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层黏连蛋白(LN)和羟脯氨酸(Hyp)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24只,单纯照射组(R组)40只,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36只.R组及U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 Gy.U组照射后即按乌司他丁100 000 U/kg,尾静脉注射,而后每天以相同剂量尾静脉注射7 d.C组和R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7、15、30、60、90、150天处死动物,取部分肺组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学及肺胶原纤维等,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N水平,碱水解法测定血清中Hyp的含量.结果 U组大鼠生存率(88.9%)明显高于R组大鼠(62.5%).R组大鼠肺部在照射后,早期肺泡明显出现充血和水肿,晚期部分肺泡腔塌陷,可见成纤维细胞构成的成纤维病灶,甚至大面积的肺完全实变;与R组相比,U组中、晚期充血、水肿及肺间隔增宽不明显,少见纤维化病灶及实变.R组血清中LN、Hyp水平随着照射时间逐渐增加,在150 d时达到高峰,分别为(129.70±3.48)ng/ml、(193.70±5.41)ng/ml,这与肺部组织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U组与R组相比却明显减少(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记为A组(正常对照组)、B(单纯照射组)、C(照射加丹参提取物干预组)。A组和B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给予同计量丹参提取物灌胃,同时B组和C组进行X线照射。在X线照射4周、8周、12周后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后处死、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和SOD活性变化、肺组织MDA含量和NF-κB p65表达及右肺系数。结果相较于A组,B组和C组大鼠照射4周、8周、12周后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C组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A组,B组和C组大鼠各期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其中C组大鼠各期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B组(P0.05);相较于A组,B组和C组大鼠照射各期肺组织MDA含量与A组相较有明显提高(P0.05);C组大鼠各期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照射4周、8周后,B组大鼠右肺系数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12周后各组大鼠右肺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A组,B组和C组大鼠各期肺组织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C组大鼠各期肺组织NF-κB p65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水平,降低肺组织织MDA含量、NF-κB p65表达和右肺系数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刘文其  袁堃  范小玲  康敏 《山东医药》2013,53(15):28-30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小分次照射组、大分次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用60Co-γ射线进行大鼠右全肺照射,并分别于照射后第1、3、5、10、24周末取大鼠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E,并在各时间点各处死大鼠6只,取其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肺组织受照射后出现典型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表现,而小分次照射组仅在照射后第5周出现轻微的急性放射性肺炎表现;小分次照射组大鼠在照射后前5周血清ACE水平轻微降低,第10周回升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分次照射组则在照射后血清ACE水平明显下降,之后迅速回升,第24周接近正常,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A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小分次照射组(P均<0.05)。结论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血清ACE水平明显下降,可良好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程度及肺损伤修复状况,可能促进晚期肺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氧化酶-2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1、4、8、12、24小时组.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酶显色法测定血清脂肪酶水平,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鼠肺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小时,大鼠即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伴有血清脂肪酶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胰腺损伤逐渐加重,以12小时为重.造模后1小时,肺损伤评分即有升高,但肺组织湿/于比无明显变化,此后,肺损伤程度逐渐增加,以24小时为重,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渗出液、肺泡腔塌陷等.正常大鼠肺组织内COX-2 mRNA呈低水平表达,造模4小时后,大鼠肺组织内COX-2 mRNA表达明显增加,至24小时达最高水平;大鼠肺组织内COX-2 mRNA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肺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大鼠肺组织内COX-2参与了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抑制肺组织内COX-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胰腺炎和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小莜 《山东医药》2009,49(52):48-4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I/R组各12例,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MDA)活性,测量肺脏湿重/干重比值(W/D).结果 光镜下I/R组肺泡腔内明显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组织、细胞结构紊乱;IP+I/R组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肺泡间隔出现断裂,无明显出血、水肿,组织、细胞结构仍清晰.与Sham组比较,I/R组W/D增加、MDA活性降低、MPO升高,IP+I/R组与I/R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P能够减轻大鼠I/R肺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等机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的影响,试图寻找一种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益赛普治疗组,每组24只。