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玉珍 《广西医学》2002,24(12):2010-2012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工作繁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 ( 1) ,其伤后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在颅内 ,也广泛存在于颅外 ,对全身各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故颅脑损伤的监护工作即要侧重局部又要兼顾整体。近年诊疗监测技术迅速发展 ,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监护现状综述如下。1 颅内伤情监护龚孝淑等认为 ( 2 ) 监护重点是防治继发病理变化 ,脑水肿是脑损伤后最突出的继发变化 ,伤后 48~ 72小时达到高峰 ,并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出现种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江爱国( 3 ) 、樊玉秀 ( 4 ) 提出颅内伤情…  相似文献   

2.
<正> 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进展急剧、伤后3小时内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病情迅速恶化,入院时已出现脑疝或脑干损害表现者。我院从1986年~1988年上半年收治的571例颅脑损伤中,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为40例,占7%。为了减少这类颅内血肿的死亡率,有必要对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颅脑伤后3小时内出现明显脑受压体征者称特急性颅内血肿,由于其出血速度快,或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病程进展急剧,其症状和体征往往于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是重症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的手术和充分减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1983~1993年3月应用减压性开颅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106例,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均系伤后3小时内出现脑疝及急性脑受压等颅内血肿症状或CT扫描确诊,经手术症实为颅内血肿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男:女=1.9:1.2~10岁8例,11~20岁18  相似文献   

4.
颅脑受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可发生脑震荡、脑挫伤、脑挫裂伤及继发性脑水肿、硬膜或硬膜下血肿、脑内出血等。在急性期尚可诱发精神障碍。颅脑损伤包括颅伤和脑伤,颅伤指头颅软组织和颅骨骨折,脑伤指脑损伤为主的各种颅内组织损伤。两者常常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对伤员影响最大,决定其预后的是脑伤,故临床常以救治脑伤为主[1]。导致的精神障碍与脑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脑损伤越严重,损伤的部位越广泛,越容易引起精神障碍[2]。为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本文对6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浅谈意识障碍期、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颅脑损伤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发生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达70%.根据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999~2004年,我院共收治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21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重度颅脑损伤多因原发损伤较重或颅内有较大的活动性出血,故有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的特点,多需紧急手术,且常因继发脑干损伤而使病情急转直下,来不及抢救而死亡。亦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外伤史不明,或因合并伤处理不当而使伤情复杂化,原发性脑  相似文献   

7.
吴琼 《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26-227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254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中132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伤后3d以内,本组伤后24h内出现29例(21.9%),在72h内出现18例(89、4%),在3~7d内出现14例(10.6%)。以老年人多见,本组占同期老年人颅脑损伤的51.9%。病死率高达30.3%。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要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患者中约70%死于伤后8h内,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观察病情变化1.1意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1.2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1.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15min~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医...  相似文献   

9.
崔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10-3411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患者中约70%死于伤后8h内,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观察病情变化1.1意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1.2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1.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15min~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底动脉流速增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的急性脑损伤病例,待颅内血肿清除后,用TCD动态监测脑底动脉及颅外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选择有脑底动脉流速异常增快的17例用于分析.结果7例为脑充血,8例为脑血管痉挛,2例先出现脑充血、后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因脑充血而出现显著的颅内压增高,2例因大脑中动脉严重痉挛出现脑梗死.结论急性脑损伤后脑底动脉流速异常增快出现于伤后的前4d多为脑充血,出现于伤后4d以后多为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老年颅脑损伤病人89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即伤前常存在慢性疾病,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昏迷时间长,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笔者提出老年颅脑损伤后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观察颅内压和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总结老年颅脑损伤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观察伤前慢性疾病和合并损伤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分析77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46例,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53例,死亡43例,病死率为5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 124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 97例,手术治疗 96例,非手术治疗 28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2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并发癫痫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颅脑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之一,任何部位的脑损伤均可能导致癫痫.成人闭合性颅脑外伤的癫痫发生率为0.5%~5%,开放性损伤为20%~50%,癫痫多在伤后2年内发生[1].其原因与颅脑外伤后脑出血、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积液、脑水肿以及手术后损伤、再出血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全身性抽搐有关[2].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病人56例,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主要指病情危重的脑干损伤、严重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特点是脑损伤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1].自2000年以来我科共收治110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汤士英 《河北医学》2000,6(10):936-937
1994年至 1999年我院共收治小儿颅脑损伤 10 5例 ,属单纯性颅脑损伤 77例 ,占 73.3% ,重型颅脑损伤 2 8例 ,占 2 6 .7% ,死亡 4例 ,占 3.8%。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17例 ,占 16 .2 %。1 病情观察小儿颅骨较薄富有弹性 ,对外伤的缓冲力较大 ,且颅骨的血管沟浅 ,骨折时不易损伤硬脑膜血管 ,故硬膜外血种较成人少见。小儿颅内血肿的特点是病情发展及变化快容易发生脑疝及休克 ,这是因为 :1小儿颅脑代偿容积相对较成人为小 ,容易造成脑受压及脑疝。2小儿外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较成人明显 ,容易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又由于发生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的迟发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60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52.1%,脑部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分别为41.7%、37.5%,高血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79.2%,均明显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相应比例(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高的颅内血肿发生率,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124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97例,手术治疗96例,非手术治疗28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2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现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于泓  伦枫莉  张怡 《当代医学》2008,(13):126-126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发生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掌握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发生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掌握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