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多层CT(MSCT)多期扫描的强化特征。方法35例BPH和27例PCa病人术前行MSCT扫描,观察BPH和PCa的CT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结果两组病例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及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的斜率分别为0.45±0.25和0.76±0.34,PCa的斜率大于BPH的斜率(P<0.05)。而BPH和PCa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4.057±10.261)HU和(46.778±11.140)HU,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PCa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病灶的显示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多层CT(MSCT)多期扫描的强化特征.方法 35例BPH和27例Pca病人术前行MSCT扫描.观察BPH和Pca的CT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一密度曲线,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结果 两组病例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及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的斜率分别为0.45±0.25和0.76±0.34,Pca的斜率大于BPH的斜率(P<0.05).而BPH和Pca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4.057±10.261)HU和(46.778±11.140)HU,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Pca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病灶的显示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MSCT灌注法研究受体肝多期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在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最佳延迟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接受肝移植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采用5ml/s的注射流率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50m,行肝门层面同层动态扫描。运用CT灌注的后处理方式绘制腹主动脉、门静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肝动脉、门静脉的强化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平均最大强化值(288±20.14)HU、平均达峰时间(18.48±1.046)s,门脉主干平均最大强化值(135.12±24.91)HU、平均达峰时间(35.36±2.139)s,门脉达峰后平台期持续时间19.5s。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5s,门脉期50s,延迟期85s。其中动脉晚期结合肝脏延迟期扫描有利于肝内富血供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应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共1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前列腺癌患者48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观察BPH和PCa的CT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并计算所得曲线图形升段的斜率。结果 BPH患者有57例出现前列腺增大,PCa患者中骨转移患者7例,盆腔转移8例,2例肺转移,BPH患者斜率为(0.5±0.4),PCa患者斜率为(0.5±0.3)和(0.9±0.4),两组患者两者斜率与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PH和PCa两组患者组织的CT诊断结果的分析、动态强化过程的观察,对早期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VD、微血管相关指标及bFGF在BPH和PCa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和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5例BPH和27例PCa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绘制BPH和PCa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S);所有标本行CD34、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时间-密度曲线分三种类型,在两组病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组织中MVD分别为11.00±4.14和32.11±13.19,BPH微血管平均直径等指标比PCa的相应指标要大(P<0.01)。bFGF在PCa中的表达高于在BPH中的表达(P<0.01)。斜率(S)与MVD、bFGF及MVD与bFGF有相关性(P<0.05);在前列腺癌中,斜率(S)与PCa的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MVD与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bFGF及MVD在PCa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BPH中的表达。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能够显示BPH、PCa的血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增生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时间—密度曲线在常见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间-密度曲线在常见脑肿瘤CT动态增强扫描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6例脑瘤患者进行固定层面、时间、速度、剂量增强扫描,然后用CT功能软件——时间-密度曲线进行后处理并分析。结果:15例脑膜瘤平均峰值109HU,增强高度59.8HU,峰时97s,曲线以速升-亚速降-缓降型为主(60%);19例胶质瘤平均峰值70.1HU,增强高度25.4HU,峰时223s,曲线以亚速升-缓升型为主(52.6%);转移瘤平均峰值74.5HU,增强高度33.5HU,峰时95.8s,曲线以速升-缓降型为主(67%)。结论:平均峰值与增强高度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差别非常显著(P<0.01),到达峰值时间,胶质瘤与脑膜瘤、转移瘤差别非常显著(P<0.01)。各种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不一,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胰腺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并应用此扫描方案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方法:①随机选择2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②随机选择4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结果:①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30s,平均强化峰值为350.3HU,20s时平均CT值为31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5s,胰腺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0s,肝脏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55s,曲线到达峰值后75s内处于平台期;②胰周主要动脉(CA、HA、SA、sMA)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A以外的其它胰周小动脉显示率为75%~100%。胰周主要静脉(PV、SV、SMV)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V以外的其它胰周小静脉显示率为75%-100%。结论:在注射剂量100ml,注射流率4ml/S时,建议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静脉期或肝脏期70s。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6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分为2个步骤研究:(1)2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确立最佳的多期(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2)4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30s(延迟时间2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200HU左右),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0s,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5s,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60-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2)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lOO%,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93~2.95,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78%~98%,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0.85~2.6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80~2、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90%~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1.08~1.