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在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术前血糖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普通外科43例2型糖尿病需行胃转流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术前分别采用CSII和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方法控制血糖。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人均低血糖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血糖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患者术前应用 CSII控制血糖可使血糖迅速、平稳下降至所需水平,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治疗(观察组)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在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剖宫产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减少,患者的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与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联合应用的"双C"方案能有效控制血糖,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CSII)联合动态血糖检测(CGMS)用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200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4~8次/d血糖监测方案,治疗组100例则采取"双C"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FPG、2 h PG以及Hb A1c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来看,治疗组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方案用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围术期中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围术期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术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治疗模式(CGMS+CSII组),组2术前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组3术前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DI组),后两组采用指端血糖监测;比较3组治疗3d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低血糖次数。结果:治疗3d后CGMS+CSII和CSII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血糖、晚23:00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5.0%和60.0%,MDI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全日血糖稍低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达标率仅为10.0%;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MBG和MAGE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GMS+CSII组患者的MBG、MAGE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MDI组MBG、MAGE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前CGMS+CSII组患者1d发现低血糖次数多于CSII组和MDI组(P〈0.05);治疗3d后CGMS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CSII组和MDI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能全面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泵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脆性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的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应用CGMS,对照组 21例采用每天6次对照糖监测,连续7 d监测两组平均血糖、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均值及全天胰岛素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相比,糖尿病病人胃转流手术后应用CGM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的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应用CGMS,对照纽21例采用每天6次对照糖监测,连续7d监测两组平均血糖、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均值及全天胰岛素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相比,糖尿病病人胃转流手术后应用CGM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均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对大血管病变而言,而且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系统(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即"双C治疗方案"。可根据血糖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泵的剂量,使患者血糖快速达到控制标准。CSII能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在24h内连续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胰岛素吸收更稳定,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1]。CGMS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接受外科胃肠道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LAN组)19例,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组(CSII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2时血糖变化,比较两组一天胰岛素用量和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均控制均较理想,LAN组与CSI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禁食期间,t分别=1.74、1.36、1.82、1.47,P均>0.05;进食期间,t分别=1.43、0.87、0.99、1.57、1.73、1.24,P均>0.05);LAN组低血糖发生例数与CSII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降糖效果显著,能迅速、平稳控制血糖且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患者易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CGMS)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infusion,CSII)联合治疗危重症老年2型糖尿病(T2DM)(联合组)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MDII)组进行比较。方法:合并危重症的老年T2DM患者39例,随机为联合组(n=19)及MDII组(n=20),比较两组每日使用胰岛素量、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天数、MODs发生率低于MDII组(P〈0.01或P〈0.05)。结论:CGMS与CSII联合治疗相较于MDII,可以更平稳、迅速的控制危重症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4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来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两组其他治疗措施一致,比较两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的情况、并发症、恢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皮下硬结少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够更好地控制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勇峰  张慧  徐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22-432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应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连续治疗7 d后,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7 d后各时间点采血(三餐前、三餐后2 h、凌晨0:00、凌晨3:00)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将外科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98例为CSII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诺和灵R),82例为MSII组(多次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所用剂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而定),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CSII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控制及其其他相关指标均优于MSII组,即CSII组治疗后空腹血糖[(4.8±1.6)mmol/L]控制效果优于MSII组[(6.4±2.1)mmol/L](t=7.74,P<0.05);早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7.6±2.3)mmol/L]优于MSII组[(9.3±2.4)mmol/L](t=7.72,P<0.05);血糖迭标时间[(4.1±2.9)d]明显短于MSII组[(6.9±2.0)d](t=2.81,P<0.05);平均胰岛素用量[(40.7±10.3)U]明显少于MSII组[(63.2±17.0)U](t=3.57,P<0.05);低血糖发生率(9.20%)较MSII组(3.05%)低(χ~2=4.92,P<0.05);CSII组切口感染率(0.0%)较MSII组(10.9%)低(χ~2=4.18,P<0.05);住院天数[(15.3±7.2)d]明显短于MSII组[(22.5±9.7)d](t=3.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迅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林秋果 《全科护理》2013,11(7):634-635
[目的]总结1型糖尿病病人行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2例1型糖尿病病人行CSII和CGMS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果]42例病人血糖控制均能达到理想目标。[结论]加强1型糖尿病病人行CSII和CGMS治疗的护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入院当天及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我对胰岛素的看法自评量表调查,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出院3个月后门诊检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我对胰岛素看法评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控制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良好的控制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c”治疗[即胰岛素泵(CS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4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者佩戴CGMS24h后置入CSII,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人的剂量;对照组采用多点式血糖监测联合常规多次胰岛素注射,根据指血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三餐后2h及22:00、2:00血糖平稳度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平稳度、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法对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疗法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74例住院拟行白内障晶体置换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取CSII治疗,对照组采取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总用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人次数少、手术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在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比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联合应用(三C治疗)与CGMS联合CSII(双C治疗,为对照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入选新诊断2型糖尿病、未采用过任何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三C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应用三C治疗9 d,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应用双C治疗9 d,三C组根据每日实时查看血糖数值调整胰岛素泵输注方案,对照组根据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3 d读取动态血糖监测数值图谱,调整胰岛素泵剂量,10 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下降及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升高幅度、发生低血糖事件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三C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6.29±1.91)mmol/L,(4.26±1.23)mmol/L],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升高幅度更显著[分别为(7.48±1.41)μU/ml,(2.14±0.62)ng/dl],三C治疗组HOMA-IRI下降幅度为3.29±0.91,对照组1.96±0.82,低血糖为24例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为39例次。结论三C治疗组较对照组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事件更少,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地:探讨胰岛素泵(CSII)在重症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使用CSII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常规胰岛素联合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CSII持续皮下注射治疗重症糖尿病效果显著,在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SII与CGMS联合应用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收治的妊娠糖尿病病人33例为对照组,监测空腹、三餐后2 h、及睡前10点血糖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调整血糖。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妊娠糖尿病病人37例为观察组,采用CSII与CGMS联合治疗,分析两组血糖情况,血糖达标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CSII与CGMS联合应用妊娠糖尿病病人血糖下降明显,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CSII与CGMS联合应用治疗妊娠糖尿病病人可以明显、平稳的调整血糖达标,减少高血糖状态对母体及胎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围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胰岛素用量及术前血糖调整时间均明显少于MSII组(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MSII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安全性高,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