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培养分离结核分支杆菌的方法。方法用双向培养基培养不同稀释度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记录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配对比较;将200份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按涂阳和涂阴标本配对接种于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比较其阳性率。结果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在双向培养基上(10.3±5.2)d出现阳性,而改良罗氏培养基(26.0±11.5)d出现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双向培养基、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结核分支杆菌总阳性率分别为37.5%和36.0%,涂阳标本在双向培养基、改良罗氏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97.14%和95.71%,涂阴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5.38%和3.84%,组组各自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向培养基能快速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结果可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制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及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建立快速培养方法.[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进行改进自制5种培养基,每种3支,每支接种菌量10-3 mg,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生长情况.并以第5号培养基3种成分不同浓度,做正交叉实验,得出最佳浓度.收集临床标本,在自制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5种自制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生长天数及典型菌落出现天数均比改良罗氏培养基短,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第5号培养基以25%牛肉浸液,20%当归浸液,20%党参浸液的浓度最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接种后d 3~5开始生长,d 7~9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菌落.临床标本接种在改良罗氏及自制培养基上,阳性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两种培养基在典型菌落形成的平均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自制第5号培养基上生长快,培养时间短,为该菌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培养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结核菌的分离培养目前仍为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重要方法。用BACT/ALERT3D(法国生物梅里埃培养仪)与传统L—J(罗杰氏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间和阳性率比较。临床上一些不规则用药,影响结核分枝杆菌(MTC)的生长活力,MTC产生变异,生长状况发生改变,出现所谓可见不可育的现象,药物的影响及机体免疫因子诱导作用,结果是部分不能在改良罗氏培养基和米氏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或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BACTEC MGIT-960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BACTEC MGIT-960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培养结核菌,并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800例临床标本应用BACTEC MGIT-960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培养阳性496例,阳性报告平均时间15d,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结论应用BACTEC MGIT-960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提高阳性率和缩短培养时间,能有效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培养分离结核分支杆菌的方法. [方法]用双向培养基培养不同稀释度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记录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配对比较;将200份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按涂阳和涂阴标本配对接种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比较两种培养基的阳性率. [结果]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在双向培养基上平均(10.3±5.2)d出现阳性结果,而改良罗氏培养基平均(26.0±11.5)d出现阳性结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结核分支杆菌总阳性率分别为37.5%、36.0%.涂阳标本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97.14%、95.71%,涂阴标本在两种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5.38%、3.84%,组组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向培养基能快速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结果可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快速烟酸测定法在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建立一种经济、快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方法将能与结核菌代谢产物-烟酸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加入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对128例患者痰标本进行抗酸菌培养,同时以改良罗氏培养法作为对照,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快速烟酸测定法比改良罗氏培养法提前10 d左右。结论快速烟酸测定法比常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所用时间短,经济、实用、快速,适合在各级结核病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BACTEC MGIT960分枝杆菌分析系统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美国BD公司生产的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分析系统(960)快速分离分枝杆菌效果。方法采用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进行分析,同时用《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规定的中性改良罗氏培养基法(L—J法)进行平行对照,比较其对不同来源的样本中分枝杆菌的分离率、阳性报告时间。结果对1449份标本用960和传统的中性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平行接种,960培养的阳性率为32.9%(482/1449),传统的L—J法培养的阳性率为25.5%(370/144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61.65,P〈0.005)。960的污染率为2.3%,L—J法的污染率为6.5%,前者明显小于后者(X^2=29.42,P〈0.005)。阳性报告时间方面,14d内支纤镜提取物(BF液)晚于其它标本;而对链霉素(STR)、异烟肼(INH)、利福平(RIF)和乙胺丁醇(EMB)全耐药菌株早于其它耐药菌株。结论应用BACTEC MGIT960系统分离培养分枝杆菌可以明显提高分离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和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8.