照射组及治疗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Gy。照射后第一周内,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益赛普(5mg·kg^-1),共计2次。对照组和照射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1、4、8、和24周处死动物,取部分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另提取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组织中TNF-α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照射组大鼠肺组织血清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并在第4周时达到顶峰(P〈0.01,q=5.63,q=6.21);治疗组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时也增加明显,但是与照射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q=4.97q=7.42)。结论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时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放射性肺损伤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益赛普能显著降低它们的水平,并抑制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初期Ⅲ、Ⅳ型胶原的变化及氨溴索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照射组R和治疗组M。照射组和治疗组给予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剂量单次20 Gy/min,照射组于照射后当天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于照射后当天给予氨溴索20 mg/kg/d,直至实验结束。于照射后1、2、3、4 d取大鼠血清及肺灌洗液放免法测定Ⅲ、Ⅳ型胶原,数据用组间t检验。结果照射后R组2、3、4 d血清Ⅲ型胶原较C组显著升高(P〈0.01)。M组较同期R组变化显著(P〈0.01)。肺灌洗液中Ⅲ/Ⅳ型胶原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射性肺损伤初期血清Ⅲ型胶原增高,并受氨溴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小肠I/R模型,于I/R后24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 caspase-8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caspase-8参与到大鼠小肠I/R损伤后TNF-α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病理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油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时肺泡液体的清除能力,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每组22只大鼠.建立油酸肺损伤模型,急性分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每组均取8只大鼠进行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亚基mRNA的表达,7只大鼠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7只大鼠用于肺组织病理学检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析因分析法,样本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急性肺损伤组大鼠肺损伤评分为(7.6±0.8)分,血管外肺水为(0.80±0.17)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0.2)分和(0.52±0.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9,P<0.01)电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出现细胞变性、凋亡,板层小体排空等变化.RT-PCR显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亚基表达以α-亚基为多,急性肺损伤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α、β、γ亚基mRNA表达分别为(51±9)%、(13±7)%和(31±15)%,明显低于对照组[(82±7)%、(25±4)%和(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1~7.61,P<0.05和P<0.01).结论 急性肺损伤状态下,肺水的清除能力降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钠通道α、β和γ哑基表达均显著下降,钠通道转运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26-527
在肺部肿瘤以及其他临近肺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放射损伤[1].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放射性肺损伤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急性放射性肺炎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为放射性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由于放射使肺泡Ⅱ型细胞和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受照射部位发生急性渗出、炎细胞浸润,甚至肺泡崩溃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肺损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性肺损伤不仅仅是单一靶细胞损伤的结果,而是一个有多种细胞参与,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3].发生不仅与放疗剂量、照射体积等因素有关,而且基础肺功能、化疗药物的使用以及年龄等都是促进临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及松弛素的表达和作用,寻求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可分为单纯照射组和松弛素组。照射组第0天25Gy全肺照射,松弛素组第42天起应用松弛素治疗,第1、7、14、28、35、42、49、56天终止实验,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羟脯氨酸含量及松弛素基因水平表达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松弛素mRNA表达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照射组第42天出现明显的肺纤维化,应用松弛素治疗后,胶原沉积减少,松弛素组的松弛素mRNA表达较单纯照射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素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并能改善已形成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微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对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B组)、脂质体微乳治疗组(C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D组)、丹参酮ⅡA微乳治疗组(E组)。采用放疗体外照射致大鼠肺损伤模型,苏木精-依红(HE)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组织Smad7 mRNA表达。