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妇CD36抗原的表达及其基因型。方法对在本中心做抗体筛查及血小板抗体检测的200名孕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血小板及单核细胞上的CD36表达,并对其中血小板或单核细胞上CD36抗原缺失者做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本组孕妇CD36缺失表达率为1.5%(3/200),3例CD36缺失均为Ⅱ型缺失(只有血小板上CD36缺失),未见CD36Ⅰ型缺失(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都缺失)。3例CD36缺失表达者基因测序分析:2例发生CD36基因突变,其突变位点分别是Exon12 A1163T和Exon5 329-330del AC,为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1例为正常CD36基因型。结论孕妇CD36表达缺失率与中国普通人群相似,缺失者CD36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伊朗籍献血者CD36表型及基因型。方法对2016年在广州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3例伊朗人献血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抗原的表达。对CD36抗原表达异常者提取DNA,采用PCR-SBT测序做CD36的基因型鉴定并做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本组伊朗人群的CD36抗原表达异常率7.55%(4/53),其中2例的CD36抗原在血小板上表达含量低,1例为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均无表达(即CD36Ⅰ型缺失),1例为单核细胞上CD36表达量低,由此得出CD36缺失表达的频率为1.89%(1/53)。PCRSBT法分析:CD36抗原表达异常4例的CD36基因型中,血小板上低表达CD36抗原的2例发生基因突变,分别是exon 10-975T/G和exon11 del CTA,且均为新的基因突变;2例CD36基因型正常。结论本组伊朗献血人群里CD36抗原表达异常者中存在新的基因突变,其对CD36抗原表达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认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上CD36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江苏地区140位汉族献血者血小板上CD36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量。结果本组江苏汉族献血者中,血小板上CD36抗原表达缺失型占比2.86%(4/140);非缺失型占比97.14%(136/140),其中低表达29例、中表达93例,高表达14例,三者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 821.4±21.8 vs 3 920.4±10.0 vs 8 787.4±63.7(P0.05)。在CD36抗原表达的非缺失型中,男性127例、女性9例,其血小板上CD36抗原的MFI分别为3 678.36±13.5 vs 5 296.0±314.4。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CD36抗原表达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血小板CD36抗原表达情况及其抗原缺失频率和基因多态性特征,为建立血小板CD36阴性表型资料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05例苏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抗凝全血,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和单核细胞表面CD36抗原的表达,分析抗原缺失类型,并结合基因组DNA测序,检测导致CD36抗原缺失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对80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CD36抗原筛查发现,苏州地区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缺失频率为2.48%(20/805),其中Ⅰ型缺失(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均不表达CD36)占比10%(2/20),Ⅱ型缺失(仅血小板不表达CD36)占比90%(18/20)。基因测序共发现10例标本的CD36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为7种,包括3例329_330 d~(el)AC、1例1228_1239 d~(el)ATTGTGCCTATT、2例1163 AT,329_330 d~(el)AC+1172_1183 d~(el)TATTGGTCAAGC和287 GC+329_330 d~(el)AC复合突变各1例,另外还发现745 AG,806 CT新型基因突变各1例。结论苏州地区血小板CD36抗原缺失频率与已报道国内南方地区相近,但基因突变位点稍有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血小板CD36阴性者表型资料库,可为由CD36抗体引起输血反应的患者提供阴性血小板,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CD36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重庆地区400名献血者的CD3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针对CD36抗原阴性的样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基因测序对其外显子(exon)2—14进行测序和比对。结果重庆地区献血者CD36抗原缺失型频率为0.75%(3/400),均为Ⅱ型缺失,其频率为0.75%(3/400)。测序分析显示3个表型缺失样本在CD36基因编码区域内没有发生突变,但均在CD36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位于外显子2 nt-132(rs1049654)的位点发生了AC突变。结论重庆地区CD36缺失型频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CD36基因的表达,除了编码区域外,还可能受到该基因非编码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群体CD36抗原缺失型的筛查和表型情况。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在327名献血者中检测CD36抗原缺失型个体,应用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捕获酶联免疫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筛查献血者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结果此次筛查得到的深圳献血者的CD36抗原缺失型频率为3.06%(10/327),其中Ⅰ型占0.31%(1/327),Ⅱ型占2.75%(9/327);在3名女性CD36抗原缺失型献血者的血浆中,均未检出血小板反应性抗体,包括抗-CD36。结论深圳地区献血者群体中存在CD36抗原缺失型个体,其频率与亚洲其他地区人群的频率相当;对CD36的同簇免疫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疑为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CD36抗体鉴定、CD36缺失表型及CD36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借助血小板稀有血型库为该患者寻找相匹配的血小板输注,确保移植成功。方法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的表达进行流式分析;运用PCR-SBT方法分析患者CD36基因突变类型;利用查询功能在血小板稀有血型库中查询与患者ABO血型相符且CD36缺失表达的供者血小板给予配型输注。结果血小板抗体检测显示该患者呈CD36抗体阳性(移植前CD36+4.2%,移植后CD36+22.1%),且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均缺乏表达CD36抗原(Ⅰ型CD36缺失);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该患者存在纯合A1163T基因突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给予CD36-/-血小板配型输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从而确保移植成功。结论由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尤其是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给予CD36-/-血小板输注以确保血小板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8.
