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放血处死后提取AT-Ⅱ细胞,经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后,随机分为8组(n=4):空白对照组(C组)、LPS组、利多卡因2μg/ml+LPS组(L1+LPS组)、利多卡因20μg/ml+LPS组(L2+LPS组)、利多卡因200μg/ml +LPS组(L3+LPS组)、利多卡因2μg/ml组(L1组)、利多卡因20μg/ml组(L2组)和利多卡因200μg/ml组(L3组)。给予上述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10min后加入LPS,培养4h,测定AT-Ⅱ细胞SP-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和L1+LPS组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L2+LPS组、L3+LPS组、L1组、L2组和L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1+LPS组、L2+LPS组和L3+LPS组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利多卡因2、20、200μg/ml预先给药可抑制LPS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 HMrSV5在高糖刺激下,P38MAPK 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及 PARP -1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 P38MAPK 抑制剂对腹膜间皮细胞外基质聚集及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对 PARP -1的活性变化。方法:无血清培养 HMrSV5细胞株16~24 h 后,分别用高糖(终浓度138 mmol/ L 葡萄糖)刺激0 m、5 m、30 m、1 h、2 h、8 h、24 h,并选择等渗的甘露醇作为对照用。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总的 P38MAPK 及磷酸化的 P38MAPK 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 检测在不同时间点 PARP -1的蛋白表达情况。无血清培养 HPMCs16~24 h 后,分为4各组:(1)低糖组(5.6 mmol/ L 葡萄糖);(2)刺激组(138 mmol/ L 葡萄糖);(3)抑制剂组(138 mmol/ L 葡萄糖+ SB203580P38抑制剂,浓度为10μmol/ L);(4)DMSO 对照组。在24 h 收取细胞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38MAPK、PARP -1、FN、PAI -1、E - cadherin 及α-SMA 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高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 HPMCs 后,磷酸化的 P38MAPK 表达增加。PARP -1的表达在高糖刺激下也呈时间依赖性增高,24 h 已很明显。用 P38MAPK 抑制剂 SB203580后,PARP -1及 FN、PAI -1及α- SMA 也下调,E - cadherin 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糖可使得人腹膜间皮细胞 P38MAPK 通路的活化。运用P38的抑制剂,均能使得 PARP -1活性下调,同时逆转腹膜间皮细胞外基质聚集及 HPMCs 转分化。这提示在高糖刺激腹膜间皮细胞时,P38MAPK 参与了 PARP -1的活化,并参与腹膜间皮细胞外基质聚集及人腹间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以下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10-7 mol/L)组,AngⅡ+ Los(洛沙坦,10 μmol/L)组及AngⅡ+DPI(NADPH氧化酶活性抑制剂,10 μmol/L)组。应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钙黏蛋白(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α-SMA的蛋白表达。 结果 (1)外源性AngⅡ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的产生,刺激15 min后,ROS 的表达较对照组上升了(3.64±0.53)倍。DPI和洛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刺激后ROS的产生(P < 0.05)。(2)AngⅡ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后, 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洛沙坦和DPI可阻断由AngⅡ诱导的p47phox表达上调(P < 0.05)。(3) AngⅡ诱导α-SMA表达的上调以及 E-cadherin mRNA的下调, 洛沙坦和DPI可部分逆转AngⅡ的这种作用。(4)AngⅡ刺激8 h后可明显上调PAI-1的mRNA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3.06±0.77)倍。 洛沙坦和DPI可明显阻断PAI-1的表达上调(P < 0.05)。 结论 NADPH氧化酶依赖产生的ROS介导了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阻断AngⅡ的作用及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活性可作为防治腹膜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维生素D受体(V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为1,25(OH)2D3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传代、经鉴定后分组:(1)正常对照组;(2)脂多糖组:不同浓度的脂多糖(1、10、100 mg/L)分别作用6 h;10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2、6、12 h;(3)1,25(OH)2D3作用组:10 mg/L脂多糖预孵育2 h后,加1,25(OH)2D3(10-8 mol/L、10-7 mol/L、10-6 mol/L)再作用6 h。RT-PCR法检测VDR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DR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TGF-β1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PMC VD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 < 0.05)。与LPS组相比,1,25(OH)2D3组VD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 < 0.01)。LPS组上清液中TNF-α、TGF-β1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1,25(OH)2D3组上清液中TNF-α、TGF-β1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P < 0.01)。 结论 LPS能下调RPMC V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TNF-α、TGF-β1表达。1,25(OH)2D3可逆转LPS的作用,上调RPMC VD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下调TNF-α、TGF-β1表达。VDR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抑制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μmol/L~10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哪一种透明质酸合成酶是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透明质酸及形成细胞外基质/胞衣样结构的主要酶。方法 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3种透明质酸合成酶HAS-1、HAS-2、HAS-3 mRNA水平表达情况。明确正常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主要表达HAS-2mRNA和微量HAS-3 mRNA后,设计HAS-2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以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入正常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染前(0 h)、转染后8、24、48 h以RT-PCR法观察HAS-2 mRNA表达情况,并以微粒排除法观察细胞衣样结构面积变化。结果 转染后8和24 h,HAS-2 mRNA表达分别下降58%和89%(P均<0.05);转染后48 h HAS-2 mRNA表达已部分恢复至正常表达的25%水平(P<0.05)。相应地,转染后24 h以微粒排除法观察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外基质/胞衣样结构面积与细胞体面积比值,亦明显减少至几乎完全消失。作为对照的正义序列和逆转序列则无该作用。