结果 (1)B、C、D、E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呈肺泡炎至间质纤维化演变过程;(2)与B组比较,D、E组肺组织Smad7 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水平GSH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E组增高最显著。结论丹参酮ⅡA微乳可缓解肺泡炎及纤维化,对肺损伤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高原肺水肿(HAPE)大鼠的影响。方法 2016年5—10月于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成年SD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只,剔除实验过程中死亡大鼠后A组纳入22只,B组纳入29只,C组纳入22只。3组大鼠均进行力竭运动,后将B组和C组大鼠低氧暴露48 h以建立HAPE模型,减压低氧暴露48 h后B组大鼠予以0.9%氯化钠溶液300μl腹腔注射、1次/d,C组大鼠予以地塞米松300μg腹腔注射、1次/d;连续用药3次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3组大鼠肺脏形态、肺组织学形态、肺组织超微结构及肺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比较3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泡灌洗液蛋白质含量、肺泡壁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液和肺泡漏出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1)肺脏形态:A组大鼠肺叶表面光滑,呈浅粉红色且无泡沫溢出;B组大鼠肺叶肿大,肺表面呈暗红色,肺组织硬度增加,表面有点状出血和脓肿形成,切面有较多泡沫溢出;C组大鼠肺表面光滑,呈浅粉红色,切面少有泡沫溢出,表面无出血和脓肿形成。(2)肺组织学形态:A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肺泡腔内无红细胞和粉红色蛋白样物质;B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较致密,肺质地实变,肺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C组大鼠仅部分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未见红细胞和粉红色蛋白样物质。(3)肺组织超微结构:A组大鼠肺泡壁血管膜双层结构清晰,结构正常,无融合和断裂;B组大鼠一侧肺泡壁血管膜双层结构的上皮层疏松、完全断裂或融合,结构模糊不清,内皮层疏松呈串珠状;C组大鼠肺泡壁血管膜双层结构清晰,部分区域血管膜双层结构似有融合。(4)肺组织含水量及肺泡灌洗液蛋白质含量:A、C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泡灌洗液蛋白质含量低于B组(P0.05);A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蛋白质含量低于C组(P0.05)。(5)肺组织及肺泡壁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蛋白的表达:A组大鼠肺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呈强阳性,B、C组大鼠肺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呈弱阳性。A组大鼠肺泡壁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C组(P0.01);B组大鼠肺泡壁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P0.05)。(6)血液和肺泡漏出液炎性因子水平:3组大鼠血液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B组(P0.05);C组大鼠血液TNF-α水平高于A组,血液IL-1β、IL-6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大鼠肺泡漏出液TNF-α、IL-1β、IL-6、IL-8水平低于B组(P0.05);C组大鼠肺泡漏出液TNF-α、IL-6水平高于A组,肺泡漏出液IL-1β、IL-6、IL-8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减轻HAPE大鼠肺水肿及炎性反应,改善肺-气血屏障通透性,有利于减少蛋白质的漏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脂摄入对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4A1(cytochrome P450 4A1, CYP 4A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普通饮食组(12只)、感染+高脂饮食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普通饮食喂养,不予其他任何处理;感染+普通饮食组、感染+高脂饮食组每只大鼠均经腹壁皮下注射8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随后分别给予普通饮食、高脂饲料喂养。饲养28周后处死3组大鼠,收集血清及肺组织。大鼠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YP 4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28周后,与感染+普通饮食组相比,感染+高脂饮食组大鼠肺泡壁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轻,未见肺泡实变;感染+普通饮食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2.200±0.289)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为放射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照射组(R组)和氟伐他汀防治组(F组)。治疗组于照射前7天以氟伐他汀20mg/(kg·d)灌胃,另两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实验结束。照射组和治疗组给予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剂量单次20Gy/min,于照射后5、15、30、60天取肺组织作HE,Masson,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的表达,HE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数据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治疗组大鼠肺炎和肺水肿比照射组明显减轻。照射组大鼠肺组织胶原纤维量比治疗组明显增多。照射组15、30、60天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1),而治疗组减少(P〈0.01),电镜显示Ⅱ型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30天时照射组较治疗组明显损伤,照射组30、60天肺间质增厚(P〈0.01),治疗组减轻,照射组TGF-β1的表达在30、60天较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放射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时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M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75 min后再灌注4 h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继发性肺损伤(IIR-ALI)模型。