个体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缺乏在随机输注时有产生抗-CD36免疫反应的风险,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杭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个体血小板上CD36缺失表型的频率。留取献血者新鲜抗凝血样,经离心获取富血小板血浆,洗涤并调整血小板计数至1×106。采用CD36-FITC、CD41-PE单克隆抗体和血小板孵育反应,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36抗原表达情况。对于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阴性的标本,进一步筛查其单核细胞表面CD36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92例无偿献血者筛查出7例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阴性,CD36缺失型频率为3.6%,均为Ⅱ型缺失。人群中个体CD36抗原表达强度存在差异,参照CD36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数值大小,59例为低表达,126例为高表达。结论:人群中存在CD36Ⅱ型缺失表型,这些数据将为研究CD36抗原分布提供参考,有助于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粒细 胞、单核细胞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链和红细胞CD59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纳入了36例并发血管内溶血的 AML患者及2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 者,依据国际临床流式细胞协会推荐的PNH流式诊断指南,分别对受试对象的红细胞和有核 细胞进行PNH克隆检测,统计分析AML患者粒细胞、单核细胞及红细胞PNH克隆的水平。结果AML组患者与PNH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红细胞CD59表达缺陷(I型红细 胞98.49±4.61 vs 61.41±25.86,Ⅱ型红细胞1.33±4.55 vs 16.82±19.92,Ⅲ 型红细胞0.17±0.85 vs 21.71±2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6.43,3 .41,4.71,均 P <0.001);粒细胞、单核细胞缺陷克隆检测存在但与PNH组比较则明 显减少(粒细胞26.46±23.36 vs 73.12±28.41,单核细胞35.80±27.80 vs 78.37 ±2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9,3.76,均P <0.001)。结论AML患者有核细胞中可出现FLAER阴性的PNH克隆,但未见CD59表达缺陷的红细胞,可 与PNH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CD36抗原的缺失频率。方法随机留取合肥市中心血站2020年3月~2020年7月血小板无偿捐献者血样973例,流式细胞术检测CD36抗原。EDTA抗凝全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进行血小板CD36抗原检测,下层细胞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进行单核细胞CD36抗原检测。结果973例血小板无偿捐献者中检出CD36抗原缺失者16例,缺失频率为1.64%;其中Ⅰ型缺失2例,Ⅱ型缺失14例,缺失频率分别为0.20%和1.44%。结论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一定的CD36抗原缺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在促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T2DM组包括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24例和无As 26例,健康对照组26例(HC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36平均荧光强度(MFI);分选单核细胞亚群,诱导成巨噬细胞,FCM检测其摄取Di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刺激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Lp-PLA2浓度。结果与HC组相比,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CD36 MFI升高,且与血清Lp-PLA2浓度呈正相关(P<0.05),合并As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摄取Dil-ox-LDL和分泌Lp-PLA2高于HC组(P<0.05),此作用被CD36阻断性抗体抑制。结论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高表达CD36,摄取较多的ox-LDL,促进细胞分泌Lp-PL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研究单核细胞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对CD4+/CD8+T细胞增殖中的应用。方法免疫磁珠分离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与经CFSE标记的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CD8+T细胞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CS患者CD14+单核细胞具有比健康人单核细胞更强的刺激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当用干扰素-α(INF-α)刺激增强正常单核细胞Siglec-1表达后,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用单抗阻断单核细胞Siglec-1后,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 ACS患者增强的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部分是由于激活的单核细胞高表达Siglec-1引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及CD36的生物学特性,从CD36与胰岛素抵抗、CD36表达与血糖的关系、CD36 SNP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等方面对CD36与T2DM糖脂代谢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CD36的蛋白表达可能与T2DM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同时CD36也与T2DM发病有关,高糖环境可上调CD36的表达。而对CD36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研究也有了初步认识,糖尿病人群中,CD36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CD36还被证实与T2DM脂质代谢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与脂代谢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比如动脉粥样硬化(AS)等。但是其结果仍然存在争议,且目前的研究多局限在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基础上,关于人群中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中国的研究更少,因此,关于其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调控、基因突变以及具体作用机理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就诊的85例初诊SLE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人群100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同时,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指标,采用SLEDAI评分评估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结果SLE患者和健康人群基本资料比较显示,SLE组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D36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E患者中,单核细胞CD36的平均荧光强度与CRP和SLEDAI积分明显负相关(r=-0.230,P=0.034;r=-0.526,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ESR以及单核细胞CD36平均荧光强度与SLE相关。