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于笔者医院的3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左右侧面部自身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对照表,选择患者左侧或者右侧黄褐斑为实验侧,对侧即为对照侧,实验侧进行纳米晶体辅助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治疗;对照侧仅涂抹5%氨甲环酸。每位患者分别于每次术前应用MASI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 MASI)、VISIA、ANTERA 3D和治疗前后照片对比改善效果,效果评判用MASI评分、VISIA评分及黑色素分值变化等。结果:3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实验侧经纳米晶体辅助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治疗5次后,黄褐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侧有7例(19.44%)达到60%以上的改善率,21例(58.33%)达到30%以上的改善率,总有效率达到77.78%,而对照侧的总改善率小于30.00%;实验侧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色素沉着,经修复治疗后色素沉着减退;36例黄褐斑患者无1例出现色素减退等其他不良反应。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且实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光泽度及皮肤纹理改善。结论: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在改善黄褐斑皮损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11月我 院收治的4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自体半脸对照试验,设定左侧脸为观察组,予氨甲环酸液 局部注射皮损,右侧脸为对照组,予氨甲环酸液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混合液局部注射皮损。比较两组主观 评价、自我评价、色斑消退程度和毛孔、皮肤纹理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医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皮肤毛孔、纹理均优于 治疗前,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GF 联合氨甲环酸液注射治疗黄褐斑安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募集60名无基础病的健康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生理盐水;0.5%氨甲环酸溶液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两组受试者均每周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每周两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72h都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拍摄每组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照片。通过皮肤状态问卷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复测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结果:生理盐水组治疗后72h经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皮肤弹性与0.5%氨甲环酸溶液组无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治疗后黑素数值显著高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受试者面部照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面部照片明显比治疗前肤色白皙;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及医生满意度显著低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及0.5%氨甲环酸溶液组皆无不良反应;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1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的黑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测得的黑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可明显改善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不同应用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控制失血量(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50~71岁,平均(61.0±5.5)岁,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临床研究。随机将75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患者。A组:术前30min静点1g氨甲环酸;B组:术前30min静点1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g氨甲环酸;C组:术前30min静点1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g氨甲环酸+术后3h静点1g氨甲环酸。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手术前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osis,DVT)形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748.3±80.2)mL,隐性失血量为(273.7±85.0)mL;B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514.4±67.6)mL,隐性失血量为(193.1±71.0)mL;C组:应用氨甲环酸后,显性失血量为(463.3±67.6)mL,隐性失血量为(168.2±75.0)mL。B、C两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均比A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C两组对比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A、B、C三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按照B、C两组方法应用氨甲环酸比A组方法应用能明显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三组方法均未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作用安全有效;但是B、C两组应用方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术前静点1g氨甲环酸+术中浸泡1g氨甲环酸此种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氨甲环酸组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术前应用0.9%氯化钠,所有的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术中及术后两组的出血量,观察应用氨甲环酸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术后12 h内,两组无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单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失血,并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独使用含5%氨甲环酸的护肤品及联合不同激光治疗以色素型为主的黑眼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色素型及混合型黑眼圈患者32例,双侧上下眼睑用含5%氨甲环酸的护肤品3个月,同时一侧下眼睑接受皮秒激光治疗,另一侧下眼睑接受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分别在第0、28、56天接受治疗。在第0、14、28、56、84天进行随访,以治疗前作为对照,皮肤颜色测量仪检测疗效,并采用患者自身评价观察黑眼圈改善情况。结果:单独使用含5%氨甲环酸护肤品后56d开始皮肤黑素指数、14d开始红斑指数比较,较使用前显著改善(P<0.05),且随使用时间延长效果更好。联合使用含5%氨甲环酸护肤品及Q开关1064nm激光后28d开始黑素指数及红斑指数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随治疗次数增加效果更好。