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石磊 《医学文选》1999,18(1):57-58
我国自古以来应用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为地骨皮,《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而目前广西部分地区以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cy...  相似文献   

2.
对地骨皮的来源进行考证,找出其鉴别特征,并与伪品进行比较,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味甘寒,入肺、肝、肾经。其伪品大青根皮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根皮。味苦寒,入心、肝经。由于其植物来源和性能与地骨皮有较大差异,因此,就药材植物形态及理化鉴别等方面对地骨皮与大青根皮进行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3.
<正>用现代分离的方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马鞭草系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为一味性味苦的传统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马鞭草的苗和叶可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中国药典则将其作为清热、凉血、破血和消  相似文献   

4.
2015年经专家鉴定“云南楚雄臭菜”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c)大青属(Clerodendrum)植物海州常山。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及糖苷类。楚雄臭菜既能药用,也能食用入菜。  相似文献   

5.
大青、板蓝根,是一物二用,苗名大青,根名板蓝根。用其防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喉及扁桃体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等细菌或病毒性传染病,都认为有卓越的疗效。此药各地使用品种不一,在华东、东北地区用的是十字花科的“菘蓝”;华北、华东有的地区用的是蓼科的“蓼蓝”;华南、西北、江西、湖北等地用的是爵床科的“马蓝”及豆科的“木蓝”等;华中有些地区则以马鞭草科“路边青”为大青。大青的原名叫做“蓝”,“蓝”是制造靛青的原料。可以染青,故名“大青”。“蓝实”名见《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蓝”,生于平泽,其茎叶可染青”。唐·苏颂说:“蓝有三种,堪染青”。李时珍说:“蓝凡  相似文献   

6.
从多种陆生植物中分离到对无脊椎动物有生物活性的蜕皮素,其中苋科、马鞭草科、蓼科、唇形科、菊科、天南星科和罗汉松科植物中的含量较高。综述了蜕皮素的植物来源、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7.
马鞭草又名风颈草、铁马鞭、野荆芥,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穗状花序状似马鞭,故名。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每年6耀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苦,入肝、脾经。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作为一种植物药茶在我国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各民族中被广泛饮用。苦丁茶的原植物来源较为复杂,据调查全国共有5科(木犀科、冬青科、金丝桃科、紫草科、马鞭草科)16变种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或称为苦丁茶[1]。刘国民对木犀科代茶植物的研究发现,有9种植物在不同文献、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21世纪以来研究的、来源于天然植物的主要抗肿瘤剂分布于70余科300余种植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类别与结构特征,常见的有生物碱类、苯丙素酚类(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类、萜类等,为研发抗肿瘤新药提供大量先导化合物。对伞形科、荨麻科、败酱科、马鞭草科、姜科、蒺藜科的抗肿瘤植物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因药性辛香轻散,浮而上行,有“通利九窍,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之称(《本草汇言》),故临床多用于耳鼻疾患。《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有皆头面风虚之症。”据此,以蔓荆为君加味治疗急性鼻炎和急...  相似文献   

11.
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均以穗如鞭梢而得名,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之全草。此草生于林边及旷野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夏秋收采全草、洗净,切段,晒干备用。现代研究证明,马鞭草含马鞭草苷、马鞭草醇、鞣质及挥发油。其针剂在控制疟疾症状和杀灭疟原虫方面有较好效果;其水及醇提取物,均有消炎和镇痛作用;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中医认为,本品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之作用,故可用来治疗下述多种病证。1郾疟疾用马鞭草60克,甜酒和水煎,取汁…  相似文献   

12.
从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黄毛豆腐柴Premna fulva茎皮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结晶性成  相似文献   

13.
马鞭草科植物 L.turbinata 生长于拉丁美洲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该属植物有多种药理活性,但无有关其抗分枝杆菌的报道。作者观察到该植物地上部分的甲醇-二氯甲烷提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时节与药物的质量和药用效果休戚相关。故习有“道地药材”之说。如川黄连、浙贝母、甘当归、高丽参、杭菊花……等众多药物均冠以地名。可见,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生物分布的生态特点,药材质量和药效则明显有异,因此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因素之一是中药来源复杂,名不符实。 一药多种:如清热解毒的大青叶来源多达6种以上,有蓼科的蓼蓝、靛青,爵床科的马蓝,马鞭草科的大青,豆科的假蓝靛等。又如贯众一药来源竟有30来种,分属9个科。动物类药也相似,矿物类药也不例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所载  相似文献   

15.
紫珠系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的通称,种类繁多,据统计在我国有35种,其中,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ylla Vahl、裸花紫珠C.nudiflora Hook.etArn.、杜虹花C.pedunculata R.Br.、白棠子树C.dichotoma (Lour.) K.Koch、尖尾枫C.longissima (Hemsl.) Merr.和长叶紫珠C.longifoliaLamk.6  相似文献   

16.
蔓荆子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收载蔓荆子商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  相似文献   

17.
三花莸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又名野荆芥、大风寒草等。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全草药用,具有解表散寒、宣肺之效。治疗外感头痛、咳嗽、外障目翳、烫伤等症。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探讨其有效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正丁醇部分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脑苷脂类化合物:大豆脑苷Ⅱ(soya-cerebroside Ⅱ,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大黄的炮制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属中药泻下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大黄平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lum L.  相似文献   

19.
黄毛豆腐柴茎皮酯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毛豆腐柴Premna fulva Craib.系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俗名土霸王、战骨等,民间常用来治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症。其茎的注射液经药理实验证实抗炎消肿作用比水杨酸  相似文献   

20.
昆布及其组方治疗瘿病的研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上记载的昆布,据有关专家考证,是生长在我国东海沿岸翅藻科的昆布,因为古代的医学家们发现海带和昆布有同样的功效,所以两者就不分彼此一概称为昆布,一直沿用至今。裙带莱原系日本名称,在我国裙带菜和海带一样也是昆布的来源之一。昆布为褐藻类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带藻和海带科植物海带的叶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