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 ,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 ,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端粒酶本质及端粒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本文介绍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肝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端粒(TRF)及端粒酶在胃癌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杂交技术及端粒重复扩增PCR方法检测17例早期胃癌、8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平均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早期、进展期胃癌的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表达均显著短于或高于邻近胃组织(P<0.05~0.01),且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主要表现在TRF缩短或延长的胃癌组织中,而TRF缩短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一致。结论端粒及端粒酶的异常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缩短可以作为胃癌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3.
人端粒酶是一个核糖核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和永生化细胞中广泛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是端粒酶的关键催化亚单位,对端粒酶活性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且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是多因子,多水平和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锚酶及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端粒相关蛋白表达和翻译及对端粒缩短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sTANKS、shTERT、asTANKS、ashTERT和asTANKS ashTERT组,经不同处理,检测hTERTmRNA、端粒酶及端锚酶活性、端粒平均长度及A549细胞寿命。结果ashTERT能抑制hTERTmRNA表达及蛋白质活性;asTANKS不影响hTERTmRNA表达,却能抑制端锚酶活性。asTANKS或ashTERT均可致A549端粒长度缩短,asTANKS ashTERT则缩短更为明显,其减少A549细胞平均传代数的作用也明显大于asTANKS或ashTERT。结论asTANKS对A549端粒长度的抑制有别于端粒酶途径,不仅能通过影响端锚酶活性缩短肿瘤细胞A549端粒的平均长度,而且可与端粒酶抑制剂协同作用明显缩短肿瘤细胞的生存周期,这可能成为抗癌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法测定正常人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后端粒酶的活性水平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人外周血静息淋巴细胞有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但经PHA刺激后活性明显升高,没有发现rhIL-12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喉癌 /下咽癌、癌旁组织和慢性炎症粘膜及喉乳头状瘤和喉部炎性息肉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探讨端粒酶在喉癌 /下咽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对端粒酶活性检测为喉或下咽部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指标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结果 :1喉癌 /下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91.7% (2 2 / 2 4) ,2 4例手术切缘正常组织和 17例喉癌炎性息肉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2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16 .7% (4/ 2 4) ,经过复阅 HE染色切片 ,其中有 2例发现散在的癌细胞浸润 ,而许多肿瘤细胞的微小病灶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Tr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的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60h后在瑞氏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P16、P21表达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P16和P21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细胞期调控间的关系及反义端粒酶RNA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反义端粒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导入SMMC7721细胞中。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TRAP-PCR-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在检测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在封闭细胞端粒活性表达的同时,伴发P21与P16表达水平的升高。本实验研究为探讨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端粒酶活性在妇科肿瘤中的阳性率 ,探讨妇科肿瘤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测定 83例妇科肿瘤标本及正常对照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在 6 2正常对照标本中发现 5例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8.1% ) ,在 83例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94 %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是妇科肿瘤中的普遍现象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早期诊断妇科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和鼻咽癌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水平及强弱的检测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鼻咽癌多阶段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可能作用 ,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对鼻咽部良、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进行比较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梯度稀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鼻咽癌各阶段活检标本和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实验数据用 SPSS统计分析。结果 :1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及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2 0 % (2 / 10 )、10 0 …  相似文献   

11.
