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具有很好的抗排异、抗肿瘤作用。PG490-88是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物,能够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PG490-88联合环孢素A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改良法建立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40只Wistar大鼠做供体、40只SD大鼠做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雷公藤甲素组给予雷公藤甲素PG490-8820mg/(kg·d)灌胃。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15mg/(kg·d)灌胃;联合治疗组:PG490-8820mg/(kg·d)+环孢素A15mg/(kg·d)灌胃。分别检测肾移植后各组1,3,5,7,14d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和肾移植后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3个治疗组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低于雷公藤甲素组和环孢素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雷公藤甲素PG490-88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来达到免疫抑制作用,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联合环孢素A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tranilast,TNL)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血清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NL治疗组、安博维治疗组。采用低盐饮食加CsA 20 mg/(kg.d)灌胃的方法建立CsA慢性肾毒性肾脏模型。观察TNL对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Ang Ⅱ、TGF-β1、ColⅢ的影响。结果:TNL能下调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AngⅡ的水平及肾组织TGF-β1、ColⅢ在肾脏的表达。结论:TNL可能通过抑制AngⅡ、TGFβ1及ColⅢ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Lewis大鼠为供体,F344大鼠为受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共54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sA2mg·kg^-1组和CsA6mg·kg^-1组(每组18只)。空白对照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试验组腹腔注射CsA2mg·kg^-1或CsA6mg·kg^-1,连续10d。术后20、40和60d时分批处死,取移植心脏行病理检查,时冠脉血管重塑和单核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对照组有7(39%)只大鼠出现移植心停跳,CsA6mg·kg^-1组有2(11%)只大鼠带心死亡。(2)术后40d各组都出现典型的冠脉内膜增生病变,术后60d病变更加明显。(3)各时段CsA组冠脉内膜增生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术后20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用近交系的Lewis和F344大鼠建立心脏移植模型,移植后给予短程、小剂量CsA(2mg·kg^-1)干预,术后40d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慢性排斥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蝉花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homolog 1,SIRT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蝉花组10只、DM模型组10只、DM+蝉花组10只,DM模型组与DM+蝉花组以单次腹腔注射含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60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与蝉花组单次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蝉花组和DM+蝉花组给予蝉花菌丝提取液1.8g/(kg·d)灌胃治疗,对照组和DM模型组给予饮用水灌胃。治疗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于2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取肾皮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小球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模型组和DM+蝉花组大鼠体质量、血浆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和蝉花组明显降低(P〈0.01),食物摄取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和蝉花组明显增高(P〈0.01);DM+蝉花组尿素氮、24h尿白蛋白、24h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和肾脏指数((17.80±2.46)mmol/L、(789.00±103.20)μg/d、(18.20±3.05)mg/d、(64.50±8.34)μg/mg、8.00±1.36)较DM模型组((22.90±3.29)mmol/L、(1 495.00±251.30)μg/d、(25.00±3.88)mg/d、(82.20±13.32)μg/mg、8.53±1.57)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系膜面积比、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17.80±4.87)%、56.20±17.10、(229.40±40.87)nm)较DM模型组((26.20±6.11)%、81.00±19.48、(320.70±54.09)nm)明显减少(P〈0.05),肾小球SIR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77.80±13.84)%、(70.60±15.17)%)较DM模型组((36.80±12.03)%、(27.00±15.38)%)明显增高(P〈0.05)。结论蝉花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SIRT1表达,可能是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 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 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 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薄虹  陶冶  刘其峰  王雪荣  李晶 《华西医学》2009,24(3):677-680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对环孢霉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按四组分别给予实验大鼠橄榄油,CsA,CsA加低剂量阿魏酸哌嗪[50mg/(kg·d)]及CsA加高剂量阿魏酸哌嗪[100mg/(kg·d)],四周后取血测血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取肾组织测定肾组织和血中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同时作肾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内皮素及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CsA大鼠肾脏可见明显损伤,同时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而且肾组织局部内皮素及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高。给予阿魏酸哌嗪能使肾损伤有所减轻,使血液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减少,内皮素及Ⅲ型胶原表达下降。