结核菌的分离培养目前仍为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重要方法.用BACT/ALERT3D(法国生物梅里埃培养仪)与传统L-J(罗杰氏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间和阳性率比较.临床上一些不规则用药,影响结核分枝杆菌(MTC)的生长活力,MTC产生变异,生长状况发生改变,出现所谓可见不可育的现象[1],药物的影响及机体免疫因子诱导作用,结果是部分不能在改良罗氏培养基和米氏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或生长不良[1].  相似文献   

9.
孙鹏 《现代保健》2012,(26):31-32
目的:对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9月在本科治疗的14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71例)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72例)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疤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51.7±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7±0.8)d,下床所需平均时间为(6.7±O.9)d,进食所需平均时间为(4.5±0.6)d,术后的住院平均时间为(9.1±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邵云金 《职业与健康》2010,26(5):511-512
目的评价荧光判读仪对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建立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结核菌的培养方法。方法对43例活动性肺结核确诊病人的痰液进行快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同时以改良的罗氏培养基对其进行结核分杆杆菌慢速培养作对照。对这2种方法所用时间、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荧光判读仪快速培养法比罗氏培养法出结果提前15d左右,培养阳性率高8.7%。结论荧光判读仪测定法比常规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方法用时短,阳性率高,相对于其他快速培养经济实用,适合基层结核病院使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BacT/ALERT 3D快速培养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检测和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acT/ALERT 3D液体培养技术和L-J固体培养法分别对病例标本培养,比较2种方法检出结果及检出时间。结果平均出现阳性天数BacT/ALERT 3D法为(13±2.05)d,L-J固体培养法为(34.7±4.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T/ALERT 3D法和L-J固体培养法对治疗2月后肺结核病例的涂阳标本MTB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18%(42/59)和67.80%(40/59),而对涂阴标本BacT/ALERT 3D法 MTB培养阳性率39.62%(42/106)高于L-J固体培养法阳性率26.42%(2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L-J固体培养法比较,BacT/ALERT 3D液体培养技术明显缩短检出时间,并能提高低浓度(痰涂阴)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12月就诊于湖南省湘潭、湘乡、邵东和耒阳4个县(市)结核病防治部门共1 190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1 782份痰标本(晨痰642份,即时痰1 140份),每份标本同时采用夹层杯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培养法)平行处理,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晨痰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培养法为26.64%(171/642), 高于夹层杯法的阳性率23.52%(151/6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56, P=0.04);对即时痰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培养法为23.33%(266/1 140),高于夹层杯法的阳性率18.07%(206/1 14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4.60, P=0.00)。夹层杯法对晨痰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即时痰(χ2=7.62,P=0.01);培养法对晨痰的阳性检出率与即时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42,P=0.12)。结论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低于培养法,但简单、省时,便于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夹层杯法检测晨痰抗酸杆菌的阳性率较高,故应尽量留取晨痰作抗酸杆菌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分枝杆菌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锦  徐萍  王强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38-639
目的 :评价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对分枝杆菌的检测与肺结核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方法 :对 14 5例疑似肺结核痰标本在痰厚涂片萋尼氏染色法抗酸染色镜检后分别接种于变色液体培养基和 L - J培养基 37℃培养并观察结果。变色液体培养基接种后于两周前和两周后分别每天观察一次和隔天观察一次 ,若培养基变为紫红色 ,或底层有紫红色颗粒沉淀时 ,作抗酸染色镜检 ,证实有分枝杆菌则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改良 L - J培养基接种后按操作常规观察结果 ,八周未见细菌生长则为分枝杆菌培养阴性。结果 :变色液体培养基培养阳性率 4 4 .8% ,略高于 L - J培养基 35 .9% (P>0 .1) ;痰标本接种 15 d时 ,变色液体培养基培养阳性率 98% (6 4 /6 5 ) ,L - J培养基 19% (10 /5 2 ) ;分枝杆菌平均生长天数前者 10 d,后者 2 5 d。上述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5 )。污染率变色液体培养基为 6 .9% ,L - J培养基 4 % ,差异无显著性 (0 .2 5 相似文献   

14.
