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我院诊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常规治疗后,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血糖、NIHSS评分、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医源性原因、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等因素,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显著性相关因素为体温、血糖、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像学改变(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体温、血糖、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Lp-PLA2)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4例,发病后7 d之内病情加重84例为进展组,病情未加重240例为非进展组。按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324例为对照组。结果:进展组Lp-PLA2活性和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Lp-PLA2活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压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Lp-PLA2水平的高低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一定正相关关系,Lp-PLA2可以作为与缺血性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与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05例(无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龄和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因素在2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男性、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3种相关危险因素中性别与颈内动脉闭塞相关性最高(P=0.041),吸烟史和脑卒中病史为仅次于性别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是颈内动脉闭塞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并加强戒烟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主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1:1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对照,对患者行全方位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以及家族患病史,对患者的主要生活习惯,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结果青年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41例(65.1%),老年组30例(47.6%);青年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5:1,老年组为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双侧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多支动脉斑块以及无超声异常等类型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史和既往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家族高血压史以及高血压和吸烟酗酒史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A组)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B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结果 动脉斑块最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形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多于B组,P<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多于B组,P <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最易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也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10—2016-10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5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临床资料,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缺血性脑卒中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史、CT分型、颈部血管狭窄程度、OCSP分型、斑块性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T分型、斑块性质、OCSP分型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CT分型、斑块性质、OCSP分型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及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连续选取116例卒中发作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的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2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进展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6例病情出现进展,发生率31.03%。平均SPIEGEL评分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进展组患者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睡眠障碍越严重,脑卒中进展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方法 2008-01-2011-01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6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2组病例入院48h内体温、血压、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体温、血压、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是常见的相关因素,应在疾病发生早期避免和消除相关因素,减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高热、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比例以及降压后进展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中度与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化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压不合理、生化指标(血糖、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异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中重度狭窄均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入选患者均行头颅MRI及颈内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血压、血糖、体温,分析2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动脉硬化发病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入组的120例患者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9例(24.2%),进展组中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远高于非进展组,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侧脑室体旁以及分水岭梗死可能更容易出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2006-05~2009-05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糖尿病患者64例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66例为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发展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64例中诊断为进展性卒中41例,占64.1%;非糖尿病组66例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我院2012-03-2014-03急诊留观或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组)以及在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胱抑素C与其他相关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胱抑素C与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正相关性,了解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和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升高、体质量、BMI、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胱抑素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身高、体质量、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与胱抑素C无相关性(P0.05);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以及年龄与胱抑素C存在相关性(P0.05),且患者收缩压、血糖水平升高、年龄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对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胱抑素C是影响患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收缩压、血糖水平及年龄因素有正相关性,能够用于临床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为控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78例)与对照组(60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Hcy)水平,并分析Hcy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8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人群,高血糖、高白细胞、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高纤维蛋白原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进展性脑卒中和4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2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76.7%),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52.5%)(P<0.05),且进展性脑卒中组中斑块性质为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04—2012-09到我院诊治的298例患者,采用1∶1配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14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另149例非进展性脑血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家族史、血脂、血糖、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等14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吸烟史及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收缩压、LDL的升高及发热是临床护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11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进展组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变化,对进展组作血清He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分析.结果 进展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62例和43例,占70.45%和38.39%,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2.65±11.29μmol/L/L和15.43±6.2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组He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性(r=0.691,P<0.001).结论 高Hey血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防治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8-06—2012-12襄阳地区NAION患者的资料,采用个体匹配,调查每1个病例的同时,调查3个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条件相同的的非NAION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社会行为、既往史、现病史等,统计并分析其流行性特征。结果本组NAION患者年龄(61.0±12.3)岁,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易发生抑郁。粥样硬化斑块(OR=7.621,95%CI2.610~22.256)、LDL(OR=3.840,95%CI 2.079~7.093)、总胆固醇总胆固醇(OR=1.860,95%CI0.721~3.027)、甘油三酯(OR=1.649,95%CI 1.052~2.585)、内-中膜增厚(OR=1.109,95%CI 1.075~1.146)、糖尿病(OR=4.042,95%CI 1.670~9.781)、高血压(OR=2.850,95%CI 1.173~6.925)、缺血性脑卒中(OR=5.483,95%CI2.945~10.209)是NAION的危险因素。随访2a后,NAION组与非NAION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的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NAION的发生、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此推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起病在 48h内 10 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 ,2次 /d ,连续 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 11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对照组 2 4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治疗组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 (P <0 0 1) ;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好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减轻其进展程度 ,有利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01-2011-01所收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据此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Barthel指数、颈动脉斑块、梗死面积、年龄、并发症、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等.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且预后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