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结合增强CT评估胸部肿块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招募41位患有可疑肺部病变的受试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和增强CT影像学检查,并行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上述各项检查对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情况作为确诊依据。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99mTc-3PRGD2显像、肺部增强CT及二者联合判断肺部恶性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能力,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99mTc-3PRGD2显像、增强CT及二者联合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6%(6/11)、68.4%(13/19)、63.3%(19/30)、50.0%(6/12)、72.2%(13/18),72.3%(8/11)、47.4%(9/19)、56.7%(17/30)、44.4%(8/18)、75.0%(9/12)和81.8%(9/11)、89.5%(17/19)、86.7%(26/30)、81.8%(9/11)、89.5%(17/19)。99mTc-3PRGD2显像的诊断能力相对增强CT的特异性高,敏感度低。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胸部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预测指标均高于单独应用增强CT(χ2=6.914,P=0.009)和99mTc-3PRGD2显像(χ2=7.751,P=0.005)。Kappa检验显示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增强CT和二者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225、0.177、0.7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于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的转移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手术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孤立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SPN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39±8.99)岁。所有患者均行99mTc-3PRGD2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测量SPN感兴趣区(ROI)计数值为T,在SPN对侧正常肺组织内画出与病灶同样大小的ROI,测量其计数值为NT,算出T/NT比值。与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T/NT对SPN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良性组和恶性组T/NT分别为2.3±1.4和3.7±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34(P<0.05),提示该检查对判断SPN良恶性具有诊断意义。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最佳临界值为2.825。其诊断SPN良恶性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阴性预测值(PV-)阳性预测值(PV+)、分别为49.1%、95.5%、62.0%、4.5%、50.9%、96.6%、42%。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与融合断层显像比较,融合断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P<0.05),平面显像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P<0.05),提示断层显像对SPN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更高。结论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均可对SPN良恶性进行诊断,但融合断层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18F-FDG PET/CT比较, 前瞻性评估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65例肺占位病变患者。其中男41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0±11)岁。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和18F-FDG PET/CT检查。完成病理诊断后, 随访至死亡或随访至少2年。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Z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肺内病灶及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  结果  53例患者共6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12例患者共14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纵隔分区, 248个区域有肿瘤转移淋巴结, 56个区域有良性淋巴结。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 99mTc-3PRGD2 SPECT/CT特异性显著高于18F-FDG PET/CT(94.6%比75.0%, P=0.008), 而两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比90.7%, P=0.557)。两种方法对肺内病变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 P=0.410)。  结论  整合素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能弥补18F-FDG PET/CT的不足, 在肺癌手术决策方面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肝损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肝脏在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中的差异,评价该方法在诊断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硫代乙酰胺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n=6),另外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大鼠麻醉满意后,经尾静脉注射99mTc-3PRGD2,即刻行全身平面动态发射显像,于心脏及肝脏区域勾画大小为20像素的感兴趣区(ROI),计算显像第1、5、10、15、30、45、60、75、90min肝脏与心脏ROI放射性计数比值(Liver—to—heartratios,L/H),应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时间点两组间L/H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组间L/H有统计学差异时间点在预测肝损伤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者作为截断点,得到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大鼠显像后处死,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及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损伤组各显像时间点L/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L/H仅在显像第3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截断点为1.58(约登指数0.883,敏感度100%,特异度88.3%)。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可见损伤组大鼠肝脏内大量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但无确切胶原纤维的沉积(Ishak分级评分=0或1)。肝损伤组大鼠肝脏内整合素αvβ3弥漫性表达,而对照组大鼠肝脏内无表达。结论: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可通过监测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升高,作为诊断肝损伤及早期肝纤维化的灵敏的、无创性手段,显像适宜时间点在99mTc-3PRGD2注射后30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X线衰减校正提高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99mTc-3PRGD2肺癌SPECT图像定量分析的精确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27例,其中肺腺癌23例、鳞癌4例。患者静脉注射99mTc-3PRGD2后40分钟顺序进行全身和局部断层扫描。采用迭代图像重建方法, 对获得的99mTc-3PRGD2 SPECT图像进行X线衰减校正(CTAC)和非衰减校正重建(NAC)。测量CTAC和NAC病灶所在层面的总计数,感兴趣区域(ROI)病灶的总计数、最大计数和平均计数。分别以病灶ROI内最大计数的38%、42%和48%作为阈值测量CTAC和NAC图像病灶最大长径。结果:经过CTAC后病灶所在层面总计数增加2.09倍,ROI区域病灶的总计数增加3.32倍,病灶最大计数和平均计数与本底比值分别提高了65.9%和70.3%。以病灶ROI最大计数42%作为阈值,CTAC后的病灶最大长径为(5.65±2.77) cm,与CT测量结果一致。结论:采用X线衰减校正是提高99mTc-3PRGD2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 99Tcm-Tetrofosmin(TF)胸部显像在诊断肺部肿瘤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肺部肿块患者(肺癌23例,肺部良性疾病10例)行胸部 99Tcm-TF显像和CT扫描,并对SPEC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结果.结果 99Tcm-TF胸部显像区分肺部原发性肿瘤良、恶性及其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均高于CT(P<0.05).肺癌组的靶/非靶(T/N)值明显高于相应的肺部良性病变组T/N值(P<0.001);且肺癌组断层显像的T/N值明显高于平面显像(P<0.01).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的T/N值均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而2 h滞留分数(RI)肺腺癌组要高于肺鳞癌组(P<0.05).