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误诊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1995-01~2003-1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首诊误诊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的临床及脑部 MRI表现 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 ADEM诊断标准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5~ 4 6岁 ,平均 2 1岁。发病前 ,患腮腺炎 3例 ,单纯疱疹 2例 ,注射狂犬疫苗 2例 ,注射流感疫苗、白百破各 1例 ,被毒虫咬伤 1例 ,无明显诱因 1例。均急性起病。本组均有发热 ,意识模糊 9例 ,肢体无力 9例 ,脑膜刺激征 7例 ;另有头痛、精神异常、眼震、视乳头水肿、上升性麻痹及二便失禁等。CSF寡克隆带阳性 1例。EEG示广泛中度异常 8例。本组均作 MRI常规及增强扫描 ,9例治疗后复查。结果 :病变累…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41岁。因发热、胸痛、咳嗽,咯痰5天,伴轻度头痛、声嘶、全身乏力,于1996年4月13入院。入院当天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成功。诊断:①肺炎;②脑炎。经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出院。1996年8月21日,因咳嗽、...  相似文献   

4.
急性脊髓炎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急性脊髓炎(AM)的认识。方法:建立AM的诊断标准,对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50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0例,年龄13-75岁,临床表现为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正常或细胞、蛋白轻度升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MRI示病变水平脊髓肿胀。均接受激素、维生素、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其中治愈34例,好转10例和无效6例。结论:以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AM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耽干预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体质量、临床评分、血钙及足垫厚度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纯系雌性Lewis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8只。预防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口服对照组、口服预防组、注射对照组及注射预防组各7只;治疗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各7只。①动物模型的制备:每只大鼠双侧后足跖一次性皮下注射含有豚鼠髓鞘素碱性蛋白25μg的福氏完全佐剂200μL。②分组干预:①口服对照组及口服预防组:致敏当天(第0天),每天给每只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 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lO天。注射对照B组及注射预防组:致敏第0天开始,隔天给每只大鼠腹腔注射花生油0.1mL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 5μg/kg花生油0.1mL(1,25二羟基维生素、D3注射制剂浓度为10mg/L),至第10天。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及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给每只大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及第1天给每只大鼠注射花生油0.1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μg/kg花生油0.1mL/d,然后喂饲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③临床评分:大鼠致敏后,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吏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严重性的临床评估④)于致敏前、出现临床症状高峰期、恢复期分别采各组大鼠静脉血测Ca^2+水平。⑤足垫厚度:于致敏后第5天足垫红肿高峰期,采用盲法用游标卡尺由至少两个观察者对实验大鼠后足垫厚度测量。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5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预防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大鼠临床评分:口服对照及口服预防大鼠于第10天开始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第12天达高峰,第16天逐渐恢复;预防口服预防组及注射预防组大鼠发病高峰延迟,分别于第11和12天逐步发病,第12和13天病情达高峰,第16天症状逐渐恢复。口服对照组与口服预防组高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预防组高峰评分明显低于注射对照及口服预防组(P〈0.05)。②大鼠外周血清Ca^2+水平:各组致敏前无明显差别(P〉0.05);临床评分高峰期第12天注射预防组明显高于注射对照组(P〈0.01),口服预防组明显高于口服对照组(P〈0.05),而注射预防组亦高于口服预防组(P〈0.05);症状完全恢复期第18天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④足垫厚度变化:注射预防组明显小于注射对照组(P〈0.05),口服预防组与口服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临床评分:致敏第12~15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而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与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临床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②大鼠血清Ca^2+水平:各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第3天(致敏第12天)及治疗第9天(致敏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明显高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各组模型诱导的成功率均为100%,所有致敏但未治疗的大鼠均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结论:①髓鞘素碱性蛋白加完全佐剂致敏Lewis大鼠的成功率达100%。②)致敏大鼠能迅速吸收注射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组虽然选择了最小量,大鼠胃肠道仍不能完全吸收油剂,使药物吸收利用缓慢。这提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制剂的浓缩剂型,将有利于其吸收利用。(④选择连续2d注射后口服1,25-羟基维生素D3的用药方式,可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血药浓度。④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治疗和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可使其症状缓解。⑤注射用药后,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吸收迅速,血Ca^2+升高明显;而口服用药后,血Ca^2+升高缓慢,其预防效果低于注射用药。⑥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使致敏后足垫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刘清池  张慧敏  马传宝  王荣孝  冯新旺 《临床荟萃》2014,29(4):452-453,F0003
