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癌临床分类方法,提高对隐匿型肾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隐匿型肾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隐匿型肾癌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男1例,女2例。年龄50~52岁。右侧2例,左侧1例。T4N0M1期2例,T4N1M11例,病理分级G3、G2各1例,G1~21例。肿瘤大小分别为6 cm×5 cm×5 cm、8 cm×6 cm×5 cm、7 cm×5 cm×4 cm。结果3例均行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术后α-干扰素300 mg/d,白介素-2 200万U/d,转移癌灶用内放射-153钐(153Sm-EDTMP)治疗每月1次,5-Fu化疗以及全身支持治疗。随访5~19个月,1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9个月死亡,1例5个月后失访。结论依据临床表现不同,肾细胞癌分为4种类型。对隐匿型肾癌及时确诊并行肾癌根治术加术后积极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12例,男70例,女42例.年龄34~82岁,平均55.3岁.右侧62 例,左侧50例.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直径7.1 cm.术前临床分期T1M0N0 60例、T2M0N0 40例、T3aM0N0 10例、T3bM0N0 2例.结果 112例手术均成功,1 例膈肌损伤,术中修补,手术时间 30~90 min,平均61 min.术中出血约 50~400 ml,平均85 ml.术后24~48 h 开始进食,5~10 d出院.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92例、囊性肾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12例、集合管癌4例、错构瘤(术前临床诊断为肾癌)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失访35例,4例集合管癌术后3~6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余未发现肾窝及切口转移,均无瘤生存.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10月至2007年12月267例诊断为局限性肾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确定术前分期,采用AJCC2002年制定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分析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及预后. 结果 267例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T1aN1M0 1例,T1bN1M0 1例,T2N1M0 3例,T2N2M0 1例.6例均为透明细胞癌;核分级II级1例,Ⅲ级1例,Ⅳ级4例;肿瘤直径4~10 cm(平均7.7 cm);均为中央型肿物.清扫区域淋巴结后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18个月死于复发转移. 结论 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多为高级别、中央型、体积较大的肾癌,区域淋巴结清扫后多数能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临床T1期肾癌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11月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临床T1期肾癌32例.结果 32例均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92 min(100~305 min),平均出血量123 ml(50~500 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1 d(1~2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d(4~7 d),联合肾上腺切除4例.2例术中腹膜穿孔,1例术后发生皮下气肿.术后分期为T1N0M0 30例,T3aN0M0 2例,T4N0M0 1例.随访1~29个月,平均12个月,3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T4期患者术后10个月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 不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期肾癌患者可推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0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9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08例。肿瘤大小1.0~8.0cm,(4.3±2.9)cm。术前临床分期:T1N0M042例,T2N0M054例,T3aN0M012例。结果手术时间35~180min,(63.5±30.3)min。出血量20~1500ml,(75±23)ml。中转开腹3例。并发症包括术中下腔静脉或肾静脉损伤出血4例,切口感染3例,高碳酸血症8例。全组随访6~36个月,其中61例>12个月,2例术后1年肺部转移死亡,1例术后7个月肝转移死亡,其余105例均无瘤生存。1年生存率98.4%(60/61),3年生存率85.7%(18/21)。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切口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肾转移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癌伴肾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患者, 67岁。因腰背疼痛3个月, 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8年6月就诊, 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伴骨转移, Gleason评分4+4分, T2N0M1期。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 约3.0 cm×2.5 cm×2.5 cm, 动脉期明显强化, 考虑右肾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Ⅱ级, 肾癌组织内见多个小灶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浸润。术后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影像学随访18个月未见右肾肿瘤复发。患者的前列腺癌予药物去势和醋酸阿比特龙治疗, 治疗6个月后出现PSA进展, 先后予多西他赛化疗、锶89治疗, 效果欠佳, 随访至第30个月患者因恶液质死亡。  相似文献   

7.