星形细胞肿瘤中端粒酶与PTEN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TEN表达,探讨其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110例,8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用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盒检测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用LSAB法检测PTEN表达。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端粒酶活性和PTEN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55/110)和39.1%(43/110),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端粒酶活性程度升高(P<0.01),端粒酶活性与PTEN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记物,PTEN蛋白可能对端粒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活性抑制与肿瘤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包括人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可向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DNA序列.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而正常体细胞则一般阴性,是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目前以抑制端粒酶活性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较多,其主要策略有:①阻断人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②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③核苷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反转录过程;④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⑤对细胞内调节机制进行调控;⑥其它抑制剂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端粒逐渐缩短,减少到一定程度,细胞就趋向衰亡,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端粒酶是影响端粒长度的主要因素,以其RNA为模板,向端粒末端添加(TTAGGG)n序列,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端粒酶的功能区主要在hTR的44-203核苷酸区,3p和10p上存在着编码调整端粒酶的基因,Estl可能是端粒末端结合蛋白,是端粒酶的识别位点。正常情况下,此酶活性较低或无活性,但在干细胞、永生型细胞或肿瘤细胞此酶活性较强。端粒酶的活性主要与细胞分裂速度、细胞周期因素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增生活跃及肿瘤细胞在S期时活性较高。在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较高,但在良性肿瘤和非肿瘤中活性较低,因而可利用TRAP技术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来进行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同时可利用端粒酶抑制剂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缩短端粒,使恶化细胞良转,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而且还可利用检测端粒酶作为治疗效果好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乳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与p16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房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p16抑癌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放大程序-酶标法(TRAP-ELISA)及TRAP-银染法检测35例有乳癌组织及24例良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乳癌组织的p16基因的缺失空谈进行了分析,结果:35例乳癌标本中有28例端粒酶活性表达为阳性(80%),而24例乳房良性肿瘤标本中仅1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4.1%)。此外35例乳癌标本中的15例存在有p16基因的外显子2及外显子1的缺失(42.8%),而该15例中有14例被检测为端粒酶活性阳性(93.3%),但20例未缺失标本的端粒酶阳怀率仅为70%(14/20)。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乳房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端粒酶参与了肿瘤的形成过程,而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p16抑癌基因的缺失突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的方法钓取端粒酶RNA(hTR)基因的cDNA,将hTR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然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体正常的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结果表明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不能激活或重建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外源hTR基因的表达不能延长白细胞的寿命,反而抑制白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因为外源hTR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细胞内端粒酶RNA同端粒酶催化亚基的结合,同时也阻碍了端粒酶RNA模板区与端粒DNA之间的结合,从而影响端粒酶活性,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Raji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TER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hTERTASODN作用于Raji细胞后,hTERT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ODN与Raji细胞共同孵育48h,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为50.15%±3.49%,72h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为33.35%±2.75%。而hTERT正义核酸作用24、48、72h对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65%)无显著影响(P>0.05)。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Raji细胞48h,其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作用72h,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正义寡核苷酸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性地抑制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探讨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hTERT和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别封闭HL-60细胞hTRET与c-myc基因,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分别使用TRAP-ELISA法、PAGE-银染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ASODN作用细胞72h后。hTERT、c-mycmRNA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以30μmol/L作用组表达量最低。TRAP-ELISA检测:hTERT ASODN10、20、30μmol/L作用组,c-myc ASODN20、30μmol/L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c-myc ASODN 10μmol/L作用组及c-myc、hTERTSODN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CR-PAGE检测:hTERT与c-myc ASODN作用组较SODN作用组端粒酶条带明显减少,以30μmol/L作用组条带最少,而同浓度hTERT ASODN作用组较c-mycASODN作用组条带减少。结论hTERT与c-myc基因ASODN能够分别抑制该基因mRNA的表达,同时具有下调端粒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因子Pinx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细胞NB4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改变,分析其表达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关系,以了解白血病细胞中Pinx1对端粒酶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inx1与hTERT mRNA的表达,进一步在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细胞NB4分化过程中检测Pinx1及hTERT mRNA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inx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0.00312,5.42×10-4-0.024)明显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7.89×10-4,0-0.00863,P<0.01),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5)。Pinx1表达随NB4细胞分化逐渐下降,与hTERT呈正相关(r=0.900,P<0.05) 。结论:Pinx1虽然为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因子,但在白血病细胞中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方向一致,提示Pinx1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继发于hTERT的一种负反馈反应,目的是保持端粒酶活性的稳定,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长度随细胞分裂而进行性缩短,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维持其长度。端粒酶活性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并且在妇科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及抗癌靶点,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其参与体内多种生物酶合成,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硒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肝病及病毒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是硒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是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是细胞的"生命时钟"。端粒酶是维持端粒的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激活可导致细胞无限制的增殖以及肿瘤的发生。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端粒酶的活化是胃癌发生中最普遍的事件,研究表明硒能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文就硒、端粒和胃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