结论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联系,并且,单核细胞CD36的低表达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MYOC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来自重庆地区的1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进行MYOC基因突变筛查,研究POAG与MYO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探讨MYOC基因突变在中国人POA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个4代共39例的青光眼家系,8例为已确诊患者,健康对照者100名.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筛选MYOC基因的突变(包括G34C、C136T、G144T、G227A、C624G、G736A、C1009G、A1036G、C1081T、G1099A、G1138A、A1139C、T1430A、C1441A和C1442T等),同时对检测到的突变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该家系中,发现1个G227A(Arg76Lys)突变,该突变存在2例已确诊的POAG患者和1例家系表型正常者中,健康对照者中未榆出.发现1个缺失突变(C1009del),该突变存在于家系中所有发病患者和1例4岁的子代亲属,健康对照者中未检出.未发现其他突变.由于C1009del突变是首次发现,据此我们申请了GenBank号,已发表的GenBank序列号为FJ237047,对应的蛋白序列号为ACI62293.结论 G227A(Arg76Lys)突变为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与该家系青光眼的发病无相关性.移码突变C1009del突变与青光眼的发病密切相关,也可由此推测青光眼患者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Ⅱ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Ⅱ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 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Ⅱ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s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CD36水平的差异;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8±8.1)%vs.(42.0±2.2)%,P〈0.01];CD36的阳性率随着Gensini′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CD36和HDL-C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升高,CD36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连续观察3年,随访17例2型糖尿病长期未进展患者,检测血小板CD40L,CD62p表达水平,探讨CD40L、CD62p表达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 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浊度法分别对17例2型糖尿病长期未进展患者与25例2型糖尿病迅速进展患者的血小板CD40L,CD62p表达及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长期未进展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率(34±7.2)%,CD62p(40±8.3)%和hs-CRP(10±3.2)mg/L;2型糖尿病进展迅速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率(53±6.3)%,CD62p(45±6.3)%和hs-CRP(15±2.8)mg/L;正常对照志愿者血小板CD40L表达率(9.2±3.4)%,CD62p(16±5.1)%和hs-CRP(3.4±1.8)mg/L.T2DM迅速进展组血小板CD40L,CD62p表达率与hs-CRP水平变化在随访的3年中变化显著增高;T2DM长期未进展组血小板CD40L表达率与hs-CRP水平变化在随访的3年中无显著变化,CD62p表达增加明显.结论 T2DM患者长期未进展者虽然血管内炎性得到改善,但血小板活化情况仍然在增强,罹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可能并未减低.  相似文献   

19.
CD55、CD59在健康者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55和CD59在健康者的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膜上CD55和CD59表达的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CD55在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的表达率(99.50±1.987,98.63±1.629)及平均荧光强度(11.14±2.927,13.37±4.127)均高于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上的表达(P0.01);CD59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均高表达(大于98.21±1.857)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其他组(P0.01),CD59在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荧光强度(8.65±1.655,8.595±2.091)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表达时应选取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作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及表观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及其血清脂蛋白水平,探讨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对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早期提示SLE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1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强度,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脂蛋白水平,统计分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单核细胞CD36表达平均荧光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浓度差异性,及SLE患者CD36与脂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Z|=4.198,P=0.000),TG,VLDLC和apoB100高于对照组(|Z|=4.603,P=0.000;|Z|=3.620,P=0.001;|Z|=2.208,P=0.027),HDLC与apoA1低于对照组(|Z|=3.751,P=0.000;|Z|=3.91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和LDL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9,P=0.874;|Z|=0.476,P=0.634)。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相较健康人群降低,其可能是SLE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