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丽平认为小儿"肺脾肾常不足",且"脏腑薄,肌肤嫩,易感外邪",导致小儿"内有痰、外感邪"的病理状态是小儿肺系疾病啰音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从啰音入手,重在"疗痰",并结合病情辨证加减。对于啰音难消、顽痰难除的患儿根据其体质佐以活血、温阳、固肾等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六安煎是临床治疗风寒咳嗽或非风初感、痰滞气逆咳嗽的常用古方。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易生痰生湿,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痰易化热,临证需病证结合,故化裁古方六安煎为加味六安煎,用于治疗咳嗽病、肺炎喘嗽病、哮喘等多种小儿肺系疾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小儿顽固性咳嗽临床多见,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健脾化痰法为主治疗本病,能取得理想效果。因脾为生痰之源,健脾能堵绝生痰源头;肺为贮痰之器,化痰则清利贮痰处所。脾健肺清,痰除咳止,病能自愈。从小儿顽固性咳嗽的病机看,脾肺气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痰鸣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咳嗽病变在肺,但发病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小儿肺常不足,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肺主皮毛,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充养,若久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而酿湿成痰,…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咽炎等一系列上气道疾病引起,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第二大原因,需要引起临床关注。临床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共同引起慢性咳嗽,所以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西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以及手术等治疗,但上述疗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根除病因,疗效不尽如人意。陈师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病因为风邪侵犯人体,导致肺脾功能失调,痰邪内生,或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生,复感风邪所致。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及鼻咽二窍,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肺失宣肃。方用祛风消痰方以祛风宣肺,消痰止咳,对于虚证者,兼以补虚;对于实证者,则增强祛邪之力,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罗世杰主任医师认为小儿咳嗽是肺脾互损酿湿生痰,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整中焦脾胃气机,使脾健胃强,以绝生痰之源,再加宣肺止咳之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书香 《国医论坛》1991,6(4):24-25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常见多发之病,具有发病急,变化速,易出现险候之特点.其病理变化以肺组织渗出性炎症为主,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特征,多由风寒、风热、痰热闭肺及脾肺两虚而引起.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里证常见特点,将其分为四型进行辨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不揣浅陋,笔述如次.一、痰热阻肺,气道不利 易发于素体肺有蕴热之小儿.小儿肺金娇弱,润降为顺.若素  相似文献   

7.
小儿嗽从脾论治举隅席英贤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73000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小儿咳嗽和脾的病变密切,从脾论治,临床常获良效,病案举隅如下。1脾失健运,痰湿阻肺王某,女,7岁。患儿因咳嗽时轻...  相似文献   

8.
安效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他提出"痰瘀伏肺"是哮喘的夙根,风邪为其发作诱因,哮喘发作期以"祛风、豁痰、化瘀"为大法。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在哮喘缓解期表现尤为突出,也是小儿哮喘与成人哮喘最大不同所在,所以小儿哮喘缓解期以肺脾气虚为主要证型,自拟"益肺健脾汤",健脾补肺,益气固表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肺常不足,易伤寒热;脾常不足,易酿痰湿;肝常有余,易伤情志,结合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的证候特点,从肺脾肝三脏论治,临床辨证归纳为肝肺不和及肺脾两虚证。以健脾补肺,化痰理气以及疏肝理肺,调畅气机立法,同时注重痰、气、瘀三者互相转化成为宿根,在本病的治疗全程均贯穿活血化瘀,扶助肺脾正气,理气通络,消除伏痰。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病之一,由于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寒邪侵袭,引动伏痰瘀血,阻塞气道,发为哮喘。该文详细探析寒邪的理论内涵,探索寒邪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机关系,认为寒邪(外寒和内寒)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常见致病因素,寒邪停肺为其外因,脾肾虚寒为其内因,寒痰、瘀血为其发病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介绍田正鉴教授治疗肺纤维化经验。田教授认为,肺纤维化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脾肾虚损,痰浊瘀血阻滞,肺络痰阻;故以补益正气、化痰行瘀、疏通肺络为主要治法,临床以经验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咳喘是小儿肺系疾病常见证候,辨证多属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脾肺气虚等.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而肺位最高,故肺易先感邪,使肺失宣降、清肃不行而发为咳喘.外邪袭肺常以风为先导,风性善变,其为阳邪,化热最速;加之小儿脾胃薄弱,日久易化生痰热,上贮于肺,故临床以肺热咳喘实证为多,症见咳嗽喘息,痰多粘稠,发热,舌红苔白厚.对肺热咳喘证的治疗,临床多选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清宁散、银翘散、桑菊饮等,总以清热宣肺、涤痰止咳平喘为原则.笔者在跟随陈昭定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其以自拟银黛汤治疗此类患儿,临床疗效颇佳;且对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者,施以银黛汤亦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与小气道损伤相关的严重肺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无公认的确切治疗方案,患儿总体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中医药干预可改善预后。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属中医"肺胀",即"马脾风"范畴。病因为小儿肺脾肾三脏虚损,痰凝内伏于肺,在感受外邪后,引动肺络伏痰而发病。迁延期基本病机为:邪郁少阳,痰瘀阻肺,属虚人外感。临床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特点,迁延期在六经辨证基础上从少阳论治本病,和解少阳,畅达三焦,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上贮于肺,阻遏气道,使肺之清气不得宣达而咳喘,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咳喘也可因小儿素体肺脾不足,外感邪气,日久不愈,耗伤气阴而出现,表现为肺虚咳喘或阴虚咳喘。内伤咳喘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  相似文献   

15.
刘明  刘宁 《陕西中医》2010,31(7):822-823
目的:探讨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儿喘支痰热壅肺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自制小儿宣肺涤痰汤(炙麻黄、杏仁、姜半夏、石膏、陈皮、射干、葶苈子等)治疗,连续治疗7d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支痰热壅肺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湿疹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表,临床治疗多从祛风凉血、清热除湿论治,但何平教授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五脏功能皆未健全,尤以肺脾常不足,故治疗该病需抓住根本,以肺脾二脏论治为主,方可取得较好疗效。总结何平教授从肺脾论治小儿湿疹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小儿咳喘是儿科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痰呜气喘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该病的彻底治愈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大难题。许多医家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作了不少的临床观察,兹就近年来已掌握的资料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1.主因:痰饮内伏。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如肺虚则治节无权,津液失布,可聚而为痰。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聚,痰浊内生。肾虚则气不化水,水湿蕴积成痰。小儿生理存在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段琚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肺脾密切相关,病机多以邪实为主。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肺脾不足,易为外邪侵扰,或乳食内伤;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入里化热,导致肺气郁闭、脾失健运、痰热交结发生本病。故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痰热交结,宣肺清热应贯穿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治法。自拟经验方肺炎合剂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脾两脏形气均不足,肺、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临床常见两脏同病。小儿此生理病理特点,是由于免疫功能较差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所致。小儿治疗在用药上须注意以轻灵为要,恰到病位为止,以健脾固土为本。治肺以轻灵为要,治脾宜健固为旨,肺、脾同治,兼以防治肝木独旺所致惊风之变。文中同时介绍了运用桑菊平胃饮的404例临床病例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