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心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