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须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推荐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为20s、胰腺期为45s、肝脏期为80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前列腺癌(PCa),41例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的常规MR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分析基质型增生(s BPH)、腺体型增生(g BPH)、混合型增生(m BPH)、HGPIN和PCa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特征。计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和最大强化率(Rmax),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Tmax从低到高依次为PCa、HGPIN、m BPH、s BPH(P=0.000);SImax从低到高依次为s BPH、PCa、m BPH、HGPIN(P=0.000);Rmax从低到高依次为s BPH、m BPH、PCa、HGPIN(P=0.000)。结论:DCE-MRI可提高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及后处理对胰岛素瘤检出的价值。方法:13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素瘤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各期肿瘤增强程度及检出率。结果:13例CT平扫肿瘤均为等密度,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与胰腺实质密度差为24HU与29HU,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4%、100%及62%。结论:MSCT多期成像对胰岛素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脉期在检出肿瘤方面略优于动脉期扫描,MSCT薄层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肿瘤的空间位置及其与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affe-Campanucci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Jaffe-Campanucci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数字成像系统(DR)检查,4例行CT,1例行磁共振(MR)检查。根据病灶分布及数目分为单骨多灶型、多骨单灶型及混合型。结果 5例均有皮肤咖啡色样斑,1例身材矮小伴发智力发育迟缓。多骨单灶型3例,混合型2例。多见于股骨下干骺端(3骨、4灶)及胫骨上干骺端(4骨、6灶)。病灶位于皮质内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内缘见连续的致密骨性间隔,外缘可见骨壳不完整、骨壳完整或无骨壳3种类型表现。结论 Jaffe-Campanucci综合征以多发非骨化性纤维瘤和皮肤咖啡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其骨病灶影像特点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4例,其中行磁共振成像(MRI)12例,CT 3例,1例行CT+MRI,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脊索瘤中,发生在颅底5例(36%),骶尾部9例(64%)。CT表现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样或斑点状钙化,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常见;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结论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部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讨前列腺癌的CT表现,及时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8例(其中4例为术后复发),采用盆腔、前列腺范围CT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各5mm。结果 24例中CT确诊21例(占87.5%),其CT表现:(1)癌灶:平扫示前列腺不匀称肥大18例,肿物密度比正常略低17例,等密度11例,肿物内钙化2例。增强后呈结节状中等强化但仍比正常低22例,6例呈等密度;(2)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10例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额叶(其中1例通过胼胝体累及双侧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颞叶,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肿瘤与脑室关系密切。7例肿瘤表现为实质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内有出血灶,4例可见多发小液化囊变区;5例表现为囊实性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2FLAIR像上呈低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且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与脑室关系密切,多呈实性,周围水肿多不明显。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检查表现特点,旨在提高XGC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G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特点,例如,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强化方式、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及肝实质是否受累以及胆道梗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痛,11例白细胞及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7例CA 199轻度升高但低于正常值5倍,CEA轻度升高1例;超声、CT、MRI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9例,8例见多发壁内结节,部分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CT为低密度、MRI呈较长T1长T2.CT及MRI增强结节未见明显强化,6例增强CT、MRI粘膜线完整强化,11例病例合并胆囊结石,仅1例出现胆道梗阻,1例邻近肝实质受累.结论 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明显提高XGC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PW)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声像图为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呈洋葱样,不典型声像图为低回声。CDFI示肿瘤内血流信号少,PW测及其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与血管、平滑肌、脂肪含量有关。典型声像图较易诊断。不典型声像图需结合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肾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声像图特点,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征象综合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区别于乳腺其他疾病的超声特点,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资料.结果 6例均为单发,均累及肝左叶,除1例为单房,其余5例均为多房囊性病灶.5例可见囊内结节,增强后均不同程度强化.CT平扫示1例分隔细线样钙化.3例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稍短T1长T2信号.1例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并与病灶相连.结论 CT、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房、囊内分隔、结节、钙化等),可为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ree cases of soft tissue chondromas in patients aged 55, 57, and 78 years. Two of the lesions occurred in the foot and one in the hand. All three patients had long histories (over 1 year) of a palpable mass and all three had roentgenograms showing welldemarcated lobulated soft tissue lesions with both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alcifications. Recognition of this rare benign chondroid lesion on imaging studies is significant since it may be misinterpreted as an aggressive lesion or a primary synovial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20.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人均摄X线照片,8例CT和5例MRI检查。结果:①11例滑膜肉瘤均邻近关节,3例靠近上肢关节,8例靠近下肢关节;②4例滑膜肉瘤中有钙化;③6例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④CT上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⑤磁共振T2WI/STIR像上肿瘤内多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结论: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