联合使用含5%氨甲环酸护肤品及755nm皮秒激光治疗后28d开始黑素指数、14d开始红斑指数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所有就医者自我评价均认为黑眼圈的颜色及范围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超过50%的就医者认为得到了中度至显著改善效果。试验过程中约13.8%的就医者使用护肤品时出现局部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停用产品后均可自行缓解。Q开关激光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皮秒激光治疗过程中有轻、中度疼痛,术后即刻可出现明显红斑。结论:对于以色素型为主的黑眼圈外用含5%氨甲环酸的护肤品可改善黑眼圈的颜色及范围,偶可见局部刺激反应;联合Q开关1064nm或755nm皮秒激光治疗可改善黑眼圈的颜色及范围,起效更快,并减少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着的发生几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1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0例口服氨甲环酸(口服组)。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结果 6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超声检查结果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口服氨甲环酸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口服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出血,相比之下,口服氨甲环酸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关节腔或者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出血量,两种方式同时应用还没有文献报道。作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00 ml生理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局部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12完成的120例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40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关节腔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组),40例仅缝皮后从引流管注入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局部灌注组),40例仅切皮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静脉应用组)。结果局部灌注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最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严重,隐性失血量最多,而联合应用组与静脉应用组间无明显差异。静脉应用组术后6 h引流量最大,而联合应用组和局部灌注组无明显差异。联合应用组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最低,术后第5天膝关节HSS评分最高、膝关节活动度最大,而局部灌注组和静脉应用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关节腔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可显著减少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s,DMSCs)移植对大鼠皮肤光老化(skin photoage)后组织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细胞移植组(25只)和PBS对照组(25只),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UVA和UVB紫外灯同时进行照射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体外分离培养DMSCs,吸取1ml细胞悬液(约1×106个)或等量PBS液分别于皮肤光老化区真皮层内多点注射移植,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周、8周分别采用VG染色和Weigert染色观察皮肤全层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真皮层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皮肤光老化损伤后,与对照组相比,DSMCs治疗组大鼠受损皮肤组织出现较多的新生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D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在真皮层内vimentin染色阳性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PBS对照组,移植后4周主要分布于真皮浅层,8周后广泛均匀弥散在皮肤各层。结论:DMSCs移植对大鼠光老化皮肤具有明显的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评价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方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测量获得的沈阳地区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间距(x1)、网格数(x2)、角度最大值(x3)和角度差值(x4)进行分析,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结果:经求解特征根及因子旋转,提取了两个公因子,分别代表自然老化因子和光老化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0.6150x1+21.7488/x2+0.0095x30.0178x4-3.8962。该皮肤老化综合得分随着年龄、每日日光暴露时间以及皮肤老化级别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利用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能够获得个体皮肤老化程度,便于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皮肤老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对UVB导致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淑颖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102-1104
目的:探讨阿魏酸是否能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起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分成空白组、阿魏酸纽、UVB照射组、UVB照射+阿魏酸纽。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药物浓度;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UVB照射组的SOD、CAT、GSH-Px明显下降,MDA相应上升。阿魏酸处理的细胞UVB照射后其活性以及上清液中的SOD、GSH-Px、CAT活性相对于未加药UVB照射纽明显增加,MI)A相应下降。结论:阿魏酸可以减少UVB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成分活性和减少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UVB exposure penetrates deeply into the dermis to alter skin barrier function, which is a primary factor in skin photoaging.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dalteparin and protamine nanoparticles (D/P NPs) are effective carriers of FGF-2.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FGF-2-containing D/P NPs (FGF-2&D/P NPs) to ameliorate UVB-induced skin photoaging in hairless mice. Dorsal skin of HR-1 hairless mice were exposed to UVB irradiation 5 days/week for 8 weeks (UV (+): final total, 2700?mJ/cm2).