结论:CsA引起慢性肾毒性可能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Ⅲ型胶原增加有关,同时应用阿魏酸哌嗪可以使血浆及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内皮素和Ⅲ型胶原表达下降,因此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致大鼠肝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环孢素A可导致不可逆性肝肾损害,作者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活可以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目的:在低盐饮食基础上,验证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所致肝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12在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SD大鼠42只,接受低盐饮食.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12)给予橄榄油1.5 mL/(kg·d)皮下注射;环孢素A组(n=15)给予环孢素A 15 mg/(kg·d)皮下注射:罗格列酮组(n=15)给予环孢素A 15 mg/(kg·d)皮下注射,并灌胃罗格列酮5 mg/(kg·d).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实验后第14,35天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及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结果:①实验第35天环孢素A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升高2倍左右(P<0.05),罗格列酮组纤维化程度低于环孢素A组(P<0.05).②实验第14,35天,环孢素A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环孢素A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实验第14天,环孢素A组肝组织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可改善这一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降低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延缓环孢素A导致的大鼠肝脏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大鼠肾小球硬化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关系。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7只,一次性静脉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9mg/100g体重,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次,动态观察尿蛋白定量变化。第20周末宰杀,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留取肾脏,制备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MMP-9和FN的表达,分析其在肾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及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FSGS模型组大鼠用药后尿蛋白定量显著增高,血总胆固醇显著增高。肾脏病理变化示部分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或全球性硬化,细胞外基质节段性增多。MMP-9在正常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有少量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MMP-9的表达与尿蛋白定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MMP-2在正常大鼠的肾小球动脉和肾小管间质有少量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的表达略有减少(P〉0.05);MMP-2的表达与尿蛋白的定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在正常大鼠肾组织中FN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及肾间质处,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FN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FN的表达与尿蛋白定量、MMP-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与MMP-9的表达呈直线负相关。结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时,MMP-9的表达下调,可以引起FN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准备充分,供肾热、冷缺血时间较短,HLA配型的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01/2008-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38例,移植后常规使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NI常规剂量组(n=18),移植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6mg/(kg·d)或他克莫司0.12mg/(k·d);CNI低剂量组(n=20),术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4mg/(kg·d)或他克莫司0.08mg/(kg·d);两组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使用剂量相同。移植后密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肾毒性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CNI常规剂量组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CNI低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移植肾功能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NI低剂量组肝功能损害、钙调蛋白酶抑制剂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CNI常规剂量组(P〈0.05)。此外,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明显减轻了亲属肾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说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血管紧张素II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上调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参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假设。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无预处理);洛沙坦预处理组[6只,洛沙坦40 mg/(kg·d)灌胃];交感神经化学消融组[6只,胍乙咤50μg/(g·d)皮下注射];多沙唑嗪组[6只,多沙唑嗪1 mg/(kg·d)灌胃];美托洛尔组[6只,美托洛尔100 mg/(kg·d)灌胃];两周后,获取大鼠主动脉环,用同位素标记去甲肾上腺素孵育大鼠主动脉环,记录各主动脉环基础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以及外源性血管紧张素II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最后,ELISA法检测主动脉的MMP-2、MMP-9组织浓度。两肾一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升高模型,比较对照组[12只,生理盐水50μg/(g·d)皮下注射],两肾一夹组[18只,生理盐水50μg/(g·d)皮下注射],两肾一夹+交感消融组[18只,胍乙咤50μg/(g·d)皮下注射]。在第4、7和10周末处死动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II,去甲肾上腺素水平,ELISA法检测主动脉组织MMP-2、MMP-9组织浓度。结果外源性血管紧张素II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减慢交感神经末梢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MMP-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速度平行,而MMP-9不受到影响。交感神经消融预处理减弱血管紧张素II刺激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上调MMP-2的作用,而对MMP-9的表达没有影响;洛沙坦预处理降低了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MMP-2和MMP-9均有下调。