于模型制备前5 d,R组每天腹腔注射Res 15 mg/kg(采用生理盐水稀释),S组和M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4 h时放血处死大鼠,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测肺湿干重比值(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以及光镜下行肺损伤评分(Hofbauer评分);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M组和R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肺组织损伤评分、肺W/D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IL-1β和TNF-α含量以及肺组织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增加(P0.05);与M组比较,R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组织损伤评分、肺W/D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IL-1β和TNF-α含量以及肺组织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降(P0.05)。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继发性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肺组织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作4组:(1)空白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1·d-1.(2)单纯儿茶素组:10只,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mg· kg-1 ·d-1.(3)单纯照射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 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1·d-1.(4)照射+儿茶素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 Gy+儿茶素注射液100mg·kg-1·d-1.于照射后2w及6w取各组大鼠5只,取肺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照射组大鼠2 w和6 w时肺出现明显炎性损伤,照射+儿茶素组的急性肺炎性改变较照射组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儿茶素组动物免疫组化TGF-β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单纯照射组的TGF-β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照射+儿茶素组的阳性细胞数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结论 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儿茶素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GF-β表达水平.提示儿茶素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而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Hao D  He LX  Qu JM  Pan J  Hu BJ  Zhang J  Li ZZ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2):890-89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N蛋白所致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及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大鼠气管内滴入无菌生理盐水0.2ml,B组(6h)、C组(24h)大鼠气管内滴入SARS病毒N蛋白溶液0.2ml,D组大鼠气管内滴入SARS病毒N蛋白溶液0.2ml的同时腹腔内注射10mg/kg地塞米松。测4组大鼠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总数及分类;测4组大鼠肺组织湿/干(W/D)比值;观察4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测4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1)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C组较A组低(P<0.05),D组较A、C组均低(P值均小于0.01);D组WBC总数较A、C组均低(P<0.01)。BALF中WBC总数C组较A组高(P<0.05),D组较C组低(P<0.05);B、C组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占98%~99%。(2)肺脏W/D比值B、C组较A组高(P<0.05),D组较C组低(P<0.01)。(3)肺组织病理学变化:B、C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渗出,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血管充血、淤血,有的支气管腔内有炎性细胞渗出,C组变化较B组无明显加重;D组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较B、C组减轻,肺泡间隔变薄,炎性细胞渗出减少。(4)血清及BALF中IL6、IL10、TGFβ1水平B组较A组高(P<0.01),C组进一步升高(P<0.01),D组较C组低(P<0.01)。结论SARS冠状病毒N蛋白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和(或)急性肺损伤,肺损伤与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及失衡有关;激素可有效地减轻SARS冠状病毒N蛋白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儿茶素对放射性损伤大鼠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②单纯儿茶素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③单纯照射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Gy+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④照射+儿茶素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Gy+每日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于照射后2 w及6 w取各组大鼠各5只的肺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照射组大鼠2 w和6 w时肺出现明显炎性损伤,照射+儿茶素组的急性肺炎性改变较照射组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儿茶素组动物免疫组化TNF-α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单纯照射组的TNF-α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照射+儿茶素组的阳性细胞数介于两者之间,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结论 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儿茶素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提示儿茶素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肺损伤是各种靶细胞接受照射后的综合反应,以渗出性炎症起病,照射后6~12周出现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多痰的慢性咳嗽,可持续数月,最终形成瘢痕,即称为肺纤维化。整个过程是一个复合功能改变过程,涉及上皮细胞、肺泡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过渡细胞等。不同的科研团体将其注意力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细胞上,使其机制显得扑朔迷离甚至杂乱无章。通过复习文献,我们认为,各种细胞因子和产物在上述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中交互作用,形成网络,共同参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发生演变过程。一、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