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热入血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入血室证,在《伤寒论》中凡四见,太阳篇三条,阳明篇一条。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直到如今仍在争论不休,对于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似乎也有些模糊不清,现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有人说是指肝脏,有人说是指冲脉,有人说是指子宫,也有人说是指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的一个夹室。近  相似文献   

2.
热入血室是一个特殊病证,历代医家有冲脉、肝脏、胞宫等不同看法,然而热入血室之证均与月经的适来适断有关.从其发病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来看,"子宫炎症"、"产褥感染"等急性期的症状表现与<伤寒论>原文论述的热入血室证相似,临床应用也多集中在此.  相似文献   

3.
“热入血室”始见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对血室的认识不尽相同,有认为血室即冲脉者;有认为血室即肝脏者地有溶合两者之说的;有人认为血室男女均有者,独张景岳力投众议,认为“血定即子宫”。他在《类经·三焦命门辩》中指出:“子户即予它也,欲名干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曰血室。”我们亦倡其说,其根据是;张仲景谈热入血定的四个条文中,三条只言妇人,唯221条未指明,以应为省笔,而且他又将热入血室的四个条文都列在《金匾·妇人杂病卧证并治篇》进行讨论。可见,血定即子宫是合于先师旨意的。我们从多年的…  相似文献   

4.
从"少阳、厥阴为枢"的枢机理论出发,阐析"热入血室"的含义。"血室"虽指为经期的胞宫,但"热入血室"只是病名,并不能用"邪伏居于血室"来解释病机。其病因病机应为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血气亏虚,外邪乘虚扰动少阳、厥阴阴阳出入之枢位,气血阴阳转枢不利所致。和解枢机为"热入血室"的正治之法,在治疗上应当针对病情深浅运用和解之法:邪扰少阳则透邪外达,邪陷厥阴则透热转气。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之和解法以治之。  相似文献   

5.
热入血室之病名,首见于《伤寒论》,按《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将其中三条列在太阳篇下篇,另一条则纳入阳明篇内,也有文本将前三条列入少阳篇者。一、血室部位之争。血室究在何处?由于仲景未明言,故而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 血室冲脉说。方有执曰:“血室为营血停留之所,经血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血室肝说。柯琴云:“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肝,冲脉说。沈金鳌云:“然则血室  相似文献   

6.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证的论述,一共只有4条条文。现笔者基于仲景这些条文的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对此证的发挥与不同见解,对"血室"的含义以及"热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指出"血室"是发病的病所,且代指胞宫,因此,热入血室为女子所特有之疾病;"热入"是发病的前提,主要有热随经陷和热邪直中两种途径;"血热"是发病的关键,热扰血分、热与血结以及热迫血下是其热入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其治法主要有"小柴胡汤""刺期门",或者待其自愈。若见女子是由除下血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室空虚,而有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时,效此法治疗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所谓"热入血室"的概念,必须全面的加以概括才能符合临床实际,否则把血室单纯地看做是某一个实质性器官,未免太局限了,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也就不好解释,同时也会失去其临床的实际意义.依据病史和分析其发展过程进行辩证施治至关重要,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药到病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COnray"(meglumine iothal amate),系水溶性阳性含碘量较多的有机碘制剂,化学名称为a—2基(2.4.6三碘3胺基)丙酸葡萄糖胺盐,简称N.M.G..其特点是能均匀的?散在脑脊液中,使所显示的脑室系统影像更为清晰,特别是它对气体或碘油类造影剂,对显示中线部位的结构,如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及颅后凹其他部位的病变,均能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同时其本身毒性小,吸收迅速,排泄快,无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不同方法观察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的分类、各类血细胞计数及感染大肠杆菌后血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1)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对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类。(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总数(THC),姬氏染色法计数各类血细胞(DHC)。(3)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1)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可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5类。其中浆血胞又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两种。(2)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总数为7090±651/μl,其中原血胞约1.2%、浆血胞约50.4%、粒血胞11.4%、珠血胞约36.2%、类绛血胞约0.8%。(3)感染大肠杆菌后,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结论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类,血细胞总数为7090±651/μl,其中浆血胞是主干血细胞,并参与感染后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有多处谈及"胞",如有"女子胞"、"胞中"、"胞络"、"胞脉"等名称,而且历代医家对"胞"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从生殖角度,同时结合西医学知识,对<内经>所记载之"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一证,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文有四条,概括了热入血室的成因、症状、治法及预后。由于文字过简,后世医家因之有不同注解。笔者师先贤之训,就个人体会粗陈管见,敬俟斧正。 概念 要清楚热入血室的概念,必须首先明确血室的含义。古今医家对此讨论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冲任说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近代医家蔡氏亦宗其说,认为血室即为冲脉血海。  相似文献   