450例肾细胞癌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450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他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0M0期267例,T2N0M0期142例,T3期以上(含T3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小肾癌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侧并发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癌晚期患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侵犯大血管和左心房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对32例局部晚期(T4N0M0、T4N1M0、T4N2M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27例,女5例;年龄48~73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原发肿瘤加部分心房或大血管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5例,肺动脉干4例,左心房23例。行左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13例,左全肺及肺动脉干部分切除4例,右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9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右肺中下叶及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右肺上叶及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3例,上腔静脉修补2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完全切除16例。术后仅有3例发生心律失常。肿瘤病理类型:鳞癌25例,腺癌5例,大细胞癌2例。术后pTNM分期:T4N0M03例,T4N1M011例,T4N2M018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T4N0M0、T4N1M0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T4N2M0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例患者无瘤生存5年。结论侵及心房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Ⅲb期)采用扩大切除术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术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区域淋巴结清扫术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0岁,平均53岁。8例以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32例为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B超检查肿物直径1.5~7.0 cm,平均5.0 cm;肿瘤位于肾上极16例,肾中部10例,肾下极14例。40例均行CT检查,31例行MRI检查,报告肿物大小与B超相符。术前临床分期:T1N0M09例, T2N0M025例,T3N0M06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20~300 ml,平均5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12)h,术后住院天数(7±2)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33例,囊性肾细胞癌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嗜酸细胞瘤1例。送检清扫的淋巴结中,阳性4例,均为透明细胞癌,T21例、T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后因远处转移死亡,其余39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和穿刺通道的种植性转移,未发现远处转移,均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27 ~ 85岁,平均52岁.11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13例,pT2N0M0 5例,pT3aN1 M0 2例,pT4N0M0 1例.Fuhrman病理分级:G1 6例,G2 14例,G31例.术后随访19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给予索拉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个月后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第12肋尖部向前下方5—6cm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及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5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余12例为B超体检发现,腹部均未扪及肿块。左侧5例,右侧12例。肾肿瘤13例直径3~10cm,平均5cm。UICC临床分期;T1N0M0 10例,T2N0M0 2例,T3aN0M0 1例;分级:G1 1例、G3 12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例:T1N0M0和T2N0M0各2例,G2 3例、G3 1例.结果17例手术均顺利,其中1例肿瘤直径10cm者扩大手术切口取出标本。手术时间平均111min,平均出血90ml。未出现并发症。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0例,嗜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17例随访2—21个月,平均12.8个月,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时是否需要常规切除同侧肾上腺.方法 分析26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生存率有无差异(t检验);分析肾上腺受侵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采用longrank检验.结果 临床分期T_(1~2)N_0M_0 214例,T_(3~4)N_(0~2)M_0 26例,T_(1~4)N_(0~2)M_1 2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切除同侧肾上腺146例,保留同侧肾上腺117例.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肾肿瘤侵及同侧肾上腺8例,其肾原发肿瘤最大径平均为9.7 cm,肿瘤最大径≥8 cm 5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例,累及全肾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29例,病理结果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仅4例(3.1%);Ⅲ期或Ⅳ期患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7例,病理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4例(23.5%).随访3~102个月,平均28个月.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按各病理分期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8 cm、位于肾上极或累及全肾、临床分期≥Ⅲ期均是肾癌侵及肾上腺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应切除同侧肾上腺,其余早期肾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可以保留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3.
