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诱导成骨可降解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以12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式在其双侧胫骨平台分别埋植增塑淀粉和S-99可溶性止血纱布。观察4周、8周、12周三个阶段手术区骨组织相容性。结果所有观察期双侧手术区肉眼观察未见充血红肿及骨膜增厚,组织学观察未出现骨吸收及骨破坏。结论增塑淀粉的骨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本研究合成并检测了PVA-CMC复合膜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安全性;纳入新西兰白兔16只,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实验模型,将兔进行自身对照,即一侧颈动脉PVA-CMC复合膜植入(实验组)和对侧颈动脉实施假手术(对照组)。于术后4周、12周取材行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评估PVA-CMC复合膜抗术后血管周围组织黏连的能力。结果:(1)理化检测:PVA-CMC复合膜的厚度、含水率、溶胀比、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计算结果显示其柔顺性、黏附性及稳定性优良,电镜下观察PVA和CMC结构相容性良好。(2)细胞毒性实验:达到了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毒性所限定的要求;(3)皮内刺激实验:PVA-CMC复合膜侧注射点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为0.17;(4)动物实验:术后4周、12周肉眼观察,对照组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02);术后4周、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实验组的颈动脉周围纤维化表现显著弱于对照组(4周:P=0.015;12周:P=0.002)。结论:PVA-CMC复合膜可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周围黏连,并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24只大白兔造成兔双侧下颌体部15mm×10mm骨缺损,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缺损区并与骨膜严密缝合.实验侧(右)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0AU,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4、6、8周各处死一组兔,作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钙离子测定,研究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骨断面处有新骨生长并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4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向缺损中央延伸,8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且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侧.实验证明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以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脱细胞骨基质(AB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质量1.5~2.0kg。在兔颅骨两侧分别建立1cm×0.5cm的全层骨缺损区,去除该区骨膜。随机选择一侧作实验侧,植入复合PRP的ABM;另一侧为对照侧,仅植入ABM。术后第2、4、8、12周分别处死兔6只并取材,观察两侧颅骨缺损修复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发生明显炎症和排异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侧颅骨缺损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新生骨量呈增加趋势。术后第12周,实验侧ABM颗粒已完全降解,骨髓腔改建完成,缺损区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对照侧仍有较大的ABM颗粒未降解,缺损中央部位仍有未愈合区域,有骨髓腔形成。结论ABM是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PRP具有促进成骨作用,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哈伯因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42例血管性痴呆病人服用哈伯因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第12周各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哈伯因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6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关通舒联合西乐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15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分别给予口服关通舒胶囊、西乐葆胶囊、关通舒胶囊+西乐葆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随访8周.结果 治疗后2、4、8、12周后,三组WOMAC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4、8、12周C组WOMAC指数低于A、B组(P均<0.05);C组总有效率(94.0%)高于A组(89.8%)、B组(88.0%)(P均<0.05).结论 关通舒胶囊与西乐葆胶囊联用治疗KOA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双环醇片治疗甲亢所致肝功能损害及甲巯咪唑治疗后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依据和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研究,对95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双环醇片和硫普罗宁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2周、4周、8周、12周ALT、AST、肾功、尿常规,同时观察一般状况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且治疗12周疗效优于4周和8周;治疗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对甲亢所致肝功能损害及甲巯咪唑治疗后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易倍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美金刚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美金刚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6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8.33%)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和脂蛋白a[Lp(a)]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辛伐他汀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组40例、B组40例(A=瑞舒伐他汀10mg,B=辛伐他汀20mg)连续8周。分别于受试后的第4周和第8周随访。