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反应体外实验体系,通过测定电泳相对迁移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研究云芝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REM定性和LPO定量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云芝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反应体外实验体系,通过测定电泳相对迁移率(REM)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研究云芝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REM定性和LPO定量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云芝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芝多糖及银耳孢子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芝多糖与银耳孢子多糖均属于真菌多糖,药理作用有某些类似。日本从Coriolusversicolor(Fr)Quel中提取的云芝多糖(PS-K)具有抗肿瘤及加强免疫的作用。我院从Polystictus versicolor(L.)Fr中提取的云芝多糖(PV-1),对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用我院试制的云芝糖浆,治疗甲胎蛋白(APP)低浓度持续阳性病人,取得显著疗效,AFP转阴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认为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阻断或延缓作用。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ck)为著名补养中药,据报道,银耳孢子多糖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含多糖的银耳制剂有抗放射作用,并在抗放射实验中发现可降低受照射动物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对遗传物质似有保护作用。本文以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就此三个多糖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影响作了一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叔丁基氧过氧化物攻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损伤模型,观察了不同途径云芝多糖处理对小鼠巨噬细胞泡沫样变性和坏死的保护作用。云芝多糖灌胃处理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抑制活性氧导致的泡沫样变,并延长生存时间,正常腹腔巨噬细胞经与云芝多糖处理小鼠的血清预孵后,亦表现同样的保护作用,提示云芝多糖的抗活性氧损伤作用并非腹腔注射时直接刺激巨噬细胞的结果,云芝多糖口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灵芝胞外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摇瓶中考察了灵芝真菌发酵菌丝体生长、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合成的动态过程。在培养168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8g/L(干重),培养216h时,胞外多糖达到最高浓度1.24g/L,EPS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大致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胞外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对灵芝真菌发酵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高于0.59g/L时,EPS的产生受到明显抑制,其趋势是随着培养基中同源灵芝胞外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高于2.34g/L时,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完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制备法,研究云芝多糖肽对小鼠造血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给正常小鼠或骨髓抑制小鼠注射云芝多糖肽,均使骨髓细胞分裂指数高于对照组,对骨髓粒单系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攻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损伤模型,观察了不同途径云芝多糖处理对小鼠巨噬细胞泡沫样变性和坏死的保护作用。云芝多糖准胃处理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抑制活性氧导致的泡沫样变,并延长生存时间。正常腹腔巨噬细胞经与云芝多糖处理小鼠的血清预孵后,亦表现同样的保护作用。提示云芝多糖的抗活性氧损伤作用并非腹腔注射时直接刺激巨噬细胞的结果,云芝多糖口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没食子鞣质及有效提取物对致龋细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致龋菌产酸及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探讨实验药物的防龋机制.方法:选择4种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口腔细菌作为实验菌株,以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为实验药物,研究对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同时选择主要产糖菌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研究实验药物对其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能有效抑制实验菌株的产酸能力,只是在药物浓度上有一定差异.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对变形链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浓度下对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酸代谢和糖代谢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化学结构。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纯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薄层层析、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色谱及化学方法测定。结果: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均由单一葡聚糖组成,具有β型糖苷键。结论:对双孢蘑菇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结构研究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近年来对云芝多糖的化学成分、毒性实验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云芝多糖醇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云芝多糖的醇沉工艺。方法以云芝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云芝多糖的醇沉工艺。结果药液浓缩至比重1.25,加4倍95%乙醇,醇沉温度25℃,醇沉24 h,可使云芝多糖含量达35%。结论正交试验结果可为云芝多糖醇沉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工艺经生产实践检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正> 云芝[polystictus versicolor(L.)Fr],属真菌植物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云芝属的代表种,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我国南北方各地林区均有分布。 云芝作为药用,在我国及日本民间早有流传。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对云芝多糖的研究已进入盛兴阶段。千原、藤井、冢越等学者已报道了云芝多糖具有强抑瘤效应。目前日本已将云芝多糖作为免疫赋活剂,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云芝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芝[Trametes versiolor ( L. : Fr. ) Pilát],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多孔菌科(Polyporales)、栓菌属(Trametes)。云芝性微甘、寒,能清热、消炎,具有扶正固本、补益精气的功效。云芝多糖包括从云芝的子实体中提取的粗多糖(CVPS),从云芝深层培养菌丝体中分离到一种结合蛋白多糖(PSK),从另一个COV-1菌株培养而获得的菌丝体糖蛋白混合物(PSP),资料表明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现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4.
饶刚  唐学文 《重庆医学》2007,36(13):1306-1307
目的 临床研究云芝胞内多糖治疗高血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我科门诊和住院的高血脂患者:胆固醇≥5.8mmol/L、TG≥2.4mmol/L者为入选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1、2、3及安慰剂组,动态观测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 云芝胞内多糖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水平,并能升高HDL的水平;对肝肾功能及血糖则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云芝胞内多糖对高血脂症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制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Ames试验方法,对硒多糖和亚硒酸钠的抗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在以硒浓度为0.0336~105μg/皿时,对道诺霉素致突变性的抑制率分别为27.0%~96.3%和20.1%~90.0%;对间接致突物环磷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15.4%~51.1%和17.0%~47.6%。硒多糖对叠氮钠致突变的抑制率为1.7%~15.5%。表明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对道诺霉素致突变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的致突变性有一定抑制作用。而硒多糖对叠氮钠致突变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研究发现云芝糖肽的免疫调节作用、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的发挥与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密切相关。文章对云芝多糖的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云芝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用新西兰纯种白兔制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动态地观察了云芝多糖对动物模型的血、LDL组织的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包括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甘油三酯和磷酸肌酸激酶。并同时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LDL)单克隆抗体株HOL_1测定血浆中O-LDL抗原含量。结果表明,云芝多糖能有效地清除O-LDL,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并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桑黄、白桦茸、云芝、香菇4种真菌多糖复合组方进行研究.方法:以水杨酸法测定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16(45)正交实验法对上述4种真菌多糖的最佳复合组方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4种真菌多糖的最佳组方配比为桑黄多糖4.66 g/L,白桦茸多糖4.22 g/L,云芝多糖8.09 g/L,香菇多糖6.64 g/L,此组合下复合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其最大清除率为75.6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粘液放线菌形成的单菌种生物膜的结构以及胞外多糖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微生物厌氧培养技术将粘液放线菌在玻璃片上形成24h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Fluorescein、BODIPY和Calcofluor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和其中胞外多糖的分布。结果玻璃表面粘液放线菌粘附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大量微菌落和沟壑间隙是其所形成生物膜的特征。临近粘附表面的生物膜基底部位细菌密度较低,而中部则较致密。生物膜中胞外多糖分布与菌落中的细菌分布一致。结论粘液放线菌依靠其合成的胞外多糖聚集形成了生物膜。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多数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广泛,部分病人后果严重,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除因病毒侵害外,与宿主的免疫异常、尤其是T细胞亚群缺陷及因此产生的肝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因此,调动病人的免疫功能,消除病毒抗原并控制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是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的治疗途径。据研究,担子菌云芝多糖有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自1977年以来,白求恩医大一院消化病科和基础医学部微生物教研室首先试用云芝多糖口服治疗肝病,并进行免疫学观察,取得了初步效果。1979年以来,吉林省几个兄弟医院又共同对云芝多糖(以下简称“云芝”)治疗肝病进行了观察。现将三年来治疗的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