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为加强保护科技论文中的涉密信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从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分析在作者选题策划、作者单位审查、编辑部审稿和涉密材料销毁4个阶段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结果】 为确保科技论文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作者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作者单位需划定安全保密的等级,并且编辑部需培养兼顾专业性与保密安全意识的审稿人员。审稿人员需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妥善处理出版过程中的涉密材料。【结论】 随着科技论文的全面网络化,科技论文出版面临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可预防在科技论文出版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与情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国际开放科学大势和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度关注并研究论文发表中客观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保障我国科研成果发表与学术交流中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现状,厘清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论文信息安全的概念,对科技论文交流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与控制手段进行梳理。【结果】 指出我国科技论文在发表过程中存在一定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安全框架。【结论】 我国科技论文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提出并构建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审查与处理机制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保障论文发表中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的路径。【方法】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视角对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规范分析与理论构建。【结果】 构建科学论文发表信息安全生态体系,总结出科学论文发表中存在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内部人员信息泄密风险较大、技术进步加大安全监管难度和行业政策标准缺失4个问题,提出科学论文发表中信息安全水平的五维一体提升路径。【结论】 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是需要被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实践问题之一,是在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格局下的全新课题。需要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科技情报的信息安全深刻影响国家的科技安全和国家安全,分析科技情报的安全问题有利于主动发现科技情报中的安全漏洞,研究科技情报信息安全保护对策有利于建立科技情报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保障国家科技创新安全。【方法】 采用文献查询、网络调研等方法,剖析科技情报信息安全的内涵,归纳引起不同科技情报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科技情报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对应的保护建议和策略。【结果】 科技情报安全问题可总结归纳为信息泄露问题、数据破坏问题和信息迷雾问题。在保护科技情报信息安全的过程中,存在无感知、难预防、难监控、难取证、难甄别和难应对等挑战。可从科技情报分类分级、设施保护、数据保护、权限保护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5个层面保护科技情报的信息安全。【结论】 科技情报的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科技安全至关重要,科技情报的信息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原因复杂。研究科技情报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国家科技情报安全防护水平,广大科研人员需要加强科技情报保护意识以建立国家科技情报信息安全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探寻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期刊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如投稿量、录用率、审稿周期、编辑加工周期、稿件存量等,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结合实例,探讨了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各种方法。【结果】提出了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解决措施,利用数据论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并通过定期监控各环节数据使各项保障措施得以进一步落实。【结论】基于合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为期刊发展提供确切的依据,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剖析化学学科领域科学期刊的数据发表政策,了解期刊数据政策的现状。【方法】以ACS期刊为例,以期刊投稿指南为数据源,梳理和比较分析ACS期刊对发表论文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共享的要求。【结果】ACS的47种期刊要求论文作者将数据作为支撑信息提交,对于包含序列数据、结构数据、电子显微镜数据、微阵列数据、转基因生物和突变体五类特定类型数据的论文要求将该数据存储到推荐的数据仓储中,涉及五类数据的期刊总共有20种。【结论】可作为化学领域科研人员在ACS上发表论文的参考依据,为国内学术期刊数据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帮助期刊编辑使用有效的手段核查论文数据真伪,提出防范论文数据造假的策略。 【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原始数据核查,从数据一致性检测、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案例,分析和判断论文数据造假。 【结果】期刊编辑应形成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审核要点,建立初审工作流程,规范统计学审核步骤,综合判断论文数据真实性。 【结论】 科技期刊应建立健全稿件审核流程,强化编辑审稿过程中的责任意识,避免学术不端论文见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2—2014年F5000中农业科学类论文的来源及作者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筛选2012—2014年入选F5000的农业科学类论文,通过中国知网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利用EXCEL2007对论文的来源及作者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选出829篇论文,来自188家单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3家高产单位共产出530篇。该类论文主要发表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京和江苏产出的论文篇数远大于其他省区。论文的合著率为97.47%,合作度为4.999,20~30岁的硕士、博士作者是其核心作者群体。【结论】明确了2012—2014年F5000中农业科学类论文的来源和作者概况,为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同仁组约高水平研究论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比较作者和期刊编辑对学位论文再发表问题的认知,探讨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作者和期刊编辑基本情况及其对学位论文再发表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的认知,对问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作者和期刊编辑有一些共同的困惑,对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均不明确;双方对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版权问题认知有一定差异,涉及出版伦理的内容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结论】学位论文再发表并无固定的解决模式,建议期刊编辑和作者通过明确版权归属和细化学位论文版权转让协议等方式确定权利与义务,求同存异,使各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研究预防医学类科技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为全面认识被引频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2014—2017年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所有文献,人工统计各文献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上述文献在2014—2018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用的数据信息。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规律,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和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除学术质量以外的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7年共发文929篇,总论文版面数为3564面,篇均3.84面。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861次,被引频次的M(P25,P75)为2(1,5)次,篇均被引4.15次。