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瑞锦  宋少廉 《实用癌症杂志》1999,14(4):319-319,324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nm23H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收集1980年至1991年肾癌存档标本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7.2岁。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按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9例,Ⅲ14例,Ⅳ期20例。Fuhrman核分级:G1级23例,G2级24例,G3级9例。另选1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石蜡切片脱蜡、水化,0.3%H2O2室温10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0%硫酸铝钾液微波内辐射2m…  相似文献   

2.
虽然近10多年来 ,改进了卵巢癌的手术方法 ,上皮性癌推荐PAC方案化疗 ,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但由于晚期癌常发生广泛腹腔内转移 ,首治时理想而彻底地细胞减灭术 ,仍受到一定限制 ,复发及远处转移仍为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997年12月 ,收治上皮性卵巢癌96例 ,其中发生远处转移15例 ,探讨临床及病理因素与转移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15例卵巢癌远处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53岁(44岁~6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2例 ,Ⅱ期1例 ,Ⅲ期6例 ,Ⅳ期6例。远处转移部位 :…  相似文献   

3.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不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临床诊断为I期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的病例,按1991年病理类型分类法标准发为内膜样癌及非内膜样癌两组,进行五年存活率,病理分级,手术分期较临床分期增高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五年存活率内膜样癌组为83.8%,非内膜样癌组为11.1%,病理分级内膜样癌组G154.4%,G233.8%,G311.8%,非内膜样癌组G10,G220%,G380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60Co放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ⅠA期7例,ⅠB期10例,ⅡA期5例,ⅡB期4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49例,细胞病理诊断14例,鳞癌58例,腺癌3例,鳞腺混合癌2例。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普通X射线机定位,使用远距离^60Co外照射常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DT40Gy后缩野加量DT15~30Gy,总剂量DT55~70Gy,6~12周完成。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17.5%。现生存5例,死亡的58例中肿瘤致死52例,其中26例以局部复发或未控死亡,非肿瘤致死4例。现生存的5例病人中1例已生存11年。结论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仍是仅次于手术治疗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dm2癌基因蛋白在骨巨细胞癌(GCT)的表达及与GCT病例级和临床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1级15例,2级25例,3级12例)中的表达。达率在骨巨细胞瘤1-3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28,P〉0.05)。在良性、可颖恶性和恶性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0%、35.3%、60.0%,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  相似文献   

7.
输尿管癌术后再发尿路上皮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ong C  Ci J  Liu T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65-467
目的为防治输尿管癌术后再发尿路上皮癌,对其再发因素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35例输尿管癌进行随访总结。结果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的32例中,再发膀胱癌16例,占50.0%。同时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14例,再发膀胱癌10例,占71.4%;输尿管单处癌18例,再发膀胱癌6例,占33.3%,其中5例为输尿管下段癌术后再发。细胞分级:G1级4例,无一例再发;G2~G3级28例,再发膀胱癌16例,占57.1%。分期:T1期6例,2年内再发膀胱癌1例;T2~T3期26例,2年内再发膀胱癌10例,2年后再发5例均为Ⅰ~Ⅱ期。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再发上尿路癌2例。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6.5年(平均1.86年)。16例术后再发尿路上皮癌生存超过3年者3例,8例非再发尿路上皮癌生存超过3年者6例。结论输尿管下段癌同时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和肿瘤细胞分化不良、分期高的浸润性肿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高,术后应定期做膀胱镜检查。再发尿路上皮癌生存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测定、组织DNA提取及电泳、TUNEL末端标记等技术对17例电化学治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进行有关细胞凋亡指标的观察,旨在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更深一步地探讨电化学的治癌机理,为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治疗参数。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按FIGO标准,为Ⅱ至Ⅲ期患者。12 标本采集及处理分别在电化学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左右于阳极和阴极处取活检,活检标本分为4份:1)常规1%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7例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9岁,5例患者已绝经。发病部位以外阴居多(4例),宫颈3例。临床表现:病变累及外阴,以外阴赘生物伴瘙痒为主要症状;而病变在子宫颈者则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6例患者早期被误诊(85.72%)。4例外阴疣状癌按FIGO分期1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宫颈疣状癌按FIGO分期,Ⅰ期2例,占28.57%,Ⅱ期3例占42.86%,Ⅲ期2例占28.57%。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另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单纯放疗。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2个月,3例随访1~49个月无异常发现,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术后72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1年后死亡,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和1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失访。除1例出院后失访,6例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6)、50.00%(3/6)和33.33%(2/6)。结论:生殖系统疣状癌是皮肤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发病年龄晚,以绝经后者多见。疣状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单发多见,少数伴发鳞状细胞癌。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并制定相关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才可能使患者有更大的获益。  相似文献   

1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科研人员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VEGF进行检测。68例膀胱癌中 ,男49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0 2岁(25岁~85岁)。临床病理分期按UICC标准分为浅表性肿瘤组和浸润性肿瘤组 ,其中浅表性肿瘤32例 ,浸润性肿瘤36例 ,病理分级Ⅰ级16例 ,Ⅱ级29例 ,Ⅲ级23例。结果显示 ,62 %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VEGF阳性(42/68) ,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 ,V…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73~1993年收治的14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问题。本组病例按病理分型:乳头状癌84例,滤泡癌32例,透明细胞癌6例,髓样癌6例,未分化癌16例;按肿瘤局部病变、淋巴结侵犯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Ⅰ期67例,Ⅱ期73例,Ⅲ期4例,全组病例随访结果,已死亡10例,其中8例系因甲状腺癌致死;其余均健在,因而,提出以临床征象、分期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决定治疗方针是较为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16、p53和cerbB2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标本:收集临沂市肿瘤医院1988年~1997年间手术切除膀胱癌标本75例,男62例,女13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理分级按WHO标准,G1期19例,G2期31例,G3期25例。临床分期按UICC的TNM标准,其中表浅性肿瘤TisT1期47例,浸润性肿瘤T2~T4期28例,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15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60例。…  相似文献   