202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市胸科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有新发和复治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利福平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20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9.11%(79/202),总耐多药率为10.89%(22/202)。初始耐药率为35.11%,获得性耐药率为46.48%。获得性耐多药率16.90%,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7.63%(χ2=4.08,P=0.049)。2004年度获得性耐多药率36.36%,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5.66%(χ2=5.95,P=0.02);2006年获得性耐多药率与初始耐多药率相同,均为13.51%。复治患者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7.89%、46.48%、36.6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5.21%;初治患者单耐药率和多耐药率均为16.03%。结论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病疫情严重,特别是初始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故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MODS)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U),评价其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4份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的痰标本和20份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罗氏培养基(L-J)培养法和MODS技术进行MTU检测,观察3种方法对痰标本中MTU的检出情况;对抗酸染色法和L-J培养法检测均为阴性的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临床随访,由专科医师在此基础上作出临床诊断,再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检测性能,评价MODS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种方法检测20份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结果均阴性;在264份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的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法、L-J培养法和MODS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8%、36.0%、42.8%,其中在102份抗酸染色和(或)L-J培养阳性的痰标本中,MODS检出97份(95.1%),在162份抗酸染色和L-J培养均为阴性的标本中,MODS阳性16份;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MODS、L-J培养法及抗酸染色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4%和97.8%、54.3%和100.0%、43.3%和100.0%,三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的阳性检出中位时间为10d,明显短于L-J培养的25 d.结论 MODS技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敏感性好、检出时间短的优势,适用于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FQ-PCR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1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和4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FQ-PCR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FQ-PCR、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7.0%(146/311)、28.3%(88/311)、35.4%(110/311),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95.2%,以FQ-PCR检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FQ-PCR是一种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pertMTB/RIF技术在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盐城市阜宁县和滨海县临床诊断的34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对其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罗氏固体培养,并同时进行XpertMTB/RIF技术检测。结果 34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中罗氏固体培养阳性39例(11.44%),阴性302例(88.56%);Xpert MTB/RIF技术检测阳性52例(15.25%),阴性289例(84.75%)。以罗氏固体培养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技术检测结核菌灵敏度为92.3%,特异性为94.70%,一致率为94.43%。Xpert MTB/RIF技术阳性检出中位时间为0 天(IQR 0-3),罗氏固体培养阳性检出的中位时间为38天(IQR 19-65)。Xpert MTB/RIF技术共有276例(80.9%)患者在当天出检测结果,与痰涂片的时效性相仿。结论 Xpert MTB/RIF技术操作简便,时效性好,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对于初治涂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在分离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基础上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分离出14株抗酸染色阳性的快速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经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庆大霉素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此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是由脓肿分枝杆菌引起。重视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工作,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四种中药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对长沙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制备四种中药药物培养基,未加中药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作为对照,分别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四种中药药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1号中药培养基检测临床分离株79株,中药药物敏感性试验38株敏感,敏感率为48.10%;2号中药培养基检测临床分离株78株,中药药物敏感性试验62株敏感,敏感率为79.49%;3号中药培养基检测临床分离株41株,中药药物敏感性试验36株敏感,敏感率为87.80%;4号中药培养基检测临床分离株34株,中药药物敏感性试验31株敏感,敏感率为91.18%。四种中药对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不同,以3号和4号的抗菌效果最佳(χ2=35.82,P0.01)。结论 2号、3号和4号中药培养基均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3号和4号中药效果更好。可以进行临床用药进一步证实2种药在人体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联合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价值。方法 36例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18例)和动脉栓塞组(18例),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峡部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治愈率分别为72.22%和94.44%。动脉栓塞组血β—HCG水平下降快于化疗组。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血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44.3±6.4)天和(21.2±3.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分别为(120.27±80.81)ml和(30.23±9.3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1.7±5.1)天和(10.3±2.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峡部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时间分别为(89.8±7.3)天和(43.7±l2.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者比较分别为6例和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血β—HCG水平恢复快、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月经恢复快,是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