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用以静制动的中医按摩手法按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穴为主治疗颈部落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其中3例颈部落枕的典型病例进行临床辨证分型,采取手法按揉肩中俞穴,同时要求患者活动颈部进行常规手法治疗,可配合热敷理疗等。结果:例举其中3例颈部落枕的典型病例,经过按揉手法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颈部功能活动改善,效果显著。结论:通过临床实践采取肩中俞一穴按揉为主,用以静制动的按摩手法对颈部落枕进行治疗,能即刻缓解疼痛症状,恢复相关功能。此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疗效高,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落枕是一类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总称,多表现为晨起颈部肌肉僵硬,酸胀疼痛,活动受限。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效果明显,本研究从单穴针刺、结合其它穴位针刺及针刺配合按摩、拔罐、温针灸、电针、穴位注射和其它针法等方面总结近10年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阳陵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采用针刺后溪、阳陵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50岁,中位数41岁;均表现为睡醒后颈部单侧疼痛。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诊断标准。病程1~24 h,中位数8 h。治疗1~2次后,观察患者颈部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痊愈18例、好转2例。结论:采用针刺后溪、阳陵泉穴配合颈部运动疗法治疗落枕,可以改善颈部疼痛症状,有利于颈部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落枕通常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 ,导致颈部肌肉过度紧张或拉伤引起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近 2年来我们采用患侧颈丛神经阻滞 ,结合传统的手法按摩 ,收到明显疗效。一般资料40例落枕患者 ,年龄 30~ 70岁 ,颈部活动在45度角以内。其中 2 0名患者用患侧颈丛神经阻滞 ,结合手法按摩治疗 ,列为治疗组。另 2 0例应用常规手法按摩治疗 ,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治疗方法颈丛神经阻滞定点在患侧乳突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联线中点稍后侧 ,手指按压可触及较硬的第四颈椎的横突。作标志。用 1 0 ml的注射器抽取0 .375 %布比卡因 ,于标志点进针约 2~ 3cm,直至…  相似文献   

5.
手穴针灸加颈部按摩治疗落枕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尽快解除落枕患者疼痛 ,恢复颈部的正常功能。方法 :应用手穴针灸加颈部摩揉、捏拿、点按、滚动四步按摩手法联合治疗。结果 :2 0 0例落枕患者经 1 - 3次的治疗均全部治愈。结论 :针灸加按摩治疗落枕 ,操作简单、痛苦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康 《山西中医》2014,(8):29-2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拔罐治疗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落枕患者全部采用针刺远端外劳宫穴加人中穴并结合拔罐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时,治愈33例,有效7例,全部有效,治愈率82.5%;有效患者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也均治愈。结论:针刺结合拔罐治疗落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落枕是颈部肌肉或肌群急性损伤的一组临床症状表现的总称,青壮年为好发人群,病因主要是睡眠姿势不当使局部肌肉处于过度牵拉,发生静力性损伤,或颈部当风受凉,风寒外邪致使颈部气血凝滞痹阻经脉,收引而痛,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笔者采用毫针探刺阿是穴治疗落枕1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穴位按摩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1次,对照组每天给予现代康复训练1次。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液颈部湿热敷干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颈部放松、口部及周围肌肉群运动、寒冷刺激训练、咳嗽训练等),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液在患者颈部进行湿热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吞咽困难症状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液颈部湿热敷干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按摩的方法治疗。治疗3次后比较两组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的评分,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次后与治疗1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和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1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疗效显著,可促进落枕患者的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4岁。65例头部呈强迫体位歪向一侧。病程1~3 d,中位数2 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颈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痊愈69例、好转7例。结论:采用肌平衡三步手法治疗落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颈部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推拿治疗落枕选穴:落枕佐以风池及阿是穴。嘱病人取伏俯坐位,常规清毒,直刺,留针3分钟,其间行针1次,出针后立即按摩。治疗结果:60例中,有50例出针按摩后疼痛减轻,颈部能活动。8例治疗2次后奏效,2例无效。(271125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方下医院...  相似文献   

13.
落枕,古称失枕,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笔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加温针灸治疗落枕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临床门诊患者,30例落枕患者的年  相似文献   

14.
从1例落枕患者特殊痊愈过程着手,通过颈肩协调运动对落枕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在落枕患者治疗中宜配合全身主动协调运动,尤其是患侧肩部活动,从而加速本病的临床痊愈,旨在为临床治疗落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落枕又称失枕,是推拿按摩科常见病症。是指颈部某些肌肉的痉挛,肌张力骤然增高,造成颈部疼痛、活动牵制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轻者1~2日内可自行缓解;重者,拖延数日妨碍生活和工作。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叩击法治疗了30例落枕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经如下。  相似文献   

16.
落枕是非外伤引起的以颈部疼痛、活动障碍为主症的颈部急性病症,因常发生于睡醒起床后且和睡觉姿势和枕头有关,故称为落枕.2003年5月-2005年5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手法治疗60例落枕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西结合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Be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深刺悬钟穴配合按摩手法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深刺悬钟穴配合按摩颈项部手法,并主动活动颈部来治疗急性颈项部周围软组织损伤90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颈项部的软组织损伤俗称落枕,主要症状为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多见于成年人。痉挛性斜颈不在此讨论范围内。1一般资料8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肩井穴运动疗法加颈部斜扳法治疗落枕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落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加颈部斜扳法治疗双侧肩井穴。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5.3%,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运用针刺运动疗法加颈部斜扳法治疗落枕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取穴少,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操作:令患者坐位。在足临泣穴处寻找敏感点和阳性反应物,边揉之边令患者活动颈部,至颈部活动自如为止。有的患者回家后颈部会感觉不适,嘱其自己或请家人揉按足临泣穴,方法如上。治疗28例,1次治愈20例,隔日后痊愈6例,2天后痊愈2例。有效率为100%。讨论:多次落枕者足临泣穴有结节(小则如米粒,大的如枣核),有不同程度的酸胀感,每天多次揉按致结节消散则落枕可愈。足临泣为胆经输穴,颈部为胆经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足临泣穴治疗落枕效佳。按揉足临泣穴治疗落枕!福建361021$厦门集美医院@黄钦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