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缺血缺氧性脑病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心肺复苏术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30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天,亚低温组患者神经系统转归率23%(7/30)明显高于常规组15%(3/20,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50%(15/30),常规组为55%(11/20,P>0.05)。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神经系统转归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干预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8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进行药物、视觉、听觉、触觉刺激,3次/d,15~20min/次,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4例患儿中,预后不良者16例,预后良好者18例;干预组34例,其中预后不良者9例,预后良好者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智能上有促进作用,且能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肺复苏指南不断的更新,25%~50%的心跳骤停者可通过心肺复苏获得自主循环,但只有2%~14%可以成功出院,主要原因在于继发的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近期美国报道了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院内心跳骤停者心肺复苏后第1天存活率约为50%,出院的存活率却显著下降至25%[1]。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耐受性差,心肺复苏后即使自主循环恢复,大部分病人颅脑损伤已经形成,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其并发症是导致病人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恢复自主循环者部分昏迷,处于植物状态,部分意识恢复,但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癫痫发作或肢体活动障碍[2]。由此看来,缺血缺氧导致脑损伤恢复是心肺脑复苏的最终目标。我们探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与转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亚低温下综合治疗DAI患者24例与常温下综合治疗的DAI患者13例进行比较。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者4例(16.7%)。死亡7例(29.2%),恢复不良13例(54.1%)。常温组分别为1例(7.7%)、10例(76.9%)和2例(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DAI早期诊断,采取亚低温下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癫痫病人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并进行连续脑电监测的成年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52%),女性20例(48%),年龄31~62岁,平均47岁。既往有癫痫病史的4例(1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所需数据信息。结果:在纳入的42例患者中,有15例(36%,95%置信区间为21%~50%)发生了癫痫,其中7例(17%)发生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34例(81%)死亡,其中26例死于医院内,8例存活出院但仍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28d内死亡。15例发生癫痫的患者均死亡,其中13例(87%)死于院内,2例(13%)存活出院但28d内死亡;未发生癫痫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41%)死亡,16例(59%)存活超过28d。发生癫痫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癫痫者(P〈0.001)。结论:提示有癫痫发作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应用连续脑电监测技术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癫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双侧同时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49例sTBI患者,分为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并于3个月后进行COS评定。结果治疗组27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组22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0例,(P〈0.05)。结论采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sTBI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常温缺血组(n=10),亚低温组(n=10),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72h,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区存活锥体细胞数,TUNEL法检测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温缺血组的海马CAI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组海马CAI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对照组、亚低温组的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数目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在电镜下观察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结论亚低温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3、6个月时,观察组MDI及P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们试用纳络酮与丹参联合应用治疗HIE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分组IllE患者治疗组刀例,轻度3例,中度22例,重度5冽。对照组四例,轻度3例,中度z例,重度4例。两组治疗前的临床资料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吸氧、降颅压、镇静、能量合剂、微量、维生素应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钢络酮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方法:纳络同每次10-20ndkg加入5%葡萄糖lod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复方丹参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贴敷式头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对新生仔兔HIBD(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前后血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揭示贴敷式头部亚低温对新生仔兔HIBD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间窗时间的血清中NSE.贴敷式头部亚低温实施6h治疗.结果 HIBD后不同时间窗组及假手术组(正常组)组间比较,血清中NSE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经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IBD后3h组NSE含量与正常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HIBD后其他组与正常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贴敷式头部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HIBD后不同时间窗均有脑保护作用,但HIBD后3h组脑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对重症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未进行亚低温。比较2组治疗后1周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以及1周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d开始,观察组颅内压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脑外伤术后患者,能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及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NLX组:21例病人每例均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照组:相同诊断及相同GCS评分的18例病人采用常规治疗。结果:NLX组死亡12例,植物生存4例,重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至恢复良好3例。结论:亚低温可以改善颅脑损伤的生理生化及代谢紊乱,防止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因而有些学认为这为DAI在轴突横断以前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达到协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亚低温使脑代谢得到保护,降低脑部的血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DAI死亡率和伤残率仍很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其中24例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34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58例高分级aSAH患者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时程为5~14 d,平均(7.0±4.4)d.治疗期间,37例(63.8%)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0例(86.2%)出现低血压,8例(13.8%)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93.1%)出现胃肠动力障碍,8例(13.8%)出现应激性溃疡;30例(51.7%)出现肺炎,4例(6.9%)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48.3%)出现脑血管痉挛;21例(36.2%)出现寒战;17例(29.3%)出现凝血功能障碍;15例(25.9%)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3例(22.4%)出现低白蛋白血症;6例(10.3%)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17.2%)出现迟发性脑缺血.8例(13.8%)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后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及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 <0.05).4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1.9)个月.其中56.5%(26/46)的患者预后良好,43.5%(20/46)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的患者中,6例死亡,14例中、重度残疾.结论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GCS≤8分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例及常温治疗组65例,监测2组的颅内压、血糖及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2组GOS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6例(42.6%),死亡11例(18.0%);常温治疗组痊愈12例(18.5%),死亡19例(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颅内压第1天比较差异不明显,第2、3天亚低温组降低明显,且亚低温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糖,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结论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能缩短脑水肿时间,减少高血糖,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人入院确诊后,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亚低温组分出血组和缺血组。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前、后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P〈0.01);出血组优于缺血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出血组更明显,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选取2008-04—2009-04我院收治的中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6例,经家长同意进行早期干预治疗40例,其余3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的发育商分数与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测定的发育商结果分别为84.8±9.4、90.4±11.2、97.3±11.8、99.5±12.6,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2例(5.0%),与对照组的10例(27.78%)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治疗能够对新生儿HIE的疗效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患儿发育商,还可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早期亚低温治疗组(B组,50例)和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组(C组,50例)。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判定疗效,除外植物生存和死亡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进行评估。结果3组良好恢复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恢复良好率最高,病死率最低。亚低温组、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的 ADL 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ADL评分结果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03—2014‐03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随访1、3个月时的ESS与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病死率6.67%均比对照组低,恢复良好率23.33%,中残率43.33%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