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室温24h内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24h内非诺多泮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甲磺酸非诺多泮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24h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非诺多沣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硫普罗宁注射液与常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硫普罗宁注射液分别与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普罗宁注射液中硫普罗宁的含量,并用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硫普罗宁注射液与常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及微粒的变化.结果:在20,30,37℃温度下,8 h内混合液中硫普罗宁的含量、混合液的颜色基本无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检查合格.结论:在20~37℃范围内硫普罗宁注射液与常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 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阿魏酸钠注射液按临床最大使用浓度加入4种常用输液中,室温(25℃)下放置8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阿魏酸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同时观察外观性状和pH。结果:各配伍液在0~8h内,25℃的条件下阿魏酸钠含量、有关物质、外观性状和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与以上4种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的条件下放置8h性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前列地尔维持给药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敏 《中国药师》2008,11(1):68-69
目的:考察注射用前列地尔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泵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在0~6h内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外观、测定pH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h内稳定,pH、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前列地尔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泵中2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安定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雨 《广东药学》2003,13(3):49-50
目的 寻求与安定注射液配伍推注的最佳稀释液。方法 模拟临床操作,了解安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的配伍情况。结果 安定与15m1的0.9%氯化钠注射液、12.5、15m1的5%葡萄糖注射液、10、12.5、15m1的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得澄清溶液。结论 安定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炎琥宁在两种输液中稳定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在室温下(25℃)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注射用炎琥宁0.2g与250m1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0.5,1.0,1.5,2.5h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炎琥宁与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无明显变化,吸光度、不溶性微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1h内使用。  相似文献   

7.
清开灵注射液与6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孔廷  李迪等 《中国药师》2001,4(3):195-196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25℃,37℃)条件下,清开灵注射液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加入上述6种不同的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放置不同温度下(25℃,37℃),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和吸收曲线,同时检查配伍液PH、外观变化,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在25℃和37℃条件下放置24h内,外观、性状、PH值,黄芩苷含量,吸收曲线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在24h内基本稳定,且受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注射用阿奇霉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含量。结果注射用阿奇霉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12h内稳定。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种头孢类药物的输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在不同的温度(8、25、37℃)、不同光照(光照强度2500 lx、避光)及不同时间(0、0.5、1、2、3h)条件下测定三种头孢类药物输液中药物的含量、pH值和不溶性微粒等。结果: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三种药物与两种输液配伍后3h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的有关物质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噻肟钠相对不明显。结论:三种头孢类药物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在3h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滴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其中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最好避光滴注;熟悉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丁岚  陈涛  余其凤 《海峡药学》2014,(12):23-24
目的:分析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临床常规剂量为参考,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加入以上3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然后将其放置于室温环境下避光或不避光24h,最后采用HPLC法对配伍后溶液中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溶液的pH值,观察其外观性状。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3种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4 h内无论避光还是不避光,其含量均保持稳定,且pH值与外观性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4 h内,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3种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爱虹  ;张晓萌 《中国药房》2009,(28):2199-2200
目的:考察注射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的稳定性及与临床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对制剂在包装条件下分别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包括光照和高温试验,10d)和加速试验(6个月);将制剂与5%、10%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考察8.0h内配伍液的稳定性。主要考察指标为外观性状、可见异物、pH值、主药含量(主峰面积)、有关物质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等。结果:除光照试验中有关物质含量稍有增加外,其余各项试验中各考察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在避光条件下放置稳定性较好,其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0h内性质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诺氟沙星与7种常用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褶合光谱法,并结合外观和pH值检查法,以差谱值予以定量表达。结果:诺氟沙星与上述常用注射液配伍后在8h内,外观均无变化,pH值变化不显著,除诺氟沙星与乳酸钠注射液配伍在4、6、8h的褶合光谱的差谱值分别为11.51%,19.73%,24.81%外,其余各差谱值均小于10%。结论:室温下8h 内,除诺氟沙星与乳酸钠注射液不能配伍外,与其余6种常用输液均能配伍使用,褶合光谱法为药物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室温下8 h内氟罗沙星与7种常用注射液(5%GS,10%GS,5%GNS,10%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NS,乳酸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褶合光谱法,结合外观和pH值检查法,并以差谱值予以定量表达。结果在室温下8 h内,氟罗沙星与7种常用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和pH值变化不显著;用褶合光谱法考察结果:氟罗沙星除与乳酸钠注射液的差谱值<10%外,与其他配伍液的差谱值均>10%。结论室温下8 h内,除氟罗沙星与乳酸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较稳定外,与其余6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溶液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四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硫脒在4种临床常用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注射液pH值的上下限,调节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并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头孢硫脒与上述注射液及原pH值注射液的配伍溶液,考察上述12种配伍液于0、0.5、1、2、3、4、5、6h的pH值、颜色和澄明度等外观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在上述时间点下配伍液中头孢硫脒的含量变化.该方法采用BDS-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1μl.结果 头孢硫脒专属性好,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1~12 mg/ml(R=1.0000),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差<2.0%,12种配伍液在6h内峰面积变化均<4%.结论 头孢硫脒与不同pH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下,观察8h内配伍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测定pH值及考察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以及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氨茶碱和盐酸纳洛酮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氨茶碱注射液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2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h,观察外观,测定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室温8h内,氨茶碱与纳洛酮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pH、微粒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注射液与纳洛酮注射液配伍,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在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其他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室温8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种不同药物(穿琥宁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拉定、鱼腥草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褶合光谱法,结合外观和pH检查法,并以差谱值的形式予以定量表达。结果:在5%葡萄糖溶液中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8h内外观均无变化,pH值基本不变,差谱值均小于10%。结论:室温8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药物在5%的葡萄糖中配伍均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多索茶碱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除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6h时多索茶碱的含量降低外,其外观、pH值、含量和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宜4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考察室温下8 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在0、35℃时避光、光照条件下头孢西丁钠的含量、杂质变化。结果:室温下配伍液8 h内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0℃避光、光照条件下,8 h内头孢西丁钠的含量和杂质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配伍稳定。35℃避光、光照条件下,8 h时药物含量明显下降,总杂质超出标准规定。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临床可配伍使用,但应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并应在6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20.
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雪松  李鹏  郑芳  陈富超 《中国药师》2010,13(4):539-54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下采用RP.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在室温下配伍液8h内的含量、pH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炎琥宁20℃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可在配伍后8h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