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人群Alzheimer病(A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和α2巨球蛋白(α2-MG)基因型的分布,探讨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和AD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3825例,按DSM-Ⅲ-R和NINCDS/ADRDA的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无血缘关系的散发性AD患者190例(其中有部分患者接受抽血检查),并以该人群中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以上两组老年人LRP和α2-G基因型。结果 AD组LRP的C、T基因频率分别为93.8%、6.2%,对照组LRP的C、T基因频率分别为93.0%、7.0%;AD组α2-MG的A2M-1、A2M-2基因频率分别为95.7%、4.3%,对照组α2-MG的A2M-1、A2M-2基因频率分别为98.3%、1,7%。AD组与对照组在LRP或α2-MG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老年人群LRP和α2-MG基因可能均不足A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Tau蛋白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Alzheimer病(AD)已被列入主要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种。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严重痴呆占老年人群的州~5%,其中半数以上为AD。我国曾于1989年和1990年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3·46%~3.9%‘”’。随着人口老化迅速发展,AD将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A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退行性病变的观点常被人们所接受。AD的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早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现.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工作仅在近10年内才开始。近几年来,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进展是揭示了AD神…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的一般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的增加,Af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60岁以下发病率仅1%,而80岁以上可达6~10%以上。2002年我国调查显示40~50岁的发病率为0.2%,50~60岁发病率为0.5%,60~70岁的发病率为1.3%,70~80岁的发病率为3.1%,而80岁及以上达7.5%嘲。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Af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南于Af患者的血栓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导致患者的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每年进行1次普治与筛检化疗两种方案的费用与效果,提出控制血吸虫病的优化化疗方案。方法 在洱源县永乐行政村中,选择8个自然村,随机分为普治与筛检化疗两组。普治组每年对6~60岁人群用毗喹酮治疗1次;筛检化疗组对6~60岁人群用IHA筛检化疗;两组每年均查治半岁以上的牛群。以上干预措施连续实施2年,分析两方案的费用与效果。结果 普治组6~60岁居民、6~14岁儿童、牛群感染率下降率,急感病例发生率下降率分别为46.5%、52.1%、85.5%、50.0%,费用效果平均指数0.41,年人均费用6.01元;筛检化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3.4%、55.1%、92.7%、37.5%及0.43、4.78元。结论 普治与筛检化疗两组均可作为重疫区控制疾病的防治方案,筛检化疗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0岁离退休职工常规体检人群的认知功能状态,探讨常规体检中增加认知功能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8月,10月在我院参与常规体检的秦皇岛港务局≥50岁的离退休职工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分为筛查、复查诊断两个阶段。筛查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复查诊断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扩充痴呆量表(ESD)及记忆检查记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使用Perterson诊断标准、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诊断标准使用美国国立神经和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痴呆诊断标准。结果2269例体检者中,MMSE正常高分组1970人,占86.8%;正常低分126人。占5.6%。MCI70人,检出率3.1%;AD50人,均为轻度痴呆,检出率2.2%。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CI)36人。占1.6%。血管性痴呆(VaD)15人。占0.7%。混合性痴呆(MD)2人。占0.1%。各种异常项目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减低。结论≥50岁常规体检人群可检出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MMSE正常低分、MCI和轻度AD。常规体检工作中增加认知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点人群,既有利于早预防、早治疗.又便于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可引起脑功能逐渐衰退的神经性疾病,是以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等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引起痴呆最常见原因,约占痴呆病人2/3。随着社会老年化问题的日趋突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据报道,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到80岁时可达20%,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也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脑中风的第四大死亡杀手。  相似文献   

7.
部队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的发生及向Alzheimer病的转化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部队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的发病率及向Alzheimer病(AD)的转化率,为进一步研究AD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年石家庄市26个部队休干所MCI患病率调查的2674名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对患病率调查时诊断为MCI的216例患者和2302名认知正常受试者进行为期3年的队列研究,比较MCI患者和认知正常受试者AD的平均年发病率。结果认知正常的老年人MCI的发病率为4.8%(人年),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0.8%(人年);MCI患者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6%(人年);男性和女性MCI患者AD的平均年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MCI患者AD的平均年发病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而随着年龄的增长,MCI患者AD的平均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P〈0.01)。MCI转化为AD的相对危险性为认知正常者的7.4倍。结论军队老年MCI患者转化为AD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应加强对老年MCI患者这一AD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早期复极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早期复极综合征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机体有氧活动量的关系。方法 2001年3月至2002年7月对19795例职工采用整群抽样原则完成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普查工作。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病率为3.40%,其中男性3.99%(21~30岁4.50%,31~40岁4.24%,41~50岁2.78%),女性0.46%(21~30岁0.51%,31~40岁0.49%,41~50岁0.34%)。轻度体力活动强度人群患病率2.42%,中度以上体力活动强度人群患病率4.12%。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多发于男性青壮年,而且,更易发生在有氧活动量较高的人群中,提示早期复极综合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ERS)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机体有氧活动量的关系。方法 对12760例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健康查体,所有对象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ERS患病率为3.57%,其中男性4.19%(21~30岁占4.95%,31~40岁占4.58%,41~50岁占2.35%),女性0.47%(21~30岁占0.51%,31~40岁占0.49%,41~50岁占0.35%)。轻体力活动人群患病率2.13%,中度以上体力活动人群患病率4.62%。结论 ERS多发于男性青壮年,更易发生在有氧活动量较高的人群中,提示ERS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心房快速紊乱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及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和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房颤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热点.世界范围内有3%~5%的人群发生房颤。普通人群发病率为0.7%~1.0%,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5%,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8%~9%。  相似文献   

11.
