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将我们对不同民族的71761名人群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和鼻咽癌普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选点 据1973~1979年两次死亡原因回顾调查,我州鼻咽癌死亡率为5.13/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1.40%。其中,苗族的鼻咽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核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组,提示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升高,其中尤以抗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升高最为特征。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鼻咽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VCA-IgA抗体,观察了对鼻咽癌诊断及监护病情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我省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1978年全省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分析,鼻咽癌的死亡率为2.47/10万。而以往鼻咽癌的诊断一般依靠病理学的检查,但因鼻咽腔位置隐蔽,要判断其病变性质取活组织检验有时有一些困难,因此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特异的血清学方法诊断鼻咽癌是有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根据国内外许多研究报告,证明 EB 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抗 EB 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 抗体(VCA—1gA)对鼻咽癌有较高的特异性。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 VCA—1gA 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和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些人类癌瘤(鼻咽癌、Burkitt瘤)细胞中存在EB病毒基因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增高,EB病毒又能在狨虎猴诱发恶性淋巴瘤,EB病毒在鼻咽癌病因学上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近年研究表明:在携带EB病毒基因组的细胞中,都存在着EB病毒核抗原(EBNA),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有该抗原的抗体。本实验应用多层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NA和血清抗体,从而研究鼻咽癌发生学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核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组,提示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升高,其中尤以抗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升高最为特征。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鼻咽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VCA—IgA抗体,观察了对鼻咽癌诊断及监护病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730例(疗前患者463例,疗后患者267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33例、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肺癌、乳腺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关于 EB 病毒和鼻咽癌的关系的研究正在深入中,而 EB 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所产生的 EB 病毒的相关抗元以及其抗体的动态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在病原学、诊断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几年中,我们用免疫酶法在广西的苍梧和桂林市人群中做了EBV—VCA IgA 抗体的调查,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艳华  黄启洪 《中国肿瘤》2012,21(9):670-672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滴度变化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筛检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1987~2007年对广东省四会市共18986名现场人群进行筛检,检测血清学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VCA/IgA)和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EA/IgA)水平.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EB病毒抗体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987~2007年共检出125例鼻咽癌.VCA/IgA和EA/IgA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16% (1318/18411)和0.24% (45/18411).VCA/IgA阴性组鼻咽癌年龄调整发病率为29.4/10万人年,明显低于VCA/IgA阳性、EA/IgA阴性组(188.2/10万人年)和两者均阳性组(617.4/10万人年).与VCA/IgA阴性组相比,VCA/IgA阳性者抗体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风险越大.随访期间,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升高者的鼻咽癌发病风险最高,在前5年的随访期间更为明显(调整HR=21.3,95%CI:7.1~64.1),抗体滴度降低者的发病风险最低(调整HR=1.5,95 %CI:0.2~11.4).[结论]持续升高的VCA/IgA抗体滴度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明显相关,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是筛查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鼻咽癌普查了解广西苍梧县高发区鼻咽癌流行状况,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模式。方法:于2007年6 月~2008年12月在广西苍梧县石桥镇鼻咽癌现场进行鼻咽癌普查。在鼻咽癌现场建立人口档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参加普查者均进行头颈部检查及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癌EB病毒壳抗原IgA 抗体(IgA/VCA )和早期抗原IgA 抗体(IgA/EA)血清学检测;检查结果可疑和血清学结果阳性者均进行鼻内镜检查;鼻咽部可疑病变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鼻咽癌普查结果均输入电脑,应用EpiData3.1 建立数据库。结果:鼻咽癌现场筛查人群8 458 人,其中EB病毒IgA/VCA 阳性522 例,EB病毒IgA/EA阳性28例,进行鼻内镜检查410 例,鼻咽部活组织检查45例,检出鼻咽癌12例,其中早期鼻咽癌6 例,接受治疗11例。鼻咽癌人群检出率141.87/10 5,早诊率50% ,治疗率91.6% 。结论:广西苍梧县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方案是鼻咽癌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而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对鼻咽癌诊断和防控的临床意义以及鼻咽腔冲洗对防控鼻咽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55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5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B病毒DNA 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结果。对另外1组67例EB病毒抗体阳性而鼻咽活检结果为阴性者进行鼻咽腔冲洗,比较治疗前、后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鼻咽组织中EB病毒D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鼻咽腔冲洗治疗后,EB病毒抗体阳性者检测转阴率为19.4%,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对EB病毒抗体阳性者进行鼻咽腔冲洗治疗对于鼻咽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苍梧县鼻咽癌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明 《中国肿瘤》1998,7(6):20-20
