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新修本草》中,椿皮就分椿木与樗木。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椿叶项下分别收载樗木、椿木,并指出:“樗木根叶尤良”。明·《本草纲目》谓“香者为椿,臭者为樗”。辞书上多称樗即臭椿。可见,古代称臭椿皮为樗皮,香椿皮称为椿皮。《中药大辞典》亦将苦术科植臭椿 Ailanthus altis sima(Mill)swingle  相似文献   

2.
人参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品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 ,称为生晒参 ;“园参”经蒸制后干燥 ,称红参。山参经晒干 ,称生晒山参。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quinguefolius L.的干燥根 ,均系栽培品 ,秋季采挖洗净 ,晒干或低温干燥。上述 4种参的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和薄层色谱等方面已有很多的报道 ,并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本实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借助 OMNI采样品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生晒山参…  相似文献   

3.
人参是我国的一种名贵药材,堪称补药中之王,至于补药队伍里另一佳品——剌五加(五加参),却还不为人们所熟悉。剌五加(五加参),是一种落叶灌木,属五加科,主要产于我国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药源丰富。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对五加参多有记载:《本草纲目》中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5.
论脑为"元神之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或称“脑髓”,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本草纲目》载:“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元”者,乃起始而混然未分之谓也,《尔雅·释诂》云:“元,始也”。人体初生之神则曰“元神”,即元始之神,是曰“先天之神”,先天主生不主用。1脑为“元神之府”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气从四肢指趾末端走向肘膝部位各有“井.荣、输、经合”五个特定名称的腧穴,简称‘五输穴”。这些输穴的性能,各有其五行(木、火、土、金、水)属性,故又有“五行输”之称。五输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本输》、《灵枢·结根》  相似文献   

7.
郭锡良等五位同志合编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上册第289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主语后面,还可以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另一常见的形式。例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泄世家》)推敲这段文字,很显然,编者将  相似文献   

8.
石蜜考辨     
石蜜一称,时见占籍记载,但各个时代所指之物不尽相同,今略作考辨,澄本清源,分五种情况予以论述。 1 最早是指蜂蜜《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说:“石蜜,味甘平……一名石饴,生山谷。”是指山中野蜂所酿之蜜。《山海经·中山经》:“平逢之山多沙石,实惟蜂蜜之庐”。东汉许慎《说文·十三》:“鼐蠭,甘饴也。”均指石蜜。《西京杂  相似文献   

9.
“独取一穴”(即每次只取一个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古已有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已有“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的记载;仲景《伤寒论·142条》中也有“太阳与少阳并病,……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的记载;明·杨继洲在《针灸大成·标幽赋》中亦有“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支沟)”的记载。这些都是“独取一穴”针刺治病之古鉴。针灸传至今日, 能以“独取一穴”两见  相似文献   

10.
三焦为六府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同时,三焦也为十二官之一。《素问·十二藏相使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则所谓三焦,好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的提出与针剌治疗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在针剌“得气”(针感的传导放射)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剌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所谓针游于巷就是指的感传现象。可见“针游于巷”是认知剌中腧穴的正统的客观指征。本文所指经络的结构基础,即指针剌时产生“针游于巷”的结构基础。感传是针灸临床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出现并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元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元气和元气学说 何谓元气,《说文解字》曰:“元,始也,见《尔雅·释诂》。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可见元气即原始的最初的气。元气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人已认识到“宇宙生气”(《淮南子·天文训》),即宇宙大爆炸出现的“混沌”状态为气。并认为这种气不停运动变化,气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淮南子·天文训》);“本乎天者为天气,本乎地者为地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万物皆由元气所化生。如王充《论衡·言毒》中说:“万物之生,全禀元气”。《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3.
杨旭光  陈媛  王琼芬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276-276,279
1四关及四关穴的历史源流“四关”一词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标幽赋》注云:“四关者,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曰:“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可见,徐、杨均认为四关即太冲、合谷。杨氏《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进一步明确:“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  相似文献   

14.
《内经》称“逆从”之处,《太素》多称“道顺”。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太素》则云:“……秋冬为逆,春夏为顺,治主病者”(《太素·杂病·经络虚实》卷十三)。如此区别,多处可见。肖延平校《太素》时,未说明原委,笔者试对此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15.
哮喘病为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类疾病,是临床上常见但又不易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临证指南》称哮证为“宿哮”,系“沉痼之病”,《张氏医通·哮》云:“凡哮证见胸凸背驼者,此肺络散,为痼疾,不治”,常反复发作,可逐渐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其严重并发症。治疗上有一定难度,根据临床体会,内外合治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1 哮喘夙根非独痰,痰瘀气壅是根本《景岳全书·喘促》云:“喘有夙根,遇寒而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云:“喘气之病……此为嗽而气喘,或宿有…  相似文献   

16.
<正>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同类之论《内经》尚有:“肝者,中之将也”(《素问·奇病论》)、“肝者,主为将”(《灵枢·师传》)、“肝为之将”(《灵枢·五癃津液别》)。古今医家对“肝者,将军之官”注释大致相同,均认为:此用“将军”刚强躁急、智勇双全、勇而能断的职能与特性,比喻脏象之肝,其性亦“勇而能断”、“性动而急”、“气勇善怒”、“气急而志怒”,“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容易亢盛”,“肝主谋虑、决断,好象是智勇双全的将军”,“肝在十二官中,属将军之官,好比将军的足智多谋”,“古人用将军征战  相似文献   

17.
<正>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为利为癃。”《灵枢·胀论篇》说:“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并谓此症可用针刺治愈。作者数十年来用针灸治疗尿潴留8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19.
五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素问·天元纪》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五令更立,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  相似文献   

20.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后三至七年方可采药,故名“三七”。其叶似人参,又称“参三七”,别名田七,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之优异品种,主产广西、云南一带。其于燥根是名贵的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