负二项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发表时间越早、论文版面数越多、重点号专题、述评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结论】 除学术质量外,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版面数、是否为重点号专题、论文类型和学科分类可能与被引频次有关联;在编辑实践中,可参考上述结果组约稿件,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地图审图是当前科技书刊出版的痛点。为使作者和编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对地图审查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图解,溯源其建构的历史背景,以厘清地图插图规范使用的法理和学理逻辑。 【方法】基于国内9种主流地理期刊2018—2020年的问题地图资料和中科院2019年院属期刊的地图审读结果,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译相关法律法规,试图透过“法规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是这样”。 【结果】国界线的错绘、重要岛屿的漏绘、地图名称注记和地图要素的不规范表达是问题地图出现的主要原因。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图解,共绘制和修订出29幅规范地图示意图,并结合17幅典型错误样例进行错误问题的总结剖析。 【结论】 国界海疆涉及到国土安全问题,地图要素的规范表达涉及到学科学术规范的构建,科学有效地普及有关地图审图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并遵守学科学术规范是解决问题地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我国学术期刊关联数据出版与共享中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工作的推进。【方法】 基于我国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资源期刊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对期刊论文关联数据出版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平台间合作的模式进行探讨。【结果】 为实现科学数据的价值最大化,中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了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制定了一系列数据获取和管理规范,并制定了保障科学数据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结论】 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经过初期的大规模建设后,数据出版与共享及其安全管理应走向“提质增效”阶段,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注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措施上要以保证数据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数据再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卢群  张鹏  李烨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5):556-112
【目的】 对4种传播媒体(传统网站、微信、微博、腾讯QQ)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多学科、跨地域的部分高校及科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4种期刊媒体平台上投稿、获取文献/科研资讯等使用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使用习惯来看,在投稿、获取期刊文章、获取/关注期刊信息、与期刊编辑联系沟通方面,调查对象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期刊媒体平台(如期刊网站和邮箱、数据库);而从碎片式浅阅读习惯来看,调查对象较多采用微信平台浏览科研信息和分享学术观点,微博和QQ也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结论】 3种新媒体平台中,微信平台使用功能较好且用户活跃度较高,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中的应用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时期编辑职业伦理构建的作用及其核心要素,为提升科技期刊编辑伦理素养、推进编辑出版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编辑职业伦理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总结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编辑职业伦理的核心要素。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主要通过伦理立法规范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行为。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能够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编辑人员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并促进编辑事业发展。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构建应基于权利与义务、良心与荣誉、情感与理智、胆识与审慎等核心要素,通过正确行使编辑权利与履行编辑义务、培育编辑良心、保持编辑荣誉感、建立积极理智的编辑职业情感、提升胆识和审慎素养等途径予以实现。结论 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理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内涵,并基于相关核心要素进行积极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对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从科技期刊编辑视角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提升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报告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2年4—7月对国内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展开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t检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62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参与此次调查,分别来自国内25个省区市。77.9%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不了解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89.8%的人员不了解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报告规范,76.4%的人员在加工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类稿件时未遵循相关报告规范,89.2%的人员所在期刊出版单位缺乏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报告规范或参考标准,91.2%的人员认为很有必要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开展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报告规范相关知识培训。【结论】现阶段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对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普遍缺乏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类稿件的报告规范和参考标准,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将指南相关报告规范写入期刊稿约,针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编辑的认知水平,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为提升编辑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6名编辑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优秀组与普通组的比较分析,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结果】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由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发展3个维度,信息加工、沟通协调、建立关系、责任心、公正正直、学习发展、成就导向7项要素构成。【结论】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针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具有独特性,可以运用于学报编辑的选拔、考核、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与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案例分析法,以《广西医学》《微创医学》《内科》编辑制作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医学期刊编辑在创作短视频的理念、内容选题、表达形式、传播途径方面的优缺点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创作科普短视频时须注重科学取材,表达形式多样化,解读科普政策,关注热点问题,细化科普对象,把握播放时机,注重人文关怀,遵循传播规律;利用好编委智库资源,平衡好日常工作与短视频制作的时间,坚持融媒体系统创作,以更好地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及传播,提升职业素养,拓展编辑技能和事业发展空间。【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制作,不仅可以促进科普知识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还可以提升编辑职业素养,提高期刊影响力,从而有利于期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