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on-UVB (UV (?)) + saline, UV (+) + saline, UV (+) + FGF-2&D/P NPs, UV (+) + FGF-2, and UV (+) + D/P NPs, and following UVB irradiation, FGF-2&D/P NPs, FGF-2, and D/P NPs were applied to the groups of mice just after each UVB irradiation. Each group was subjected to evaluation of skin changes (elasticit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using hematoxylin & eosin 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 staining. UVB irradiation of mice significantly induced a decline in elasticity and acanthosis, which was alleviated by application of FGF-2&D/P NPs. Furthermore, TUNEL-staining showed the proportions of apoptotic dermal fibroblast cells (DFCs) and epidermal keratinocyte cells (EKCs) in the UV (+) + FGF-2&D/P NP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UV (+) + saline, UV (+) + FGF-2, and UV (+) + D/P NPs groups. Thus, FGF-2&D/P NPs may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skin photoaging accelerated by UVB irradiation such as declining elasticity, acanthosis, and apoptosis of DFCs and EK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用绞股蓝紫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线粒体DNA损伤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加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模拟日光中uv长期照射,给药组照射同时外用绞股蓝。测定皮肤组织中线粒体DNA缺失情况。结果所有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均存在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而正常对照组以及给药组中的中、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照射组。结论绞股蓝可防止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线粒体DNA损伤,对紫外线照射下的无毛小鼠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l b/C小鼠皮肤,检测180mJ/cm2UVB照射后24h小鼠皮肤红斑、水肿、细胞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UVB照射前还是照射后外用黄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咖啡因增强UVB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咖啡因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DMEM中培养HaCaT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1mM咖啡因处理组(B组),5mM咖啡因处理组(C组),UVB(20mJ/cm2)辐射组(D组),UVB辐射(20mJ/cm2)+1mM咖啡因处理组(E组),UVB辐射(20mJ/cm2)+5mM咖啡因处理组(F组),Annexi n V/PI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21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20mJ/cm2UVB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增加(A组凋亡率5.43%,D组凋亡率20.67%),而1mM和5mM咖啡因能进一步促进HaCaT细胞凋亡(E组凋亡率22.25%,F组凋亡率36.61%),UVB抑制细胞p21和BCL-2蛋白表达,咖啡因能进一步抑制21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UVB辐射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抑制p21和BCL-2蛋白表达,咖啡因则能进一步促进凋亡,抑制p21和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类型皮瓣(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其成活面积、观察其疗效。其中,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14例,面积:7~9cm×11~20cm,平均:8cm×16cm,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皮瓣3例,腓动脉逆行皮瓣11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6例,面积:7~9cm×9~15cm,平均:8cm×11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游离皮瓣17例,面积:9.5~15cm×12~28cm,平均:12cm×25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13例,隐动脉皮瓣3例,胸背动脉皮瓣1例。结果:57例皮瓣中,完全坏死2例,部分坏死7例,其余全部成活。坏死者全部涉及前足皮肤缺损,其中,主干血管逆行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例;游离皮瓣完全坏死1例。统计学分析:皮瓣面积按类型比较(ANOVA),P=0.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皮瓣成活率按类型比较(Kruskal-Wallis Test),P=0.4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3~18个月随访,所有成活皮瓣血运、外形、质地、功能均满意。结论:大部分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特别是缺损较大时,选择游离皮瓣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类人胶原蛋白对Pixel 2940nm激光治疗后修复作用,应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对作用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12月间在我激光美容中心进行像素铒激光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治疗后应用类人胶原蛋白面膜5天,一周后改为2次/周共3周,一组作为平行对照,两组分别于1周和1个月后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对患者皮肤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VISIA数据显示蛋白组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皱纹、纹理和毛孔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毛孔1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SOFT数据显示蛋白组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水分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其中水分1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蛋白组与对照组在弹性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类人胶原蛋白在Pixel 2940nm激光治疗后1周内可以明显提高皮肤水分和油脂,对皮肤质地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北京市25~45岁女性人群长期使用高端护肤品与长期使用低端护肤品后的皮肤基础状况。方法:招募北京市25~45岁女性长期使用高端护肤品人群(高端消费者)与长期使用低端护肤品人群(低端消费者),非干预性测试两组人群的皮肤水分含量、透皮水分丢失率、肤色、黑素含量,血红素含量、弹性、粗糙程度、皱纹、脱屑程度、油性、pH值等;同时由皮肤科医生对两组人群的红斑等刺激性指标和整体肤色等特征指标打分。结果:高端消费者表层皮肤含水量与低端消费者相近,但深层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低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具有更好的皮肤屏障功能,肤色较白,弹性更好,皱纹较少。两组人群粗糙程度、pH值、油性和脱屑程度相差不大。从皮肤科医生的评分来看,两组人群的红斑、水肿等刺激性指标无差异,整体肤色等特征指标也无显著不同,但皱纹数量高端消费者明显少于低端消费者。结论:低端消费者与高端消费者的表层皮肤保湿效果相近,但在深层保湿效果上高端消费者明显优于低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在皮肤屏障功能、肤色、弹性程度上显著优于低端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