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L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均优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4周时Lp(a)水平均有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瑞舒伐他汀组Lp(a)明显下降,且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且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验家兔皮肤接触壮医通路酒后的毒性反应。方法以实验家兔为试验动物,选取体重(2.5±0.25)kg的家兔按雌雄各半标准随机分组并造模,用壮医通路酒涂于创面,以米酒作对照,观察各组皮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实验用药各组家兔的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及皮肤刺激反应,并且实验用药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壮医通路酒皮肤局部用药治疗痹证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心肌病变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取17只分为正常8周、12周对照组(8周组织,12周组8只)。其余43只SD大鼠禁食12h后,注射链脲佐菌素,72h后测空腹血糖,血糖值〉16.7mmol/L的大鼠40只为糖尿病造模成功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型8周、12周组和通心络8周、12周治疗组、每组10只。实验持续12周。实验每4周监测血糖1次,分别于8周、12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约10mL左右并分离血清,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醛固酮水平、内皮素(ET—1)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8周时治疗组糖化血清蛋白、ET-1、血清TC、LDL—C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2周后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8周、12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肌胶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胶原表达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心络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变大鼠心肌胶原沉积,其对心肌病变的治疗机制可能与糖、脂肪、蛋白代谢及减少心肌局部内皮素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疗法(主要成分中药马钱子)对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忻州市氟骨症专科医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中度氟骨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随访24周,分别于治疗前(O周)、第4、8、12、36周时进行上肢综合功能、下肢综合功能、关节功能障碍指标评估.结果 对于上肢前臂经枕后中指尖触及对侧耳廓功能评分、上肢前臂经后背中指尖触及对侧肩胛下角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单关节功能障碍评分,药物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14.32、35.81、13.02,P均<0.05),时间的主效应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63、72.82、277.33、328.16,P均<0.05).①上肢前臂经枕后中指尖触及对侧耳廓功能:治疗组第8、12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第36周的评分低于12周(P均<0.05);对照组的第8、12、36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②上肢前臂经后背中指尖触及对侧肩胛下角功能:治疗组的第4、8、12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第36周的评分低于12周(P均<0.05);第8、12、36周时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③下肢功能:治疗组的第8、12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第36周的评分低于12周(P均<0.05),对照组的第8、12、36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④单关节功能:治疗组的第4、8、12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第36周的评分低于12周(P均<0.05);对照组的第8、12、36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第4、8、12、36周时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⑤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肢体关节功能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88.33%(53/60),93.33%(56/60),对照组分别为28.07%(16/57),40.35%(23/57),组间比较(fisher检验,P<0.01,X2=56.21,P<0.01).结论 以马钱子为主的中药疗法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肢体的关节功能障碍改善疗效确切,是治疗氟骨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慢性间歇性低氧新西兰白兔模型,观察和评价间歇性低氧(IH)后对血浆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动物实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建立慢性间歇性低氧新西兰白兔模型。将36只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间歇性低氧组,按照低氧时间4、8、12周,又将对照组和间歇性低氧组各分3组。对照4、8、12周组,每组6只;间歇性低氧4、8、12周组,每组6只。间歇性低氧组置于缺氧舱中给予间歇低氧处理每天8 h。分别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给实验兔称重,采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Lp-PLA2、IL-6和VCAM-1含量,同时取腹主动脉利用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果 (1)间歇性低氧4周组、8周组和12周组两两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Lp-PLA2、IL-6和VCAM-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低氧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呈递增趋势,在12周时最明显。(2)对照4周组、8周组和12周组的血浆Lp-PLA2、IL-6和VCAM-1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间歇性低氧组的Lp-PLA2、VCAM-1和IL-6血浆表达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性。Lp-PLA2与VCAM-1的相关系数为0.75(P0.001)。Lp-PLA2与IL-6的相关系数为0.55,(P0.001)。VCAM-1与IL-6的相关系数为0.76(P0.001)。