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消化(1)1904年 巴甫洛夫(俄)发现了主要消化腺的分泌规律神经(12)1906年 卡米洛戈尔季(意)发明了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染色法,即铬银染色法,形成了弥散神经网的概念圣地亚哥拉蒙依卡哈(西班牙)改良了戈尔季铬银染色法。提出了神经元学说1911年 奥尔瓦格尔斯特朗德(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取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共分离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灵芝酸A(1)、灵芝酸AM1(2)、灵芝酸C2(3)、灵芝酸D(4)、灵芝酸DM(5)、灵芝酸F(6)、灵芝酸H(7)、灵芝酸I(8)、灵芝酸K(9)、灵芝酸M(10)、灵芝酸N(11)、灵芝酸S(12)、灵芝酸TN(13)、灵芝酸TQ(14)、灵芝酸TR(15)、灵芝酸Y(16)、灵芝烯酸C(17)、灵芝烯酸D(18)、灵芝醇A(19)、灵芝醇B(20)、灵芝醇F(21)、Lucialdehyde A(22)、Deacetyl ganoderic acid F(23)、Ganodermanontriol(24)、Ganodermanondiol(25)。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灵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市售“辛夷”:罗田玉兰(Magn-olia pilocarpa)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玉兰(Magnolia denudata)淡紫玉兰(Magnolia denudata vat.dilutipu rp-urascens)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凹叶木兰(Matrioiia sargentiana)滇藏木兰(Magnolia cempbelli)淡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及其混淆品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等方而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气孔类型。  相似文献   

4.
曾报道从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果实(女贞子)及叶(女贞叶)中分离出苯丙醇类糖苷、裂环烯醚萜类糖苷以及黄酮类糖苷,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本次探讨了女贞叶的环烯醚萜糖苷。 女贞叶(2.5kg)的甲醇提取物,依次以氯仿(40.3g)、乙醚(10.2g)、乙酸乙酯(20.0g)、丁醇(39.2g)及水(65.3g)分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D)系统产生的自由基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环收缩,研究了桂皮提取物(CCE)和肉桂醛(CA)的抑制作用。作者用 SHR 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做了3种实验。1)将主动脉环分别用 CCE(10~(-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小柴胡汤(SST)对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液中分离出的单核细胞(MNC)和多形核白细胞(PMNC)产生前列腺素E_2(PGE_2)和白细胞三烯(LTB_4)  相似文献   

7.
医生本是为人祛疾除患而治病的,然而有些医生却患了恣书妄写的“字”病,医家“字”病可谓常疾、久疾、危疾喽。何以言之?有实例为证; 最近,在我院中医师进修班医古文考试时,一百三十八份七百余字的卷面上,竟出现了八十二个错别字,举其显者如;齐恒候(桓侯)、珍病(诊)、未常(尝)、感概(慨)、竞然(竟)、正救(拯)、宝全(保)、扒望(巴)、未节(末)、焦悴(憔)、帖附(贴)、徇常(寻)、振惊(震)、结操(节)、敬(恭)、保贵(宝)、平(广用)(庸)、任平(凭)、正个(整)、真惜(珍)、(车圣)视(轻)、竞地(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组分-A3(APS-A3)对对氧磷(PARA)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EVAPVR)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对象,以PARA为损伤药物,以APS-A3为保护药,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R)、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ECMP)及细胞培养液生化指标。结果 APS-A3剂量依赖性(0.1,1,10 mg/ml)地显著减轻了PARA(3.63μmol/L)对血管EDRR的抑制作用,降低了ECMP的增加,保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阻滞了丙二醛(MDA)浓度的升高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降低(均P<0.05)。结论 APS-A3对PARA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S-A3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麻黄汤对链脲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的抗高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观察了麻黄汤(MOT)、真武汤(SBT)、人参汤(NJT)、四逆汤(SGS)、桂枝汤(KST)和四物汤(SMT)6种汉方方剂经口给药对链脲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小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金沙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海金沙全草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鉴定了其中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1.70%。结论 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烃类(30.43%)、有机酸类(14.926%)、酮类(12.818%)、非萜源醇类(8.296%)。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3-甲基-1-戊醇(4.097%)、2-(甲基乙酰基)-3-蒈烯(4.25%)、环辛酮(7.616%)、(E)-己烯酸(12.767%)、十一炔(28.61%)。  相似文献   