13.
10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Sun M  Cao J  Zhang G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06-208
目的探讨宫颈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0.9%,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6岁,7例有癌肿家族史,临床症状以阴道出血和/或白带增多为主,肿瘤形态为息肉型(4例)、糜烂型(4例)和结节型(2例)。按FIGO分期:Ⅰb期8例,Ⅱb期1例,Ⅳ期1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病理类型上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其中弥漫型裂细胞性3例,裂-无裂细胞性4例。10例患者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期3~66个月,除1例术后41个月腋下转移外,9例无瘤生存。结论如果发现早,治疗适当,宫颈淋巴瘤疗效并非很差。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2月至1994年10月,我们对32例Ⅱ期以内、局部瘤体较大、年纪较轻的宫颈癌病人,在行体外及高剂量率后装内放疗后3周左右,再行全子宫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全组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未发现任何并发症。本组32例病人的切除标本全部送病检,作多点切片,观察有无癌组织存在并描述对射线反应的程度。32例中,放疗反应I级者3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历例。按病理类型分析,23例鳞癌中Ⅱ级反应8例、Ⅲ级反应15例(65.2%)。8例腺癌中I级反应2例,Ⅱ级反应5例,Ⅲ级反应者仅1例。1例鳞腺癌为I级反应。术后随访2~30个月未发现特殊并发症,30例病人无癌生存,1例局部复发,1例左锁骨上转移。  相似文献   

15.
肺癌转化生长因β1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种肺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63例女性肺腺癌中,TGFβ1阳性40例(63.5%),对照绷带9例肺鳞癌TGFβ1阳性1例(11.1%),15例肺小细胞癌TGFβ1仅1例弱阳性(6.7%),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阴性,肺腺癌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GFβ阳性术后生存期短,3a、5a生存率低,结论:  相似文献   

16.
肺部罕见恶性肿瘤——癌肉瘤: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79年11月~1992年9月间共收治肺部恶性肿瘤病人4251例,其中癌肉瘤15例,仅占同期肺部恶性肿瘤的0.35%。15例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9岁~76岁,平均年龄55岁。手术方式: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8例,行剖胸活检1例。15例中,鳞癌混合纤维肉瘤4例,鳞癌混合软骨肉瘤1例,鳞癌混合多形细胞瘤1例,腺癌混合纤维肉瘤7例,腺癌混合软骨肉瘤1例,未分化小细胞癌混合软骨肉瘤1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手术并发症:15例中1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持续性高热,经积极治疗,2例均痊愈,无手术死亡。随访结果:1年生存率66.7%(10/15),3年生存率53.3%(8/15),5年生存率42.9%(6/14),7年生存率2/7,术后生存最长时间达8年1个月。作者对肺癌肉瘤的组织来源、病理与临床表现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对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了P16基因、多药耐药基因 (MDR1)产物P 糖蛋白 (P GP)表达研究 ,旨在探讨P16、P G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材料 收集本院 1992年~ 1997年经手术切除 ,病理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的存档蜡块 6 8例。其中初发癌 45例 ,化疗后复发癌 2 3例。男性 6 3例 ,女性 5例。按WHO分级标准进行病理分级 ,Ⅰ级 14例 ;Ⅱ级 39例 ;Ⅲ级 15例。临床分期按UICC .TNM标准 ,Tis 12 7例 ,T2 -4 4 1例。P16单克隆抗体为美国SantaCruz公司产品 ,P …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中EGFR基因扩增和10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素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及10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L0H10)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和RFLP方法对55例各种类型的脑胶质瘤的EGFR基因扩增和10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7例Ⅲ-Ⅳ级恶性星细胞肿瘤中的7例(7/17),1例髓母细胞瘤(1/10),1例极性成胶质细胞瘤(1/5)和1例室管膜母细胞瘤,存在EGFR基因的扩  相似文献   

19.
放射综合治疗腮腺癌(附182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影响腮腺癌预后的因素,并从放射治疗的角度提出改善腮腺癌预后的措施。资料和方法:复习1979-198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182例。Ⅰ期47例、Ⅱ期46例、Ⅲ期45例、Ⅳ期44例。单纯手术64例,手术加放疗114例,单纯放疗和化疗各2例。结果: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1%(124/182)和53.8%(50/93)。肿瘤有疼痛、局部有浸润、Ⅶ颅神经受侵面部有麻木使5、10年生存率下降。术后放疗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比单纯手术组分别提高了16.0%和24.5%(P<0.05)。结论:腮腺癌的治疗应提倡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50Gy者预后比<50Gy者要好,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射线照射预后最好;必须强调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20.
报告原发性食管腺癌手术后存活10年以上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8岁。6例均为食管中段癌。手术切除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1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例,1例并发颈部吻合口痊。本组病例均为左进胸手术切除。病理为腺样囊性癌1例,腺鳞癌4例,腺棘癌1例。按国际食管癌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1例。随访至1993年底,1例已生存16年6月余,仍参加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