结论 HAS-2是正常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透明质酸以及细胞外基质/胞衣样结构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大鼠成骨细胞瞬时性受体电位香草精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TRPV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乳鼠,连续酶消化法提取成骨细胞并培养。根据组织形态学、改良Kaplow氏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染等方法进行鉴定。实验分组:a)正常对照组;b)PD组(PD98059 5μmol/L;PD98059 10μmol/L;PD98059 20μmol/L);c)SB组(SB203580 5μmol/L;SB20358010μmol/L;SB203580 20μmol/L);d)PD+SB组(PD98059 5μmol/L+SB203580 5μmol/L;PD98059 10μmol/L+SB203580 10μmol/L;PD98059 20μmol/L+SB203580 20μmol/L)。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成骨细胞TRPV6 mRNA。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PD98059和/或SB203580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二者联合作用时细胞活性低于二者单独作用。细胞计数法检测显示,PD98059与SB203580联合作用时,三种组合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也明显低于二者单独作用组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突起狭长,ALP染色阳性颗粒减少,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上述变化更加显著。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与对照组比较数量少、体积小;10、20μmol/L联合作用组,细胞数减少更加明显,无钙结节形成。SB203580与PD98059二者联合应用显著抑制TR-PV6 mRNA的表达,5 mmol/L联合作用组即可明显抑制,随着作用浓度增加TRPV6 mRNA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 p44/42途径阻断剂PD98059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明显降低成骨细胞TRPV6 mRNA表达,减少钙结节形成。p38途径阻断剂SB203580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明显降低成骨细胞TRPV6 mRNA表达,减少钙结节形成。PD98059与SB203580在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成骨细胞TRPV6 mRNA表达、减少钙结节形成的作用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炎症介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调节作用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LPs,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 U/ml)组,白介素-1β(IL-1β,100 U/ml)组,给予上述刺激后继续培养24 h。人腹膜间皮细胞HAS-2及HAS-3 mRNA表达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衣样结构合成以微粒排除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透明质酸(HA)的浓度以放射免疫分折法检测。结果 LPS组、TNF-α组HAS-2 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1.2倍和1.3倍(P均<0.05);IL-1β组HAS-2 mRNA表达虽较对照组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PS组、1L~1β组、TNF-α组HAS-3 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1.7倍、19倍、8.5倍(P均<0.05)。对照组、LPS组、IL-1β组、TNF-α组细胞胞衣样结构面积与细胞体面积的比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LPS组、IL-1β组、TNF-α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透明质酸(HA)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炎症因子可上调HPMCs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 mRNA、HAS-3 mRNA的表达和促进透明质酸的合成。由于其主要增强HAS-3 mRNA的表达,提示炎症状态时有大量小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作用下RPMC的OPN细胞分布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法行R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3代细胞融合至80%时分组。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LPS(50,100μg/ml)组;50μg/mlLPS作用不同时间(8,12,24,34,48h)组;乌司他丁组:(160,320,640U/ml)与LPS50mg/L作用24h,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骨桥蛋白(OPN)、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PS可刺激RPMC的骨桥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乌司他丁可降低LPS引起的RPMC中的骨桥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脂多糖通过上调骨桥蛋白的表达,引起腹膜损伤导致腹膜纤维化,乌司他丁可以一定程度抑制骨桥蛋白引起的腹膜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行RPM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经鉴定后第3代用于实验。随机分组(1)正常对照组;(2)不同浓度脂多糖组(1、10、100mg/L);(3)不同时间组:10mg/LLPS作用于RPMC3、6、12、24h;(4)10mg/LLPS+乌司他丁组(160、320、640U/ml)作用12h;实时定量PCR法测IL-15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5、IL-6的表达。结果:脂多糖可刺激RPMC的IL-15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且在12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脂多糖诱导RPMCIL-6的蛋白表达增高,在12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脂多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IL-15、IL-6的表达(P〈0.05)。结论:脂多糖可上调PMCIL-15、IL-6的表达,乌司他丁可抑制脂多糖所致的IL-15、IL-6过度表达,以预防或延缓腹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PARγ活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LDH法检测15d-PGJ2和TGL对HK-2的细胞毒性,应用不同浓度的15d-PGJ2和TGL作用于TGF-β1诱导下的HK-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5μmol/L15d-PGJ2和2.5μmol/LTGL不影响HK-2细胞MCP-1和IL-8mRNA基础表达和蛋白分泌。TGF-β1作用24h时,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及2.5μmol/LTGL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MCP-1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P〈0.05)。IL-8的表达与MCP-1相似,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IL-8表达,TGF-β1诱导24h时2.5μmol/LTGL能显著抑制IL-8mRNA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和TGL作用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表达,可能具有有效干预肾间质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生长增生及其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MTY法检测塞来昔布在相同浓度下,不同时间对于结肠癌细胞增生的影响,并计算Ic。值;RT—PCR法检验COX-2、Survivin的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MTF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浓度塞来昔布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生,其24h,48h,72h的Ic。