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郤书颖 《河南中医》2022,(10):1582-1586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丹黄祛瘀胶囊口服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黄祛瘀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妇科检查评分、盆腔积液量、女性性生活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妇科检查评分及盆腔积液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性交痛维度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丹黄祛瘀胶囊口服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性交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炎净口服液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64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头孢西丁钠及奥硝唑注射液静滴治疗,研究组应用盆炎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指标、盆腔包块与盆腔积液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没有明显区别(P 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盆腔包块与盆腔积液量没有明显区别(P 0.05),治疗后研究组盆腔包块与盆腔积液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盆炎净口服液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可降低炎性因子指标,减小盆腔包块,降低盆腔积液量。因此,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盆炎净口服液治疗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66-1368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2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配合传统疗法的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根据辩证分型中药内服、外敷,并配合盆腔炎治疗仪照射小腹部每天30分钟;对照组予以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验方通管汤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予中药通管汤内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缩小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盆腔炎性积液吸收及盆腔炎性包块消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盆腔积液及包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盆腔积液多少、盆腔包块大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大小均较治疗前下降或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较对照组下降或缩小明显(P0.05)。结论:在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应用逍遥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其疼痛程度、缩小盆腔包块、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妇科千金胶囊对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2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1例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金鸡胶囊治疗,脱落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盆腔疼痛、包块积液、体征症状、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74.54%)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9.26%),且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疗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对照组结合中药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9.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结合体外电场热疗,可促进药物快速吸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是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丽君  丁志鸿 《光明中医》2023,(15):3020-3023
目的 观察中医针药并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外敷及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妇科收治的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结果:研究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7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80例行西药治疗,研究组80例患者行活血补气祛湿汤和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补气祛湿汤与西药的配伍联合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妇炎宁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慢性盆腔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妇炎宁汤是治疗阳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痛为主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结合磁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陈敏  束龙文  秦薇 《新中医》2017,49(6):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2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的改善情况,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均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更有效地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和减少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微波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金丹慢盆方”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单用微波物理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盆腔超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盆炎1号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7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炎1号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12%,对照组为80. 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盆炎1号方口服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冀洪艳 《光明中医》2022,37(2):203-205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灯塔市中医医院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症积分、盆腔仓块及积液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的影响。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妇炎宁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及附件增粗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等情况,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对照1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对照2组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5.0%及对照2组的5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