结论 99Tcm-TF能准确、有效地探测肺癌的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利用半定量方法能提高其准确性,还可能为肺癌的组织类型提供更多的信息,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对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假阳性、假阴性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腺癌122例,鳞癌23例,其他类型16例。分析患者术前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门、纵膈淋巴结的诊断结果(其中阳性53例,阴性108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价值。分析9例假阳性、26例假阴性诊断患者的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病史、局限性肺炎、肿瘤标志物、淋巴结短径、肿瘤原发灶T/N比值、外周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2.9%、90.1%、78.3%、83%、75.9%。假阳性组患者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者高于真阳性组。假阴性组的淋巴结短径、原发灶T/N比值小于真阳性组。结论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是术前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假阳性淋巴结与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有关;假阴性淋巴结与淋巴结短短径小、原发肿瘤摄取18F-FDG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被发现能被肿瘤细胞所摄取.因此,国内外学者用99mTc-MIBI进行肿瘤显像诊断,以及对其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近年来用99mTc-MIBI显像作为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研究,已引起临床肿瘤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显像和肿瘤标志物(TM)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肿瘤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早期(5 min)MDP显像和TM(CEA、CA125、NSE)检查,以病理为标准比较分析诊断效能。结果肺癌对99mTc-MDP的摄取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和正常对照,以摄取比值1.8为判断标准,99mTc-MDP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3%和81.8%;CEA、CA125、NSE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1%、68.2%、62.7%和62.1%、49.0%、82.3%;MDP显像和联合TM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88.2%和90.9%。结论 MDP显像对肺癌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TM结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M)的价值.方法 29例经X线检查示肺部阴影疑肺癌的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99mTcN-NOET SPECT早期、延迟胸部断层显像和CT检查,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MLM组(G1)11例,共34处MLM;无MLM组(G2)18例.99mTcN-NOET图像根据纵隔内淋巴结区是否有异常浓聚,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半定量分析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ROI1/ROI2)放射性比值即摄取比值(T/N).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组的ER、DR、RI%差异的分析,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Gl中NOET早期阳性显像72.7%(8/11);G2中77.8%(14/18)的患者阴性显像.NOET延迟阳性显像45.4%(5/11);G2中88.9%(16/18)的患者阴性显像.而CT结果显示有54.5%(6/11)纵隔淋巴结转移.G2中83.3%(15/18)的患者显示阴性.99mTcmN-NOET早期显像诊断MLM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7%、77.8%、75.9%,延迟显像分别为45.5%、88.9%、72.7%;CT检查分别为54.5%、83.3%、72.4%.②G1的ER为1.26±0.11,DR为1.38±0.15;G2的ER为1.28±0.17,DR为1.43±0.22,两组DR均高于ER(P<0.001).两组ER、DR和RI%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N-NOET双时相SPECT可以用于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其灵敏度及特异性与常规CT没有差别.肺癌患者进行99mTcN-NOET显像时的半定量指标与MLM无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肺癌患者无论有无MLM,肿瘤清除NOET均较对侧正常肺组织缓慢.  相似文献   

11.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的比例(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是实验室指标的一种比值。近年来,在肝癌、胆管癌、鼻咽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肾癌、宫颈癌等肿瘤疾病中发现,低AAPR值与其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探讨AAPR在恶性肿瘤中的预后意义有助于预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并有望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讲述AAPR在肿瘤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所致的潜在寿命损失特征。 方法 运用漏报校正后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从性别、城乡、片区、年龄角度进行描述。 结果 安徽省人口呈老年型,2013 — 2016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重,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 χ2=55.868,P=0.001),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年均死亡率为170.02/10万,标化率为117.4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224.89/10万)高于女性(114.30/10万)(U=104.031,P=0.001),城市(169.74/10万)和农村(168.66/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18,P=0.309),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51.05/10万、191.07/10万和176.07/10万,存在地域间差异(χ2=1 165.196,P=0.001),标化后江淮>淮北>江南。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逐年升高,年均潜在减寿年数为161 009.10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144 399.80人年,减寿率为10.73‰,早死指数为6.31年/人。恶性肿瘤死亡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死亡率在45岁后明显上升;潜在减寿年数以30 ~ 60岁之间的人群为主。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肠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减寿前5位的依次是肝癌、肺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 结论 安徽省未来将会面临更大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和肠癌是影响安徽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肿瘤防治工作除了要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外,还应注力于危险因素防控,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真正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综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Eighty-eight lung cancers including 82 primary and 6 metastatic tumors were detected by chest X-ray examination of a total of 363,320 participants in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during 3 years period from 1982 to 1984. Sputum cytology was performed in the high-risk group (above 50 years of age with cigarette index above 600) of the total participa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is detected 67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including 5 with cancer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62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Fifty-one of 67 cancers (82.3%) detected by sputum cytology were radiographically occult lung cancers. The annual ratio of the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was 45/100,000 in the first year, however, it decreased to 38/100,000 in the second year and to 15/100,000 in the third year. Cancer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63.6%, 76.1% and 8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year, respectively. On the average, 57% of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ncer resection demonstrated early lung cancer. Especially, 45 of 5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detected by sputum cytology underwent tumor resection, of which 40 (89%) bore early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癌一直高居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首位,阐明居民肺癌死亡状况及趋势变化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十分必要.