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心肌酶水平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130例为观察组,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血浆BNP、c Tn I和心肌酶水平的差异。结果 4个时间点观察组的BNP、c Tn I和心肌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会造成心肌受损,损伤水平与中毒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10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者57例(A组),非心肌损害者50例(B组),另设健康对照者20例(C组)。测定中毒后24 h内血浆NT-pro BNP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比较3组之间血浆NT-pro BNP水平,并将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 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分别为(3167.64±1120.41)pg/m L、(176.62±45.43)pg/m L、(60.19±42.17)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肌损害组与非心肌损害组间存在差异,且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 I成正相关(r=0.9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11.6(P=0.001)。结论:急性中毒可引起血浆NT-pro BNP水平增高,NT-pro BNP可作为判断中毒时心肌是否受损的指标,是预测急性中毒患者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晚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三种标志物早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3-10至2014-01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晚期心衰患者64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3天及6天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B型利钠肽(BNP)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的水平,终点事件为心衰再住院、心脏移植或心血管死亡。随访观察6个月后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否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40例)。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住院6天各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NT-pro BNP及BNP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 ST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与入院时水平相比,治疗后6天各标志物水平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s ST2在各研究阶段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均高于NT-pro BNP与BNP。结论 :晚期心衰患者治疗后标志物的水平较入院时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s ST2可以更有效评估晚期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心肌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检测LVEF,比较重度病人与轻中度病人的LVEF异常比值。结果重度病人组LVEF异常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代谢及心脏收缩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药物联合(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107例CHF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检测(化学发光法)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进行临床价值探讨.结果 药物联合治疗后,显效率为64.5、总有效率为96.3%;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访1年后发生心脏事件组出院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1).结论 CHF患者存在血浆BNP高水平表达,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判定、疗效评定及预测心脏事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慢/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保护及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PCI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比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即刻、72 h、30 d的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30 d,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0 d内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复发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减轻PCI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心肌损伤,促进左心结构及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再灌注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分为直接PCI 组(n=40),溶栓组(n=23),择期PCI 组(n=25)和对照组(n=18).均于入院即刻、24h、入院后7d、l4d及28d测定血浆BNP 浓度;测定入院后7 d和28d 的LVEF;观察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死亡为终点.结果 各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 水平无明显差异.直接PCI组入院后各时间点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直接PCI组入院后7d、28d LVEF 均高于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P<0.01).择期PCI组入院后28d LVEF较溶栓组高(P<0.05).直接PCI组总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溶栓组和择期PCI 组心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再灌注治疗均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 水平,提高LVEF值,减少心血管事件,其中以直接PCI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监测20例DCM患者(心功能III-Ⅳ级)及40例正常人血浆BNP水平,并测定DCM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心胸比率及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心脏大小-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DCM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DCM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显著升高:III级和IV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心脏重度增大者与轻、中度增大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DCM组有充血性心衰伴肺动脉高压者血浆BNP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且重度肺动脉高压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0.01);⑤DCM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从653.3±336.1pg/ml降至137.0±132.8pg/ml,P<0.01)。结论:本文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DCM心衰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对早发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110例早发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心绞痛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住院和随访平均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检测所有对象的BNP。结果:心绞痛组中UAP、SAP者与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94.88±35.92)、(40.19±23.05)与(35.85±14.96)ng/L。UAP者平均BNP浓度高于SAP者和对照组(均P<0.01),SAP者与对照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者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SAP者(20%∶6%,P<0.05)。SAP者、UAP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者BNP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分别为P<0.05、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可以预测早发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9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2例急性CO中毒所致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损伤组)的病历资料,另分析同期体检的6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水平,比较心肌损伤组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和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指标,分析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与血清c Tn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损伤组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和血清c TnⅠ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损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1.63%;2组患者治疗3d后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c TnⅠ水平低于入院后1h内(P均0.05),治疗7d后低于治疗3d后(P均0.05);且与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1h内、治疗3d后和治疗7d后的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c TnⅠ水平更高(P均0.05);各时间点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分别与血清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NT-pro BNP的r值:0.825,0.807,0.795,NLR的r值:0.726,0.713,0.702,P均0.05)。