12.
关于热入血室一证,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均有相同的描述,属外感病的范畴.所谓血室,历代医家有冲脉、肝脏、子宫等不同的看法.根据临床体会,所谓血室对于妇女来说,实际上是指以胞宫为主体,包括与其相连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围绕着妇女月经生理的综合性功能概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姬氏染色法以便观察家蝇三龄幼虫的各种血细胞形态。方法取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制作血涂片,姬氏染液染色,油镜观察。结果染色效果良好,家蝇三龄幼虫的各种血细胞结构清晰。可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5种。其中浆血胞可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两种。结论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蝇三龄幼虫被大肠杆菌感染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观察家蝇三龄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4、8、16及24 h血淋巴细胞总数(THC)及各类血细胞数量(DHC)的变化.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感染4、8、16、24 h组THC均有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数均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16、24 h组的珠血胞数显著升高(P<0.01);各时间组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②感染后4、8、16 h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珠血胞的比例均明显减少(P<0.01),各时间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P>0.05).③感染大肠杆菌后,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结论 家蝇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表现为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出现变化,其中浆血胞和粒血胞两类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珠血胞也可能参与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脑为清窍,不容毒侵,侵之染之,有损元神,元神失控,发为癫痫.毒邪致痫,有内外毒之分:"外毒"包括物理与化学因素毒物、寄生虫毒、药物聚毒、湿热疫毒;"内毒"包括痰瘀内阻、血败脑腐、气机不利酿为毒,风火逆乱、灼伤脉络、升降失宜酿为毒;此外,禀赋不足、脾运不健、湿浊内聚酿为毒,胎产不当、胞元受损、形败难救酿为毒.临床治之多以解毒治痫之法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 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时阴阳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开、阖、枢"的功能形式来完成的.及与人体之阴阳"开、阖、枢",则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离"则有开、有阖、有枢,阴阳"合"则为一阴一阳.阴阳的"离"与"合"既分工又合作,分则三,合则为一."开、阖、枢"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太阳为老阳、巨阳,守正御邪,气机为开,因此而敷布营卫,通畅津液;阳明为"两阳合明",多气多血,气机为阖,而善蓄能纳阳,腐熟水谷;少阳为初生之阳,生机盎然,气机为枢,主枢转阴阳,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畅达脾胃;太阴为老阴,老成持重,居阴之表,气机为开,而主运化精微,化生营气,吐故纳新;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气盛极,气机为阖,故主阖禁阴气,藏血舍魂,蕴以生阳;少阴为初生之阴,心肾朋居,水火并蓄,气机为枢,而能既济水火,交通心肾.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六经病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佗"六部三法"伤寒学说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末年,华佗与张仲景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都对伤寒病的证治规律,做了深刻的探讨,这固然是由于他们术业精湛,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伤寒病的危害之深广.仲景<伤寒论>的成就,历代医家都有研究和继承.华佗伤寒"六部传变"学说,不同于<素问*热论>和<伤寒论>,不是以六经辨证平列证候,而是一套描述外感热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上而下的辨证规律,可以说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滥觞;华佗以"汗吐下"三法治疗伤寒,临床手段十分丰富;华佗所说"胃烂斑出",受到温病学家的重视,至今仍有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太阳病蓄血证病位、病因病机等若干问题。[方法]从历代伤寒注家对太阳蓄血证病位多认为血蓄于膀胱腑等争议问题出发,逐层剖析并明确4个相关问题,阐明太阳病蓄血证含义、病位、病因、病机等。[结果]首先,"小便自利"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腑,伤寒注家认为"血蓄膀胱"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下血"非指小便出血,主要是指瘀血从大便而出,也指女性胞宫疾病所致下血;第三,"热结膀胱"的膀胱非指膀胱腑,而是指下焦少腹部位;第四,"热结膀胱"与"热在下焦"的内涵相同,重点是在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即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第五,下焦之具体病位当在太阳心之里小肠、厥阴肝之里少腹(包括胞宫)。[结论]太阳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腑,而在下焦少腹部位。其病因病机为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  相似文献   

19.
大鼠第三、四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第三脑室壁和第四脑室底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及作用。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结果:在全部材料中的第三和第四脑室都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呈球形膨大的树突终末和轴突终末,在少数材料中还观察到了胞体。树突终末及胞体的表面有少量成簇的纤毛,轴突表面光滑无纤毛。结论:在大鼠第三脑室的室旁器等室周器官以及第四脑室的最后区及蓝斑区等处证实有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存在,这些神经元可能通过脑脊液途径参与下丘脑—垂体系的神经体液调节或睡眠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目前开展较多的教学活动,它对提升教学质量、抓好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在教务科的安排下,笔者进行了一次校内公开课说课一体化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为"四要",综述如下,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