目的分析徐州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死亡趋势及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设计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单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象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所有肺癌死亡病例3 890例.方法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统计分析,描述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肺癌的粗死亡率.②潜在寿命损失年.③减寿率.结果①14年间,肺癌总计死亡3 890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27.43%,②年平均死亡率为2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88/10万,居民肺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合计24 230人年,③减寿率为1.19/1 000,标化减寿率为1.45/1 000,每例肺癌死亡造成潜在寿命损失6.23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575.70,P<0.01),男女性别比为2.311,20岁以后男女性年龄别死亡专率均呈指数关系递增.结论肺癌是威胁徐州市区居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较大,暴露于环境中致癌物量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应积极启动对其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肿瘤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结果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6.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5/10万。 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食管癌(死亡率16.41/10万),占24.75%,随后是胃癌、肺癌、白血病、肝癌,分别占17.82%、6.93%、5.94%、4.95%。 30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5 ~ 70岁组达到峰值,死亡数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1.78%,7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为全人群死亡第5位死因,食管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新疆疏附县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3~2005年婺城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布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该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854例,死亡828例。2003年发病率最高(202.73/10万),2004年最低(186.54/10万),年标化发病率均高于180/10万。年死亡率约170/10万~200/10万,标化死亡率约180/10万~19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发病和死亡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恶性肿瘤以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为主,女性以乳腺癌、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为主,乳腺癌为女性首位发病肿瘤。结论婺城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高,占死因首位。建议:制定肿瘤防制规划并由政府组织实施;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监测报告;对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予以重点防治;开展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普及防癌健康教育;开展社区恶性肿瘤综合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是一种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疗效较差。近年来,免疫疗法的不断发展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B7-H3(CD276)在食管癌等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过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一种有前景的免疫治疗靶点。B7-H3对食管癌免疫反应主要发挥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食管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拓展新方向。本文对B7-H3在食管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近10年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瘤2 374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为地区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整理2003~2012年手术切除乳腺肿瘤的病理资料,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标准(2012)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 2 374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 900例(80.0%),恶性肿瘤474例(20.0%),良、恶性之比4.01∶1,好发部位均以左侧多见,良性肿瘤可同时发生在双侧乳腺,而恶性肿瘤同时发生在双乳的情况在本组研究中未见。乳腺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腺瘤(70.5%)多见,乳腺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1.6岁;恶性肿瘤中以浸润性癌(非特殊型)为多见,占81.3%,乳腺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2.3岁。年轻妇女乳腺癌(35岁或35岁以下)占5.9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好发于左侧乳腺,乳腺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浸润性癌(非特殊型)最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高峰在21~30岁,乳腺恶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1~50岁。年轻妇女(35岁及以下)乳腺恶性肿瘤患病率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开展以恶性肿瘤死亡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性调查,分析因主要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恶性肿瘤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0.3/10万,年龄别标化死亡率为97.2/10万;恶性肿瘤是珠海市户籍人群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1.8%;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9.7/10万和71.6/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u=10.3,P<0.01);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其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9/10万、18.0/10万、8.7/10万、8.2/10万、8.1/10万。结论珠海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山东省高密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了解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分年度、性别、年龄描述恶性肿瘤死亡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5-2014年高密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4.99/10万(男性为214.20/10万,女性为115.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42/10万(男性124.84/10万,女性65.60/10万);15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5岁以后,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恶性肿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51 785.00人年,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数为71 100.00人年。结论 恶性肿瘤成为危害高密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提高人群防癌、抗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