分别为:(99.519±10.355)μmol/L、(71.546±6.446)μmol/L、(59.622±15.999)μmol/L;RT-PCR结果显示:人结肠癌细胞Caco-2正常对照组及塞来昔布干预组COX-2mRNA灰度值分别为:0.808±0.021、0.101±0.002(t=19.037,P=0.000);Survivin mRNA灰度值分别为:0.798±0.031、0.190±0.002(t=18.987,P=0.002)。结论塞来昔布抑制结肠癌细胞增生,塞来昔布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及Survivin的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观察塞来昔布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i采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前后T24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前后T24细胞Bcl-2及Bax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塞来昔布(≥100μmol/L)作用24h及48h后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凋亡;塞来昔布100μmol/L作用,24h及48h后,T24细胞COX-2蛋白表达量下降,Bcl-2基因表达亦下调,而Bax基因在塞来昔布作用24h后变化不明显,48h后表达上调。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T2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虫草菌液(HS)对高糖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第3代RPMCs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5%葡萄糖组、2.5%葡萄糖组、单纯虫草组(10mg/ml)、1.5%葡萄糖+10mg/ml虫草组、2.5%葡萄糖+10mg/ml虫草组。同步培养72h后,以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和FN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水平。结果:高糖作用下RPMC的TGF-β1、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增高的程度与葡萄糖浓度呈依赖关系。与相应浓度的高糖组相比,经虫草菌液干预后RPMC的TGF-β1、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虫草菌液可下调高糖作用下RPMCs的TGF-β1和FN的表达,具有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和睾酮(T)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OXA10蛋白在Ishikawa细胞定位表达;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予不同浓度INS(90、60、30、3、0.3U/L)或T(10^-3、10^-4、10^-5、10^-5、10^-7mol/L)刺激Ishikawa细胞48h,MTT法检测INS、T对Ishikawa细胞生长的作用;最后分别以30U/LINS和10^-5mol/LT刺激Ishikawa细胞48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INS和T对Ishikawa细胞HOXA1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HOXA10蛋白定位表达于Ishikawa细胞的细胞浆内。(2)不同浓度的INS均可促进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越强,INS浓度达60、90U/L时,细胞生长状况与浓度为30U/L相似。不同浓度的T均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达10^-4、10^-3mol/L时,细胞生长抑制状况与浓度为10^-3mol/L相似。(3)RT-PCR检测结果显示INS组和T组Ishikawa细胞中HOXA10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或P〈0.05)。结论不同浓度INS和T均可影响Ishikawa细胞生长,高浓度的INS和T降低细胞上HOXA10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下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C)smad7的表达及姜黄素对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MC分6组,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4组给予含30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分别于6、12、24、48h后收集细胞,另1组给予含30mmol/L葡萄糖和33.33μmol/L姜黄素的培养液共孵育6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杂交分析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Smad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MC有丰富的Smad7 mRNA表达,高糖刺激后表达明显增加,于6h达到高峰,Smad7蛋白的变化趋势与mRNA相同。MC加姜黄素共孵育后,Smad7 mRNA表达增加,高糖刺激6h组加或不加姜黄素,其吸光度相对值分别为1.113±0.124、2.235±0.356,Smad7蛋白吸光度值分别为12556±1335、24336±1866。结论: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Smad7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姜黄素可诱导高糖刺激下的系膜细胞Smad7表达,从而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目的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SKI)能否拮抗马兜铃酸钠盐(AA-Na)诱发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的促纤维化效应。方法:AA-Na(10mg/L)加或不加SKI(8mg/ml)与HKC孵育,然后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mRNA表达(孵育12h,RT-PCR方法检测)和蛋白质表达(孵育36h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胞内CTGF,孵育24h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其他因子)。结果:AA-Na能显著上调HKC对TGF-β1、CTGF、TIMP-1、PAI-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RNA表达分别上调1.84,1.58,1.62,1.29倍,蛋白质表达分别上调1.12,1.63,1.42,1.29倍,P均〈0.05;加SKI后,上述因子的高表达均被显著抑制,与AA-Na组比较,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41.6%,43.7%,43.8%及24.4%,蛋白质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4.3%,43.3%,31.1%及21.9%,P均〈0.05。结论:AA-Na能刺激HKC显著上调促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子(TGF-β1、CT-GF)及抗ECM降解因子(TIMP-1、PAI-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而SKI能拮抗AA-Na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肾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浓度槲皮素(20μmol/L、40μmol/L和80μmol/L)分别3组,即低、中、高浓度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eal Time PCR检测stag和surviv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r3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高,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各槲皮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槲皮素作用48h时检测,槲皮素(2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20.17%、槲皮素(4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1.93%、槲皮素(8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82.24%。各槲皮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survivin mRNA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697,P=0.002),且磷酸化staG(p-staG)和survivin蛋白也呈直线相关关系(r=0.748,P=0.003)。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下调stat3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