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现状,研究焦虑状况及其他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东医科大学62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624名在校大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6.30±2.69,有28.4%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男女睡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生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PSQ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与无焦虑组的PSQI得分及7个因子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程度、学习压力、健康状况、锻炼频次、人际关系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欲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减轻课业压力,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学生自身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创建良好的宿舍睡眠环境。  相似文献   

2.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状况及课堂睡觉现象,为改善学生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湘西某高校医学和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690名,采用问卷进行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调查.结果 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偶尔失眠占的报告率较高,分别为45.90%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原因均以噪音、光线为主,分别占59.64%和29.31%;不同专业学生在考试压力、生活费用、吃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噪音光线、人际关系影响睡眠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帮助睡眠采取的措施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均以听音乐和倾述为主,在听音乐、心理辅导方面不同专业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课堂经常睡觉报告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课堂上偶尔或从不睡觉的报告率医学专业学生高于体育专业学生(P值均<0.05).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是大学生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在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方面不同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因专业而异;医学专业学生失眠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课堂睡觉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工矿企业体力劳动人群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采矿、火力充发电、磨料、焊接、冶炼加工等不同工种体力劳动人群900名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58份。以PSQI总分>7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显示41.4%的体力劳动人群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不同工龄、婚姻、学历的体力劳动人群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收入的体力劳动人群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工龄、月收入的体力劳动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L总分以及各个因子与PSQI总分以及各个因子大多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体力劳动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体力劳动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认知行为及态度现况,分析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6.062±2.359)分,医学专业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6.519±2.502)分远高于非医学专业(5.401±2.136)分的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6.301±2.199)分的大学生较来自农村和县城(5.953±2.369)分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消费水平在﹤400﹑400~600和≥600元之间的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5.748±2.232)分﹑(6.088±2.392)分及(6.449±1.9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819%大学生对当前学校食品安全现状态度非常担忧,85.913%的学生认为对其正常学习有影响。[结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不高,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低。不同专业、家庭环境、月消费水平及学校宣传教育可能是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嘉兴学院低年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嘉兴学院低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在校1024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其他地方大学生进行比较。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有34.0%的在校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71.7%)、入睡困难(35.6%)、睡眠质量不佳(30.1%)和睡眠时间不足(27.0%)。与其他地方大学生相比,本院学生在睡眠障碍方面要优于其他地方学生(t=2.37,P﹤0.05),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要差于其他地方学生。总的睡眠质量也不如其他地方学生(t=13.95,P﹤0.01);不同性别比较发现,睡眠效率男不如女,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女不如男;不同专业比较发现,在睡眠效率方面医学专业不如非医学专业(t=2.38,P﹤0.05)。[结论]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宿舍睡眠环境现状,探索宿舍环境和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睡眠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某大学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2.6%,41.7%的学生认为宿舍睡眠环境对自己睡眠质量的影响大,不同宿舍环境下的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径分析显示,宿舍文化通过宿舍睡眠环境这一中间变量对大学生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宿舍睡眠规则等宿舍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成员对宿舍睡眠环境的评价,而宿舍环境会对成员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脑力活动比较多,而睡眠时间及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国内报道大学生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好的文献较多[1-6]。合理的睡眠时间、有效的睡眠质量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基本的睡眠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7]。本调查以城市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寝室楼并以寝室为单位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的睡眠状况以及对睡眠知识了解程度和需求,并通过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以878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批数(PSQI)进行调查,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PSQI平均分为(5.36±2.73)分,18.00%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学生不同性别、专业、上网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体质指数(BMI)、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之间,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不同年级、学习时间、居住环境、锻炼等级之间,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级、锻炼等级、饮酒、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合理安排课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法 ,以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燃煤电厂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燃煤电厂737名工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紧张因素、技术利用程度、工作控制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障碍等。[结果]有70.42%的工人选择“工作不允许出错”为紧张因素。男性的工作紧张因素、技术利用程度和睡眠障碍评分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工作紧张因素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工作紧张因素越多。不同年龄组间工作紧张因素、工作控制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年龄组工作控制水平评分高于低年龄组。不同工龄组间职业紧张因素、技术利用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组间职业紧张因素、技术利用程度、工作控制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障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锅炉运行组工作紧张因素最多,检维修组工作需要技术最多,化学组工作控制水平评分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紧张因素对睡眠障碍影响最大(R^2=0.195);工作控制水平和锻炼身体对睡眠障碍的贡献也大于1%。工作控制水平和工作紧张因素进入心理健康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134和0.081。[结论]调查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工人感知有较多的职业紧张因素,且职业紧张因素与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有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工种对职业紧张测试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睡眠是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缺少睡眠可削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患病风险。本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03-02-2018-03-29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对818名江苏省盐城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睡眠质量分析采用t检验,睡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8名大学生PSQI总分为(5.37±2.93)分,其中女(5.53±2.75)分,男(5.08±3.23)分。167名(20.42%)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各因子得分比较显示,女大学生睡眠问题程度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OR=3.062,95%CI为1.502~6.244,P=0.003)、睡前手机使用情况(OR=4.815,95%CI为1.858~12.487,P=0.015)、睡眠环境(OR=1.821,95%CI为1.295~2.558,P=0.008)及健康状况(OR=18.229,95%CI为6.278~52.927,P0.001)是影响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论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存在问题,影响睡眠因素较多,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相玉  王昌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796-1798
目的探讨高考压力对中学生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考前复习期间141名高三学生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认知能力筛查量表及数字划销测验,综合评定考前压力对中学生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中学生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障碍4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总分及注意力、心算、新近记忆、远时记忆、类聚流畅性、概念判断6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划销测验(NCT)净分及失误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划对数目得分低于对照组中学生,划错数目、划漏数目得分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考压力不仅影响中学生的睡眠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厦门市一般人群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人群健康提出对策。[方法]2010年3月,在厦门市城区采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497名一般人群的睡眠质量。[结果]调查497人,PSOI总分为6.36±3.67分,其中睡眠质量好的占35.21%,质量一般的占35.41%,质量差的占29.38%。睡眠质量差的所占比例,男性为32.08%,女性为27.74%(P〉0.05);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者为24.59%,已婚者为33.99%(P〈0.05)。睡眠质量差的人群PSQI得分,男性、女性分别为11.05±2.75分、11.08±2.84分(P〉0.05);已婚者与未婚者分别为11.74±2.81分、10.10±2.47分(P〈0.01)。其中,入睡时间得分女性高于男性,睡眠时间得分男性高于女性(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紊乱、催眠药物得分均为已婚者高于未婚者(P〈0.01或〈0.05)。[结论]一般人群中存在睡眠问题者所占比例较高,这一比例年龄大者、已婚者较高。  相似文献   

13.