多沙唑嗪和美托洛尔对各阶段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速度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美托洛尔在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情况下仍下调MMP-2的表达;多沙唑嗪和美托洛尔预处理对MMP-9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在体慢性实验表明,两肾一夹能升高主动脉的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上调MMP-2,这种作用被交感神经化学消融减弱。结论主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调节主动脉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从而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剂-1(TIMP-1)在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干纱布擦伤回肠浆膜,制成大鼠肠粘连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7、14d时粘连肠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d时模型组织中MMP-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术后7、14d时粘连组织中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各时相点时粘连肠组织中TIMP-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MP-9及TIMP-1在术后肠粘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耱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ECO.PD患者激素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并分析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①AECOPD激素治疗组血清MMP-9、TIMP-1浓度、MMP-9/TIMP-1比值[分别为(189.25±52.38)μg/L,(198.38±43.45)μg/L,0.92±0.37]明显低于治疗前[(246.10±68.64)μg/L,(217.63±62.34)μg/L,1.0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对照组治疗后MMP-9、TIMP-1、MMP-9/TIMP-1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激素治疗组治疗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0.83±0.35)L,(46±17)%]比治疗前[(0.72±0.48)L,(34±15)%]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MMP-9、TIMP-1、MMP-9/TIMP-1下降,FEV.%占正常预计值有明显改善;协调MMP-9/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AECOPD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溶解素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基质溶解素(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表现特征的关系及MMP-7对乳腺癌MVD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60例,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法(SP法)检测MMP-7和血管内皮细胞CD34的表达,分析MMP-7、MVD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受体(PR)、核增殖抗原(PCNA)、p53、C-erbB-2表达的关系,评价MMP-7、MVD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PCNA、p53、C-erbB-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78.1%、74.2%、71.8%、67.6%和72.2%)显著高于其在直径≤2 cm(32.1%)、无淋巴结转移(41.3%),PCNA(38.1%)、p53(38.5%)、C-erbB-2(33.3%)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MVD在直径>2 cm(34.61±6.97)、有淋巴结转移(34.37±7.50),PCNA(33.24±8.39)、p53(33.28±8.94)、C-erbB-2(33.55±8.57)阳性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其在直径≤2 cm(28.60±9.82)、无淋巴结转移(27.48±8.66),PCNA(26.88±7.89)、p53(21.71±7.59)、C-erbB-2(27.42±7.69)阴性乳腺癌组织(P均<0.05).MMP-7阳性乳腺癌组织的MVD[(33.62±7.36)个/高倍镜]显著高于MMP-7阴性乳腺癌组织(27.86±9.45)个/高倍镜(P<0.05),MMP-7阳性表达与MVD相关(r=0.380,P<0.05).方法 MMP-7和MVD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迁移有关,MMP-7具有促进乳腺癌微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标本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56例(观察组)和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18例(对照组),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内膜标本中MMP-9、TIMP-1 mRNA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内膜标本均有TIMP-1 mRNA表达;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中MMP-9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8.9%和50%;观察组异位内膜中MMP-9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TIMP-1 mRNA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MMP-9/TIMP-1比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I-II期)明显高于III、IV期(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中TIMP-1 mRNA的表达减弱,降低了对MMP-9的抑制作用;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MMP-9 mRNA的表达增强,加强了其侵袭能力,易于发生种植转移,这些因素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2)表达的改变,探讨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损伤的发生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组(甲减组),每组10只.采用低碘饮食复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模型,对照组摄碘量10.00 μg/d,甲减组1.24 μg/d,两组均适应喂养1周,条件饲养3个月后取血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取肾脏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UCP2的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促甲状腺激素(TSH,mU/L)明显上升(4.88±1.37比1.65±0.33,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下降[TT3(nmol/L):0.54±0.07比0.98±0.17;TT4(nmol/L):7.82±2.18比48.78±3.65;FT3(pmol/L):2.28±0.22比2.99±0.10;FT4(pmol/L):11.38±1.74比29.27±0.95,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甲减组UCP2蛋白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肾小球:0.17±0.02比0.24±0.04,肾小管:0.19±0.02比0.25±0.02,均P<0.01).RT-PCR显示,甲减组UCP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70±0.19比1.30±0.09,P<0.01). 