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初治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初诊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髓细胞学资料,以了解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其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结论 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近5年来89例新诊断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骨髓细胞学资料,探索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新诊断的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治疗效果和预后越好.结论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数与其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从而可用骨髓巨核细胞数早期预测ITP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变化特征及小巨核细胞与临床类型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32例新确诊的ITP儿童临床与骨髓细胞学检查资料,比较新诊断ITP与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分类差异,新诊断ITP依据巨核细胞总数分为4组,分析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儿童新诊断ITP与慢性ITP比较小巨核细胞计数,原始、幼稚、颗粒巨核细胞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板巨核细胞与裸核巨核细胞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新诊断ITP骨髓不同巨核细胞数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分类及小巨核细胞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辅助鉴别新诊断ITP与慢性ITP;新诊断ITP中依据其巨核细胞总数无法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何代英  舒琦  夏堪冀  王琛  徐诣芝 《重庆医学》2011,40(30):3044-3045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几年收治的确诊为ITP的94例成年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4例成人ITP患者中有74例的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占78.72%,且以成熟的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较幼稚的颗粒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94例中显效42例(44.68%),良效24例(25.53%),进步10例(10.64%),无效18例(19.15%)。总有效率80.85%。显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占76.19%,而无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比例为55.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幼稚和成熟巨核细胞比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儿的临床和骨髓细胞学资料.结果:小儿ITP中有骨髓巨核细胞增多94例(78.33%),且以成熟的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较幼稚的颗粒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120例患儿中,显效74例(61.7%),良效15例(12.5%),进步22例(18.3%),无效9例(7.5%),总有效率74.2%;显效者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明显多于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结论:ITP患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幼稚和成熟巨核细胞比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广伟  岳智慧  孙良忠  黄耘 《广东医学》2001,22(12):1135-1136
目的 进一步了解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分析近5年来该院52例IT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儿起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发病时血红蛋白数、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发病前是否有前驱感染无关,与发病时出血部位、出血严重程度无关,与治疗开始时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骨髓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数无关,与激素治疗疗程、治疗方案无关。治疗过程中血小板降低与感染有关。结论 对ITP患儿早诊断、早治疗、严格防治感染、严格掌握治疗指征为改善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时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与巨核细胞数量以及成熟程度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 5 86例ITP患者的PAIgG ,同时计数其巨核细胞数量 ,观察其成熟程度。结果 :在PAIgG增高的ITP患者中 ,PAIgG在 175~ 5 0 0ng/10 7PA范围内 ,巨核细胞数量的增加与PAIgG值的增高程度呈正相关 ;PAIgG >5 0 0ng/10 7PA时 ,则相反。随着PAIgG值的增高 ,巨核细胞的成熟也随之明显受阻 ,不成熟的幼稚巨核细胞和颗粒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而成熟的产板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ITP患者的PAIgG与巨核细胞数量及成熟程度关系密切 ,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骨髓巨核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5例ITP患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分类、产血小板积分以及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定量检测并与60例非ITP患者比较分析。结果:ITP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28~715个,总体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与非ITP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以及产血小板积分有明显的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初诊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统计治疗有效及无效患者例数,以及1个月内复发例数,分析影响患者疗效及1个月内复发的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组、无效组分别为233例、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核细胞总数升高是影响初诊ITP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是保护因素(P<0.05).有效组中有78例患者在1个月内复发,复发率达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核抗体(ANA)阳性是影响初诊ITP患者1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巨核细胞数越多,初诊ITP患者疗效越好,而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预后差;ANA阳性是初诊ITP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对ANA阳性的ITP患者需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