(4)间歇性低氧干预下腹主动脉组织HE染色后可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可引起血浆Lp-PLA2、IL-6和VCAM-1水平增高,血浆中IL-6、VCAM-1及Lp-PLA2三者存在相关性,可推测间歇性低氧介导了内皮下炎症因子的聚集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进而参与间歇性低氧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建立股骨头坏死(ONFH)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杂种狗12只(13~17kg),手术剥离其左侧股骨近端约4cm范围内的全部骨膜及周围组织,并于股骨颈中下1/3处用直径1mm的钻头钻孔,破坏此处髓腔松质骨成分,皮质骨保持完整;右侧做正常对照。采用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化,并分别于术后1、4、8和16周获取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DSA图像显示髋关节局部出现多量新生血管由股骨颈、髓内等处再生进入有坏死改变的股骨头内。四组实验侧股骨头均出现不同程度ONFH表现,第16周股骨头标本示轮廓改变,轻度塌陷外观。结论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能成功建立ONFH模型,可用于ONFH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观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白介素22 (IL?22) 及其受体 (IL?22R1) 的表达状况, 并对与IL?22相关的 肝星状细胞 (HSC) 衰老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按感染后第4、 6、 8周及12周时间点取材, 行生化功能检测、 HE染色和Masson染色、 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HSC衰老状况、 ELISA检测肝组织中IL?22蛋白水平、 荧光 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IL?22及IL?22R1mRNA表达水平, 另设未感染小鼠为对照组。结果 结果 感染后第8、 12周时血清中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均<0.05)。肝组织中IL?22蛋白于感染后第4、 6周时表 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均<0.05), 感染后第8周时, 其表达水平较前下降, 第12周时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较第4、 6周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IL?22mRNA动态变化与蛋白水平一致, 感染后第4周时表达升高, 第6周时达高峰, 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第8、 12周表达持续下降, 较第 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IL? 22R1mRNA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 于12周时达高峰, 较对照组、 第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检测发现 HSC衰老, 随着IL?22在晚期病程中下降, HSC衰老减少。结论 结论 IL?22及其受体参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程进展, 早期作 为炎症因子之一, 参与炎症反应; 至肝纤维化病程后期, 可部分通过诱导HSC衰老, 限制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70例),两组病人每晚口服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日加服蒲参胶囊。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冠心病基础用药,观察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4周、8周、12周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TG及治疗12周LDL-C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较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与Rho/Rho 激酶在外膜介导的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 ,于术后即刻、1周及 2周取出颈动脉。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及中层面积 ;应用多道生理仪测血管反应性 ;原位杂交及RT 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  (1)血管外膜去除后内膜增生 ,2周时内膜增生较 1周时更为明显。对照侧无内膜增生。 (2 )与对照侧比较 ,去外膜侧血管在术后即刻、1周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减弱 (P <0 0 5)。 (3 )与对照侧比较 ,去外膜侧NADPH氧化酶P2 2PhoxmRNA表达在 1周时增高 (P <0 0 5)。 (4)与对照侧比较 ,去外膜侧Rho 激酶mRNA表达在 2周时增高 (P <0 0 5)。结论 外膜去除后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其发生机制与NADPH氧化酶及Rho 激酶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生儿皮内卡介苗接种采用全量苗与同批号的半量苗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2周与5年结素持续阳转率全量苗皆高于半量苗,而淋巴结异常反应率二者无显著差异,局部反应两组均未见异常。认为上海市新生儿可用全量卡介苗皮内接种。  相似文献   

19.
郭峰 《山东医药》2014,(48):74-75
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 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痛点局部分别注射自体PRP和自体全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评价VAS、压力疼痛阈值( PPT)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注射后两组恢复正常工作,未接受非甾体类药物和其他局部治疗,注射局部未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随访8周内未出现明显不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8周VAS评分降低,而PPT、Mayo评分升高(P均<0.05),且A组治疗后8周较B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 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均效果较好,但PRP局部注射中远期疗效优于自体全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单用两药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及倍他乐克治疗组,对照A组单用倍他乐克,对照B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4周后观察3组降压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12.5%;对照A组分别为80.0%、27.5%;对照B组分别为90.0%、40.0%。治疗4周后治疗组心率无明显改变,对照A组心率明显减慢,对照B组心率明显增快。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反应,减少了副反应,并克服了两药对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