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开放式急诊环境下初诊患者焦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05例急诊科初诊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急诊科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各项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发生率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开放式急诊环境下初诊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焦虑心理,改善应激状态,促使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治疗及预后打下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200例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不同湿化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鼻湿化护理,试验组采用恒温恒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湿化护理,护理干预7 d,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aCO2、PaO2、并发症、湿化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RR、HR、SBP、DBP、PaCO2、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湿化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行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病患者采用基于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疾病认知度、自测健康评定(SRHM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收治顺序编号, 单号为观察组75例, 双号为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自测健康评定(SRHMS)评分和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实施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前,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前,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干预对纤维喉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纤维喉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2例纤维喉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前、中、后的心血管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及心率显著高于检查前及检查后(P0.05),干预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及心率与检查前及检查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纤维喉镜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持续性心理干预与生活干预对控制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该院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168例与观察组1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性心理护理与生活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行为改善及症状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持续性心理护理与生活干预可优化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信结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微信结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支持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RS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肾病相关疾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KDQOL-SF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信结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慢性肾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加社会支持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性管理策略在声带白斑患者治疗后预防复发、提高发音质量、尽早恢复其社会功能过程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声带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采用系统评价性管理策略进行治疗后的干预,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措施而实施观察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嗓音分析、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声带白斑患者采用系统评价性管理策略进行干预,有利于声带白斑患者术后嗓音的恢复,为声带白斑患者术后康复管理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案跟踪式康复管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对行腹膜透析患者代谢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案跟踪式康复管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人体水分、钙磷代谢、血压水平、生化指标、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总体水(TB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ECW、ICW均较同组干预前提高,TBW较同组干预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E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ICW较对照组高、TBW较对照组低(均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钙磷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钙磷指标均较同组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钙、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前,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Hb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④干预前,两组肾脏病饮食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肾脏病饮食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干预前,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2,9.37%)低于对照组(10/32,31.25%)(P<0.05)。结论个案跟踪式康复管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代谢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傅晓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97-269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营养不良、头痛、胸闷的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33%、0.00%、2.22%、1.11%,对照组分别为13.33%、5.56%、11.11%、7.7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及血压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与血压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唐洁  伊同英  李生斌 《妇幼护理》2022,2(12):2814-2817
目的 研究手术麻醉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行手术麻 醉治疗患者 10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2 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 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时间次数与平均交接时间,拔管与苏醒时间,心理状态,生 命体征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及平均交接时 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拔管及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比分析心率、血压指标发现,两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 (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心率)低于常规 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麻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够减少苏 醒期躁动及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听-唱结合的音乐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况、生命体征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状况、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状况、生命体征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个性化听-唱结合的音乐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具有减轻焦虑程度、改善和稳定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定位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对机械通气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9月于该院治疗的机械通气合并重症肺部感染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气管镜灌洗前未做肺部影像学检查,观察组患者在气道灌洗前给与CT检查。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灌洗前和灌洗后1 h的呼吸力学指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灌洗中及灌洗后10 min的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灌洗后1 h气道峰压(PIP)、吸气阻力(RAW)及呼吸功(WOBvent)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有效率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部CT定位下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缩短机械通气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标定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入住 ICU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观察组标定吸痰管进入气道深度进行气道吸引,对照组采用吸痰管进入气道遇阻力回提1 cm的深度进行气道吸引。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隆突处黏膜损伤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吸痰次数对隆突处黏膜损伤的影响。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当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黏膜均无损伤,气管插管3日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观察组隆突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CPIS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定吸痰的深度,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达到有效吸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一病区行超声定位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的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以SOP实施时间为节点将其分为SOP实施前组(19例,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和SOP实施后组(37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主要诊断、脑肿瘤比例、脑血管病比例、人工气道类型、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住院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生命体征参数。 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难度无明显差异,但SOP的实施显著缩短了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5(24,28)min vs 32(28,33)min,P<0.001],手术操作时间[7(6,8)min vs 10(8,14)min,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40(40,50)min vs 70(60,80)min,P<0.00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心动过速(0 vs 21.1%,P=0.004)、低血压(0 vs 26.3%,P=0.001)、高血压(0 vs 21.1%,P=0.004)、低氧血症(0 vs 15.8%,P=0.013)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超声定位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应用SOP有助于缩短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心率、血压大幅波动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进而有可能避免加重继发性脑缺血缺氧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房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徐州市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为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治疗中药穴位贴敷实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率、不良反应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脏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房颤患者治疗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BCW)的干预模式对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素养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术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接受PCI术的患者69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患者采用基于BCW理论制定的干预模式。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比较干预效果。结果PCI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绪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信息获取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高流量湿化氧疗(HFHCO)方式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26例留置人工气道患者,根据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次数,将其分为CPAP组(32例次)和HFHCO组(32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操作前及诊疗操作过程中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操作前后患者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在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操作中,HFHCO组患者心率[(121 ± 3)次/ min vs.(130 ±3)次/ min]、呼吸频率[(21.3 ± 2.7)次/ min vs.(26.1 ± 2.3)次/ min]及平均动脉压[(99 ± 7)mmHg vs.(109 ± 8)mmHg]均较CPAP组患者显著降低(t = 5.232、5.164、6.424,P均< 0.001)。操作后,CPAP组和HFHCO组患者pH值[(7.45 ± 0.05)vs.(7.45 ± 0.07)]、PaO2 [(86.5 ± 7.3)mmHg vs.(88.3 ±6.7)mmHg]、PaCO2 [(40.1 ± 7.5)mmHg vs.(39.4 ± 6.8)mmHg]及SpO2 [(93.9 ± 2.4)% vs.(94.1 ± 2.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222、0.468、0.420、0.348,P = 0.731、0.670、0.684、0.697)。与同组操作前比较,CPAP组和HFHCO组患者操作中心率[(86 ± 4)次/ min vs.(130 ± 3)次/ min,(87 ± 4)次/ min vs.(121 ± 3)次/ min,t = 9.826、9.612,P均< 0.001]、呼吸频率[(17.8 ± 2.5)次/ min vs.(26.1 ± 2.3)次/ min,(16.7 ± 2.9)次/ min vs.(21.3 ± 2.7)次/ min,t = 8.488、5.837,P均< 0.001]及平均动脉压[(78 ± 7)mmHg vs.(109 ± 8)mmHg,(77 ± 7)mmHg vs.(99 ± 7)mmHg,t = 9.104、8.224,P均< 0.001]及操作后PaO2 [(67.8 ± 2.6)mmHg vs.(86.5 ± 7.3)mmHg,(68.9 ± 4.0)mmHg vs.(88.3 ± 6.7)mmHg,t = 7.126、6.395,P均< 0.001]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操作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出血、恶性心律失常、气胸等事件。 结论对于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的患者,在应用CPAP或HFHCO给氧方式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均可改善患者气道通气,提高患者PaO2,但是HFHCO给氧方式下患者的舒适度更好,减轻了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体征的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生活方式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相关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行UPPP,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护理,生活如常。对2组患者随访多年,干预后1年时进行症状评估,多导睡眠监测,体质量指数评估。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肺活量、AHI、LSAT、体质量指数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肺活量、AHI、LSAT、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下降(P0.05),肺活量升高(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肺活量、AHI、LSAT、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肺活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下降(P0.05),LSAT升高(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增大患者肺活量,降低AHI、提高LSAT、减少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水平,对术后远期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留存有完整医疗数据的6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将患者统一编号后取随机数字后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5),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临床可以作为优势方法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组(A组)和常规吸痰机吸痰组(B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A组改善缺氧情况明显好于B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治愈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取代常规吸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降低其肺部感染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