小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对48例小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24~61岁)。平均肿瘤直径2.4cm(1.0~4.0cm)。病理分期T1N0M047例,双侧肾癌1例。评估肾蒂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平均18min(12~26min)。术后出血3例、漏尿1例。平均随访21个月,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1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余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规律.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3例.临床分期:T1cN0M08例,T2aN0M05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9例;血清PSA 2.8~14.6 ng/ml,平均8.2 ng/ml.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13例患者随访3~23个月.术后1、2、3、6、9、12、15、18及21个月血清PSA中位值为6.7、5.0、2.7、1.6、1.2、0.9、0.8、0.8及0.7 ng/ml.分别为术前血清PSA中位数的72%、51%、29%、20%、13%、11%、9%、9%及8%.术后1个月30%患者血清PSA有波动.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下降缓慢,早期有波动.术后1年尤其术后3个月内血清PSA下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茎假血管肉瘤样鳞状细胞癌(PASCC)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l例阴茎PASCC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 首次行阴茎部分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T2N2M0),辅以盆腔放疗,术后2个月,因阴茎皮瓣坏死(伴局部复发)再次行阴茎全部切除术.首次术后11个月,因肺部广泛转移死亡.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多形性的肿瘤细胞和局灶的鳞状细胞癌细胞组成,排列呈血窦状血管样腔隙或网状结构.腹股沟淋巴结仅见普通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3/9.2/10).复发肿瘤的结构和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K(AE1/AE3)、34 β E12、Vimentin(+),EMA呈灶性或片状(+).CD31、CD34、FⅧRAg、HMB45、SMA、Desmin(-).结论 阴茎PA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就诊、早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关键,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及特点,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348例肺癌病人施行根治性手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除,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3689组淋巴结N1转移率23.4%,N2转移率16.5%。Tis期肺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肺癌N1、N2均可见转移;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2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结转移频度与T分期直线相关。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更容易转移至纵隔。肺上叶癌较肺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转移。结论:淋巴结转移腺癌比鳞癌活跃,小细胞肺癌最活跃,且随着T分期增加而增加;肺癌可跨区域纵隔转移;除T1期鳞癌不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亦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外,其余类型肺癌均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和腹膜扩散胃癌发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近远期预后,并探讨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查近11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4、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性别与腹膜扩散有关;全胃癌、Borrmann Ⅲ型,T2,T3,T4,肝转移及腹膜扩散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腹膜扩散P3组1年内生存率总体低于P1组和P2组(P<0.05);N2淋巴结转移组(N2组)术后1,3,5年内生存率总体低于N1组.胃癌腹膜扩散并N2淋巴结转移(PN2)组术后1,3,5年内生存率总体低于N2组.腹膜扩散患者姑息性切除术(PR)组1年内及N2患者PR组术后1,3年内生存率总体上高于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组和剖腹探查组(P<0.05).结论 PN2患者近远期预后比N2差;P3患者预后比P1,P2差;N2患者预后差于N1;PR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还可改善N2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局限性肺切除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970年至1992年对肺癌病人共行局限性肺切除56例,其中27例为姑息性切除,29例T_1N_0M_0周围型肺癌行根治性切除。后组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4%,与该院同期T_1N_0M_0肺癌行肺叶切除的5年生存率(75.3%)无明显差别。因此,作者认为对过去曾行肺切除手术、心肺功能低下或高龄的T_1N_0M_0周围型肺癌病人行局限性肺切除是一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肾细胞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3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男159例,女84例,平均年龄58(24~77)岁.肿瘤直径平均3.4(1.1~6.7)cm.孤立肾肾癌3例,双侧肾癌11例.TNM分期T_(1a) 237例,T_(1b) 6例;无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肾静脉、腔静脉癌栓.术后随访行超声、CT、肾功能等检查.应用KaplanMeier方法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估计并进行对数秩检验. 结果 243例中23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1(1~147)个月.术后应用干扰素继续治疗52例.死亡4例(因癌死亡1例,非癌死亡3例),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3%和100.0%;肿瘤复发5例,远处转移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6%(13/232).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局部复发率低,远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性肾单位,降低并发慢性肾衰竭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116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4~16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8.5个月.总体生存率5年为72%,10年为53%.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为13.8%.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及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T_1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5%;T2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8%,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45%.T_1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后,无局部复发;T_2期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为14.6%.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无统计学意义(T_1:P=0.260,T_2:P=0.262).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于T_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T_2期直肠癌不适合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辅助放疗可降低术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