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小骨窗显微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93例,以翼点为圆心半圆形头皮切口,小骨窗开颅,脑皮质造瘘进入血肿腔,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控制血压水平,保持术区引流管通.。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血肿清除>80%者167例(86.5%),残留血肿>20%者26例(13.5%)。26例经引流后血肿消失25例,形成慢性脑内血肿1例。术腔再出血10例(5.1%),行二次开颅手术6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较小,手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微创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经头颅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0例,分2组进行对照研究,行小骨窗开颅手术25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5例。结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速度快,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较彻底,但从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2组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2者对预后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56例具备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颞部小骨窗开颅,穿刺定位血肿腔后于显微镜下操作清除血肿.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者18例,血肿清除量>2/3者35例,占位效应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血肿残余量大于>2/3者2例,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再出血(出血较术前增加)1例,再次行急诊手术清除.本组56例患者中术后生存47例,死亡6例,另有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存活47例于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Ⅰ级9例(19.1%),Ⅱ级15例(32.0%),Ⅲ级13例(27.6%),Ⅳ7例(14.9%),Ⅴ级3例(6.4%).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较好,能有效清除血肿,较好地体现了微创手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头颅CT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组(骨窗组)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各3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CT检查显示两组血肿在不同的时间消失.骨窗组血肿在术后第3天消失1...  相似文献   

5.
微创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行颞侧直切口小骨窗开颅,微小皮切口、皮质切开,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清除血肿。结果手术一个月后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评级(ADL):Ⅰ,Ⅱ级150例,Ⅲ,Ⅳ级40例,Ⅴ级6例,死亡4例。结论小骨窗微创显微手术能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碎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80例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入院后 2~ 6小时内经小骨窗行血肿碎吸术 ,残余血块以尿激酶溶解 ,冲洗引流。结果 :术后近期复查头颅CT ,血块基本清除 ,恢复快。结论 :早期小骨窗开颅碎吸血肿辅以尿激酶溶解血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高血压脑内血肿57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行血肿腔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结果:术后3d复查头颅CT,36例血肿清除70%左右,17例血肿清除80%~90%,4例血肿清除90%以上.术后4周:GOS Ⅰ级10例,Ⅱ级38例,Ⅲ级9例,死亡2例.结论:超早期及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内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直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病死率。方法:对37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在头颅CT定位指导下小骨窗开颅,骨窗约3 cm×3~3.5 cm,直视下清除血肿。分析病人救治经过,并与同期36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作对照,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后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评级(ADL):小骨窗组Ⅰ、Ⅱ级26例(70.3%),Ⅲ、Ⅳ级6例(16.1%),Ⅴ级1例,死亡4例。大骨瓣组Ⅰ~Ⅱ级19例(52.8%),Ⅲ、Ⅳ级12例(33.3%),Ⅴ级3例,死亡2例。出血量为30~80 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疗效好于骨瓣开颅。结论: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简便快捷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术中操作得当,术后有效控制高血压等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亚平  贺桢令  王全  杨华  宋鑫 《重庆医学》2004,33(10):1455-1457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特别是出血量大于50ml者预后差.常规的小骨窗开颅手术虽能彻底清除血肿,但因损伤较大,术后病死率仍高达28%~48%.目前临床应用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对周围脑组织损伤较小,特别适用于深部脑出血、小脑出血等情况.但如何评价微创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是临床上应进行对照研究的课题,只有进行对照研究,才能说明两种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上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头颅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0例,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6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总结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从而判断两种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行微创术,60例中治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1.6%;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60例中治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死亡32例,死亡率53.3%,总有效率41.6%. 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要比小骨窗开颅手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通过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58例患者的脑内血肿得到完全或大部清除;术后随访2~12个月,根据GOS进行预后评估:Ⅰ级28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1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的特点,适合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要点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6年2月对符合条件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病人术后12h内CT复查,血肿清除率80%以上占94%;仅6例清除不足70%;术后再出血5例,死亡率9.0%。残死率20.1%和恢复率89.9%。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有效降低颅内压,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李小利  李小战 《中外医疗》2012,31(26):11-12
目的探讨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和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90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手术1d后再复查CT,观察血肿的清除率,手术6个月后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术后1d复查CT,两组血肿的清除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小骨窗开颅组手术后恢复良好率比大骨瓣开颅组有非常明显的提高,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开颅术的手术病治愈率和良好率以及预后的改善情况,均优于传统开颅组,小骨窗开颅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24~28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6例(70.3%),中残(ADL3级)4例(10.8%),重残(ADL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56例,术后1 d复查CT观察血肿清除程度,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 d复查CT,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和不良率较大骨瓣开颅组明显提高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壳核出血,小骨窗开颅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 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 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术后24 ~ 28 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 ~ 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 1 ~ 2级)26例(70.3%),中残(ADL 3级)4例(10.8%),重残(ADL 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血肿清除率>80%者10例;再出血3例,1例再次开颅,2例保守治疗;死亡4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存活的48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者40例,占83.33%(40/48).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暴露良好、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杨丛  李登锋  郭泳钿 《河北医学》2005,11(4):324-325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32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在头颅CT片指导下,行颞部直切口,小骨窗约3cm×3cm,直视下清除血肿,活动性出血以电凝止血。结果:28例中,18例完全恢复,生活半自理5例,偏瘫3例,无植物生存,死亡2例,死亡率10.7%。结论: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既有简便,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孟辉  郭世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39-354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采用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DL分类:良好30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9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要点。方法根据CT所示,均在发病7 h内行小骨窗开颅,采取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脑内血肿。结果术后次日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85%者31例,〈70%2例。随访6~12个月ADL分级:生存34例,恢复良好24例,占64.9%;中残者4例,占10.8%;重残者5例,占13.5%;植物生存1例,占2.7%;死亡3例,死亡率8.1%。结论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保护血管、神经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适于出血量大的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  相似文献   

20.
早期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A)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5例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H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HICA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5%以上.2例继发出血行2次手术.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0例,Ⅱ级30例,3级10例,Ⅳ级5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6例意识状态Ⅰ级者,术后ADL分级均为Ⅰ级.结论 早期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A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