11.
作者首次报道了用反相HPLC和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定量分析罂粟中8种重要药用生物碱吗啡(1)、可待因(2)、东罂粟碱(3)、可得因酮(4)、网脉碱(5)、蒂巴因(6)、罂粟碱(7)和那可汀(8)的简单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1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A169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研究,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5个丁烯内酯类化合物、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和3个抗霉素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多种谱学(NMR,MS及ECD等)数据分析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S)-5-(11-hydroxymethyloctyl)furan-2(5H)-one(1),(5S)-5-(11-hydroxy-11-methylheptyl)furan-2(5H)-one(2),(5S)-5-(11-methyl-12-oxooctyl)furan-2(5H)-one(3),(5S)-5-(11-hydroxy-11-methyloctyl)furan-2(5H)-one(4),(5S)-5-(11-hydroxy-12-methyloctyl)furan-2(5H)-one(5),环(苯丙-缬)二肽(cyclo-Phe-Val,6),环(苯丙-异亮)二肽(cyclo-Phe-Ile,7),uranchimycin A(8),uranchimycin B(9)和deisovalerylblastomycin(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同时采用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以上化合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IC5050 mg·L~(-1))。  相似文献   

13.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庆  覃永俊  苏小建  罗伟生 《中草药》2009,40(4):533-53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1月~1995年11月期间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血脂分析资料,观察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I、B及其比值的变化,并观察了内生肌酐清除率(C_(cr))、疗效、病情复发对血脂、apo的影响、探讨了TC、载脂蛋白B(apoB)与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的相关性以及apo变化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弯萼金丝桃Hypericum curvisepal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弯萼金丝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mysorenone D(1);其他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mysorenone-A(2)、mysorenone-C(3)、mysorenone-B(4)、peplidiforone A(5)、4-methoxy-3-(2-methylbut-3-en-2-yl)-6-phenyl-2H-pyran-2-one(6)、hyperenone-A(7)、4-(3,3-dimethylallyl)oxy-6-phenyl-α-pyrone(8)、peplidiforone B(9)、elegaphenone(10)、hypercohin A(11)、hyperisampsin G(12)、spathulenol(13)、槲皮素(14)、β-谷甾醇(15)、β-香树素(1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辛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15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细辛药材中5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对其无机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细辛药材具有较高含量的铁(Fe)、铬(Cr)、锂(Li)等元素;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辽细辛(北细辛及汉城细辛)可以较好的分为2类;比较了53种无机元素在细辛根和根茎间含量的差异;首次报道了细辛中铷(Rb)、铀(U)、汞(Hg)、铯(Cs)、碘(I)、锗(Ge)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对细辛中无机元素的初级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细辛中各元素的提取率相差较大,平均值为(22.25 ±24.96)%.结论:细辛药材的无机元素分析能为其品种鉴别、栽培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了哥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文燕  刘明  陈敏  李玮  林昶  刘思瑶  周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01-3003
目的研究了哥王主要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对了哥王主要毒性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波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六烷酸(Ⅰ)、硬脂酸甲酯(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阿魏酸(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Ⅵ)、β-谷甾醇(Ⅶ)、伞形花内酯(Ⅷ)、西瑞香素(Ⅸ)、芫花素(Ⅹ)、没食子酸(Ⅺ)、西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Ⅻ)、β-胡萝卜苷(ⅩⅢ)、木犀草素(ⅩⅣ)、山萘酚(ⅩⅤ)、槲皮苷(ⅩⅥ)。结论化合物Ⅱ、Ⅲ、Ⅴ、Ⅺ和Ⅹ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苦竹叶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路波  陈萍  成冬生  邓昌沪 《陕西中医》2005,26(3):269-270
目的 :研究苦竹叶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氨基酸分析测试法。结果 :对苦竹叶中铁 ( Fe)、钾 ( K)、镁 ( Mg)、铜 ( Cu)、钙 ( Ca)、锰( Mn)、锌 ( Zn)、锶 ( Se)、铬 ( Cr) 9个元素及 1 7种氨基酸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研究。结论 :该研究为苦竹叶药材质量优劣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法,以lyciumoside-Ⅰ(1)、lyciumoside—Ⅱ(2)、lyciumoside—Ⅲ(3)和芦丁(4)为指标,对商品枸杞以及枸杞植物不同部位进行了含量分析。HPLc采用反相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06nm,分析(1)、(2)、(3)所用溶剂系统为:水-乙腈-磷酸(70:30:0.1),分析(4)所用溶剂系统为水-乙腈-  相似文献   

20.
用于中药提取的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明言  王帮臣 《中草药》2010,41(2):169-175
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最终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中药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在简述传统中药提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5年来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提取技术包括:超临界萃取(SFE)、连续逆流提取(CCE)、微波萃取(MAE)、超声提取(UAE)、酶提取(ETE)、半仿生提取(SBE)、液泛提取(FE)、压榨提取(PE)、组织破碎提取(STE)、免加热提取(HFE)、空气爆破提取(AEE)、常温超高压提取(UHPE)等,并展望了中药提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