结论:急性CO中毒所致心肌损伤患者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和血清c TnⅠ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NT-pro BNP、血NLR与血清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心肌损伤并发心力衰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24~48小时内和4~7天抽血检测BNP,经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平均12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二次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AMI后第一次血浆BNP值(467.8±198.9)ng/L和第二次BNP值(422.6±165.5)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8.4)ng/L,P<0.01;发生总心血管事件患者第一次血浆BNP值(558.4±146.8)ng/L和第二次BNP值(586.7±184.6)ng/L比较,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而发生死亡组和心衰组第二次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第一次[其值分别为(676.7±167.6)ng/L对(492.5±203.2)ng/L和(647.2±117.4)ng/L对(545.1±68.3)ng/l,P均<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第一次血浆BNP值(411.9±132.4)ng/L和第二次BNP值(289.6±105.4)ng/L对比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15。结论AMI急性期BNP浓度显著升高,BNP浓度持续或进一步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BNP浓度动态变化可作为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3月我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住院患者48例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分析其血清心肌酶值差异和心电图改变。结果4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32例血清心肌酶值升高,占66.7%,轻、中、重度中毒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有心电圈改变者28例,占58.3%,以ST—T改变为主,中毒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1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其血清心肌酶值差异和心电图改变。结果血清心肌酶异常率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电图改变者以ST-T改变为主,中毒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中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血样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AMI患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PCI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自强 《山东医药》2008,48(20):34-35
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组治疗(溶栓组)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降低(P<0.01),PCI组降低较溶栓组明显(P<0.01),PCI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低于溶栓组(P<0.05).认为BN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65例,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有创干预组,随访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评价BNP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139.6±112.7)pg/ml、(20.1±9.1)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6,95%CI:2.62~11.32,P<0.01)。有创干预可以降低BNP水平减少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论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早期即明显升高,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创干预能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伴或不伴有右心肌梗死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IMI患者213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将213例AIMI患者分为伴有右心室梗死组(A组) 和单纯AIMI组(B组),另选同时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98例作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及AIMI中不同病变部位者BNP水平,并对不同BNP水平患者进行住院期间、30 d、3个月死亡事件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观察.结果:A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右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病变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回旋支病变患者(P<0.01).AIMI患者中血浆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30 d和3个月病死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0.701 0, 95% CI:<0.01~0.615, P<0.01).结论:BNP水平可能对AIMI伴右心室梗死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4):309-3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PET-CT心肌代谢检查,共纳入214例,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浆BNP浓度。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65例)和非事件组(149例)。通过COX回归分析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BNP对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BNP浓度在事件组中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1),尤其是在全因死亡的患者中。BNP浓度越高,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大(HR=2.334,95%CI:1.521~3.579,P0.01),调整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后,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调整HR=1.862,95%CI:1.097~3.160,P=0.021)。单独对全因死亡进行分析显示,BNP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1倍(HR=3.491,95%CI:1.874~6.503,P0.01);调整上述因素后,BNP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HR=2.146,95%CI:1.015~4.534,P=0.046)。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62.2%。结论:BNP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全因死亡。当BNP水平≥287.98 pg/mL时,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对老年人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aSHF组)和老年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SHF组),另选1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各组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状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在对照组、aSHF组、SHF组呈递增趋势,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增高而增加;血浆BNP为70 ng/L时,对诊断aSHF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44%;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值、NYHA、BNP水平3种分级法与专家分级法符合率分别为81.9%、73.0%、85.7%;NYHAⅢ级和NYHAⅣ级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HF组和NYHAⅡ级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而LVEF值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对于aSH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78例CHF患者,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脑钠肽(BNP)、肾素(REN)、C反应蛋白(CRP)和COR水平。进行24个月随访,根据有无心脏事件(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分为事件组(39)和无事件组(239例),比较两组血浆NE、BNP、REN、CRP和COR水平,逐步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及COR对CHF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事件组血浆COR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15.1±6.2)μg/dl︰(10.5±4.8)μg/dl,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REN、CRP和COR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高COR(≥15.5μg/dl)并高BNP(≥306.2pg/ml)水平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是低COR并低BNP患者的7.4倍(P=0.001)。结论:血浆COR可能是CHF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BNP联合对CHF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