杨洁  李媛媛 《山东医药》2007,47(31):113-1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7%~1.0%,〉65岁人群的发病率约5%。而〉80岁老年人的发病率为8%~9%。研究显示,肺静脉的异常激动是房颤的始发机制。肺静脉的肌组织内存在自律性细胞,临床上的心房快速激动由肺静脉的异常激动引起,但异常激动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13.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2-^18F-氟乙基)-甲氨基]-2-萘基}-亚乙基丙二氰(^18F-FDDNP)PET脑显像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价值。方法分别对9例AD、6例VaD及6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者(NC)进行^18F-FDDNPPET脑显像,受试者分别在药物注射后5、25、45min采集图像。结果AD患者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灰质核团3个时间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其他2组图像有明显的不同。药物注射5-45min后脑内放射性清除率:AD组(39%~45%),较NC组(55%~64%)明显减低(P〈0.05)。除外基底节区,VaD组(47%~59%)与N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8F-FDDNPPET脑显像在AD诊断及与VaD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杂志》2005,13(4):193-195
痴呆可分两种,即:阿尔菠海默病(AZ)与血管性痴呆(VAD)。老龄是痴呆第1重要原因。发达国家人群中65岁痴呆发病率为1.5%,每4年增加1倍,即69岁为3.0%,73岁为6.0%,77岁为12%,80岁时可达30%,大约每年以1%速度增加。北美、欧洲AZ占痴呆多数。AZ:VAD=2:1。我国、日本、俄罗斯,以VAD占多数AZ:VAD=1:2。诊断痴呆后,平均存活8年,AZ存活时间较VAD长,女性存活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湛山社区 20~74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旨在了解青岛市中心社区成人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青岛市湛山社区20~74岁居民2634人,全部进行75g无水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空腹血脂、血尿酸等测定。结果调查对象MS的标化患病率为11.6%,而中心性肥胖、肥胖、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2.1%、11.3%、10.0%、12.0%、28.4%、24.3%和3.9%。随着年龄的增加,MS各年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其中45岁以下人群,男性MS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下男性腹型肥胖、高血压和高TG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而在55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在20~74岁人群中2/3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约1/3,合并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5。结论青岛市中心社区MS的患病率较高,表现为代谢异常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高血压是造成心血管病死亡或伤残的主要元凶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例,并已成为人类居主导地位的死亡风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1991年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3.6%,2002年则为17.7%,10年间增加31%。2002年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高血压患者1.6亿,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患者不断增多,65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增长一倍,在90-95岁年龄组痴呆的患病率约为40%。老年痴呆已经成为一种涉及医学、社会、经济的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缺乏特异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理想的诊疗应在大量突触和神经元丧失以前,所以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对于AD早期或极早期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的复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基本异位心律和持续性心律。人群房颤的发生率在50~59岁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为3%~4%,随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80岁以上约为9%。房颤危害严重,房颤是非房颤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2倍;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7倍,房颤合并瓣膜病时脑卒中的比例比窦性心律高17倍。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比较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JCDCG)标准和2009年国际联合暂定声明(JIS)标准在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6个监测县(区、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的359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CDS(2004)、JCDCG(2007)和JIS(2009)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1%(19.0%,756例)、28.6%(25.4%,1026例)和44.5%(40.6%,1599例);3种标准诊断为MS者中存在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分别为97.5%(737例)、98.4%(1010例)和100.0%(1599例);CDS与JIS、JCDCG与JIS、JCDCG与CDS两两问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74.8%(0.46,2688例)、82.1%(0.63,2950例)和87.8%(0.68,3153例)。以JIS为参照标准,绘制ROC曲线,CDS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JCDCG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结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MS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建议加强MS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治力度。三种MS诊断标准中,JIS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灵敏度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