赵勇  张敏  于欢  李兴暖  何巍  周裔春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51-2053
目的了解农民睡眠质量和嗜睡情况,探讨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农民睡眠—觉醒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入户调查的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改良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对九江市辖属九江县、湖口县、修水县和永修县年满50周岁的482名农民进行睡眠和嗜睡情况调查。结果农民,PSQI总分为5.80±2.81,较正常偏低;嗜睡总分较正常偏高,ESS为7.15±4.99,接触有机磷农药者中发生中毒组较未发生中毒组ESS值偏高(P〈0.05),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组(〉1000d)ESS值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民总体睡眠质量较好,但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可引起睡眠—觉醒功能紊乱,导致农民白天工作时出现嗜睡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为提高其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55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6.0%的中小学生在晚上22~24时之间入睡,59.2%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在6~8 h;仅有16.1%的学生自我感觉睡眠质量非常好;中小学生常见睡眠问题依次为睡不醒(39.5%)、噩梦(7.1%)、惊醒(9.1%)、失眠(6.2%)以及梦游(1.6%)。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大(42.0%)、体育锻炼不足(27.9%)、人际关系紧张(11.1%)等。结论多数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采用针对性措施改善睡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评估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变化,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利用自编《医学生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对中国中部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学生于学期初、中、末进行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医学生PSQI评分的因素,并按性别、年级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学期不同时段影响睡眠的因素。结果 最终1 631人次纳入研究。其中男生932人次,女生699人次。学期初、中、末PSQI评分为(4.79±2.24)、(4.65±2.21)和(4.90±2.34),平均为(4.78±2.26),总体睡眠障碍(PSQI≥7)率为19.0%,三次调查显示男生睡眠状况优于女生(P值均<0.05)。广义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医学生睡眠质量主要与午睡情况、压力、睡前电子产品使用及认知、情绪及寝室睡眠环境有关。结论 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午睡情况、压力、睡前电子产品使用及认知、情绪及寝室睡眠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校大学生的睡眠现状,分析其与睡前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制的大学生睡前活动调查表和其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肥市高校大学生PSQI总均分为(5.613±2.554), 男生为(5.606±2.481),女生为(5.619±2.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9.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睡前电子产品使用频率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大(P均<0.05);此外,大学生学习压力越大、宿舍环境越差、应激事件越大,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问题的比例较高,应引起重视,大学生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大学生多种睡前行为活动对睡眠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478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高中生睡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问卷对某中学459名在校高中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有16.78%的高中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高三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低于其他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文体活动少、多梦、食欲较差的高中生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文体活动的多少、学业负担的轻重、是否多梦及食欲的好坏等因素直接与睡眠质量相关。培养高中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推动大学生睡眠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1991至2010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性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选择标准,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和睡眠指数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睡眠质量d=0.01,95% Cl=-0.14~0.14;入睡时间d=-0.09,95% CI=-0.25~0.07;睡眠时间d=-0.21,95% Cl=-0.61~0.19;睡眠效率d=-0.33,95% CI=-0.17~0.11;睡眠障碍d=-0.11,95% CI=-0.28~0.05;安眠药物d=0.11,95%Cl=-0.02~0.23;日间功能d=-0.15,95% CI=0.41~0.11;睡眠质量总分d=-0.09,95% CI=-0.29~0.10.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亚健康干预提供更全面依据。[方法]2009年,在广州市9所大学抽取1~3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420人,亚健康率为67.54%。男生为64.40%,女生为72.37%(P〈0.01);三年级为70.31%,一、二年级为64.00%(P〈0.05);医学生为67.38%,非医学生为67.68%(P〉0.05)。重视早餐质量、与同学相处无压力、与他人沟通交往良好、对发展前景较有信心、早餐情况良好、锻炼情况良好、每天饮水量合理、有良好睡眠质量者亚健康发生率较低(P〈0.01或〈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中,睡眠质量好、早餐质量好、与同学交往无压力、与他人沟通交往良好、对发展前景有信心、锻炼情况良好、饮水量较多为亚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女生、不知晓急性扭伤处理方法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率较高,睡眠质量好、早餐质量好、与同学交往无压力、与他人沟通交往良好、对发展前景有信心、经常锻炼、多饮水低年级、男生、知晓急性扭伤的处理方法者亚健康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与学业压力、居住环境的关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4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的一~六年级所有健康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报告率为71.9%,睡眠焦虑报告率最高为38.0%,其次是夜间磨牙为30.0%。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学习成绩偏下的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室夜间周围环境、儿童有无独立的卧房、儿童是否有自己的床、儿童平时或周末看电视时间对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均有较大影响。结论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的学龄儿童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社会各界应对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