结论 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中UCP2表达下调,提示可能会有损伤肾脏,其机制与肾脏线粒体UCP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黄芪和当归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注射液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腺苷三磷酸酶(ATP酶)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一所医学院的生理教研室及肾功能保护研究室.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1-03在泸州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3只,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质量(1.63±0.2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8只、单纯缺血再灌注组8只、黄芪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8只、当归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当归组)9只.方法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1 d,黄芪组、当归组每天分别静脉注射药物(黄芪1.25 g/kg、当归12.5 g/kg),对照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5 mL/kg.肾缺血1 h再灌注48 h后,下腔静脉采血,取右肾上极组织置入30 mL/L戊二醛固定,下极组织制成组织匀浆.电镜检查肾组织超微结构,测血清肌酐含量及肾组织中ATP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肾组织超微结构、血清肌酐含量及肾组织中ATP酶活性.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变性显著,黄芪组、当归组病变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黄芪组、当归组血清肌酐含量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单纯缺血再灌注组Mg2+-ATP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分别为(0.155±0.020),(0.179±0.018),(0.150±0.022)nkat/g,与假手术对照组[(0.174±0.012),(0.198±0.012),(0.181±0.017)nkat/g]相比明显降低(t=2.344,2.438,3.014,P<0.05);黄芪组及当归组的Mg2+-ATP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分别为(0.172±0.023),(0.196±0.077)(0.175±0.016)(0.177±0.015)(0.200±0.011)和(0.181±0.025)nkat/g,除黄芪组Mg2+-ATP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外,余均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高(t=2.372~2.786,P<0.05).结论黄芪、当归具有抑制ATP酶下降和改善肾局部血流调节紊乱的作用,为其通过保护ATP酶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2)在高氧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54只小鼠置于含体积分数大于98%氧气的密闭室中,以18只呼吸正常空气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暴露24、48和72 h活杀各组小鼠,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胸腔积液,以评价肺损伤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MMP-2/9和TIMP-1/2的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MMP-2/9及TIMP1/2的蛋白含量.结果 高氧能引起ALI,各实验组的肺W/D比值、BALF中蛋白浓度及胸腔积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T-PCR结果显示,高氧组肺组织MMP-2/9及TIMP-1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TIMP-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MMP-2/TIMP-2的mRNA比值在高氧组中均明显升高(P均<0.01).ELISA结果显示,高氧组BALF中MMP-2/9和TIMP-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TIMP-2蛋白含量同样无明显变化;MMP-2/TIMP-2的蛋白比值在高氧组中也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高氧能引起ALI伴MMP-2/9和TIMP-1的表达增高,而MMP-2/TIMP-2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在其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糖缺氧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内巨噬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两者共培养(transwell)模型,细胞分成对照组及缺糖缺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给予缺糖缺氧处理细胞1h后再正常培养24h,ELISA法检测两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10的浓度,噻唑蓝(MTT)检测肾小管细胞活力及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ChE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上清液中,对照组与OGD相比,TNF-α(pg/ml):(231.67±36.28)VS(428.67±43.16)(P0.05),IL-1β(pg/ml):(116.67±21.64)VS(219.63±43.86)(P0.05),IL-10(pg/ml):(235.67±39.35)VS(432.67±49.72)(P0.01)。肾小管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88.41±18.25)VS(46.98±13.87)(P0.01),OGD组巨噬细胞AChE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上调了(3.82±0.73)和(2.17±0.46)倍(P0.01)。结论急性缺糖缺氧增强了肾脏巨噬细胞胆碱酯酶的表达,通过炎症介质,介导了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CR类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50例,选取50例癌旁组织为对照,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选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0和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A498,细胞培养,检测CCR3 mRNA表达水平。构建CCR3沉默慢病毒载体作为CCR3抑制组,对照组中加入一段无义序列,空白组只加生理盐水。细胞迁移、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CCR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比率(48.00%)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498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CCR3 mRNA表达量高于786-0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癌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增加,CCR3抑制组癌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减少(P <0.05);与对照组相比,CCR3抑制组癌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p-ERK1/2、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CR3抑制组p-ERK1/2、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CCR3抑制组p-ERK1/2、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CR3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显示高表达,抑制CCR3表达通过调控p-ERK1/2、MMP-2、MMP-9蛋白,从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