<正>患者,男,32岁。因面白、乏力2年于2003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于2001年出现面色苍白、乏力伴小便黄、巩膜黄染,无发热,就诊于浙江省某中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3×109/L,血红蛋白(Hb)93g/L,血小板(PLT)272×109/L,总胆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许多神经系统疾患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ne,MP)感染有关,由于其表现多样很易被漏诊及误诊。因而提醒临床医生遇到神经系统疾病时要将MP感染作为一个重要病原来考虑。笔对2000-01~2003-12我院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2年2月,我区有1例被狂犬咬伤的患者,注射人用狂犬疫苗(系广东生物制品所制造,羊脑组织疫苗,批号:81521号,失效期:1982年4月17日),30余天后,出现变态反应。现报告如下:患儿,胡艳勇,男,10岁,被犬咬伤前身体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可能发病诱因。【方法】对36例儿童ADE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儿童ADEM均为急或亚急性发病且大都有一定的诱因,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体征;脑或脊髓MRI有特征性改变在大脑皮质下白质,T1和T2加权像显示多发点、片状异常信号影,马根维显(Gd-DTPA)静注T1显示增强效应;早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ADEM的发生可能与激活自身免疫反应或某些物质对髓鞘的毒性作用有关,儿童ADEM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进行脑或脊髓MRI检查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外实验室一般选用近交系Lewis大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但国内缺乏Lewis大鼠。因此,本实验选用了国内数量充足、但不十分敏感的Wistar大鼠,在加用百日咳减毒活菌的情况下。成功地在Wistar大鼠中诱导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在不同部位加用减毒百日咳杆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非敏感品系Wistar大鼠模型诱导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脑科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山西大同大学脑科学研究所完成。雌性Wistar大鼠58只随机分为3组:(1)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24只。(2)腹腔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24只。(3)佐剂组10只。 方法:除常规免疫动物外。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大鼠于足背皮内或皮下注射减毒百日咳杆菌0.05mL/只(含5.0&;#215;10^10个菌体);腹腔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大鼠于腹腔注射减毒百日咳杆菌0.05mL/只(含5.0&;#215;10^10个菌体);佐剂组则以完全弗氏佐剂代替抗原。 主要观察指标:(1)发病时间。(3)体质量变化。(3)临床症状。(4)脑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5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发病率和发病时间: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发病率为87.5%(21/24),发病时间为免疫后(10.25&;#177;1.67)d,而腹腔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分别为35.7%(9/24)和(14.8&;#177;1.7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爹体质量变化和临床症状: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体质量变化为(-16.00&;#177;7.30)g,症状评分为3.4&;#177;0.7;腹腔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体质量变化为(-9.14&;#177;13.11)g,症状评分为2.4&;#177;0.5。(3)脑组织病理情况:佐剂组大鼠脑脊髓组织没有或有少数单个核细胞浸润。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炎症病灶侵犯脊髓腰膨大的自质以及灰白质交界处、软脊膜及脊髓实质,大脑皮质及皮髓质交界处甚至深部髓质、脑脊膜和侧脑室周围也被侵犯。病灶也累及小脑、脑干和视交叉。这与观察到的共济障碍、抽搐等表现相一致。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病变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呈典型的袖套样改变。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和腹腔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大鼠均有典型的袖套样改变,但足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病灶多。 结论:足背皮下注射百日咳毒索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病程、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都很典型,且发病率高,经济易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抑制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中,p38 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模型纽和米诺环素治疗纽。在动物发病高峰期取小鼠脑组织和脊髓,行HE组织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①EAE组脑组织和脊髓有多部位的血管炎,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明显扩张,改变以白质为著。