广西苍梧县鼻咽癌防治所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曾毅教授指导下,和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协作,在苍梧县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现场研究工作,并从环境中发现有诱导EB病毒作用的物质,现介绍如下:一、EB病毒IgAjVCA抗体阳性者的随访1叨8年至1979年检测了苍梧县30岁以上148029人的EB病毒壳抗原抡疫球蛋白A抗体(IgAjVCA,阳性者(ZI巧)3533人,抗体几何平均滴度(*MT)为1:162,当年确诊鼻咽癌55人石MT为1:opl,早诊率为582%,对抗体阳性者继续观察,发现65例鼻咽癌,GMT为1刀99,早诊率为523%。追踪发现的病人,有力%…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群413 164人鼻咽癌血清学普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普查自然人群413 164人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A)和早期抗原抗体(EA-IgA)阳性与性别、年龄及鼻咽癌检出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和EA-IgA抗体,间接鼻咽镜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普查自然人群413 164人检出VCA-IgA抗体阳性12 629人,阳性率3.06%,抗体阳性率高低与性别无关,与年龄高低呈正相关趋势.检出鼻咽癌174例,早期151例,早诊率86.78%,普查自然人群鼻咽癌检出率42.11/10万.鼻咽癌检出率高低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结论本法普查鼻咽癌可达提高早诊率目的,若普查重点能放在35岁以上人群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与EB病毒的感染及其相关抗体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已知广东人的EB病毒感染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北京人,5岁前的儿童EB病毒感染率已达90~100%,广西苍梧县不同年令组人群中不仅百分之百的被EB病毒感染,而且第一次抗体高峰在5岁以前。现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苗、瑶、侗、壮四个小数民族的儿童做了EB病毒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早期发现和筛选鼻咽癌的EB病毒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Ng MH  Chan KH  Ng SP  Zong YS 《癌症》2006,25(2):250-256
鼻咽癌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人的一种常见癌症;世界上除其他少数族群具有中等程度的发病率以外,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鼻咽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且好发于中年人。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EB病毒(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归属为第一类人体肿瘤病毒)是鼻咽癌的致病因子,肯定参与鼻咽癌的多阶段、多因素发生过程。本文简要地复阅了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重点地介绍了EB病毒抗体和EB病毒DNA作为鼻咽癌标志的主要应用;根据由鼻咽癌导致的EB病毒抗体反应的现代知识,并考虑到目前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了促进有效地早期发现鼻咽癌的血清学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     
Ⅸ中国人鼻咽癌患者抗 EB 病毒核抗原的抗体及与其他 EB 病毒抗体的关系本文报道了各期鼻咽癌病人血清的EB 病毒核抗原(EBNA)的抗体反应,并与其他肿瘤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抗体做了比较,讨论了 EB 病毒核抗原的抗体与其他EB 病毒的抗体的关系,这些抗原包括病毒的壳膜抗原(VCA)、早期抗原(EA)和可  相似文献   

15.
自1966年 Old 等首先发现鼻咽癌与 EB 病毒在血清学上有关以来,EB 病毒与鼻咽癌的密切关系即被充分肯定。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多种EB 病毒特异的抗体滴度都升高,特别是 EB 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VCA-IgA)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仅就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加以综述。Henle 等首先报告 VCA-IgA 抗体对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证实EB病毒抗体测定对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报道一组鼻咽癌和对照组病人EB病毒VCA—IgA抗体的检测结果,并就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966年,Old首次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EB病毒相关抗原的沉淀抗体。1968年,Henle证实了所有鼻咽癌患者血清都有抗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EBV-VCA/IgG)。1975年,Wara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升高。1976年,Henle进一步证实了鼻咽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EB病毒诱导的膜抗原及抗体研究受到重视,主要基于二个原因:(1)膜抗原的有效成份已被提取,且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因此膜抗原的抗体水平可作为EB病毒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指标。(2)在多种EB病毒相关抗体中,MA抗体诊断鼻咽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作者对EB病毒诱导的膜抗原及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着重MA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在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发现带有疱疹型病毒颗粒的嗜入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后定名为EB病毒。1966年Old等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EB病毒抗体。继后的许多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出现针对多种EB病毒特异性抗原—EBNA、EA、VCA、DNA酶等的抗体,其含量远高于其它癌瘤患者和健康人水平,且这些抗体水平大都随鼻咽癌病情的发展而变化。现将各有关抗体的检测意义阐述如下: 一、EBNA(EB病毒核抗原)是在EB病毒侵染细胞的早期出现,是一种EB病毒的决定性抗原。可用抗补体复层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EB病毒VCA-IgA与鼻咽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梧州市肿瘤所门诊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1868例,应用免疫酶法测定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EB病毒VCA-IgA抗体测定结果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主要特征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无关;与患者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患者原发灶TO-T4其抗体水平有轻微上升,但无明显的波动;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Ⅳ期根据病程的发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早期(Ⅰ、Ⅱ)与晚期(Ⅲ、Ⅳ)期比较、颈部淋巴结N_0~N_3之间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结果分析提示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