治疗组的血管炎范围、数量及程度均明显减轻。②p-p38 MAPK蛋白在对照组仅有少量表达;在EAE组表达明显升高,达3倍左右;治疗组的表达显著降低,但仍较对照组为高。【结论】p38 MAPK途径可能参与了米诺环素对小鼠EAE发病过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fa,TNF-α)在急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介导步突腔质细胞的凋亡及脱髓鞘,是EAE脑内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之一。目的:探索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以及己酮可可碱、培高利特对其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研究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成年、体质量200~350g豚鼠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豚鼠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成功制模。②TNF-α mRNA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EAE组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1.11&;#177;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32&;#177;0.02)(P<001),治疗组(0.51&;#177;0.03,0.076&;#177;0.03)较EAE组表达下降(P<0.05)。结论:急性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上调,与疾病的触发有关,己酮可可碱、培高利特对TNF-α mRNA的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女。52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5个月,加重伴尿便障碍1个月于2005-04-10入院。5个月前出现双足麻木,呈持续性,并沿双足向上进展,同时逐渐出现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感及闭眼不能行走,伴有纳差、全身无力。曾去北京某大医院就诊,头颅MRI未见异常,颈椎MRI示颈4/5、5/6间盘突出,胸椎MRI可见T2水平脊髓后索有小片状异常信号,TW1正常,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脊髓炎脑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莉  周晓磊 《现代康复》1999,3(11):1286-1287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BEP)在诊断急性脊髓炎阿多发性硬化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急性脊髓炎患进行了3种BEP检查,对其结果同正常对照值比较。结果:sEP异常率为90%,VEP异常率为52%.AEP异常率20%。其潜伏期值同正常对照值比较显延长(P<0.02)。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做BEP检查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芮德源 《新医学》1997,28(3):162-163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150086)芮德源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组由于感染-变态反应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上常继发于感染、...  相似文献   

17.
总结14例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在丙种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积极治疗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症状护理、药物治疗的监护、康复及心理护理,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周志慧 《全科护理》2012,10(23):2146-2146
总结了30例成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膜炎的护理,主要包括:高热护理、降颅内压护理、双上肢功能训练、呕吐与低血钾护理、消毒隔离、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19.
苏成林 《临床荟萃》2000,15(1):11-11
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共收治诊断明确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6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12~ 70岁 ,其中 6 0岁以上者 5例。PVE4例 :狂犬疫苗性 1例 ,百白破疫苗性 1例 ,乙脑疫苗性 2例。PIE2 8例 :麻疹后 1例 ,带状疱疹后 3例 ,腮腺炎后 3例 ,上呼吸道感染后 16例 ,肠道感染后 5例 ,无明显诱因者4例。疫苗接种至出现症状时间 5~ 14天 ,感染后至出现症状时间 10~ 30天。1.2 临床表现1.2 .1 临床症状 :头痛 10例 ,呕吐 14例 ,精神异常 8例 ,抽搐11例 ,昏迷 8例 ,言语障碍 5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蛋白脂蛋白139~151(PLP139~151)诱导的不同周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在发病时间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06/11在苏州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选用SJL/J雌性小鼠40只,分为6周龄组、8周龄组、10周龄组及12周龄组,每组10只。分别对各组小鼠接种蛋白脂蛋白139~151,观察其首次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免疫后45d取脑和脊髓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行苏木精一伊红和固兰染色,观察炎症浸润及髓鞘脱失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为37只小鼠。①6,8,10及12周龄组小鼠分别于免疫后(7.9&;#177;0.9)d.(10.1&;#177;0.9)d,(13.4&;#177;1.0)d及(17.1&;#177;1.0)d发病,两两比较差异显著(Sig=0.000,P&;lt;0.05),低年龄组小鼠发病明显早于高年龄组。②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6周龄组明显重于12周龄组[(4.5&;#177;1.1)分,(3.0&;#177;1.4)分,(Sig.=0.025,P&;lt;0.05)]。至免疫后45d时6周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12周龄组[(1.7&;#177;0.8)分,(2.6&;#177;0.9)分,(Sig=0.022,P&;lt;0.05)]。各组之间在炎症浸润及髓鞘脱失程度上差异无明显区别(P&;gt;0.05)。结论:不同周龄的SJL/J小鼠在蛋白脂蛋白139~151免疫后发病时间各不相同,且首次发病的严重程度也有差异。小鼠年龄是影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